资源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四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试卷一、选择题1. 东汉明帝时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的是A.班超 B.甘英 C.张骞 D.张角【来源:21cnj*y.co*m】2. 有关西域都护表述不正确的是( )A.班超经营西域后设立 B.管理西域事物,保护往来商旅C.西域正式归附中央政权的开始 D.标志新疆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 下列各项中,属于班超事迹的是A.管理新疆地区 B.创立道教C.领导大泽乡起义 D.参与楚汉战争4. 他对手下人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有夜袭匈奴使者,才可以解除危机。”于是趁夜纵火,斩杀匈奴使者。他对管理西域和维护丝绸之路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 )A.张骞 B.班超 C.卫青 D.霍去病5.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下列与“汉武”有关的历史事件有( )①派张骞出使西域 ②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③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 ④将盐铁经营权下放至地方。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了汉朝( )A.实行冶铁官营 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C.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7. 下图陶俑以灰陶作胎,手塑成型;人物手舞足蹈,眉飞色舞,表情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作品将一位汉代“说唱艺术家”展现得淋漓尽致。此陶俑反映的历史信息不包括A.东汉时期的雕塑艺术 B.东汉的民间生活气息C.汉代民间盛行说唱表演 D.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8. 《汉书·食货志》载“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人其器物。”该项法规反映当时A.建立了察举制 B.统一铸造五铢钱C.实行盐铁官营 D.统一调配物资9. 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光武中兴 D.文景之治10. 两汉时期,阿拉伯商人前来中国采购商品,他能购买到的是①丝绸品 ②纸张 ③棉布 ④铁制品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www.21-cn-jy.com11.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写道:“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是由于下列哪一次军事行动造成的?( )A.蒙恬率军出击匈奴 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C.窦宪率军出击匈奴 D.窦固率军出击匈奴21·世纪*教育网12.下列相对应的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文帝、景帝──“文景之治” B.秦始皇──反击匈奴C.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刘邦、项羽──楚汉之争【出处:21教育名师】13.在西汉武帝时期,汉帝国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在战争中涌现出许多名将,其中立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誓言的青年将军是( )A.卫青 B.李广 C.霍去病 D.李陵14. 我国历史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列管辖措施判断该边疆地区应是A.台湾 B.东北 C.西藏 D.新疆二、1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材料二 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文化,并发扬光大。《一千零一夜》以第六世纪波斯文的《一千故事集》为蓝本,吸收印度、阿拉伯、埃及、希腊等地的童话、传说、传奇以插叙的手段连缀成书。651年,阿拉伯使者第一次来到中国的长安,以后交往频繁。在一个半世纪内,阿拉伯使者进入长安达30多次。在长安这座国际性大都市里,大量的阿拉伯人、其他外国商人和侨民,同中国民成共同生活。 ——《世界古代史》21·cn·jy·com材料三 13世纪,一位意大利商人在中国生活多年,他把在中国的见闻述成一本书,叫做《马可·波罗行纪》,该书向西方社会展现了瑰丽迷人的东方文明,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国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元代。蒙古军队在大举争战的过程中,将他们掌握的火药及火器知识和制作技术传往中亚、西亚和欧洲。 ——华师大课标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1)穆罕默德的历史贡献是什么?(2)阿拉伯人将什么带到中国,又把中国的什么传到西方?(3)“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请问古代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途径有哪些?并各举一例。(4)古代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有哪些贡献,请列举两例。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汉武帝下令“……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史记·平准书》材料三:我国南北方人口数量及所占比例情况(1)材料一是反映春秋战国发展的史料,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属于文献史料的是 。(填序号即可)【版权所有:21教育】(2)据材料二,汉武帝采取了哪一经济政策?(3)比较“文景”和“贞观”时期的治国措施,据表格内容和所学知识,归纳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治国措施 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文景之治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重视“以德化民”;提倡勤俭治国。 贞观之治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同时注意“戒奢从简”;任用贤才,虚心纳谏。(4)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西汉至北宋我国南北方人口变化的主要趋势如何?以上人口变化对北宋时期南方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1教育网17.古今多少帝王,在太平与战乱、成败与兴衰中创造历史,忠奸善恶,功过是非,留下不朽的英名和万世的臭骂。他们毁誉参半,盖棺而论定,是可敬可爱,也是可憎可恶的争议人物,阅读材料,仔细品味下面几位帝王。材料一:中国近代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1)材料中写到“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指什么?从材料中看出,秦始皇开创的哪种制度影响深远? 【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材料二: “高祖之后,史家誉为文景之治,其实,文、景二帝乃守旧之君、无能之辈。倒是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2)材料中“倒是汉武帝雄才大略”,请你举出汉武帝在解决高祖和文、景二帝遗留下的诸侯封国问题上,采取了什么巧妙的方法?汉武帝在开疆拓土上,功劳巨大,与之有关的事件是什么? 21*cnjy*com材料三:“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贞观政要》21*cnjy*com(3)材料中的“我”是哪位帝王?材料反映了这位帝王的什么做法?材料四:与历史上其他著名的王朝相比,宋太祖所创建的宋朝以其鲜明的文人政治特色而登上中国文治盛世的顶峰,可谓中国君主专制史上的最开明的一个王朝,因此,尽管宋朝300年的基业中,长期积弱,但在民间却享有盛誉,并对后世历代产生深远影响。(4)材料中“宋太祖”的名字是什么?结束大宋王朝300年历史的是哪个民族?材料五:对治国能力的评价:“可不要看不起老粗,一些老粗能办大事”,“朱元璋也不识字,是个放牛的”,可朱元璋身为帝王时,他的文化水平已经达到能批阅奏折和签署命令的程度。 --毛泽东(5)“这个不识字的大老粗皇帝”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举出一例措施。(6)通过以上材料,你认为应该怎么样评价历史人物?18.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友好往来是古代中国对外关系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习近平在2016年4月29日的讲话(1)据材料一,概括“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辟“丝绸之路”的背景事件。材料二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 “伟大僧人”的名字及其留下的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1·c·n·j·y材料三 某历史文献记载:“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年,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大海)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哪一历史事件?据材料三,概括这一事件的特点。《第四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试卷答案1.A 2.A 3.A 4.B 5.A 6.A 7.D 8.C 9.C 10.C 11.B 12.B 13.C 14.D 15. (1)创立伊斯兰教,促进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大意相近即可)(2)将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带到中国,又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欧洲。(3)暴力冲突、和平交流。举例:暴力冲突:亚历山大东征、蒙古西征和希波战争;和平交流: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和马可·波罗的东来。(4)①翻译并保存了许多希腊著作,把古代文化的光辉重新展现在西欧人眼前。②取得巨大成就:吸取和传播阿拉伯数字。③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阿拉伯商人往来于三大洲,他们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以及数学、化学、医学等知识,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回答两点即可) 21cnjy.com16. (1)属于实物史料的是:①③;属于文献史料的是②。(2)盐铁官营。(3)①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②注意节俭;③任用贤才;④兴修水利;⑤改进生产技术等等。(4)南北方人口变化趋势: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下降。影响:北民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或促使经济重心南移)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17.(1)结束战国时期的分裂,完成统一;中央集权制.(2)颁布“推恩令”;派张骞出使西域.(3)唐太宗;知人善任.(4)赵匡胤;蒙古族.(5)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设立廷杖制度,八股取士等. www-2-1-cnjy-com(6)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客观地、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相近意思即可).18.(1)作用:促进中外贸易(贸易之路);促进中外友谊(友谊之路);形成丝绸之路精神.事件:张骞通西域. 2-1-c-n-j-y(2)名字:玄奘.文献:《大唐西域记》.(3)朝代:明朝.事件:郑和下西洋.特点:奉命出使;持续时间长;行程远;规模大;航海技术高超.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