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班级姓名总分一、单选题(30分,每题3分)1.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 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0 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C.2 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D.0 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答案】C收,使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细胞渗透吸水所致,C正确;0 1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减小,细胞失水,此时A溶液渗透压>细胞质基质渗透压>细胞液渗透压(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D错误。2.将洋葱内表皮细胞分别放在清水、0.3g/mL的KNO3溶液和0.3g/mL的蔗糖溶液中,其原生质体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曲线分别是下图中的()A.a、b、cB.b、c、aC.c、b、aD.a、c、b【答案】A【解析】将洋葱内表皮细胞放在清水中,因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吸水,导致原生质体体积增大,但由于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原生质体体积不会无限增大,可用曲线a表示;将洋葱内表皮细胞放在0.3g/mL的KNO3溶液中,因KNO3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导致原生质体体积变小,随着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不断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细胞吸收,使细胞液的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细胞渗透吸水,原生质体体积变大,与曲线b相对应;将洋葱内表皮细胞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蔗糖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因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会因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导致原生质体体积变小,与曲线c相对应。综上所述,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3.下列实验中,既要保持活性细胞状态又需要染色和使用显微镜的是()A.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状况B.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C.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质壁分离和复原D.观察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答案】B4.把数条5cm长的马铃薯条分别浸在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每隔一段时间测量马铃薯条的长度。如图显示马铃薯条在不同浓度溶液中长度改变的百分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马铃薯条通过渗透吸(失)水改变其长度B.在0.10mol/L蔗糖溶液中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C.马铃薯细胞细胞液浓度相当于0.30mol/L的蔗糖溶液D.在0.40mol/L蔗糖溶液中马铃薯细胞失水皱缩【答案】B【解析】马铃薯条通过渗透吸(失)水会改变细胞长度而改变其长度,A正确。在0.30mol/L蔗糖溶液中马铃薯长度不变,表明细胞水分出入平衡,细胞液浓度相当于0.30mol/L蔗糖溶液,故在0.10mol/L蔗糖溶液中马铃薯细胞发生吸水而长度增加,B错。C正确。0.40mol/L蔗糖溶液浓度高于马铃薯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皱缩,长度下降,D正确。5.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答案】B6.下列有关探究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用龙胆紫对细胞染色后,观察到的现象更明显C.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质壁分离现象会更加明显D.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下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清水后都能复原【答案】A【解析】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增加,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A正确;用龙胆紫对细胞进行染色后,细胞已经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因而观察不到的质壁分离现象,B错误;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用的是活细胞,因此不能放在酒精灯上加热,C错误;使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会使细胞由于大量失水而死亡,不会再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D错误。7.图一中a、b、c为不同浓度的同种溶液,图二是一段时间后装置1与装置2的液面高度变化曲线,a、b起始液面高度均为H。则图一中a、b、c浓度的关系是()A.a>b>cB.c>b>aC.b>a>cD.c>a>b【答案】D8.为研究甲地某植物能不能移植到乙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该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表:蔗糖溶液浓度/mol L﹣10.150.190.230.270.310.35质壁分离状况不分离不分离刚分离较显著显著显著他们又测定了乙地土壤溶液浓度,发现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适合该植物生长,则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最可能是()A.>0.19B.>0.23C.<0.27D.<0.23【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分析,植物a在浓度为0.15mol/L的溶液浓度中质壁不分离,而在浓度为0.23mol/L的溶液中刚好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液的浓度范围应在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的浓度之间,植物a的细胞液浓度为0.19~0.23mol/L。该植物若适合在乙地生长,说明其细胞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则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即乙地土壤溶液浓度最可能小于0.23mol/L。9.如图是处于不同生理状态的三个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生理状态,图中①处的液体是清水B.图中各细胞抵抗失水的能力,依次是B>A>CC.如果上图是各细胞处在不同的外界溶液中相同的时间得到的,则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B>A>C。D.三个细胞最有可能死亡的是B细胞。【答案】A【解析】图中①处的液体是高浓度溶液。B液泡中溶液浓度最高,A第二,C最小。故抵抗失水的能力,依次是B>A>C。质壁分离程度越大,外界溶液浓度越高。质壁分离程度过大,细胞死亡。10.己知鱼鳔是一种半透膜。若向鱼鳔内注入适量的20%蔗糖溶液、排出鱼鳔内的扎紧将其浸没在盛有10%蔗糖溶液中,下列能正确表示烧杯内蔗糖溶液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是()A.AB.BC.CD.D【答案】B二、非选择题(30分,每格2分)11.(16分)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请回答:(1)紫色色素存在于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__________中,表皮细胞的____________结构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2)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需要对临时装片进行_____次观察,其中第一次主要观察____________。(3)丙状态表明细胞正在进行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4)甲、乙、丙_________(能或不能)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_______。【答案】(1)液泡(细胞液)原生质层(2)3中央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质层的位置(细胞大小)(3)质壁分离复原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4)能高(3)丙状态表明细胞正在进行质壁分离复原,因为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4)丙的质壁分离程度<甲<乙,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故甲、乙、丙能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质壁分离程度更大,失水更多,故其细胞液浓度较高。12.(14分)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图a是发生质壁分离图象,图b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一时刻的植物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________的分离;图b细胞在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后,在该实验中,质壁之间充满的是________。(2)并不是该植物的所有活细胞均可发生质壁分离,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还必须具有________;将洋葱细胞放入大于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可能是该细胞________①是死细胞 ②大量吸水 ③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④大量失水 ⑤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3)图b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是________。(4)将形状.大小相同的红心萝卜A和红心萝卜B幼根各5段,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甲~戊)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红心萝卜的幼根称重,结果如图c所示,据图分析:①红心萝卜B比红心萝卜A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_。②在甲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一段时间之后,水分子进入红心萝卜A的细胞的速率会________(不变,变大或变小)。【答案】(1)原生质层蔗糖溶液(2)成熟的植物细胞⑤(3)大于、等于或小于(4)①低②降低【解析】(1)图a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分离;图b细胞在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后,由于细胞壁具有全透性,质壁之间充满的是蔗糖溶液。(4)①由于萝卜条B的重量变化小于萝卜条A,所以萝卜条B细胞液浓度度小于萝卜条A细胞液浓。②在甲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萝卜条A吸水,其细胞液浓度降低。1.科学家将水稻和番茄分别放在相同的含Ca2+、Mg2+和SiO44-的培养液中培养,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水稻吸收Ca2+、Mg2+的速度与吸水的速度相同B.番茄从培养液中吸收Ca2+,而从体内排出SiO44-C.最可能水稻根细胞膜上运输SiO44-的载体数量明显多于番茄的Ca2+和Mg2+的跨膜运输可以是逆相对含量梯度的D.水稻和番茄对Mg2+离子的吸收没有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C式是主动运输,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项错误。2.将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甲、乙两种溶液中,对细胞失水量进行统计后绘制出如下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初期,甲溶液比乙溶液渗透压高导致植物细胞失水较多B.若乙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的变化可能为a点上升,b点右移C.图中放入甲、乙溶液的细胞质壁分离后放入清水都有可能复原D.植物细胞在乙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答案】B乙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后能自动复原,D项正确。3.现有0.1g/mL和0.3g/mL两种蔗糖溶液,随机装入下图所示的烧杯和长颈漏斗内,漏斗口封有半透膜,一段时间后,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和推测的结果分别是()A、烧杯液面上升,烧杯中的液体为0.1g/mL蔗糖溶液B、烧杯液面下降,烧杯中的液体为0.1g/mL蔗糖溶液C、漏斗颈液面上升,漏斗内装的液体为0.1g/mL蔗糖溶液D、漏斗颈液面下降,漏斗内装的液体为0.3g/mL蔗糖溶液【答案】B【解析】水最终的结果是从溶液浓度低向溶液浓度高的地方运动。若烧杯液面上升,则烧杯中是0.3g/mL蔗糖溶液,故A错误;若烧杯液面下降,烧杯中的液体为0.1g/mL蔗糖溶液,故B正确;若漏斗内液面上升,则漏斗内装的液体为0.3g/mL蔗糖溶液,如C错误;若漏斗内液面下降,则漏斗内装的液体为0.1g/mL蔗糖溶液,故D错误。4.在“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过程中,正常情况下你可以观察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内液泡的颜色和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是()①变深②变浅③不变④起始颜色→变深→再变浅⑤起始颜色→变浅→再变深A.①cB.③aC.④dD.⑤b【答案】C合,C正确;⑤液泡起始颜色→变浅→再变深,说明细胞先吸水后失水,液泡体积先变大后减小,对应图b中的曲线,而正常情况是细胞先失水后吸水,不符合正常情况,D错误。5.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含液体3的半透膜袋萎缩,而含液体1的半透膜坚挺,请推断实验开始时三种液体的浓度是()【答案】A【解析】结合渗透作用原理及“一段时间后含液体3的半透膜袋萎缩,而含液体1的半透膜坚挺”可知液体1的浓度>液体2的浓度>液体3的浓度;答案选A。6.利用渗透作用实验原理可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致范围,将细胞液浓度相同的某种植物细胞(如图),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出现下面a~d四种细胞状态,则细胞液浓度位于下列哪两个细胞之间()A.c~bB.a~cC.a~dD.d~c【答案】C7.观察在0.3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A.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是活的C.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答案】B【解析】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是全透性的,A错误;在0.3g/mL蔗糖溶液中,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中央液泡逐渐变小,则说明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导致中央液泡失水,同时也能说明该细胞具有活性,B正确,C、D错误。8.下图为平衡时的渗透装置,烧杯的液面高度为a,漏斗的液面高度为b,液面差m=b-a。在此基础上继续实验,以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观测指标,正确的是()A.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则平衡时m增大B.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平衡时m将减小C.若向漏斗中滴人适量等浓度的蔗糖溶液,则平衡时m不变D.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平衡时m将增大【答案】B【解析】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则其中溶质也被吸出,其漏斗中溶质减少,渗透压减弱,吸水能力也减弱,则平衡时m将减小,所以A错误,B正确;若向漏斗中滴人适量等浓度的蔗糖溶液,则漏斗中溶质增多,渗透压增大,则平衡时m将增大,所以C错误;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使a液面高,而漏斗中溶质的量没变,渗透压也没改变,则吸收的水量也将保持不变,b的高度就不变,平衡时m将减小,所以D错误。9.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为了探究实验材料的可行性,组长培养了一棵洋葱,待长出较长的根和管状叶后,对其绿色管状叶(与小葱的绿色管状结构相同)的叶肉细胞和鱗片叶的内表皮细胞进行实验,绘制部分图形如下,假如整个实验操作过程标准无误,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一组是()①用管状叶做实验材料,不用染色也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②用管状叶做实验材料时,不用染色可以观察到A区域为绿色③若图中B区域是紫色,则使用的材料是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④用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做该实验,可将伊红染料加到0.3g/mL的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时A区域为红色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10.一定浓度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酒精对生长状况相同的洋葱紫色鳞片叶表皮细胞进行1个单位时间、2个单位时间、3个单位时间的处理,并计算出发生质壁分离细胞的百分率,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一定浓度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根据是否发生质壁分离判断细胞的死活B.浸泡3个单位时间导致洋葱紫色鳞片叶表皮细胞全部死亡的最低酒精浓度为15%C.发生质壁分离的外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细胞膜的伸缩性D.本实验表明洋葱紫色鳞片叶表皮细胞对酒精的耐受能力不同【答案】C确。11.图中甲、乙两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丙图是根毛细胞示意图,请根据甲、乙、丙三图回答下列问题:(甲图是发生渗透作用的初始状态,乙图是发生了较长时间的渗透作用之后通过漏斗内外水分子达到平衡时的状态。甲图中:①为清水,②为30%的蔗糖溶液)。(1)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指明甲图中相应部位);②。(2)比较甲图中①和②处溶液浓度的大小:。(3)丙图中④的名称为。甲图中的③相当于丙图中的,它与丙图中相应结构的区别是。(4)若把根毛细胞放在30%的蔗糖溶液中,它将出现,再放入清水中,它又出现。(5)若把根毛细胞放在90%的蔗糖溶液中,它会出现什么变化?,过一段时间再放入清水中,此时根毛细胞与上题中放入清水中的变化一样吗?,为什么?。(6)盐碱地中的植物常出现萎蔫现象,其原因是。【答案】(1)具有③半透膜膜两侧具有浓度差(2)②的溶液浓度大于①的浓度(3)原生质层④甲图中的③属于半透膜,没有选择透过性,而丙图中的④属于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4)质壁分离现象质壁分离复原现象(5)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不一样由于蔗糖溶液浓度过高,根毛细胞失水过多,会导致根毛细胞死亡,因此与上题的变化不一样,不能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6)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造成根毛细胞失水,出现萎蔫现象【解析】(1)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2个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2)由乙图可知漏斗内部液面高于漏斗外部,说明漏斗内液体的浓度高于漏斗外液体的浓度,所以②的溶液浓度大于①的浓度。(6)盐碱地中的植物常出现萎蔫现象,其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造成根毛细胞失水,出现萎蔫现象。12.下图1表示渗透装置,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装置溶液A、a起始浓度分别用MA、Ma表示;图2表示一个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放在蔗糖溶液中后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如果A、a均为蔗糖溶液,且开始时Ma>MA,则达到平衡后MA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Ma。(2)图2中,如果B、b分别表示蔗糖溶液和细胞液,且起始浓度分别为MB、Mb,则达到平衡后MB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Mb。(3)图1中的半透膜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__,由____________(填数字)组成。图2过程中液泡的吸水能力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将图2细胞制成临时装片,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能观察到染色体吗?________。【答案】(1)小于(2)等于原生质层(3)1、3、5逐渐变大,最后不再变化不能【解析】(1)如果都是蔗糖溶液,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因为有大气压强的存在,漏斗内的液面不能无限上升,故仍然是Ma>MA。(2)细胞不再进行吸水和失水时即渗透平衡时,细胞液浓度和外界溶液浓度是相等的。图2中,如果B、b分别表示蔗糖溶液和细胞液,且起始浓度分别为MB、Mb,则达到平衡后MB等于Mb。必修1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渗透作用【知识点讲解】1.渗透作用的概念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2.渗透系统的组成分析⑴渗透系统的组成(如图)及特点:①半透膜,可以是生物性的选择透过性膜,如细胞膜,也可以是物理性的过滤膜,如玻璃纸。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3.渗透作用的发生⑴若S1溶液浓度大于S2,则单位时间内由S2→S1的水分子数多于S1→S2,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上升;若S1溶液浓度小于S2,则情况相反,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下降。⑵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Δh,则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4.渗透作用的应用源:⑴比较不同溶液浓度大小漏斗内烧杯内溶液浓度MN现象及结论①若漏斗内液面上升,则M>N②若漏斗内液面不变,则M=N③若漏斗内液面下降,则M<N⑵验证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①具半透膜。②具有浓度差。【典型例题】下图为一个渗透装置,半透膜小袋内充满0.3g/mL的蔗糖溶液,用不同表面积的半透膜小袋做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内玻璃管内液面高度变化速率的相关曲线最可能是(横坐标表示表面积)( )【答案】B【解析】随半透膜表面积的增大,单位时间内进入到玻璃管内的水量增多,所以玻璃管内液面的升高也越快。【变式训练】某渗透装置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蒸馏水,已知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在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从理论上分析,该实验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开始下降C.加酶前后,在烧杯中都可以检测出蔗糖D.加酶后,可以在烧杯中检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答案】B二、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知识点讲解】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2)原理和现象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②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3)质壁分离的原因①外因: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②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典型例题】某同学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滴加了红墨水的蔗糖溶液(质量浓度为0.3g/mL)、蒸馏水等材料,制成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临时装片。下图是该同学根据所观察到的图像绘制而成。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结构①②③构成原生质层B.①内液体为红色,②内液体为紫色C.该图所示细胞可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也可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若将该图所示细胞放于清水中,可能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答案】A【变式训练】如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B.若B溶液的浓度稍减小,则曲线中b点左移C.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A、B溶液浓度不同导致D.6min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答案】C【解析】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有大液泡,故A正确;若B溶液的浓度稍减小,细胞失水变慢变少,a点下降,质壁分离越慢,复原就越快,所以b点应左移,故B正确;两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两种溶液溶质的差异,A溶液溶质不能被细胞吸收,细胞一直处于失水状态,B溶液溶质可能为小分子溶质如KNO3,可被细胞吸收造成质壁分离复原,故C错误;6min时两个细胞都处于失水状态,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故D正确。三、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知识点讲解】1.实验原理2.实验流程3.质壁分离实验的拓展应用及方法(1)判断细胞的死活待测细胞+蔗糖溶液(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待测细胞+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细胞液浓度介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的浓度之间。(3)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不同植物细胞+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刚刚发生质壁分离时所需时间的比较―→判断细胞液浓度大小(时间越短,细胞液浓度越小)。(4)比较一系列溶液的浓度的大小同一植物的相同成熟细胞+未知浓度的溶液记录刚刚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比较所用时间长短―→判断溶液浓度的大小(时间越短,未知溶液的浓度越大)。(5)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相同成熟植物细胞+不同种类溶液【典型例题】(2017 新课标Ⅱ卷.4)将某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C.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D.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答案】C【点拨】2~3h内为质壁分离复原过程,细胞吸水,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变式训练】(2014·上海卷.21)以紫色洋葱鳞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如图6),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 )A.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紫色越浅B.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C.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越易复原D.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浓度越高【答案】D小,质壁分离越明显,说明这种细胞液与外界浓度差大,不容易复原,故C错误;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质壁分离不明显,说明细胞液的浓度较高,故D正确。四、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知识点讲解】实例一:结论:1.同种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不一样2.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吸收不一样3.植物吸收离子和吸收水是两个相对独立过程实例二: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取碘的能力,能够逆浓度梯度吸收碘。结论:有些物质(如碘)的跨膜运输是逆相对含量梯度(逆浓度梯度)运输的。实例三: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矿物质吸收表现出较大差异结论:生物对于不同离子吸收经验选择性。小结:细胞膜不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可以通过,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大分子不能通过,是活细胞的重要特征。【典型例题】科学家将水稻和番茄分别放在相同的含Ca2+、Mg2+和SiO44-的培养液中培养,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水稻吸收Ca2+、Mg2+的速度与吸水的速度相同B.番茄从培养液中吸收Ca2+,而从体内排出SiO44-C.最可能水稻根细胞膜上运输SiO44-的载体数量明显多于番茄的Ca2+和Mg2+的跨膜运输可以是逆相对含量梯度的D.水稻和番茄对Mg2+离子的吸收没有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C【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课堂 专题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测)(提升版)(必修1)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课堂 专题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练)(提升版)(必修1)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课堂 专题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讲)(提升版)(必修1) Word版含解析.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