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1 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案+作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1 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案+作业)

资源简介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按劳分配的含义。理解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和重要意义。
(2)知道常见生产要素有哪些,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的能力。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按劳分配为主体。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
教学难点
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和意义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阅读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例证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视频)201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马云成中国新首富
(设问)请同学们思考,这个视频的内容反映了经济学的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个人收入的分配或财富蛋糕如何分配问题。
教师:回答的很好!这个问题也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讨论的内容。
【学习新课】
探究一、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知识链接:(PPT展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
学生:公有制(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共同发展;它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现实状况决定的。21教育网
教师: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探究二、按劳分配为主体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填空内容)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PPT展示)
(1)从适用范围看:公有制经济
(2)从分配对象看:个人消费品
(3)从分配尺度看:劳动的数量、质量
(4)从分配结果看: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知识拓展)教师补充:按劳分配的具体表现形式
(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公有控股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2)农村集体经济中的“联产计酬”等。www.21-cn-jy.com
(课中自主学习1)
小吴的爸爸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总工程师,月月有工资,年终有奖金;妈妈在一家外资企业做财务工作,去年增加了工资;姑姑是农民,除了承包集体土地种植蔬菜外,兼营蔬菜收购和运输,收入也有所增长;二叔开了一家个体杂货店,虽然忙些累些,可收入不少;三叔与他人合办一家服装厂,自己直接经营,去年的税后收入比小吴爸爸妈妈的收入总和还高出一倍。
请问,小吴家人的哪些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展示)
学生:爸爸的工资、奖金收入,姑姑承包集体土地种植蔬菜所获收入。
教师:非常好!那么,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呢?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总结)
2、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来源:学,科,网Z,X,X,K]
(1)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共同占有)——共同参与分配
(2)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不平衡)——不能按需分配
(3)直接原因——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存在差别,谋生手段)——不能平均分配
总之,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展示)
学生:(1)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2)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师补充:在上述两方面中,(1)还体现了效率原则,(2)还体现了公平原则
4、按劳分配的地位
学生:主体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课中自主学习2)小吴家人的收入除了来自按劳分配,还来自哪些分配方式?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展示)
学生观点:(略)
教师:点评、引导、总结
小吴家人的收入除了来自按劳分配,还来自下列分配方式:按劳动要素(妈妈);按资本要素(姑姑);按劳动要素(二叔);按资本、管理要素(三叔)。
(设问)这说明我国目前收入分配方式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探究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什么是生产要素?
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所必须具备的因素或条件
2、常见生产要素有哪些?
学生: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等
(课中自主学习3)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展示)
学生观点:(略)
教师:点评、引导、总结
(1)按劳动要素分配: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的收入。
(2)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股票、债券收入,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
(3)按技术要素分配 :技术入股、专利转让所得。
(4)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高管、董事长、经理的收入。
(5)按土地要素分配:出租土地、房屋的租金,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收入等。
3、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意义[来源:学#科#网]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展示)
学生:(1)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2)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时政链接)
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1·cn·jy·com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释疑解惑)
1、公有制企业或事业单位的职工只能通过按劳分配获得收入
提示:公有制企业或事业单位职工的劳动所得,即工资、奖金和津贴是属于按劳分配,也允许他们按资本、管理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除此之外,还有福利性收入和社会保障收入。2·1·c·n·j·y
2、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1)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本收入而言的。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
(2)非劳动收入是相对于劳动收入而言的。如利息、股息、红利、出租房屋、流转土地等收入。
(课中自主学习4)(PPT展示材料)
马云的财富之路
1. 1988-1995年,我是杭州电子工学院的一名教师。
2.任教期间,我成立了杭州首家外文翻译社 ,赚些外快。
3. 1999年,我创办阿里巴巴网站 ,后来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的CEO。
4.在阿里巴巴公司,实行工资等薪金性收入和长期性股权激励为组合的员工分享计划,很多员工都购买了公司股份,2014年9月公司在美国上市,这些员工大多成为千万富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思考:马云及员工的收入体现了哪些分配方式?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展示)
学生观点:(略)
教师点评、引导、总结:既有按劳分配,又有技术、管理、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探究四、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1、根本原因: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决定分配)
2、直接原因: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1)所有制形式或基本经济制度→分配方式或分配制度
(2)公有制为主体→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为什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也明白了实行这一制度的重大意义。这将有利于我们在以后的经济生活实践中坚持和完善这一重大制度,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课堂检测】
1、王某一家三口人月收入13 000元。其中,王某之父是某国有企业的工程师,月收入6 000元;王某之母是外商独资企业的技术员,月收入4 000元;王某是国家公务员,月收入3 000元。21·世纪*教育网
(1)上述个人收入分别属于哪种分配的收入?
(2)上述材料体现我国现阶段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来源:Zxxk.Com]
(3)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
2、某集团是国有控股企业,实行高效的薪酬制度——将工资与员工的工作绩效相结合,工资分配只看效果,不论资历,由同岗同酬观念转变为同效同酬。
该集团员工的收入分配属于什么分配方式?这种分配方式用什么尺度来衡量?
【课后作业】[来源:Z§xx§k.Com]
(回归生活实践)
1、据报道,某集团董事长以税前年薪酬700多万元,多年蝉联“内地第一高薪房企高管”。企业高管的“天价年薪”属于何种分配方式?
2、畅所欲言:请谈谈你家的收入来自哪些方面。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抽象难懂。在教学中,本人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列举一些他们感兴趣且好理解的实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降低理论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本课教学密切联系最新重大时政政策,增强了教学的时代感和有效性。当然,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仍然是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21cnjy.com
[来源:学科网ZXXK]
课时作业7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各项对按劳分配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按劳分配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B.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C.按劳分配的实质是按劳动时间分配
D.按劳分配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解析: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A项正确,应选A项。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B项说法错误,C、D两项观点错误。
答案:A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直接的原因是(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解析:现阶段我国分配制度的直接原因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D项符合题意。A、B两项虽与分配制度的原因有关,但不是直接原因,C项不符合题意,不应入选。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D
3.下表是2016年小明家的收入情况。
收入来源
爸爸在国有机械厂的工资收入
妈妈经营个体服装店获得的收入
哥哥炒股票获得的收入
收入金额
36 000元
60 000元
50 000元
由此可见,小明家一年的按劳分配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和非按劳分配收入分别是(  )
A.50 000元、110 000元、36 000元
B.36 000元、50 000元、110 000元
C.36 000元、110 000元、50 000元
D.96 000元、11 000元、60 000元
解析:小明爸爸在国有机械厂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小明妈妈经营个体服装店获得的收入60 000元和小明哥哥炒股票获得的收入50 000元属于非按劳分配收入;小明哥哥炒股票获得的收入50 000元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故选B。21教育网
答案:B
4.我国贫富差距问题日益突出,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在收入或消费中所占的份额只有4.7%,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则高达50%。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www-2-1-cnjy-com
①这是由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②我国应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消除收入差距 ③我国应实行平均分配,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④我国应加大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A.①④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②说法错误,不可能消除收入差距;③错在“平均分配”上。
答案:A
5.国务院批转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分配政策,探索建立科技成果入股、岗位分红权激励等多种分配办法,保障技术成果在分配中的应得份额。这表明政府(  )
①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②鼓励技术要素参与分配 ③致力于完善初次分配机制 ④发挥对再分配的调节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生产(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理解,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强调国家完善劳动、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按劳分配为主体,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初次分配,不是再分配,④不选。www.21-cn-jy.com
答案:C
6.下图表明(  )
①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②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来源呈多元化特点 ③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④劳动收入是我国居民收入的主要形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收入是多样的,②正确;城乡居民的工资性收入都属于劳动收入,农村居民收入中的家庭经营纯收入,主要来源于承包土地获得的收入,也属于劳动收入,由图可知,劳动收入占居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④正确;材料没有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排除①;从材料中看不出按劳分配原则,排除③。
答案:D
7.在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同时,近年来,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密集出台一系列新的资助政策和措施,如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等。这一系列资助政策的实施(  )21*cnjy*com
①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②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④说明我国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解析:①③是实施这一系列资助政策的意义。实施这一系列的资助政策,体现的是国家财政的作用,与缩小收入差距没有直接关系,②不选;④与题意不符。【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D
8.《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就要求(  )
①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②贯彻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规范分配秩序 ③以富民促进公平,以公平促进富国 ④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实现收入分配相对公平的知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强调效率,也要注重公平,①错误;收入差距只能缩小,目前还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排除④;②③均正确。
答案:A
9.专家认为,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提低、扩中、控高”,即通过改革调整现有收入分配格局,将“沙漏形”的社会两极向中间挤压,最终形成“橄榄形”的收入分配格局。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形成“橄榄形”收入分配格局的有(  )
①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清理和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③消除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④健全以税收、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已经确立,应坚持和完善,①错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而不是消除差距,消除差距会导致平均主义,③说法错误;②④中的措施有利于调节收入差距、促进收入公平,符合题意。21·cn·jy·com
答案:D
10.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  )
①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所占比重
②通过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③通过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
④通过提高社会保障标准,保障初次分配更加公平
A.①③ B.③④
C .①②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增加居民收入的有关知识。增加居民收入,可以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的比重来实现,①符合题意。加大城乡统筹力度,能有效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实现该目标,②符合题意。群众的财产性收入是通过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③说法错误。提高社会保障标准,是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措施,④说法错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C
11.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应更加注重公平,从而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下列举措中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是(  )2·1·c·n·j·y
①某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1 260元调整为1 400元 ②某公司建立健全根据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的制度 ③某地民政局免费为60周岁以上的低保对象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④某省给予社会办托老所的床位每张每月300元财政补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实现公平的措施。首先要明确初次分配是在企业内部的分配,再分配原则是政府收入差距的调节。①②属于初次分配范畴,排除;③④属于再分配领域且有助于实现公平,符合题意。
答案:D
12.解决下面漫画反映的问题,需要(  )
A.兼顾效率与公平,因为二者互为前提
B.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确保工资水平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速度
D.加大分配调节,推动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实现社会公平,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漫画内容看,反映的是GDP的增速高于工资增速。A中认为效率与公平“二者互为前提”是错误的,因为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C错在“超过”上;D中观点将初次分配误认为是再分配;面对漫画反映的问题,应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应选B。
答案:B
13.近期,“征收遗产税”再度惹来社会的诸多议论。遗产税被界定为高收入者税,而不是中低收入者税。合理征收遗产税有利于(  )
①调节社会成员的财富分配,缩小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②改变现有的分配制度,实现居民之间的平均分配 ③逐步消除收入分配中的差异 ④运用税收调节收入,逐步解决分配中的两极分化问题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解析:本题以征收遗产税引发社会争议为背景,考查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为遗产税被界定为高收入者税,所以征收遗产税对于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分配公平具有重要意义,①④可选。②中的“平均分配”说法错误;③中“消除收入分配中的差异”的说法不准确。
答案:C
14.多年来,各级工会在积极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同时,还积极推动各省市适时提高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近5年来,全国31个省(区、市)最低工资标准年均提高幅度达 12.6%;全国城镇非私营企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2014年的29 229元增长至2016年的46 769元,年均增长12.47%。这些举措(  )2-1-c-n-j-y
①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②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③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 ④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国民收入分配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最低工资年均标准,提高全国城镇非私营企业在岗职工年均工资,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①②正确。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不属于再分配的内容,③排除。各省市适时调整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宏观调控,排除④。
答案:A
15.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下列图中能够有效解决公平问题的措施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以及调节过高收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都属于解决社会公平的措施,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与题意不符。21*cnjy*com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6.2016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状况
材料一 
GDP(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总量
519 322
24 565
7 917
比上年增长
7.8%
9.6%
10.7%
注:2016年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居民收入占整个GDP的比重不到40%,国际惯例一般在60%。近十多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企业盈余占GDP比重从21.23%上升到31.29%。而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21cnjy.com
材料二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21·世纪*教育网
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主要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为什么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生活中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关知识。本题分为两小问,第一小问属于图表阅读类题目,考查考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从材料一的表和注中我们可以看出,2016年我国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低且呈下降趋势,说明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第二小问要求回答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原因,可以从促进消费、维护劳动者权益、实现共同富裕和维护社会公平等角度来组织答案。
答案:反映的经济信息:2016年我国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
理由: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缩小社会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推动经济发展。②公平是把高效率的保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③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有利于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④科学发展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公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
17.“晒工资”正在成为当下的一种时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最近,一份农民工的工资单在网上引起了网友们的围观与热议。据这份工资单显示,有农民工的收入最高一月超过万元,最低也在5 000元以上。不少网友尤其是白领阶层的网友在表达羡慕的同时也表现出失落,也有部分网友对农民工的高工资表示认同。
(1)运用收入分配的知识,谈谈应如何理性看待农民工的“高工资”现象。
(2)“晒工资”晒出了许多人的失落。从效率与公平的角度分析,网友们怎样才能由“晒工资”变成“晒幸福”。【来源:21cnj*y.co*m】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回答第(1)问,要结合我国的分配制度思考“高工资”的原因;同时还要认识到“高工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脑体倒挂的问题。第(2)问,关键是思考怎么提升劳动者的幸福感。从效率与公平的角度看,一是要注重效率,为劳动者的幸福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二是要注重分配公平,防止收入差距过大对民众情绪造成伤害。调用教材中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知识来作答即可。
答案:(1)①在我国,劳动者的收入是与劳动者的劳动数量与质量紧密联系的。农民工的“高工资”是与其付出的劳动量相挂钩的。网友们应理性地看待劳动付出与劳动收入的关系,不能简单地拿工资数量作对比。②在我国,收入分配是以承认劳动差别与劳动能力的大小为前提的,农民工的工资也存在差别。这启示白领朋友们,应着眼于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通过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来提升自己的工资水平。盲目地攀比工资数量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③网友们在对比农民工的高工资后显示出失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要提高脑力劳动者的收入。【版权所有:21教育】
(2)①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维护收入分配公平,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②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制度。让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③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解放与发展生产力,通过推动经济效率的提升为分配公平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④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