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继承-精选精练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政治期中复习学案(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传统文化的继承-精选精练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政治期中复习学案(必修3)

资源简介

传统文化的继承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2017·天津文综)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以汉服文化为背景材料,由材料中关键词“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可知②④说法正确,①③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B。
1.传统文化面面观
(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文化的继承性: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从生活中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
概念: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地位: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
地位: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
地位: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概念: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地位:中国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3)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a.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稳定性。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从形成过程看,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是特定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
b.从功效上看,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传统文化的作用
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如果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能够与时俱进,就会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就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①从民族、国家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②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①正确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具体要求: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1.传统文化不等于落后文化,也不等于古代文化、封建文化
(1)传统文化是历史的产物,也会随着人类历史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传统文化中有落后于时代的成分,但传统文化不等于落后文化。
(2)传统文化与古代文化是从不同角度来指称的。
①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的,它是根据文化的时代划分的。传统文化是针对文化的传承性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
②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认为继承传统就是复古,甚至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是不能并存的,或是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反对传统文化,都是错误的。
(3)不能把传统文化和封建文化看作同义词。
①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主要形成于封建社会,但传统文化不等于封建文化。传统文化不是封建主义的产物,而是人们从长期实践生活经验中概括出来的。
②对封建文化我们要具体分析。封建文化包含着一些值得汲取的有益成分,在封建主义的上升时期尤其如此,我们需要认真辨别文化遗产中好的东西和不好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
2.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并非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注意对“相对”的理解,它强调的是稳定中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强调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吸收,指的是不变性。所以二者是不同的。
1.2017年4月4日是清明节。清明节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竞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如今,更是我国的法定传统节日。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都是落后文化的表现 
④民族节日对我国人民的思想影响最深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下面四幅图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它们分别继承的是
A.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思想、传统文艺
B.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C.传统思想、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习俗
D.传统思想、传统建筑、传统习俗、传统文艺
3.站不倚门、话不高声;夹菜不过盘中线;称呼长辈必须以“您”开头……微信朋友圈中一则“济南老家规知道多少”的帖子广为流传,引起了人们对家风的关注。对于这些传统的家风,我们应该
①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②继承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③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摒弃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三字经》是古人留下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里面很多做人的道理对我们现代人仍然适用。但其中也有一些诸如“君则敬,臣则忠”等带有强烈封建色彩的句子。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需要
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②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参考答案】1.A
【解析】③说法错误,传统文化不一定都是落后文化。④说法错误,传统文化对我国人民影响最深远的是传统思想。清明节历史久远,影响到今天,且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①②正确。故选A。4.A 【解析】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②④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选。①是发展大众文化的方针,③是指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均不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