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期中质量检测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期中质量检测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考生须知:
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卡)相应的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请用2B铅笔、钢笔或圆珠笔将相关内容填涂在答题卷(卡)的相应位置上。
一.判断题(本小题有6题,每小题1分,共6分,正确填T,错误填F)
1.“没有土壤,泰山不能成就其大,没有细流,河海不能成就其深。”这句话的寓意是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总是离不开社会所提供的种种条件。(

2.
上网容易导致不良嗜好,青少年应坚决不上网。(

3
.
.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可向有关行政部门提起诉讼。(


4.
面对违法犯罪行为,青少年应学会“见义智为”、“见义巧为”。这一观点强调的是青少年应学会自我保护,不应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

5.
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

6.
重诺守信是诚实人的做事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人文化程度高低的标准。(

二.单选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请选择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7.《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神话小说,“唐僧取经”是书中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唐僧取经”的“经”是指(

A.
佛教学说
B.
基督教教义
C.
伊斯兰教教义
D.
犹太教教义
8.古代印度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产生的共同原因是


A.
都地处大河流域
B.
都较早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C.
都位于亚洲
D.
都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
9.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下列能够代表这一时期青铜工艺成就的是(  )
A.
B.
C.
D.
10.“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反映了西周的(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监察制
D.
宗法制
11.学会识读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如图,图片反映了哪一时期的历史现象(

A.
夏、商、西周时期
B.
春秋时期
C.
战国时期
D.
秦汉时期
12.在美国西点军校,一个2000多年前的中国人提出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受到了学员的追捧。这个人是(
)
A.
孙膑
B.
孔子
C.
韩非子
D.
孙武
13.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统治时期的雅典是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那时在雅典可以享受民主权利的有(

①外邦人②贵族③妇女④成年男性公民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D.

14.有一位欧洲人,他不出国,就能浏览地中海沿岸各地风光,他应该生活在
(
)
A.
罗马帝国时期
B.
罗马共和国时期
C.
古代希腊
D.
古代埃及
15.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秦统一的时间应该是(
)
A.
B点
B.
C点
C.
D点
D.
A点
16.“秦朝以前,官吏和私人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朝,只有天子的印才能叫玺,而且用玉制作,群臣不敢再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
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B.
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C.
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
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17.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原自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图1)
(图2)
A.
秦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清朝
18.仔细观察下图,它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城濮之战
B.
巨鹿之战
C.
大泽乡起义
D.
牧野之战
19.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吸取秦亡教训
B.
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C.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
D.
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20.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
汉高祖时候
B.
汉文帝时候
C.
汉景帝时候
D.
汉武帝时候
21.西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汉武帝喜好战争
B.
汉武帝时,匈奴实力衰落
C.
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了
D.
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2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积极作用是(

①促进了西汉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
②确立了儒家学说作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
③巩固了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
④限制了其他多种思想的传播和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3.西汉的都城和东汉的都城非常繁华,其根本原因是(

A.
两汉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达
B.
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商品繁多
C.
城市人口多
D.
街道宽阔笔直,长安城内有完备的排水沟和下水道
24.张骞说:我通;班超说:我也通。卫青说:我打;霍去病说:我也打。这两组诙谐有趣的话反映的史实是(

A.
通西域,北击匈奴
B.
通吐蕃,南击南蛮
C.
通夷洲,西击党项
D.
通南中,东击匈奴
25.欧洲人最早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是在(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26.时下禽流感横行,板蓝根游行,板蓝根源自于《神农本草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一直被历代医学家所珍视,是重要的医学瑰宝。在医学界同样影响深远,被誉为“医圣”的是(
)
A.
李时珍
B.
扁鹊
C.
华佗
D.
张仲景
27.某同学想利用假期去游览杭州道教文化圣地,他应该去(
)
A.
葛岭
B.
净祠
C.
灵隐
D.
杭州孔庙
28.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一词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其中的秦皇汉武在巩固统一上的相似之处有(

①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②都派人出使国外,加强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都派兵出击匈奴
④都加强了对思想的控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据此选择29-30题。
29、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之间的矛盾。
A.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
D.先进社会制度同落后生产力
30、十九大报告提出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A.科学发展观
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4题,按序为10分,13分,13分,10分,共46分)
3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9月1日,杭州市清河实验学校在杭州孔庙为一年级和七年级的新生们进行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
“入泮礼”。
孩子们身着汉服,礼拜先哲,重现古代学童入学前的传统礼仪,汲取尊师爱学的品行美德。
材料二: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史称“百家争鸣”。这一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材料一中“入泮礼”礼拜的先哲指的是谁?为什么学生要祭拜他?
他是什么学派的创立者?(6分)
依据材料二,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4分)
32.(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雅典人民发表演说
(图二)秦政治体制示意图
材料二: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他们的吸取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
——易中天《帝国的终结》
图二①处应填写什么?指出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体制?(5分)
西汉鼎盛时期在位的“雄略之主”是哪一位皇帝?他为加强中央专制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至少写出三条)
(8分)
33.(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中国汉代,一支和平的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古代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摘自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材料三:“在世界历史上,中华和罗马都堪称独树一帜,中华由邦国而帝国,罗马则由共和国而帝国,他们都是自己成长的……中华是礼治,罗马是法治。”
——《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
在上面的空格中写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最远到达地。(2分)
材料中“凿空之旅”指什么历史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凿空之旅”的影响。(7分)
用相关史实说明“中华是礼治,罗马是法治。”
(4分)
34.社会环境十分复杂,加上未成年人缺乏社会经验,难免受到伤害。针对这一情况,某校八年级学生组织了一次“了解法律知识,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竞答活动。假如你是参赛选手,请你回答下列各题。
(1)能为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哪些?
(2)分
(2)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是什么?
(2)分
(3)请说说这三种情况分别可能导致怎样的结果。(3)分
未成年人面对歹徒行凶时,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忍气吞声,任其侵害;二是与歹徒进行殊死搏斗;三是与歹徒斗智斗勇,利用社会力量将其抓获。
(4)如果我们遭遇歹徒行凶,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救助方法?
(3分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