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书院九年级社会第一阶段质量分析 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风华书院九年级社会第一阶段质量分析 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风华书院
九年级社会第一阶段考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
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共50分)
16.(1)(4分)
(2)(2分)
(3)(4分)
17.(1)(2分)
(2)(4分)
(3)(4分)
18.(1)(2分)
(2)(4分)
(3)(4分)
19.(1)(4分)
(2)(4分)
(3)(2分)
20.(1)(2分)
(2)(4分)
(3)(4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二O一
七学年



期风华书院
九年级社会第一阶段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A
B
B
A
A
C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A
D
C
B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共50分)
16.(1)新文化运动(1分)。因为它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
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
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3分)
(2)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1分)。五四运动(1分)。
(3)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分)。新文化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之后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2分)
17.(1)②、③、①
(2分)。
(2)三民主义(2分);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2分)
(3)政治: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2分)思想: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2分)
18.(1)南京国民政府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国民革命运动失败。(1分)南昌起义。(1
分)
(2)①秋收起义,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或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毛泽东带领工农红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
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②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军事上的正确主张,确立了毛泽
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4分)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分)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农村敌人力
量相对薄弱;符合中国国情;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农民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等(任
答两点即可)(2分)
19.(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由此开始了国共十年内战;《国
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说明国共关系由对立走向合作。(2
分,没有结合历史事件,只说明关系得1分)
根本原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华民族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分)
(2)B:国共十年内战(答“内战”不给分);C:全民族抗战(4分)
(3)启示:国共两党和则两利,斗则两伤;应加强合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2
分)
20.(1)A:南京大屠杀(或毒气战等);B:百团大战(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2分)
(2)美、英联手开辟第二战场,实施诺曼底登陆;苏联红军对日作战等。(2分)世界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2分)
(3)地位: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分)作用:为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重要贡献。(1分)警示:勿忘历史,珍
惜和平。(2分)
二O一
七学年



期风华书院
九年级社会第一阶段考试题卷
考生须知:
全卷分试题卷Ⅰ、试题卷Ⅱ和答题卷,试题卷共4页,有两大题,20个小题。满分为8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
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有
①三国同盟形成
②凡尔登战役
③萨拉热窝事件
④三国协约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巴黎和会通过对战败国的处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关系。下列国家中受到《凡
尔赛和约》严厉处置的国家是
A.德国
B.日本
C.中国
D.法国
3.孙中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05年8月,在他的推动下,成立的全国性的统
一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华兴会
D.强学会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
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革命运动迅速传遍全国。文中的“兵变”是指
A.辛亥革命
B.武昌起义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5.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
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为此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大力
A.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
6.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
号,这些口号所体现出的五四精神主要是
A.爱国
B.民主
C.科学
D.进步
7.《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
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
局出现在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红军长征时期
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8.“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下列史实能证
明这一观点的有
①南昌起义爆发
②黄埔军校创建
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9.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这主要是因为井冈山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是北伐战争的主战场
D.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
10.西安事变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
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是指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
C.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D.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11.“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这首凄怆的歌曲唱出了东北人民对日寇的无比痛恨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起
A.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B.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开始
C.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D.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敌后战场
12.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
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C
七七事变
揭开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D
百团大战
提高了国民党军队的威望
13.读漫画《日本的泥脚》(民国二十七年),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
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②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
③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④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1941年,德、日法西斯在欧洲、亚洲连续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
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代表性的事件是
①德国闪击波兰
②德国突袭苏联
③日本偷袭珍珠港
④诺曼底登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5.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以下关于它们共
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帝国主义争夺殖民霸权的掠夺战争
②都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③两次大战中国都是战胜国
④战后都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共50分)
1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
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到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
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什么称它为“中国的文艺复
兴”?(4分)
材料二:1918年11月,欧洲的第一次分裂给中国创造了第一次成为战胜国的喜悦,
但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巴黎会议就狠狠地给了中国一记“耳光”。面对这样屈辱的局
面,中国人心中的怒火最终爆发。
(2)“给了中国一记耳光”是指当时中国受到了怎样不公平的对待?“中国人心中的怒火最终爆发”指的是当时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
材料三: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
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3)你如何理解“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上述两则材料中提及的历史事件与
1921年这道“曙光”有何联系?(4分)
17.(10分)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清帝退位诏书
②《民报》
③大总统誓词
(1)材料一中的图片是小明在研究辛亥革命历史时搜集到的。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

。(2分)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
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
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思想主张。该主张的提出有何意义?(4分)
材料三: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
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请从政治和思想两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4分)
1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在严重的环境之下……我们要整顿自己
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寻找新的道路……”
(1)“严重的环境”是指什么?“自己的队伍”的创建跟哪一历史事件有关?(2分)
材料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程。
(2)请在年代尺的方框内填上相应的历史事件,并简述毛泽东在其中做出的突出贡献。(4分)
材料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努
力发展生产,最终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指引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改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3)“正确的革命道路”指的是怎样的道路?中国革命为什么会选择这条道路?(4分)
19.(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图1、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明国共两党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说发
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二:年代尺如下
(2)请将年代尺中的历史事件填在下面表格中。(4分)
A
国民革命
C
B
D
解放战争
(3)根据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2分)
20.(10分)历史小板报是我们走进历史、探究新知的一种有效形式。阅读材料,运用所学
知识,完成下列板报。
导图忆史
(1)请将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思维导图A、B两处补充完整。(2分)
第二篇
海报析史
(2)列举落实海报精神的军事行动二则,并结合海报指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
要原因。(4分)
第三篇
数据鉴史
(3)结合两则数据谈谈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第二
  次世界大战留给我们的警示。(4分)
二O一
七学年




图2
1937年《中共中央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图1
1927年南昌起义
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
A
台儿庄战役
全民族英勇抗战
中国人民
B
三光政策
……
……
左边为1942年《盟国团结海报》。海报上印有“united”(团结)、“win”(获胜)等宣传语。巨炮上印刷着苏、中、美、英等国的国旗图案。
根据不完全统计,二战时期军民伤亡9000多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4万亿美元。
中国坚持抗战14年,抗击的日本兵力最多,军民伤亡3500多万,经济损失达5000多亿美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