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教案

资源简介

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效率、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理解如何坚持效率和公平原则。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说明收入分配如何实现公平。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1、学习重点:(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3)如何坚持兼顾效率与公平。
2、学习难点:(1)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
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难点: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何意义?
二(进行新课)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什么是公平 (讨论)
公平的含义较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公平,一般地讲,反映的是人们追求利益分配合理性的价值理念。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我们本课要讲的公平是经济学里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是指结果公平。
2、收入分配公平
教师:(故事)“关于和尚挑水的寺规”——“有挑水有饭吃,没挑水没得吃”或者“挑不挑都有饭吃”两种方案
学生分析并得出:分配方式要合理,注重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收入分配公平是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允许收收入分配公平是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允许收入差距的存在。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继续分析“和尚挑水”的故事,引导学生得出:
平均主义≠(收入分配的公平是)相对平等≠没差别(而在于差别是否合理)
问题:为什么我们要重视收入分配公平呢?(图片展示)
学生通过对比图片总结出我国目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收入分配悬殊的社会问题。
收入差距是普遍存在的,存在于任何一个社会中。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有一种文明能够把财产资源分配做到绝对平等的分配
(2)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②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1)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
讲解: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就要有一个适合国情的分配制度,我们应该坚持基本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呢?这是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保证。
(2)初次分配: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措施:
①加大再分配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说短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②加强政府对收入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告诉我们: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必须重视促进“公平”,但同时,经济要发展,效率必须提高。我们应该怎么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呢?
(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以和尚挑水故事,引出效率的含义)
1、效率的含义
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从公式分析,效率的提高意味着投入的资源越来越少,产出的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引导学生得出提高效率的意义)
2、提高效率意义
效率的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针对“和尚挑水”问题,提问学生分析方丈提出的两个方案——“无论有没有挑到水,都有饭吃”和“挑得最多,晚餐饭任吃,而且加菜;谁挑得最少,没饭吃。”
总结:没有效率为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普遍贫穷;忽视公平引起贫富悬殊
3、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效率是做大做好蛋糕;公平是分好蛋糕)
物质前提
(1)一致性:效率
公平
保证
(2)存在矛盾:强调不同方面。注重效率就会有差距,而差距过大就会有失公平。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怎样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三、板书设计
(一)公平
1、公平的含义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大力发展经济,这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举措
②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合理比重,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合理比重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二)效率
1、效率的含义
2、效率提高的意义
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4、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高中政治备课素材
1、七个人分粥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后来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2、小孩为什么不来玩了
一个老人喜欢安静,她选择住在环境优美的市郊,但是有一群孩子每天到这里来玩,很吵闹。老人很厌烦这些小孩们,不希望自己在如此吵闹的环境中生活,但是如果直接撵他们走,恐怕达不到她所预期的目标。于是她对孩子们说,你们来陪我,我很高兴,以后我每天给你们一人5元钱,孩子们都很高兴,几天后,老人说,以后给不了那么多了,每人只能给一块钱,孩子们不太高兴,但也勉强接受了。又过了几天,老人说,以后每天只能给一毛钱了。这次孩子们不干了,他们很气愤:这么少钱,以后再也不来了!
3、漏桶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认为,公平与效率存在交替关系,为了效率就要牺牲某些公平,而为了公平就得牺牲某些效率。他还提出“漏桶理论”来说明这种对立,大意是:如果对富裕的家庭征收一定的税来资助贫困家庭,那么贫困家庭得到的资助量一定小于富裕家庭所缴纳的税收量,因为这笔资助在转交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环节,要花费成本;同时,这种政策又会对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储蓄投资产生影响。这样政策就成了一个漏桶,这种漏出则代表了效率的损失。
应用链接:
然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更多的表现为辩证统一,互相促进。一方面,提高效率的过程就是促进公平的过程。另一方面,促进公平的努力极大提高了效率。
可见,要使漏桶里的水越来越多,根源就在于促进公平的努力激发了社会经济活力,从而打开了桶上创造财富的水龙头,使得流入的水远多于漏出的水。
4、猎人与狗
一只猎狗追一只兔子,追了很久最终也没有追到。家犬讥笑猎狗说:“个子小的反而比个子大的跑得快得多得多。”猎狗回答说:“我仅仅是为了一顿饭而跑,它却为了性命而跑啊!”
没想到这话被猎人听到了,第二天猎人又买来几只猎狗,对它们说:“凡是能捉到兔子的有饭吃,没捉到的饿肚子。”果然猎狗追的兔子明显多了,但是个头却越来越小。猎人经过思考后,决定不再单纯按兔子的数量分发狗粮,而是统计兔子的重量,来评价猎狗,决定奖赏。但是又过了一段时间,猎狗们捉到的兔子的数量又少了,而且越有经验的猎狗捉得越少。猎狗说:“主人,等到我们变老了,捉不到兔子的时候,还会有饭吃吗?”猎人分析汇总这一情况,为解决猎狗们的后顾之忧,作出新的决定:只要捉到的兔子达到一定的限额后,即使捉不到兔子,每顿饭也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骨头。猎人以为这下可算解决问题了。可是,有一只猎狗说:“我捉到的猎物远远超过每顿饭的价值,我为什么不给自己捉兔子呢?”于是,能干的猎狗离开了猎人,给自己捉兔子去了。
应用链接:
这个故事非常通俗地解释了分配制度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首先要明确分配的目标:是为性命而跑还是为一顿饭而跑,不同的目标激发出来的动力是不一样的。猎人明白了这一点而引入了竞争机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压抑了猎狗们的积极性。这就迫使猎人寻找能持续激发猎狗积极性的分配制度。一部分猎狗虽然得到了长期的饭碗,但生活水平会长期停留在较低水平使它们难以接受,于是能干者就离开了。这告诉我们,在分配制度中要考虑到贡献与报酬应该成正比。
5、实现社会公平
6、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