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课后练习1.《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A.巨鹿之战B.赤壁之战C.官渡之战D.淝水之战2.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实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短暂统一的朝代是( )A.北魏B.东晋C.西晋D.前秦3.祖国大陆很早就与台湾有密切联系了。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是在( )A.公元前二世纪三十年代B.公元前三世纪三十年代C.公元二世纪二十年代D.公元三世纪三十年代4.曹操家族DNA是复旦大学的课题研究成果,于2013年11月11日正式发布,该研究成果证实曹操并非西汉丞相曹参的后代,同时推翻了曹操为夏侯氏抱养而来的说法。曹操是()A.魏国人B.东汉人C.吴国人D.蜀国人5.“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诗()A.揭露了曹操的奸诈与狡猾B.批评了袁绍的刚愎自用C.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意与惋惜D.赞扬了刘备的知人善任6.读图填空题读《三国鼎立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00年,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战例是 ;208年,以少胜多,打败了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战例是 。(2)完成下列表格:建立时间建立者国号都城 曹丕魏洛阳221年 蜀(汉) 222年孙权 建业7.阅读下列材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请回答:⑴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⑵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于少?⑶赤壁之战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⑷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材料二:徐州扬州地区的发展,只是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自东吴起经东晋到南朝,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当然六朝时期各地区经济发展与进步的轨迹是不同的。总而言之,六朝时期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是由长江流域逐步推向珠江流域和闽江流域的;就长江流域本身而言,尽管长江上游地区在六朝以前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但在六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长江上游地区,原来经济水平较差的豫章地区又迅速发展并开始跟上。这样,整个长江流域在事实上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富有生机的经济带,这与北方黄河流域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恢复与发展缓慢形成鲜明对比。(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地区?试总结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情况。(2)材料二反映了魏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变化?(3)这一时期“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的原因是什么?(4)这样的变化对我国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参考答案】1-5BCBAC6.(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2)完成下列表格:建立时间建立者国号都城220年 刘备 成都 吴 7.⑴统一中国。⑵官渡之战中战术得当。赤壁之战中,孙吴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学生如从重视人才,听从建议与否方面分析,亦可得分)⑶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⑷战术战略得当;时机成熟;谦虚和骄傲的关系(学生只要谈出一点感受,且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8.(1)江南地区。人口稀少,耕作方式落后,经济不发达。(2)长江中下游地区得到开发,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3)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还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江南地区气候适宜,社会环境相对安定,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4)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