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练习:4-3-1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练习:4-3-1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资源简介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1.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两宋时期形成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下面反映辽与北宋对峙形势的示意地图是(

A.图一
B.图二
C.图三
D.图四
3.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A.南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4.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A.宋、辽
B.宋、夏
C.宋、金
D.辽、夏
5.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北宋与同时期少数民族关系的缩影。它是北宋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订立的(

A.辽
B.西夏
C.金
D.元
6.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后(

A.澶渊之盟
B.金灭北宋
C.岳飞抗金
D.签订《尼布楚条约》
7.辽、宋、西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A.地方军阀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
D.战乱长期不息
8.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9.“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皇权的是(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辽太祖
D.元昊
10.宋朝的一位皇帝用这种办法解除了一些大将和节度使的权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他是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高宗
11.《文献通考》描述宋代官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材料反映的宋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
A.重视分权和制约
B.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重文轻武
12.宋太宗(939—997)诏:“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宋代统治者的这种认识造成了(  )
A.重文轻武,积弱不振
B.内乱频仍,国势衰弱
C.外戚宦官横行不法
D.变法受阻,积弊难除
13.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为北宋王朝的建立者提供了反面教材。有鉴于此,宋朝为此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抑制兼并,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B.进一步完善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
C.加强对整个官僚集团的分权与监督
D.加强对边疆地区的防守
14.“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  )
A.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
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
C.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
D.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15.下面是唐朝与北宋早期的科举次数与录取进士人数的基本情况简表。北宋与唐朝录取人数出现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时代
时间(年)
科举次数(次)
录取进士总数(人)
平均每榜(人)
唐朝
290
268
7448
28
宋太祖
17
15
188
13
宋太宗
21
8
1487
186
宋真宗
25
12
1760
147
宋仁宗
41
13
4561
351
A.北宋完善了科举制
B.北宋增加了科举次数
C.北宋强化了君主专制
D.国家调整了用人方针
16.学者陈峰认为:“武将们在长期被轻视和防范的政治环境下,逐渐变成了循规蹈矩、怯懦无能、精神萎靡的群体。”这种历史现象在下列哪个朝代尤为明显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17.“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封国势力对朝廷构成威胁
B.由中央委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C.节度使发展成为割据势力
D.地方行省拥有经济和军事大权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太祖)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唐末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也,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它奇巧也,惟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这里的太祖指的是谁?“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指的是什么时代?
赵普给皇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19.创新与开放,促进发展和进步,保守与封闭,导致停滞和落后。
【制度创新】
秦汉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和防止官员贪腐开创了监察制度并不断加以强化。
(1)右图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根据图示,说出中央三大官职之间的关系。其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谁?(2分)
(2)汉武帝时期,在中央和地方分别设置了负有监察职能的官职,以监督京师百官和皇族及地方官员。请分别写出上述官职的名称。(2分)
【对外交流】
西汉以来,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五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名贵的香料贸易络绎不绝。这条通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3)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被称为什么?谁为开拓这条“通道”做出了突出贡献?请说出这条“通道”的起点和最远到达的大洲。(4分)
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商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在航海中广泛使用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某一项成就。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政府的态度和航海科技两个方面,总结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2分)
【封闭落后】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5)上述材料反映出清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材料说说你对这一政策的理解。(2分)
参考答案:CCCAAACDAAAACDCC
18.(1)宋太祖赵匡胤;五代十国时期
(2)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19.【答案】
(1)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1分)御史大夫。(1分)
(2)司隶校尉;(1分)刺史。(1分)
(3)丝绸之路;(1分)张骞;(1分)长安;(1分)
非洲。(1分)
(4)政府重视和鼓励;(1分)使用了指南针。(1分)
(5)“闭关锁国”政策;(1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了近
200
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与世隔绝即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