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二课 第二框 唐的盛衰备 同步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第二课 第二框 唐的盛衰备 同步试题

资源简介

《唐的盛衰》同步试题
一、选择题
1.唐朝在贞观之治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史称“贞观遗风”,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
A.李渊  B.李世民  C.武则天  D.李隆基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的盛衰过程了解的情况。
参考答案:C。
2.唐朝延续并进一步完善了隋朝的制度有(  )
①郡县制 ②三省六部制 ③科举制 ④行省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唐朝繁盛的原因,同时也注重对历史文化传承的考核。
参考答案:B。
3.唐太宗和唐玄宗治国方面有相通的举措,他们都注重(  )
①善于用人 ②善于纳谏 ③轻徭薄赋 ④抑制奢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此题考查唐朝繁盛的原因。
参考答案:A。
4.图片中的农具使用始于哪个朝代(  )
A.隋  B.唐  C.东汉  D.秦
解析:此题考查唐朝繁盛,农业发展的原因。
参考答案:B。
5.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唐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解析:此题考查三省六部制如何优化封建君主专制。
参考答案:D。
6.下列唐太宗的名言中,和孟子的“民贵君轻”的主张比较接近的是(  )
A.水能载舟,亦能载舟
B.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C.天下英雄,尽在我的掌握之中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嫌
解析:此题考查唐太宗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参考答案:A。
7.“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苏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描述的是哪个盛世的社会状况(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开皇之治  D.光武中兴
解析:此题考查唐玄宗开元盛世。
参考答案:B。
8.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逐渐混乱,爆发了叛乱,该历史事件史称(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黄巾起义
解析:此题考查唐朝的盛衰,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由盛走向衰。
参考答案:C。
9.唐朝大都市中,既是全国货品的集散地,还是国际商品的转运中心,是(  )
A.长安  B.洛阳  C.扬州  D.成都
解析:此题考查唐朝盛唐气象。
参考答案:C。
10.科举制最早始于哪个朝代(  )
A.隋朝  B.唐朝  C.西汉  D.东汉
解析:此题考查盛唐的原因。
参考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1.唐·吴兢在《贞观政要·序》中说:“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
北宋·欧阳修在《新唐书·太宗本纪》赞曰:“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请联系所学知识,说说唐太宗得此高评价的理由,并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解析:课标2-4-6要求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本题设计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旨在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用客观的、公正的眼光评析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不以偏概全。
参考答案:唐太宗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如:任用太子李建成的心腹谋士(学生也可举唐太宗时期其他治国举措以及事例证明观点)
12.
请对上图的郡县制和三省六部作一比较,发挥的作用有何不同?
解析:2-2-6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本题设计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并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参考答案:郡县制: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统一。三省六部制: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完善,军权的加强有利于君主统治,同时有利于避免决策错误,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对后世有极大影响。
三、综合探究
13.唐朝作为中国几千年文明中的一个朝代,几百年的兴衰,对整个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对世界各国产生的深远影响,唐朝的盛与衰让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并简单阐述你的理由。
解析:课标2-2-6要求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本题设计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参考答案: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使选拔人才较为公正客观,比以前任何一种选士制度都更为公正客观,重视考生的学识和才干,而不是出身和门第,容许平民子弟参加,引导老百姓积极学习,对以后考试制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若从其他角度解答亦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