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43张PPT。第四单元第3课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宋元: 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唐朝五代十国后梁 后唐后晋 后汉 后周 北宋南方吴越、南唐等九个政权,以及山西的北汉 907年960年979年回顾: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简况辽西夏吐蕃大理北宋的局部统一一、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1、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960年)时间、地点、人物、结果2、分裂局面的结束人物:时间:宋太祖、宋太宗960年—979年1、背景:2、措施:二、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课堂思考一: 请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 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稳定。宋太祖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为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宋建国时分裂割据的现状1、背景:2、措施:二、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课堂思考二: 请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 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①集中军权②集中行政权③集中财权和司法权④发展科举制 看材料:(太祖)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唐末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也,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它奇巧也,惟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试问: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赵普认为根本原因是: 藩镇节度使兵权太重、君弱臣强。 最大限度地把政权、财权、军权从地方藩镇手中夺取过来,收归中央,集中到朝廷皇帝手里,以达到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势力复辟的目的。 961年的一天,宋太祖宴请石守信等大将。席间,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当上皇帝后,却整夜不能安睡。”石守信等人忙问原因。宋太祖答道:“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贫图富贵,也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那时事情也就由不得你们了。”石守信等人非常惶恐,跪倒在地,问该怎么办。宋太祖说:“你们不如放弃兵权,买良田美宅,享受富贵,欢乐一世。这样,君臣之间互不猜疑,岂不很好?”石守信等领会了皇帝的用意,第二天全都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禁军轮流驻防京师为什么禁军要轮流驻防京师?军事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 —— 《宋史兵志》“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 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统军的将领并不随军调动,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的局面集中军权①解除禁军将领 石守信等人的兵权; ②陆续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③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④设立枢密院; ⑤实行更戌法; ⑥各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入选禁军,半数拱卫京师,半数驻守各地。以达到“强干弱枝”“内外相制”造成了“兵将分离”使调兵权与领兵权分离,枢密院和领军将帅互相牵制。以分割兵权以收回功臣大将的兵权。976年997年1021年1048年人数(单位:万)北宋禁军激增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禁军轮流驻防京师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加强皇帝的权力。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例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首先从集中军权开始,其原因不包括( )A、当时的社会背景的需要B、他本人经历的体会C、历史经验的借鉴 D、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D例2:在北宋的军事部署中,最能体现其“强干弱枝”、“内外相制”目的的是( )A、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B、解除地方节度使兵权、C、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D、禁军分别驻守京师与地方D为什么当知州,不愿意当地有通判呢? 通判,是宋朝新设立的一个官职。也叫监州,是朝廷派来监督知州的。政治北宋时期,要派一个朝廷官员(最爱吃螃蟹)去地方担任知州,问他想去哪里?他说:“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可也。 ” ——《归田录》欧阳修集中行政权(1)中央:设参知政事——行政权设枢密使——军权设三司使——财政权分割宰相职权(2)地方:文官任知州,通判监督“三岁一易”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但官僚机构庞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 绫铜钱金银禄米绢绵官多奉高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禁军轮流驻防京师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加强皇帝的权力。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解除节度使的权力增设机构加强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力量。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开支庞大,形成“积贫”。例: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B、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C、丞相权力不断削弱 D、民主政治逐渐完善BA、集中财权:设转运使 B、集中司法权:中央派文官担任 ③集中财权和司法权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扭转节度使控制地方司法的局面。集中财政权——设转运使影响: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但地方经费减少,不能调动地方积极性,造成地方贫困。集中司法权——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死刑报中央核准“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思考2:北宋是怎样在地方财权和司法权上来加强中央集权的?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禁军轮流驻防京师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加强皇帝的权力。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解除节度使的权力增设机构加强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力量。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开支庞大,形成“积贫”。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造成地方财政困难发展科举制开创 :隋朝完善 :唐朝发展表现 : 严格程序、简化科目、完善方法、增加名额作用 :扩大了政权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考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定制。糊名法思考3:科举制开创于什么朝代?完善于什么朝代? 到北宋又有了哪些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禁军轮流驻防京师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加强皇帝的权力。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解除节度使的权力增设机构加强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力量。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开支庞大,形成“积贫”。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造成地方财政困难崇文抑武,选拔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武将群体长期遭受打压 ,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1)隋朝兴起:科举制发展情况表始用分科考试方式选官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隋文帝 隋炀帝(2)唐朝完善: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增加考试科目增加取士的人数,创武举和殿试高官主考,提高科举地位 (3)北宋发展科举制严格考试程序、严密考试方法、减少考试科目、扩大录取名额你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它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科举制得到较快发展。但是,从历史影响上看,它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文化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神童诗》宋?汪洙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禁军轮流驻防京师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加强皇帝的权力。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解除节度使的权力增设机构加强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力量。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开支庞大,形成“积贫”。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造成地方财政困难崇文抑武,选拔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武将群体长期遭受打压 ,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君臣礼仪的变化1、背景:2、措施:二、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3、特点:4、影响:课堂思考二: 请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 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称雄干政的教训,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因为文人不懂军事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低下。2、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有利于统一,防止分裂;但导致地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低下,中央机构人浮于事,造成冗官局面。3、弱枝强干,守内虚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原因。4、发展科举制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但也造成了官僚队伍的庞大。课堂思考三: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试分析北宋中央集权强化的特点。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与唐朝相比,其主要的特点是:( )A、加强对中央的控制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D、加强对人们思想到控制B总结:用史实说明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积极: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消极:削弱军队战斗力、削弱边防力量——形成积弱局面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困难——形成积贫局面造成了北宋“三冗二积”的局面(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1)理论基础:战国时期韩非子法家思想为其形成奠定理论基础。 ——(商鞅变法)(2)确立:秦统一后,政治上,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颁布秦律。文化方面,书同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规定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巩固:西汉武帝时,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4)完善:隋唐时期,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5)加强:北宋时期,统治者集中军权、行政权、财政权和司法权,发展科举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6)空前强化:明清时期——未完,待续……归纳:回忆秦朝到宋代中央集权加强的主要史实,分析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我们从宋太祖的政治改革中可以吸取哪些教训?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课堂小结:北宋的建立和统一奠定基础强化中央集权背景措施特点影响《清明上河图》街景1231、背景:2、目的:3、时间:4、人物:5、措施:5、影响:6、失败 的原因:王安石变法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同时,边患不绝,民族矛盾加深。实现富国强兵1069年王安石(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向农民提供种子或贷款。收获后,农民以20%的利息偿还。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赋税.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把农村人户以保、大保为单位编定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1、背景:2、目的:3、时间:4、人物:5、措施:5、影响:6、失败 的原因:王安石变法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同时,边患不绝,民族矛盾加深。实现富国强兵1069年王安石(宋神宗任用)新法推行后,农业生产有所改善,政府收入有所增加,国家军力有所增强。变法过程中出现了损害百姓的情况;危及一些社会阶层的既得利益,遭到强烈反对。960年陈桥兵兵建立北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弊利1069年王安石变法小结:古为今用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和随后进行的王安石变法,对“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有什么启发?实质:五代以来军阀夺权斗争的继续。用和平手段,达到政权和平过渡 宋代周,与历史上哪一事件极为相似? 历史上隋代北周,一、是权臣夺权 二、是夺权前前代经历成功的改革,加强了国力 三、是都发生在我国政治的中心地区北方 四、是后继统治者都很有作为;创立制度文化,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