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税收的自述》中有这样几句诗句:“不要忘记我是税收,财富的聚集,/有我,才有了花园广场、学校社区,/处处荡漾着欢声笑语……/不要忘记我是税收,建设的主力,/有我,才有了快捷的公交、方便的超市,/处处流淌着幸福的甜蜜。” 诗句告诉我们①税收在民生建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②税收的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③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④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答案】B 税收的基本含义税收,即税和税的征收。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采取法律形式的分配。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税收的含义:第一,税收是税和税的征收的合称。第二,税收的主体是国家。第三,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不是凭借经济条件取得的收入。第四,税收是依法取得的收入,并非随心所欲,没有标准。税法是税收的依据和保障。第五,税收的目的是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第六,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有国就有税”,说的是税收的起源与国家的产生密不可分,在国家产生的同时,也就出现了保证国家运行的财政税收。无论古今中外,大小强弱,国家的存在都离不开税收。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是国家行使职能的物质保障。离开税收,国家就不能正常运转,就会名存实亡。“有税就有法”,说的是税收不能随心所欲,没有标准。任何国家的税收都是有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的,即税法。税收的作用分析角度作用阐述生产调节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引导企业生产的发展方向,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扩大投资需求分配缩小收入差距,调节和实现社会公平交换调节商品价格,影响社会需求消费引导消费行为,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念宏观调控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调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国家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国家进行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国家通过税收来反映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状况,对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国家政权税收与国家政权相互依存,国家政权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必要条件,税收又为国家政权的存在提供物质条件1.从1992年开始,我国税务系统每年定于4月份领跑开展税收宣传,称为“税收宣传月”,2016年第25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的主题是“聚焦营改增试点助力供给侧改革”。从这一“主题”中,我们可以看出A.税收为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B.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C.税收政策是国家调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D.税收宣传有利于提升公民诚信纳税的意识2.2017年第26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的主题是“诚信纳税,铸就发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①税收是国家实现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 ②公民应积极履行监督税收使用的义务③税收是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唯一形式 ④公民应自觉加强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3.所谓税收法定原则,是指由立法者决定全部税收问题的税法基本原则,即如果没有相应法律作前提,政府则不能征税,公民也没有纳税的义务。对这一原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税收是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B.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保障C.国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征税 D.税收的强制性要求具有无偿性【参考答案】2.B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思维题目。②选项表述错误,监督税收使用是公民的权利。③选项表述错误,税收是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之一。故B入选。①④选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3.B 【解析】“如果没有相应法律作前提,政府则不能征税,公民也没有纳税的义务”,说明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保障,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揭示税收和财政的关系,A与题意无关。国家征税要依法进行,C说法错误。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D颠倒了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的关系,说法错误。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英文中的“税”字“tax”,意指为公共目的向政府支付货币。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这主要体现了税收具有A.强制性 B.无偿性C.固定性 D.自觉性【答案】B 税收的基本特征(1)强制性。①原因:国家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但承担相应的国家职能需要消耗物质资源,因此必须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形成财政收入。②要求: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2)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3)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4)税收的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者缺一不可,统一于税法。表现:①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②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关系如图所示:对税收具有固定性的正确理解税收具有固定性特征并不意味着税率不变。税率以及税收政策,不是固定不变的,固定性是相对于某一时期而言的。国家财税部门可以根据经济发展趋势、经济状况等客观状况的变化而作出适应性的调整。这种调整不但没有违背税收的固定性,反而是税收固定性的表现。1.2017年1月1日起,国务院关税税制委员会通过决定,将对进出口关税进行部分调整,金枪鱼、北极虾、蔓越橘等特色食品和雕塑品原件等文化消费品的进口关税将降低。这一措施①说明税收具有固定性的特征 ②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③说明税收具有强制性特征 ④有利于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财产用于慈善活动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境外捐赠用于慈善活动的物资,依法减征或者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作出上述规定,是基于A.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B.税收是国家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重要形式C.税收具有促进资源节约、保护环境的作用D.我国税收具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质3.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相连的,三者的关系表现在 ①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②税收的固定性要求它具有无偿性③税收的强制性要求它具有无偿性 ④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④【参考答案】2.A 【解析】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在征税之前《慈善法》对纳税对象及税收优惠作出相关规定,才能保证公民依法纳税,税务机关依法征税,故答案选A。其他选项均与题意无关。3.D 【解析】此题考查税收的基本特征,考查学生对我国税收的基本特征关系的识记,属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具有固定性。①④正确当选;②③错误排除,故答案为D。 。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综合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我国的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度增长,有效地支持了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民生的改善。财政收入包括 ,其中最主要形式是 。A.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 税收收入B.税收收入、外汇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 国企上缴的利润收入C.税收收入、外汇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 债务收入D.税收收入、外汇收入、债务收入 罚没收入【答案】A辩证地看待财政赤字(1)财政赤字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它对经济的影响是复杂的,因此不能笼统地说财政赤字有害还是无害。(2)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赤字如何弥补。如果用发行国债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不会引起过量纸币发行,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如果用增发纸币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就会导致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导致通货膨胀。(3)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有害还是无害,关键要看财政信贷能否实现综合平衡。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不同点经济发展水平分配政策地位基础性因素重要因素关系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重要影响措施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应该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同都是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1)财政收入和支出对比,不外乎有三种情况:收大于支,有结余;支大于出,有赤字;收支相等。(2)在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中,收入和支出平衡是最理想的状态;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财政赤字要把握好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3)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4)在预算的实际执行过程以及年终的决算中,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存在,结果通常有两种,或结余或赤字。如果结余过多,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利;财政赤字的出现,要考虑量上的差别。略有赤字,应当视为平衡或者基本平衡。如果财政赤字出现了比较大的数额,那就意味着国家的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这种情况有可能导致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会引发通货膨胀,因此财政赤字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5)在财政的预算及其执行过程中,收支相抵是最理想的状态,因为这表明财政资金得到了有效、充分的利用。收大于支,结余过多。或者支大于收,出现比较大的财政赤字,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是不利的。但是,在预算的实际执行过程中,收入和支出要做到完全相抵是很难的。因为,国家经济和社会情况不是静止的,而是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而国家的财政预算也不可能在全部完成了收入以后再安排每一笔支出。事实上,国家总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和预测来编制当年预算,因此,只要是不出现较大规模的结余和赤字都是正常的。我们所理解的财政收支平衡只能是大体上的平衡,不可能做到收支完全、绝对平衡。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区别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联系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者缺一不可,统一于税法辨析1:财政收入越多越好。提示:此观点错误。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会产生不利影响。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能促进企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辨析2:不能认为财政盈余越多越好财政盈余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财政略有盈余,表明财政资金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财政盈余过多,意味着财政资金未得到充分利用,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因此,财政盈余并不是越多越好。辨析3: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所以财政和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一样的。提示:此观点错误。财政是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调节国民经济;税收是通过确定或调整纳税对象、税率等调节国民经济。财政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主要是通过税收(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来实现的。辨析4:经济发展了,财政收入一定增加。提示:此观点错误。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但并不能说经济发展了,财政收入一定增加。因为影响财政收入多少的因素除经济发展水平外,还有分配政策等其他因素。辨析5:某国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是该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基础。提示:此观点错误。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是该国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基础。1.下表是2017年某市1~6月份某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项目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长幅度(%)7.75.310.69.43.4①该市财政收入是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而增长的②上半年该市城乡居民实际购买力总体有所增强③该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④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从下图《家电下乡》中我们可以读出的信息有家电下乡①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加大对农民购买家电的补贴②国家财政支出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③国家财政可以扩大内需、促进社会公平④国家财政支出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苏东坡是宋代的文坛巨匠,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也很有建树,他提出通过减免零售商的赋税,刺激商业的发展,以增加政府的商税收入。苏东坡的税收思想肯定了①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②税收是实现公平的有效手段③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④税收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重赋》中写道:“厥初妨其淫(加税),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犹豫)。”这首诗主要强调的是税收的①无偿性 ②强制性 ③固定性 ④法制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1.B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①表述明显错误,财政收入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增长的,而不是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而增长的;注意表格中是增长幅度,因此④表述错误;依据表格信息,②③符合题意,B正确。3.C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中苏东坡的税收思想认为税收能增加政府收入,肯定了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材料中强调通过减免零售商的赋税,刺激商业的发展,说明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②④与题意不符,材料中苏东坡的税收思想强调税收与财政收入的关系、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而没有涉及税收与公平的关系,没有涉及税收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故选C。4.C 【解析】“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犹豫)”,体现了税收具有强制性,②符合题意。“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体现了税收具有固定性,③符合题意。①材料体现不出。④不是税收的特征。故选C。 。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综合测试1.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量入为出”作为安排财政收支的原则。但在实践中,有时必要的支出无法压缩到收入能力之内,仍然会出现财政赤字。改革开放以来,财政赤字成了我国经济建设中常见的经济现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A.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B.减轻企业税负,改善经济结构C.优化预算的结构,完善社会保障D.增加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2.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我国将适度扩大支出规模,中央和地方财政通过合理安排收入预算、全面盘活存量资金,确保财政支出强度不减且实际支出规模扩大。增加的支出,主要用于保障重点领域开支需要。这说明我国①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促进社会总需求增长②运用货币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③努力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支柱作用④通过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推动经济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之一,国家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利率、信贷等,可以影响社会总需求,实现国民经济稳步增长。2017年,我国强调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下列符合这一货币政策要求的是A.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应对我国经济低速增长B.货币供给要与经济增长实际需求相一致,保持总量稳定C.继续实施营改增,对小微企业降费减税,增强企业活力D.人民银行加大货币回购力度,实现净回笼资金,紧缩银根4.增收、减税、降费……2017年国家给老百姓的红包多多。下列属于财政政策红包的是①出站前丢火车票可补办,不用再掏冤枉钱 ②车辆购置税继续减征③信用卡日提现额度1万元,禁收超限费 ④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拉弗曲线是用来描述税率与税收之间经济关系的图形,应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拉弗提出而得名。拉弗曲线反映了①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税率有利于增加国家的税收②税率超过一定范围,将最终导致税收下降③财政收入总量与税收收入成正比,与税率成反正④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6.财政部通知,从2017年起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由此可见A.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B.经济发展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C.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国家财政支持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基本标志7.某市开展“打击税收违法行为倡导依法诚信纳税”活动,深入开展对纳税人税收专项检查、重点税源企业检查,发票专项整治以确保税收的有效征收。这是因为①税收具有强制性 ②税收关系到国家职能的发挥③税务机关是征税和纳税的主体④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将于2018年1月1日施行的新《环境保护税法》明确规定对超标、超总量排放污染物的,加倍征收环保税;对依照环境保护税法规定征收环保税的,则不再征收排污费。这表明A.税收的征收标准具有不固定性B.税收是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C.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具有强制性D.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保障9.辨析题。国家财政收入越多对经济发展越有利。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7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对此,我国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和债券发行规模,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加大财政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夯实经济发展基础。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运用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1.D 【解析】财政收入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适度的财政赤字增加的是社会总需求,不是社会总供给,A项不选;适度的财政赤字与减轻企业税负无关,B项不选;适度的财政赤字并不能优化预算的结构,C项不选;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增加社会总支出,进而增加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本题答案选择D。3.B 【解析】我国经济增长不是处于低速增长阶段,而是处于中高速增长阶段,A项与现实不符;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货币供给要与经济增长实际需求相一致,保持总量稳定,B项正确;营业税改增值税不属于货币政策,C项不选;紧缩银根不属于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4.D 【解析】补办火车票、禁收信用卡提现超限费均不是财政策的体现,①③不选;车辆购置税减征、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这是财政政策的体现,②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5.B 【解析】从图中可知,在前面的时期,随着税率的提高,税收不断增加,但是当超过一定的范围后,税率再增加,但是税收反而下降,故①②正确,③错误,财政收入总量与税收收入成正比,但与税率不一定是反比,关键看在什么范围内,④观点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选B。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财政的作用。题目中,财政部通知,从2017年起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由此可见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国家财政支持。故C选项入选。A、B、D选项表述本身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7.A 【解析】从税收的地位看: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从我国税收的性质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我国税收的作用看:税收是国家实现职能的物质基础,有国必有税;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看: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①②是依法诚信纳税的原因,符合题意;税务机关是征税的主体,不是纳税的主体,③错误;④不构成本题的原因,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8.D 【解析】本题考查税收的知识。新《环境保护税法》规定超标排污加倍征税,这表明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保障,D正确且符合题意;税收具有固定性,税收的征收标准是固定的,A说法错误;B、C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9.【答案】①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的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增加,可以使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保障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财政收入太小,会降低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能力,最终不利于经济快速健康发展。②但国家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对企业生产地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将阻碍经济的发展。③财政对经济发展是否有利,还要看财政资金是否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财政收入过少,收小于支,需要靠借债维持财政平衡,容易引发通货膨胀,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不利。④相反,财政节余过多,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也是不利的。⑤笼统地说“国家财政收入越多,对经济发展就越有利”是不科学的。10.【答案】①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和债券发行规模,增加财政支出,刺激社会总需求。②落实和完善减税政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③加大财政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发挥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推动经济发展(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以2017年我国国内外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运用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即财政的作用。根据材料,“我国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得知,我国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刺激社会总需求。“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减税降费政策”表明了落实和完善减税政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加大财政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夯实经济发展基础”表明了我国加大财政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发挥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推动经济发展。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称为财政盈余。有人认为,财政盈余越多越好。这一观点A.是正确的,因为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基础B.是正确的,因为财政收入比财政支出重要C.是错误的,因为财政盈余多可能引发通货膨胀D.是错误的,因为财政节余过多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地运用【答案】D 财政支出(1)含义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财政支出。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国家的职能才能得以实现,也就是说,财政支出是政府实现职能的物质条件,财政支出的状况反映了政府的政策。(2)财政支出的构成按照具体的用途,财政支出可以分为:①经济建设支出。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地质勘探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等。国家财政用于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有利于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②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主要包括这些单位的人员经费支出和设备购置、维护及公务费用支出。③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指国家用于政府机关、司法部门、驻外机构以及军队建设、国防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国家财政用于行政管理和国防方面的支出是巩固国家政权、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保证。④社会保障支出。是指国家为公民提供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各种费用。⑤债务支出。指国家用于偿还各种债务本息的支出。(3)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财政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但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这种状态几乎不存在。财政盈余,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1.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2017年拟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国家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有A.发挥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B.财政赤字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C.财政赤字率越高经济发展效果越明显D.能够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社会总需求2.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这是扩大内需最主动、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下列属于国家财政支出范畴的是A.财政部增发1500亿元国债 B.提高居民最低收入保障标准C.私营企业用于技术改造的支出 D.个人及其家庭消费开支3.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对于财政资金,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决不允许财政资金长年趴在账上呼呼大睡。这说明 ①财政盈余并不是越多越好 ②财政赤字越大越有利于经济发展 ③财政资金必须得到充分运用 ④财政收入要保持完全相等的状态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参考答案】2.B 【解析】A属于财政收入的范畴。C、D支出的主体为私营企业、个人及其家庭,不是国家。B符合题意。3.D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的相关知识。“对于财政资金,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决不允许财政资金长年趴在账上呼呼大睡”强调了要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即财政资金必须得到充分运用,财政盈余并不是越多越好,①③正确,选D;②不选, 因为适度的财政赤字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财政赤字规模过大会导致通货膨胀;④不选,因为财政收支完全相等是几乎不存在的。 。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在财政收入的形式中需要偿还的是 A.税收收入 B.工商行政管理费C.对违法行为的罚款 D.债务收入【答案】D 【解析】“费”是以提供服务为条件的,税和罚款都是无偿的。债是需要偿还的,故选D。财政收入(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2)形式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是指财政资金的构成和内容分类。根据国家筹集资金的渠道,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简言之即税、利、债、费。①税收收入: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它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在我国现阶段,税收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90%以上。国家是国有企业的投资者,也在股份制企业中参股。投资应该得到回报,国家要凭借投资者的身份获得利润。②利润收入:国家的利润收入主要包括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中按规定上缴国家的部分及国家从参股企业中取得的分红收入③债务收入:债务收入是国家财政通过借贷的方式,从国内外取得的收入。国家财政部门通过在国内外发行债券、向外国或国际金融机构取得借款,都形成债务收入④其他收入:财政收入中的其他收入,泛指税、利、债收入形式以外的财政收入形式,主要包括收费、罚款和公用事业收入中上缴国家的部分(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②分配政策。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用图表示如下:正确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在影响财政收入的两大主要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指的是“蛋糕”的大小问题,即财政收入的基础问题;分配政策指的是“蛋糕”的分配问题。只有把“蛋糕”做大了,政府才能支配更多的社会财富。所以,我国财政收入的增加主要根源于经济的发展。1.2017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306亿元,比2016年同期增长9.8%。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80074亿元,同比增长10.9%。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3483亿元,同比增长15.8%。由此可见①合理的财政支出能够增加财政收入②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③税收增长是财政收入增长的目的④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前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17年3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912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92亿元,同比增长11.l%: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8020亿元,同比增长12.8%。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9961亿元,同比增长9.6%。下列能促进财政收入增加的因素是①一季度价格下降 ②经济企稳向好③一般贸易进口价量齐升 ④公共预算支出减少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3.提高个税起征点,可能会受到浙江、广东等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欢迎,但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并不赞同,提高了起征点,它们本来新不多的税收势必减少,财政收入也会减少。在这里,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 B.国家分配政策C.企业利润 D.人民生活水平【参考答案】1.D 【解析】2017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306亿元,比2016年同期增长9.8%。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80074亿元,同比增长10.9%。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3483亿元,同比增长15.8%。由此可见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前提。故②④选项入选。①选项错误,财政收入的增加才会增加财政支出。③选项表述错误。故选D。3.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分配政策,提高个税起征点属于分配政策,因此,B入选。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2017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下列属于积极财政政策的是A.增加货币供应量B.增加税收征收C.增加居民储蓄存款D.增加建设资金支出【答案】D 1.财政政策的分类(1)财政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①财政能够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发展。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水平的控制促进经济增长。②国家通过财政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结构的控制和调整,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支持高科技研究开发,发展科技教育等事业。(2)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稳健性财政政策的比较 比较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稳健性财政政策实施条件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经济平稳运行,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时措施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抵制社会的总需求控制赤字,调整结构,增收节支实施目的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联系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经济运行,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区别含义国家通过财政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的具体措施国家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措施内容税率调整、发行国债、对三农、公共工程等方面的支出借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类型扩张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紧缩的(从紧的)财政政策、中性的(稳健的)财政政策扩张的(积极的)货币政策、紧缩的(从紧的)货币政策、中性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调节范围既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非经济领域基本限于经济领域政策制定者由国家制定,经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由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联系①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配合,都要求经济稳定增长,劳动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③都有扩张性和紧缩性之分3.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方法经济运行状况对策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物价低迷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实行结构性减税,刺激总需求增长,减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增加货币供应量,减低存贷歀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扩张性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出现过热,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物价持续上涨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总水平,给经济“降温”减少货币发行量,抑制流动性过剩,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紧缩性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在经济过热、经济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物价上涨时,政府可采取___________财政政策,通过____财政支出、____税收、抑制____、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 A.扩张性 增加 减少 总需求B.扩张性 增加 减少 总供给C.紧缩性 减少 增加 总供给D.紧缩性 减少 增加 总需求2.在经济低迷时,政府可以采取___________财政政策,通过___________财政支出、___________税收、刺激___________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A.扩张性 增加 减少 总供给B.扩张性 增加 减少 总需求C.紧缩性 减少 增加 总供给D.紧缩性 减少 增加 总需求3.下列调控目标、调控政策、具体措施三者对应正确的是①稳中求进——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②稳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货币信贷规模的合理增长③调结构——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鼓励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④促改革——稳健的货币政策——逐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参考答案】1.D 【解析】题目中,在经济过热、经济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物价上涨时,政府可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故正确答案选D。其他选项表述错误,排除。3.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宏观调控的知识。选项②说法错误,保持货币信贷规模的合理增长是积极的货币政策;选项③说法错误,扩大鼓励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①④正确切题。故本题答案选D。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税收的含义及其本质-2017-2018学年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1).doc 税收的基本特征-2017-2018学年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1).doc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综合-2017-2018学年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1).doc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综合练习-2017-2018学年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1).doc 财政支出-2017-2018学年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1).doc 财政收入-2017-2018学年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1).doc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017-2018学年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1).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