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内战的爆发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1内战的爆发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28张PPT。内战的爆发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 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损害 …… 人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渴望和平、反对内战国民党“因为我们有空军,有海军,而且有重武器和特种兵,而是他们匪军则绝对没有的”,“我们就一定能速战速决,把奸匪消灭”。
——《蒋总统集》台湾“国防研究院”印行,第1158页 “今日的中心,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国外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
——1945年5月国民党“六大”,蒋介石的讲话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对于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分别召开代表大会,提出了根本不同的主张。共产党“我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报告还提出“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毛泽东 1945年4月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①中共--------七大:
争取光明的前途,反对黑暗的前途②国民党------六大:蒋介石坚持一党专政一、两种不同的建国主张 战后国内政治形势1.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2.中国共产党争取光明、和平、民主。3.国民党蒋介石坚持独裁统治中共七大1、背景: 1945年春夏之交,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日本法西斯行将败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为了使抗战胜利变为人民的胜利,争取光明中国之前途,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时间:1945年4-6月3、地点:延安1)时局的分析:可能发生内战,将中国拖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中去。这就是一个黑暗的前途,中国面临着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决择。
2)任务的确定:争取光明,反对黑暗。
3)“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得到了确立。4、内容:对于抗战胜利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中国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提出了根本不同的主张。蒋介石坚持一党专政,积极准备内战。国共双方都拥有一定数量的军队。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临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
1945年8月14日重庆谈判8月20日电: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闵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以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日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8月23日电: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蒋介石为什么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进行谈判?(1)迫于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
(2)需要争取时间准备内战。
(3)毛泽东蒋介石的如意算盘!为了欺骗人民如果不去:就会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就会制造舆论,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如果去:利用谈判之机,诱使共产党交出政权和军队 获得准备发动内战的时间,调兵遣将、部署内战主力还都在大西南 虽然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但局部地区国共摩擦非常激烈,另外张学良的前车之鉴,人们记忆犹新。这是一道“鸿门宴”重庆谈判毛泽东去?不去?应该去。只有这样才能用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真诚谋求和平的,是代表人民意愿的,才能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同时也能有力地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在政治上获得主动,以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共产党:为了表明中国共产党和谈的诚意,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唤醒部分对蒋介石抱有幻想的民众,争取中间势力的支持,取得政治上的主动。为什么重庆谈判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你能理解当时人们的这种心情吗?说说理由。 抗战胜利后,由于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已经被逐出中国,国共之争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人们渴望和平,担心内战在中国重演。能理解。因为和平来之不易,广大人民都希望能过上安定的生活。有人认为,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等人就不应该冒险去重庆谈判。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与民主,在谈判中捍卫人民的利益,团结和争取对美蒋尚抱幻想的人们,决定派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并为此作了充分的准备。共产党人代表人民利益,诚心诚意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民主。弥天大勇材料一: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明察秋毫,洞悉了蒋介石的阴谋用心,为了争取一切和平力量,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政府谈判。1945年8月28日,当毛泽东一行乘坐的飞机出乎意料的到达重庆上空时,蒋介石集团才匆忙开会准备谈判方案,非常狼狈。材料二:中共代表团来到重庆,使许多人感动的留下了眼泪。他们纷纷向《新华日报》表达喜悦的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重庆人民打出“你是我们的救星,重庆人民热烈欢迎毛主席”的横幅。一些民主人士称,毛泽东敢冒险来重庆,是“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危”1945年8月——10月国民党: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共产党: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1945年10月10日)二、重庆谈判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蒋介石妄图阴谋发动内战。2.时间:4.目的:3.主要人物:蒋介石VS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5.结果:㈠“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㈡解放区政权问题、国民大会问题、军队整编问题没能达成协议----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充分说明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双十协定》《剿匪手本》国民党以谈判为掩护,加紧进行全面内战的部署。在谈判期间,国民党秘密印发了反共的《剿匪手本》。美国援助国民党政府打内战的各种军事装备美蒋为发动内战做的其他准备图为美国飞机空运大量国民党军队,抢占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美国军舰运送国民党军队至沿海各港口,抢占战略要地美国用飞机、军舰将54万国民党军队运到内战前线,基本上控制了全国的大中城市。李公仆闻一多 李 闻 惨 案 (昆明)镇压民主人士中原解放区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  国民党完成全面内战部署后,1946年6月26日,悍然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国民党军队22万人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地处湖北、河南边界,平汉铁路两侧。由李先念率领的原新四军第五师、王震率领的原八路军359旅等组成,约6万余人),全国性的内战从此开始。资料:1946年10月17日,最受蒋信任的参谋总长陈诚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如用军事,三五月内可告一段落。任何一条铁路,两星期内可以打通。”陈诚的话反映了国民党对于战争结果有怎样的预测?陈诚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信心?因此国民党采取了什么作战方针?根据表格,说说内战初期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想一想,这意味着什么? 通过观察表格可知,国民党在军队数量、武器装备、拥有人口和拥有地区上都占绝对优势地位,共产党处于明显劣势。这意味着共产党在与国民党作战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灵活的战术,坚定作战的勇气和信心!2、性质 : 1946年6月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3、标志: 1、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蒋介石实行独裁专制统治美国支持下蒋介石发动的反共反人民的战争4、中共作战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作战方法:运动战5、结果: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三、内战的全面爆发抗战胜利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变成( )阶级矛盾四、转战陕北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大举进攻延安,而当时在陕北的解放军只有四万余人。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采取“蘑菇战术”,不断打击敌人,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著名战役: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周恩来在转战陕北途中批阅文件青化砭战役的前沿阵地
左二彭德怀 左三习仲勋毛泽东在转战陕北途中蘑菇战术蘑菇战术 :中国人民解放军积极防御的战术形式之一。在敌强我弱、敌军向我进攻的形势下,我实行避开敌之锋芒,不同敌主力决战,而是利用有利的群众基础和地形条件,同敌人一再周旋,打圈子,将敌磨得筋疲力尽,然后寻机歼灭之。彭德怀的指挥下,就是采“蘑菇”战术,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七战胜利,歼敌三万余人,终于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孟良崮战役 ——粉碎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取得了孟良崮战役(1947年5月13日-5月16日)的胜利,国民革命军整编第74师中将师长张灵甫阵亡,整编第74师被完全消灭。此战,华东野战军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魂,在广大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一举全歼国民党军精锐“五大主力”之一整编第74师,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1947年夏







熟430
万人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队:1946年6月1947年6月195
万人373
万人
130
万人 共产党军队增至195万,国共力量差距缩小,共产党从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国共双方力量对比的转化:(时间、地点、人物、结果、意义)小结两种不同建国主张曾经亲密无间,也曾相互对抗.
(1)国共历史上有过两次合作,是哪两次?对抗指的是哪两次?
世纪回眸1924---1927年第一次合作,
1937----1945年第二次合作(2)20世纪20---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呈现怎样的特征?
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1927---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
1946----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