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学年第一学期稠州中学教育集团九年级期中学力检测(社会思品)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7学年第一学期稠州中学教育集团九年级期中学力检测(社会思品)

资源简介

稠州中学教育集团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
期中学力检测卷2017.11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以实际行动反抗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2.学者认为,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第三,上海是
A. 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B.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
C.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D.五四运动爆发的地方
3. 走得再远,初心不改。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赶赴上海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这两个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中国革命原点。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初心指的是共产党人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
②初心指共产党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③初心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④两个革命原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4.一张毕业证书照片,其书写文字为:“兹有本校第一期步兵科学生潘学吟修业期满成绩及格特给证书。总理孙文、校长蒋中正、党代表廖仲恺。”中华民国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据此可知,颁发该证书的学校应是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C.北京大学 D.黄埔军校
5.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北洋军阀的腐朽涣散 B.第一次国共的合作的实现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6.为弘扬长征精神我校学生编排了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台词或剧情可入选的是
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
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7. 邓小平曾说:“这无疑是一次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组织力量的覆灭”。这里“伟大的胜利”是指
A.辽沈战役的胜利 B.淮海战役的胜利 C.平津战役的胜利 D.渡江战役的胜利
8.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三民主义的宣传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9.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A.变法 B.革命 C.民主 D.科学
10.《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有奋起救亡,勇于变革。”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南京条约》和太平天国运动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11.民国十三年,在《申报》上可能会看到下面哪一则最新时政消息?
A.《新青年》创刊? B.五四爱国运动爆发C.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D.遵义会议召开?
12.蒋介石曾宣称:“我们的敌人不是日寇而是土匪,东三省热河失掉了……我们应该要负责任……无论外面怎样批评诽谤,我们总是以先清内匪为唯一要务。”对此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以先清除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为唯一要务
B.蒋介石认为国民政府的主要敌人是日本侵略者
C.对于失掉东三省热河,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愿意承担责任
D.蒋介石认为国民政府的主要敌人是盘踞在深山老林的土匪
13.学者们喜欢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德国在20世纪40年代前后“拷打世界”方面的史实是
A.率先开始工业革命 B.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 C.兴起启蒙运动?D.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14.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它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A.李鸿章 B.康有为 C.陈独秀 D.孙中山
15. 在长征途中,红军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的是
A.血战湘江 B. 攻占遵义C.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 D.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1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历史时期有过不同的名称,它反映了不同时期特定的时代特征,具有不同的历史内涵。下列军队名称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 ? ①?????????? ②????????? ?③
A.①②③????? B.①③②??????C.②③①? D.③②①  
17.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还我河山,守土抗战?C.要和平,争民主D.打倒列强,除军阀
18.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歌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解放战争后台湾与大陆分离?????? ?? ?B.?鸦片战争后香港被英国占领
C.16世纪中叶澳门被葡萄牙占据???? ???D. 1895年后日本占领台湾
19.学校网站的“人民解放战争”专栏中选用了“千里跃进大别山”和“三大战役示意图”两张图片。以下所拟小标题最合适的是
A.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 ????     ??B.由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
C.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      ?D.由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
20.有人形象的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也有人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能够反映这些说法的历史片段是
①?天安门前爱国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②日本在南京制造大屠杀
③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2分)材料一:“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要革命的,这时可以革了,过了这时就没命了。” ——1903年邹容《革命军》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邹容发出上述呐喊的历史背景。(2分)
材料二: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章程》:“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阅读材料二,说明两部法律文献的不同。(4分)
材料三: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出卖力气干重活的工作),亦受其宣传。”
材料四:民国二年,不少地区农村百姓家贴着类似内容的春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3)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对辛亥革命进行评价。(6分)
22.(10分)【回望历史】穿越历史的沧桑巨变,回望80年前那段苦难和辉煌……
材料一: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红军创造了人民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经验,形成了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材料二:巍峨的遵义城,屹立在乌江边。云消雾散霞光闪,捧出红日照山川。毛泽东,伟大的领袖,英明的舵手,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遵义城头霞光闪》
材料三:长征一结束,新局面就开始了。——毛泽东
据材料一、二和所学历史知识,分别说明“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拨正船头,胜利向前”分别是指什么?(6分)
从革命任务、抗战形势角度分析长征结束后局面发生了的变化。(4分)
23.(10分)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1)漫画一《看你横行到几时》作者创作时的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危局?(2分)
(2)不同的作者,共同的信念。两幅漫画背后传递的共同信念是什么?(2分)
(3)在全面侵华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打败日本,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作出了哪些努力?这些史实中你可以得出什么历史结论?(6分)
24. (14分)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求援中国……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王斯德《中国现代史》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原因是什么?(2分)指出《四国宣言》签署的主要目的(2分)
材料二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的《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渡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生中国的雏形。此皆我上下同心,军民协力,党派合作……值得我们欢欣庆祝,大书特书”
——王侩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则宣言的异同?(6分)
材料三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关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这一观点。(4分)
25.(14分)材料一 “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做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和国际地位的判断。我们要理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需要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是个怎样的阶段?它起始于什么时候?我国的国际地位是什么?(3分)
材料二: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GDP)、城乡居民收入统计表

(2)归纳材料二中的数据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说明产生这一经济现象的主要原因。结合材料一说说这种归纳和说明有什么意义。(5分)
材料三: 党的十九大代表、义乌市城西街道七一村党委书记何德兴,把手头的十九大报告学习了一遍又一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8个字,他用笔重重地圈了出来。 在何德兴代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的20年里,七一村从环境“脏乱差”的穷村到天蓝、地净、水清、岸美的新农村,2016年,七一村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4.8万元。这些年,在何德兴的带领下,七一村充分利用本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植物资源,建了农业生态园,发展莲藕、向日葵等现代观光休闲农业,并在村集体土地经营使用权上市、宅基地确权流转等改革上先行一步,取得了一些成绩。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当今社会主要矛盾,七一村的做法有哪些借鉴意义?(6分)
稠州中学教育集团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
期中学力检测卷答题纸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2分)
(1)(2分)
(2)(4分)
(3)(6分)
22.(10分)
(1)(6分)
(2)(4分)
23.(10分)
(1)(2分)
(2)(2分)
(3)(6分)
24.(14分)
(1)(4分)
(2)(6分)
(4分)
25.(14分)
(1)(3分)
(5分)
(6分)
稠州中学教育集团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
期中学力检测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DCBDB CDCDD CADCC  DCABC
二、非选择题:
21.(1)列强在政治上控制清政府,在经济上加紧对中国的掠夺。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2分)
(2)《钦定宪法章程》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表明皇权的至高无上。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为了维护人民权利,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4分)
(3)材料三表明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广泛传播,材料四则表明在当时的农村,多数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两者共同表明,辛亥革命并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革命的影响在城市和农村并不均衡,民主共和观念要深入人心需要有个发展过程,辛亥革命只是一个开端。(6分)
22.(1)“敢闯新路”:放弃攻打城市,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依靠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各地出现分田分地景象,义无反顾把自己的子弟送上战场;
“拨正船头,胜利向前”:结束“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6分)
(2) 三是革命任务由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转变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四是抗战形势转变:由局部抗战转变为全民族抗战。(4分)
23.(1)占领东北后,日本又将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欲使华北独立,以图直接控制华北,将华北从中国分割出去。1936年,日军三面包围了北平,形势十分危急。(2分)
(2)日本侵略者必败(中国抗战必胜)等(2分)
(3)政治上:1937年7月8日,号召人民团结起来,筑成全民族统一战线,把侵略者驱逐出中国;与国民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上:将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建立抗日根据地,担负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4分)
结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分)
24.(1)原因:日本进军东南亚;英国请求中国救援;(中国保卫滇缅公路或保卫大西南的需要)(2分)目的: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战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2分)
(2)异:材料一中宣言主张反法西斯国家间加强团结合作,材料二宣言主张中国国内各抗日力量团结合作;同:两则宣言都主张加强团结合作,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6分)
(3)抗战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析,洗雪了国耻;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增强了中国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4分)
25.(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3)
(2)1978年至2016年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3分)主要原因:改革开放。(1分)意义:有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3)发挥党员干部带领作用;保护改善环境,因地制宜发展本地经济(发展生态农业;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