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海洋灾害及应对措施 学案[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海洋灾害的种类。2.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说出其危害及应对措施。1.风暴潮(1)概念: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作用下,引起的近岸地区海面水位④急剧升降的现象。(2)类型及特点类型成因多发季节特点多发地点热带风暴潮热带气旋引起夏秋⑤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热带沿海国家温带风暴潮温带气旋引起春秋增水过程相对平缓、持续时间长中高纬度沿海国家(3)危害:船只沉没、沿岸堤防决口、⑥农田被淹、房屋被毁、地下水污染、耕地盐渍化等。2.海啸(1)概念:由⑦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所激起的巨浪。(2)特点:起始快、⑧来势猛、突发性强等。(3)危害:造成人员伤亡和⑨财产损失。二、海洋自然灾害防范1.加强预报与?监测。2.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防波堤、拦河坝和堤坝、防潮闸等。3.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能力。思维活动1.我国东南沿海与北方莱州湾风暴潮的成因有什么不同?答案 我国东南沿海风暴潮多发主要是受台风影响造成的;而莱州湾则是由冬季寒潮大风引起的。2.海底地震一定引发海啸,你认为呢?答案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不是所有的海底地震都能引发海啸,地震海啸的形成有三个条件:一是引起海啸的海底地震震源较浅,一般小于50千米,震级较高,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二是在地震过程中出现垂直断层。三是发生海底地震的海区要有一定的水深,尤其是远程横跨大洋的大海啸,一般都是水深在1 000米以上。探究点一 海洋自然灾害——风暴潮探究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超级气旋风暴(相当于超强台风)“锡德”给孟加拉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使孟加拉国近1 900人丧生,孟加拉国宣布这次灾难为“国家灾难”。材料二 孟加拉国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三角洲上,超过85%的国土为冲积平原,全国平均海拔不足10米,易受风暴潮侵袭。如下图所示:(1)孟加拉湾为什么是风暴潮多发区?(2)风暴潮对沿岸地区有哪些破坏作用?(3)为什么该地区风暴潮过后容易爆发瘟疫?(4)利用上述材料说明本次灾害发生的特点。造成该地区巨大人员伤亡的人为原因有哪些?答案 (1)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雨季集中。地形:恒河下游地势平坦,喇叭口地形,口大内小,海浪易在孟加拉湾内汇集,抬高水位,从而形成风暴潮。天文大潮和风暴潮叠加在一起,往往形成滔天巨浪。(2)海水陡涨,摧毁沿海建筑物,夷平村镇,同时造成人员伤亡。(3)高温湿润,灾后积水,病毒及血吸虫大量滋生;灾区缺乏洁净饮用水,人们抗病能力弱;该地区人口密集,卫生条件差,疫病流行。(4)具有突发性;风暴潮又导致疫病流行,反映了本次灾害具有群发性特征。人为原因:没有完善的预警系统;经济较为落后,抗灾救灾能力弱;该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在沿海地区。反思归纳 风暴潮的成因(1)从地形、海岸形状、社会经济情况等方面分析孟加拉国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原因孟加拉国地处孟加拉湾东部的海湾凹处,海岸线呈漏斗形,风暴潮不易分散而聚集在恒河口附近,形成强烈的潮水铺天盖地涌向恒河三角洲平原。而这里地势平坦开阔,南部沿海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导致灾情更加严重。由此可见,风暴潮危害严重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最大风暴潮位是否与天文潮高潮相叠,尤其是与天文大潮潮期的高潮相叠。也决定于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岸上及海底地形,尤其是滨海地区的社会及经济(承灾体)情况。(2)我国和世界的风暴潮灾害地区风暴潮类型成灾因素我国东南沿海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风风暴潮(热带风暴潮)台风北方地区渤海南岸的莱州湾寒潮大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寒潮世界日本沿岸、孟加拉湾沿岸、墨西哥湾沿岸台风(或飓风)风暴潮台风(或飓风)欧洲北海沿岸温带风暴潮西风[方法技巧] 列表比较风暴潮和海啸海洋自然灾害风暴潮海啸相同点①都是短时间海水暴涨;②产生破坏性的巨浪不同点成因风暴潮多发生在热带、温带气旋频繁的地区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等地质灾害所引起的巨浪防范风暴潮来临,船只应转移到避风港海啸发生,船只则应尽快驶向宽阔、深邃的外海迁移应用1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时间: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地点: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级:里氏9.0级,震源深度:10千米余震:11~13日共发生168次5级以上余震伤亡:已致12 259人遇难,15 315人失踪核电站事故:福岛核电站1、2、3、4号机组接连发生事故后,日本各地均检测出超过本地标准值的辐射量。火山喷发:新燃岳火山13日下午喷发。(1)日本为什么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的国家,而我国则很少有海啸发生。 (2)此次海啸带来什么危害?简述应对海啸灾害的主要措施。(3)这次大地震除引起巨大海啸以外,还引起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灾害。答案 (1)日本及其东侧海区,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地带:①多浅源大地震;②海底地壳有大面积的垂直运动,东侧临太平洋并且直抵深海沟;③水体很深。我国东部及近海海域:地处两大板块碰撞地带:①有浅源大地震,但沿海地区地质构造中很少有大的断裂层和断裂带;②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运动极少,近海大陆架宽广,滩平水浅;③水体较浅。(2)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措施:建立完善的海啸预警系统;加强沿海防护工程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等。(3)核泄漏 火山喷发美国海难大片《海神号遇险记》上映后,获得了轰动全球的巨大成功。此片描写的是大邮轮海神号于新年前夕在北大西洋遭遇大风浪将船整个翻覆起来,船上大批乘客千方百计逃生的故事。据此回答1~2题。1.从成因上看,海神号遭遇的自然灾害最可能是什么造成的( )A.地震 B.风暴潮 C.海啸 D.气旋2.海神号遭遇的自然灾害还会引发的海洋自然灾害是( )A.风暴潮 B.海啸 C.洪涝 D.热带风暴答案 1.D 2.A解析 该题组以美国的一部海难大片为背景,考查热带气旋和风暴潮。第1题,“大风浪”是关键词,说明其遭遇的是“大风和大浪”,排除C;风暴潮发生在近海岸,排除B;地震不一定会引起大风浪。第2题,题干中的“海洋自然灾害”是关键词,排除洪涝(陆地自然灾害)和热带风暴(气象灾害);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引起的。2009年7月18日“大洋一号”从广州长洲码头出发,继2005年首次环球科考后,开始了第二次环球远洋科考的征程,考察区域涉及三大洋。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5题。3.科考船在麦哲伦海峡最可能看到的是( )A.风暴潮 B.海冰C.冰山 D.海啸4.我国经常发生海冰灾害的海域是( )A.渤海 B.东海 C.南海 D.台湾海峡5.在科考队到达发生海冰的海域时,该海域的气象条件是( )A.风弱 B.浪小C.流速慢 D.水浅答案 3.C 4.A 5.A解析 第3题,“最可能”是关键词,这里靠近南极,位于西风漂流地带,多冰山。第4题,我国冬季结冰的海域是渤海及黄海北部。第5题,四个选项均是形成海冰的条件,但“气象条件”是题眼。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温带气旋又叫锋面气旋,主要出现在中高纬度,是锋面发生波动而形成的)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海区的潮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海潮(潮汐)是引潮力产生的海水周期性波动现象。海水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表现出垂直方向的潮位升降(涨落)和水平方向的潮流进退。通常发生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材料二材料三类型特点影响地区台风风暴潮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凡有台风(飓风)影响的国家和沿海地区温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增水高度较低中高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方海区沿岸为主海潮有明显的规律性,农历半个月中出现一次天文大潮(朔、望),一次小潮(上弦、下弦)沿海地区(1)简析图中①②两海湾风暴潮的主要类型及风暴潮多发季节的不同。(2)2007年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乙图地区遭受特大风暴潮袭击。试分析其特别强大的原因。(3)有关海潮和风暴潮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都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B.其发生都有一定的规律性C.形成的动力都来自大气的运动D.海潮和风暴潮对我国的影响较大E.充分利用海潮的规律,可以在生产、生活中造福人类F.凡有暖流经过的地区,都会受到台风风暴潮的影响。(4)为了预防和减轻风暴潮造成的严重损失,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答案 (1)①海湾风暴潮的类型主要为飓风风暴潮,多发生于夏秋季节;②海湾风暴潮的类型主要为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2)元宵节前后正值天文大潮,加剧了风暴潮的强度。(3)BDE(4)加强海洋灾害的预警和预报;加固海岸堤坝等。 [基础过关]1.下列地区不易发生风暴潮的是( )A.孟加拉湾 B.墨西哥湾C.太平洋西岸 D.秘鲁沿岸答案 D解析 风暴潮多是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作用下,引起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秘鲁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很难形成热带气旋,所以不易发生风暴潮。台风是广东省主要的气象灾害。读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2~3题。2.下列选项中,台风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岸段位于( )A.惠州南部、汕尾南部、揭阳东南部B.阳江南部、广州南部、珠海东南部C.湛江东部、中山东部、汕头东南部D.茂名南部、东莞西部、潮州东南部3.台风过境前后,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B.大风雨时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C.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D.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答案 2.C 3.B解析 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防灾知识掌握能力。第2题,直接依据图示信息中的图例“台风风暴潮灾害严重岸段”,在图上查找可得知本题选择C。第3题,台风过境,一般会带来狂风暴雨,直接损毁不牢固的建筑物,“大风雨时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显然增加了危险性。地球感冒了,打了一个喷嚏,它是朝着东南方向打的,那猛烈的气流卷起高楼一样的万米巨浪,那强烈的震荡让海底裂开一道缝隙。于是东南亚各国美丽的海滨顿成一片汪洋,多少美丽的建筑,顷刻消失。也许是地球累了,打了一个哈欠。幸亏他没有伸一下懒腰。他在努力忍着呢,只这轻轻的一小股气息,就让人类的许多苦心经营,化作乌有。据此回答4~5题。4.材料中描述的海洋自然灾害是( )①风暴潮 ②台风 ③海啸 ④海底地震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材料中第二段描述的灾害多发地区不包括( )A.孟加拉湾 B.美国C.中国 D.马六甲海峡答案 4.C 5.D解析 该题组以材料中的两段描述为切入点,考查海啸和风暴潮的特点、成因。“海底裂开一道缝隙”是题眼,说明这个海洋自然灾害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但海底地震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没有直接影响,不是自然灾害;由它引发的海啸才是自然灾害。第一段中的“喷嚏”是关键词,它形象地描述了该海洋自然灾害的成因是大风。第二段中的“哈欠”是关键词,说明该灾害最可能是风暴潮,马六甲海峡位于赤道无风带,可以说是世界上风浪最小的海峡。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在缅甸登陆。造成2万余人死亡,4万多人失踪,仰光电力供应中断,整个市区交通瘫痪……突如其来的“纳尔吉斯”令人震惊。据此回答6~7题。6.强热带风暴可能造成的灾害有( )①大风 ②寒潮 ③洪涝 ④干旱 ⑤风暴潮 ⑥暴雪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7.缅甸风暴潮频发并受灾严重,其原因有( )①地理位置特殊,是飓风多发区 ②靠近呈喇叭口状的孟加拉湾 ③沿岸地势低平 ④人口密集,经济基础薄弱 ⑤海底地震 ⑥地壳运动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 D.②③⑤⑥答案 6.C 7.A解析 第6题,强热带风暴易造成大风、洪涝、风暴潮等灾害。第7题,缅甸靠近呈喇叭口状的孟加拉湾湾口附近,又是飓风多发区,在飓风来临时,大量海水涌向湾内,随着海域面积的收缩而使海水不断抬高,潮势凶猛;而缅甸沿海地势低平,人口密集,经济基础薄弱,易发生洪涝灾害,导致风暴潮灾情严重。8.减轻强热带风暴灾害的措施有( )①加强监测预报 ②限制工业生产规模 ③保护和恢复沿海湿地 ④加固海岸堤防 ⑤修建水库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答案 C解析 限制工业生产规模和修建水库并不能减轻强热带风暴带来的灾害,也不是减轻灾害的有效措施。9.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的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据观测:本次海啸引起甲、乙两地海岸的浪高分别达0.3米、2米。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说明本次海啸引起甲、乙两地海岸浪高不同的原因。(2)简述应对海啸灾害的主要措施。答案 (1)甲地与震中之间有岛弧链阻隔;甲地的大陆架开阔,海域较浅,对海啸削弱作用大。乙地与震中之间岛屿少;乙地的大陆架狭窄,海域深,对海啸削弱作用小。(2)措施:建立完善的海啸预警系统;加强沿海防护工程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等。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获取信息:甲0.3米,乙2米,乙地浪高>甲地;分析产生浪高差异的影响原因:图中岛弧链阻挡,两岸海底地形差异影响。第(2)题,熟记海洋地理基本知识及应对海啸的基本措施。[能力提升]10.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是( )A.连续向岸吹的强风 B.连续离岸吹的强风C.天文大潮中的高潮 D.海底火山的喷发答案 A解析 连续向岸吹的强风是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读“四个海湾示意图”,回答11~13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