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海洋环境污染及主要对策 教案【学习目标】 1.了解海洋污染的来源及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2.认识和了解海洋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及危害。3.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提出防治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主要对策。【学习策略】 海洋环境问题包括各种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其成因也各不相同,有自然因素直接造成的也有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引发的,其中人为原因更为突出。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对比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活动中探究海洋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联,进而提出保护海洋环境的对策。【课堂活动】学生活动1:通过案例分析,说出海洋污染的来源和危害材料一:渤海之殇-------渤海几成死海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内海,平均水深18米,海域面积仅有7.7万平方公里,渤海大陆岸线长约3170公里(包括烟台市的黄海部分),环渤海沿岸人口约占全国的6%。20世纪90年代,渤海污染较轻,2000年以后,渤海的环境质量每况愈下,其恶化速度令人吃惊。多位海洋专家认为,“渤海正在日渐荒漠化——所谓海洋荒漠化,是指海洋生态环境被基本破坏,大部分生物消失甚至没有生物,相当于死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专家指出,渤海80%污染来源于陆地,主要经入海河流或者排污管道排入海洋。 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渤海水质一落千丈。其中,重化工业以其产值高、产业链长、带动就业多而成为环渤海三省一市发展的焦点。重化工对GDP的贡献最大,对于海洋生态的污染也最大。《渤海海洋公报》显示,2008年,环渤海三省一市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差,污染海域面积较大。其中,天津近岸海域海水污染最重(即95%为劣四类、5%为四类海水),其余依次为山东、辽宁和河北。三省一市沿海排污口的超标率依次为山东96%、天津92%、辽宁83%、河北65%。在河北省沧州市渤海新区辛立燥村,记者看到一条紧邻临港化工园区的排污渠,直通大海,水体呈黄绿色。村民姬申高等告诉记者,村里的地下水井净化后水质仍然不合格,现在村里人基本买水喝,村子光今年体检就查出30余人得甲状腺疾病。“十一五”以来,随着海洋油气开发和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海洋溢油、漏油事故的风险不断攀升。国家海洋局一份从未对外公布的《渤海综合整治规划》中,记录了这样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1979年胜利油田排入渤海的原油达45708吨;1987年秦皇岛港输油站溢出原油1470吨;1986年渤海2号平台井喷,泄漏大量原油;1990年巴拿马籍货轮与利比亚货轮在老铁山水道碰撞,造成溢油面积达120平方公里,并于四天后诱发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的赤潮;1998年底,胜利油田发生油井架倒塌,持续溢油近6个月……”专家提示,海源污染占渤海污染的20%(陆源污染占80%)。在海源污染中,溢油、漏油事故显然占了很大比例。只要选择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石油类海源污染就不可避免。毫无疑问,严重水污染对于海洋渔业资源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天津永定新河边的村民说,“过去河里的鱼蟹很多,十来年的工夫河水被彻底糟蹋了,浇地庄稼都死,不要说什么鱼啊、蟹啊,夏天连只蛤蟆都见不着”。 早在1995年就有专业研究报告讨论了各类污染物对于海洋生物及其海洋资源的危害。该报告指出,入海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高,会导致水体氮磷等营养盐含量过高,这会使水体混蚀不清,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也因含大量消耗溶解氧,造成水体缺氧,从而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有机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细菌和病毒,不仅直接危害鱼类生长,而且还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营养盐过高会引起有害于鱼类的有毒藻类爆发性繁殖,导致赤潮发生,造成鱼虾贝类死亡。问题1:海洋污染物来源于哪里?有哪些类型? 1.来源:海洋污染物来源于 排放,以及海洋上的 和 。世界海洋总污染量的80%来自 2.主要污染类型(1)石油污染:主要是由于 、海上井喷事故、输油管道漏油,沿海工矿企业、城市和船舶排放 等造成的,目前这类污染已成为严重的 海洋污染。(2)有机质和营养盐污染:主要来源于 和 。海水中的无机氮和无机磷大量增加,使总氮和总磷含量严重超标,导致海水 。问题2:排入海洋的污染物造成了哪些危害?1.对 的危害:大量营养盐进入海洋,使海水 ,引起某些藻类快速繁殖,消耗水里的 ,使海洋生物因缺氧大量死亡。2.对 的危害:生物体内累积或腐化产生的毒素可通过 而威胁人类健康。3.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非正常竞争导致生物多样性急剧 。4.对海洋旅游的影响:破坏旅游区的 。问题3:针对污染物的来源,谈谈治理海洋污染的对策学生活动2:通过材料,说出石油污染的来源和危害材料2:石油是海洋污染物中最主要的一种。据估计,通过各种途径每年进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产品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千分之五。 下沉的油轮 石油平台发生事故 问题1、石油进入海洋的途径有?问题2、石油污染对海洋的影响是最大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认为:问题3、假如现在有一杯清水,被汽油污染,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将汽油污染清除?海上石油泄漏怎么清污?学生活动3:案例分析理解赤潮产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的措施。 材料3: 1998年渤海辽东湾海域赤潮事件赤潮是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它是海洋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短时间内突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的海水变色现象。海藻的种类不同,赤潮会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它集污染的原因和后果于一身,使海洋污染大大升级,并进一步恶化了海洋生态环境。 1998年8月中旬,辽东湾最大岛屿菊花岛外侧发现小片海水水色异常。8月下旬,邻近兴城海域也发现小片水色异常区域。9月18日,中国海监的一架侦察飞机在辽东湾上空发现大面积海域海水颜色异常,颜色为褐红色或棕红色,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27日赤潮开始向南部海区扩展,莱州湾、渤海湾海域相继出现赤潮。10月19日,辽东湾赤潮基本结束。 赤潮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各个阶段都要从环境中索取营养物质和能量,海水中营养盐(主要是氮和磷)、微量元素(如铁和锰)以及某些特殊的有机物(如维生素、蛋白质)的存在形式和浓度,是赤潮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气温、日照和降水等期限因素则是赤潮形成、发展、维持和消亡的诱发条件。 赤潮生物一般受水域的营养状况和水温限制,富营养化的温暖水域易引赤潮生物的超量繁殖,进而形成赤潮。赤潮发生前大量的陆地降水导致入海的淡水量增加,使得海水淡化,盐度下降,淡水所携带的大量陆源污染物及有机物也同时入海,使近岸海水的富营养化程度加剧,这是此次赤潮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气温急剧上升与充足的光照,使得喜爱这种气候变化并对营养盐有强利用能力的赤潮生物受温度刺激而迅速繁殖起来,形成赤潮。气象要素7月8月9月10月1998年常年1998年常年1998年常年1998年常年月平均云量7.76.85.35.73.94.23.53.4月平均风速2.12.82.02.52.22.52.12.9月降水量(mm)266.1207.1103.6117.73.676.125.228.8月平均气温24.324.023.823.720.918.814.111.1问题1:赤潮发生的时间是哪几个月份?发生时的气象条件与常年相比有什么特点?问题2:赤潮发生前的降水与常年相比如何?降水量的变化与赤潮发生有何关联?问题3:赤潮发生的有利条件有哪些?哪些是自然原因引起的,哪些和人类活动有关?【典型例题】1. 图1为“l990年和2008年珠江口海岸带水产养殖分布图”,图2为“2001—2010年 我国近海赤潮发生情况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珠江口海岸带水产养殖分布的变化趋势是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2)我国赤潮发生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的月份是______,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与往年平均值相比,2010年各月份赤潮发生次数和面积普遍较_____(高或低)。(3)赤潮的发生会直接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海洋产业。(4)你认为防治珠江口发生赤潮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2.图1为“我国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及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沿海赤潮发生次数从20世纪________年代开始快速增长。(2)从各海域分布看,______海发生赤潮次数最多,___海发生赤潮次数最少。(3)根据赤潮形成的环境条件,分析我国南方海域赤潮比北方海域严重的原因【拓展知识】目前,总的来看,中国的海洋环境,基本上还是处于良好状态。但在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较严重,东海和黄海次之,南海污染较轻,基本尚属正常。当前,污染和损害中国海洋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陆源污染物。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沿海地区每年排放入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约60亿吨。在生活污水中,以东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南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黄海沿岸最小。在工业污水中,也以东海沿岸排放量最大,占总量的50%;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其次,黄海沿岸最少。(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中国拥有各种机动船只10多万艘,每年进入中国港口和航经我国管辖海域的外轮几万艘次,有大量含油污水排放入海。如1979年巴西油轮在青岛油码头作业,一次跑油380吨。(3)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中国沿岸分布着几个大油田和十几个石油化工企业,跑、冒、滴、漏的石油数量很可观,每年有10多万吨石油入海。(4)人工倾倒废物污染。过去把海洋当作大“垃圾箱”,任意倾倒废物。如大连香炉礁海岸、葫芦岛、青岛、温州、湛江等地,把垃圾、矿渣、炉渣和其他废物堆放在海边或直接倒入海中。(5)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积,局部海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中国沿海各种类型的主要污染源有200多处,渤、黄海沿岸有100多处,东、南海沿岸100处左右。这些污染源排放入海的主要污染物有石油烃、重金属污染物及有机物污染物。河流携带是污染物入海的主要途径。石油污染中国沿海油污染比较严重,石油是各种污染物中入海量最大的一种。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资源危害极大,油在水面容易形成薄膜,阻止海气交换,使海水中的溶解氧减少,故油污染能引起大面积的缺氧现象。油膜、油块能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使其窒息死亡;能使卵化的幼鱼畸形,导致鱼、贝蓄积某些致癌物质。中国沿海油污染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相对而言,渤海和东海油污染比较严重,分别占石油排放入海量的34%和33%;南海占19%;黄海最少,占14%。渤海油污染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其中辽东湾为1.8万平方公里,油浓度(几何均值)为0.049ppm;渤海湾为0.9万平方公里,油浓度为0.050ppm;莱州湾为0.6万平方公里,油浓度0.059ppm;渤海中部海域为0.7万平方公里,油浓度0.041ppm。可见,渤海湾和莱州湾的油污染比较严重,而辽东湾的污染面积最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