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海洋环境污染及主要对策美国境内墨西哥湾沿岸曾是一片美丽家园,当地人以海为生,享受大自然的馈赠。然而,2010年发生在这片海域的石油泄漏事故却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虽然已经过去两年,但如今当地人推开门,所见不再是美丽的海洋,而是被污染的天空和沙滩。更糟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怪病缠身:咳嗽、呕吐、腹泻、便血、皮肤瘙痒……却缺乏足够证据向石油公司索赔,只能坐以待毙或搬离此地。思考:海洋石油泄漏会造成哪些危害?提示:会危害海洋生物,破坏海洋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影响人类健康;影响海气相互作用,引起气候的异常变化。一、海洋环境污染1.海洋石油污染(1)污染源①海底石油的勘探和开发。②船舶排放的含油污水。③大型油轮事故造成的____________。④新兴的拆船业等。(2)危害①__________是最大的受害者。②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传递,对__________造成危害。③引起______的异常变化。2.有机质和营养盐污染(1)污染源①有机质污染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营养盐污染主要包括流进海洋的______、化肥及含磷洗涤剂。(2)危害①大量农药进入海洋,直接威胁到海洋生物的安全。②无机氮和无机磷的大量增加,会导致海域的__________。3.海洋热污染(1)污染源:工业排放的________。(2)危害①造成局部海域的水温升高,减少水中的________和影响生物的新陈代谢。②打乱原有海域的__________,损害海洋生物的生理机制。4.海洋固体废弃物污染(1)污染源城镇垃圾、工程遗弃物、__________和破旧机器等。(2)危害影响到海洋__________,海洋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人类的________。(1)海上出现石油泄漏后,如不及时清除,就会影响海气交换,对被污染海域的上空产生哪些影响?(2)海洋污染可以被海洋自净一部分,海水的哪种运动形式可以做到?二、海洋生态破坏1.______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造成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改变和破坏海洋的__________。2.对某些海洋生物__________,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减少,某些物种濒临______。3.人类对海洋的______,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带的生态系统。4.引进外来物种,会造成__________,破坏海洋生态系统。三、海洋环境保护1.制定相应的法规、条例,约束和规范海洋开发者的行为。2.采用多种手段降低__________的危害程度。3.加强__________与先进技术手段的利用。下列地理信息技术,哪个可以用来监测海洋污染的位置及发展变化?①GPS ②GIS ③RS答案:一、1.(1)石油泄漏 (2)海洋生物 人类健康 气候2.(1)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农药 (2)富营养化3.(1)热废水 (2)溶解氧 生态平衡4.(1)工业废渣(2)生态环境 海上活动思考讨论提示:(1)会使污染海域上空的水汽蒸发受阻,使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大为减少,形成“海洋沙漠”,进而导致:①降水减少;②向陆地输送的水汽量也减少。(2)洋流可以加速海水的净化,但会扩大污染范围。二、1.CO2 生态系统2.过度捕捞 灭绝3.开发4.生物入侵三、2.海洋污染3.国际合作思考讨论提示:③RS——遥感系统。知识点一 海洋污染物质主要来源有哪些?列表总结海洋污染物质来源废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油污染类型主要污染物类型主要污染物类型污染物工业废水重金属、SO2、NOx、冷却水核废料放射性元素石油开采石油城市生活污水氮、磷等无机盐、病菌病毒工业废弃物重金属、废油石油运输石油农田退水化肥、农药城市垃圾废旧塑料,氮、磷等无机盐陆岸排油石油【例题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10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座海上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导致油井漏油,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由于天气恶劣等原因,虽然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控制污染蔓延,但效果均不好。随即美国南部4州进入紧急状态,并宣布在该海域禁捕。有关专家还担心浮油可能“侵入”大西洋,甚至漂向欧洲沿海。下图为“墨西哥湾海域示意图”。(1)该钻井平台所在地的海底地形类型是________,其形态特点是________。(2)该海域石油污染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3)美国南部4州进入紧急状态的原因是当时该海域风向为________,易造成石油污染向海岸蔓延。(4)这次石油污染导致严重的________灾难,宣布禁捕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浮油“侵入”大西洋,它将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洋流)漂向欧洲沿海。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出,该钻井平台位于海深200~2 000米之间,属于大陆坡,坡度较陡。第(2)题,根据所给的文字材料“天气恶劣”和所学的海洋环境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3)题,根据时间可知,此时该海域盛行偏南风,石油污染可能向海岸蔓延。第(4)题,石油污染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并使海洋生物遭受污染。第(5)题,泄漏的石油进入大西洋会随着墨西哥湾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漂向欧洲沿海。答案:(1)大陆坡 坡度较陡(2)深海环境复杂 海上气象多变(3)偏南风(4)生态 海洋生物受到污染(5)墨西哥湾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怎样认识赤潮发生过程关键字:废水污染 海水富营养化 水温高 风弱知识点二 保护海洋环境的措施主要有哪些?(1)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约束和规范海洋开发者的行为。例如,我国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定了海洋环境保护的总则,监督管理,防治污染物,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的相应法规及相应的法律责任。(2)加强污染源控制,防治海洋环境污染海洋污染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对向海洋直接排污的企业实行强化管制;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达标之后排放入海,入海排污口应伸入大洋底部;禁止向海洋倾倒有害的工业废料;禁止含磷洗涤用品的销售与使用;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使用可降解塑料,不把海洋作为排放地和垃圾填埋场,等等。(3)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会导致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生物数量和种群的不断减少,甚至部分物种濒临灭绝,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海洋生态的诸多措施之一。(4)海洋开发要合理规划布局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建设海洋工程项目,都应当根据海洋功能区划合理布局,不应破坏海洋生态。例如,引进海洋动植物物种,应当进行科学论证,推广多种生态渔业生产方式,改善海洋生态状况。此外,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等。【例题2】 至2006年,已经发现世界海洋中共有200个“死亡地带”,即海洋中由于污染而威胁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生存的区域。联合国于2006年10月19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目前“死亡地带”的数量比2004年增加了34%。联合国一位官员说:“这些地带正在对渔业资源及靠捕鱼为生的渔民构成重大威胁。”完成下列问题。(1)国际公海“死亡地带”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2)简述国际公海“死亡地带”的分布规律及防治措施。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海洋污染的来源、分布及应对措施。主要污染源与国际公海进行的主要人类活动有关。“死亡地带”的分布规律与海洋污染严重的分布区基本一致。答案:(1)油轮石油泄漏;远洋运输、捕捞等排出的生活污水;某些公司倾倒的工业废弃物。(2)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在远洋航线沿线和渔业资源丰富海域(渔场)。防治措施:进行国际合作,制定国际公海海域相关法规,加强国际公海海域的环境管理;防止油轮泄漏,控制向国际公海海域排放废弃物。1北太平洋公海上的“东方垃圾场”位于夏威夷群岛附近的海域,目前面积还在扩大。造成太平洋公海“东方垃圾场”的主要污染类型是( )。A.海洋石油污染 B.有机质和营养盐污染C.海洋热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答案:D 太平洋公海上的庞大垃圾场主要是陆地上丢弃的固体废弃物,随洋流的流动聚集在夏威夷群岛附近,属于固体废弃物污染。21世纪是向海洋进军的时代,近年来我国海洋污染却有不断加重的趋势。据此完成第2~4题。2我国海洋的主要污染来自( )。A.海洋运输 B.石油开采C.工业生产 D.农业生产3我国濒临的四大海域中污染最严重的是( )。A.南海 B.东海C.黄海 D.渤海4治理我国海洋污染的根本途径是( )。①发展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③配备除污船,随时清除海上油污和垃圾 ④开展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⑤无害化处理,实行达标排放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答案:2.C 3.D 4.D 第2题,我国海洋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尤为严重。第3题,我国濒临的四大海域中,渤海相对封闭,海水流动性差,渤海湾周边工农业发达,污染源多。第4题,配备除污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海洋污染。杀人鲸的学名叫做“逆较鲸”,又叫“虎鲸”,其杀人外号是由英文“Killer whale”翻译而来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公布了一项研究:杀人鲸正濒临着生存危机,这种危机并不是来自海洋中某些生物的威胁。研究报告显示,北极海域的杀人鲸体内含有大量人工化学有毒物质,现已成为北极“中毒”最深的动物。据此完成第5~6题。5导致杀人鲸“中毒”的物质主要来自( )。A.城市垃圾 B.核电站排出的冷却水C.石油泄漏 D.工业生产6杀人鲸“中毒”会导致(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海洋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③海洋污染 ④赤潮爆发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5.D 6.A 导致杀人鲸“中毒”的物质主要来自工业生产向海洋中排放的废弃物,这些物质随洋流进入北极海域。杀人鲸“中毒”会使其种群数量减少,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失去平衡。7据研究人员统计,全球每年产生1亿吨塑料制品,其中10%的最终“归宿”是大海,而太平洋上这处“旋涡”是最集中的“垃圾场”(下图甲所示),面积可达343万平方千米,中心最厚达到30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指出图示“垃圾旋涡”旋转的方向。(2)“太平洋垃圾旋涡”的“定居”与不断膨胀产生了一定危害,说明减小此危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答案:(1)呈顺时针旋转。(2)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依法控制塑料制品的使用量;加强塑料垃圾的管理,建立比较完善的垃圾回收系统;加强各国家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共同对海洋垃圾进行治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及治理措施。该海域为北太平洋,其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海洋周边、海上作业和航行船舶;“垃圾旋涡”旋转方向和此处大洋环流旋转方向一致;其治理措施需要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