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一轮)考点: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判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地理(一轮)考点: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判读

资源简介


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判读
★★★★
○○○○○
1.气候的形成因素
(1)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热量带
最热(或最冷)月平均气温
热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
亚热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温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亚寒带
最热月平均气温略高于10℃
寒带
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
(2)海陆位置
①大陆东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主要有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②大陆西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主要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③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3)气压带、风带和气团(大气环流)
①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②风带性质:信风——一般是温暖干燥,但如果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则性质变为温暖湿润。西风——温凉湿润,带来温差小的阴雨天气。极地东风——寒冷干燥。
③气团:掌握海洋气团和大陆气团的性质及具体气团对气候的影响。归纳如下:
单一气压带、风带、气团影响下形成的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
冰原气候:极地高气压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
不同气压带、风带、气团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受赤道气团(西南季风)控制,旱季受东北季风控制
 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夏季风(东南季风或西南季风)控制,冬季受冬季风(西北季风或东北季风)控制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冬季受西北季风控制
(4)地形、地势
①山地由于地势的影响,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的分布特点;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的分布特点;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形成水热的垂直分异,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②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③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分布范围。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5)洋流
①暖流:增温增湿,受暖流影响大的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以及部分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
②寒流:降温减湿,受寒流影响大的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
2.一些特殊地区的气候类型
(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但地处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受地形影响的气候分布:如南美洲西海岸的气候南北狭长、东西狭窄是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
1.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a判断南北半球以“高”定球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b判断所属温度带以“温”定带
最冷 (热)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
亚热带、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15~0℃之间
温带气候
最热月均温<10℃
寒带气候
c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以“水”定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
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1000mm
温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300mm
温带季风气候500~600mm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200mm
寒带
苔原气候、冰原气候<250mm
2.依据已知地点的地理位置,推断其气候类型
先从纬度位置,确定已知地点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哪个温度带;然后从海陆位置看位于大陆西岸还是东岸;最后将已知地点落实到全球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
3.依据气候的成因判断
成因
气候类型及相关要素
受单一气压带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
极地气候—极地高气压带
受单一风带影响
温带海洋性气候—盛行西风带
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湿季赤道低气压带干季信风带
地中海气候冬季盛行西风带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
受季风影响
热带季风气候雨季西南季风旱季东北季风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东南季风冬季西北季风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东南季风冬季西北季风
4.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判断
(1)四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
(5)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特征,主要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6)受寒流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如南美洲秘鲁寒流沿岸。
(7)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而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
下图为某洲大陆沿22°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乙地气候类型属于(  )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2)导致乙地降水量与甲地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乙地(  )
A.处于盛行风向的迎风坡上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D.受高峻地势影响
【答案】(1)B (2)A
下表是36°N~38°N两地的日平均日照时数(多年平均,单位:小时)统计表,两地海拔均低于100米。分析回答1~2题。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①地
6.0
6.4
7.1
7.4
7.9
7.3
5.9
7.2
7.3
7.1
6.3
5.9
②地
4.2
4.8
5.9
7.7
9.4
11.2
11.7
11. 0
9.2
6.7
5.1
4.1
1.②地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关于①②两地的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位于大陆东岸 B.②位于大陆东岸
C.①深居大陆内部 D.①②均位于大陆西岸
【答案】1.C 2.A 
3.图示意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和最热月与各月平均气温差曲线。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气候类型为(  )
A.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A.波德平原西部 B.巴西高原中部
C.澳大利亚西南沿海 D.中国东南沿海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知,该地4—9月降水多,10月—次年3月降水较少,而气温变化和降水相反,雨热不同期,故该地应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第(2)题,结合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知正确选项。
每道试题4分,共32分
读“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位于我国的(  )
A.华北地区 B.华南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南地区
2.下列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河流以冰雪融水为主
C.农业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 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
【答案】1.A 2.D 
故春旱突出。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城市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3~4题。
3.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分别可能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C.极地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4.给甲、丁两地带来降水的盛行风分别是(  )
A.盛行西风 东北信风 B.东南季风 极地东风
C.东南季风 盛行西风 D.西南季风 盛行西风
【答案】3.D 4.C 
读“大陆西岸四地气压带和风带影响时长示意图”,回答5~6题。
5.四地中气候类型可能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6.四地纬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最可能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②>③ D.④>③>②>①
【答案】5.B 6.A 
【解析】第5题,读图,①地几乎常年受西风带控制,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②③两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是地中海气候。④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所以可能相同的是②③,B对。第6题,图中气压带风带中,纬度最高的是西风带,最低的是信风带。受西风带影响时间越长,纬度越高。受信风带影响时间越长,纬度越低。根据图中各地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短判断,纬度由高到低是①>②>③>④,A对。
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下图示意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读图完成7~8题。
7.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
A.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 B.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
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D.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
8.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  )
A.夏季风逐年增强 B.夏季风逐年减弱
C.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 D.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答案】7.C 8.D 
图1是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差(甲地各月气温减去乙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差(甲地各月降水减去乙地各月降水)示意图,图2是四种不同气候类型的各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①②③④能正确表示甲、乙两地气候类型的是(  )
A.①—甲、②—乙 B.③—甲、④—乙
C.③—甲、①—乙 D.④—甲、②—乙
10.影响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中,相似的是(  )
A.大气环流 B.纬度
C.下垫面状况 D.沿岸洋流
【答案】9.C 10.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