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一轮)考点: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地理(一轮)考点: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资源简介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
○○○○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因素
原因
典例
自然
(过去的决定因素)
气候
人们总是希望生活在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美国老人退休后向南部和西部迁移
土壤
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垦,提高作物产量
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水源
动植物的生长以及人的生存需要水
我国游牧民族的逐水草而居
矿产
因发现、开发某种矿产资源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大庆——石油资源的开发
社会经济(决定因素)
经济
被较高的收入吸引
内地人到沿海城市打工
政策
国家政策
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
交通通信
交通通信的发达会方便人们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人口迁移
现代人口迁移量远大于过去
政治
某地被设为政治中心而引发人口迁入
巴西迁都巴西利亚
战争
战争破坏了宁静的生活环境,使人口外迁
美伊战争使大量伊拉克人背井离乡
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有利
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①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发展; ②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发展; 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但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2)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读下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所示2000年中国人口流动特征是 (  )
①上海和江苏迁入人口比例之和与四川迁出人口比例大致相等 ②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比重约为22% ③图中人口迁出的6个省份均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 ④图中人口迁入的6个省份均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对迁入区的影响是 (  )
①提高城市化水平 ②改善环境质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④增加交通压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1)C (2)D
德国联邦统计局2013年8月27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德国人口总数达到8 050万,较前一年增长19.6万,增幅为0.2%。这也是1996年以来德国人口最大增幅,使德国“人口危机”暂时得到缓解。结合“2012年德国部分联邦州GDP比重分布图”,回答1~2题。
1.德国人口增长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人口出生率上升 B.人口死亡率下降
C.各个联邦州之间的人口迁移 D.国际移民
2.德国对外国移民持越来越开放的态度,并鼓励移民入籍,以更好地融入社会。该社会现象形成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  )
A.开发经济落后地区 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C.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 D.缓和国际关系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总数增长的原因最有可能是吸纳国际移民。第2题,德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这是德国鼓励移民入籍的主要原因。
3.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卫星城之一,其定位是京津城际发展走廊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近年来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读亦庄城镇人口构成比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亦庄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来源包括(  )
①中心城区迁出人口 ②本地区原有农业人口 ③来京务工人员 ④外国留学生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影响亦庄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生态环境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答案】(1)C (2)A 
每道试题4分,共40分
读“1978~2008年中国人口重心演变轨迹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我国人口重心移动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移动不规则,向东移动频率最高 B.移动距离:东西方向大于南北方向
C.移动速度:南北方向稍快于东西方向 D.2000年后主要向西南方向移动
2.关于我国人口重心移动原因,合理的是(  )
A.1996~1997年,人口重心西移与自然灾害有关
B.2007~2008年,人口重心北移与生态移民有关
C.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导致人口重心移动的主导因素
D.人口重心移动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答案】1.C 2.D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市2002~2014年间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  )
A.2006年 B.2008年 C.2012年 D.2014年
4.2007年后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下降,其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产业转移
C.政策限制外来人口进入 D.房价升高,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答案】3.D 4.B 
【解析】第3题,人口增长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根据图中数据,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机械增长率的和始终大于0,说明人口总数持续上涨,人口总量最大年份是2014年,D对。第4题,该城市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水平高,2007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下降,可能是东部沿海城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产业转移,对劳动力的数量要求减少,B对。我国城市化水平低,没有逆城市化现象,A错。材料不能表示政策限制人口进入,C错。房价升高,居住用地紧张不是主要原因,D错。
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据此完成5~6题。
5.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由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 B.由欧洲沿海向内陆地区
C.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 D.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区域
6.图中能够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  )
A.由亚洲迁往欧洲 B.由非洲迁往欧洲
C.由北美洲迁往欧洲 D.由大洋洲迁往欧洲
【答案】5.C 6.B 
成都作为四川省省会、西部中心城市,对外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下图为成都市2001~2008年人口增长统计图,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总人口数、户籍人口数、人口迁入率、机械增长率。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表示机械增长率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人口变化给成都市带来的影响是(  )
A.老龄化趋势加剧 B.社会公共资源相对不足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产业结构升级
【答案】7.C 8.B 
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9~10题。
9.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③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转移 B.生态环境恶化
C.技术人才外流 D.本地人口大量外迁
【答案】9.A 10.A 
【解析】第9题,人口增长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移率之和,①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移率均为正值,且人口自然增长率值较高,故此时期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第10题,该地在③时期之前人口迁移率总体是上升的,说明该地区对劳动力需求大,有大量劳动力迁入该地,而③时期之后迁入人口减少,说明其对劳动力需求减少,故人口迁移率下降最可能是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外迁造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