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一轮)考点:太阳辐射及其影响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地理(一轮)考点:太阳辐射及其影响

资源简介


太阳辐射及其影响
★★★
○○○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影响因素
纬度
地势
天气
日照
时数
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以外地区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
一般地势高的高原日照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地
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多晴朗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多
年太阳辐
射总量
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
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2)全球的太阳辐射分布
世界各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衡,总体分布特征如下:
①空间分布
a.不同纬度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b.相同纬度分布: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地势高处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处太阳辐射弱。
②时间分布: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太阳辐射。
2.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及因素分析
(1)总体特征
我国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差异较明显,高值和低值的中心都处在北纬22°~35°之间,高值的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的中心在四川盆地。北纬30°~40°地区,随纬度增高太阳辐射能增加。而北纬40°以北,由东向西太阳辐射能逐渐增加,呈东西向分布。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2)特例分析
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尘埃含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其原因在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的量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匮乏。
1.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1)首先要分析纬度因素,纬度因素决定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太阳高度角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大小的最主要因素,如海南岛和东北地区比较,主要是纬度差异的结果。
(2)其次要看地势和天气状况,纬度相同或相差较小的地区,要分析地势和天气状况的差别。如海南岛、台湾东侧年太阳辐射总量少于西侧,主要是降水天气不同的结果。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太阳辐射量 的差异,在于地势差别太大。
(3)最后还要根据具体条件,看大气的透明程度。
2.分析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强弱的方法
太阳辐射量的大小与纬度呈负相关。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弱;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
太阳辐射量的大小与海拔(地势)呈正相关。海拔越高,太阳辐射越强;海拔越低,太阳辐射越弱。
太阳辐射量的大小与云量呈负相关。云量越大,太阳辐射越弱;云量越少,太阳辐射越强。
太阳辐射量的大小也与坡向有关。阳坡太阳辐射强于阴坡;背风坡太阳辐射强于迎风坡。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④地所在的地形区是(????)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横断山区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年太阳总辐射量③地小于①地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低,云量大 B.地势高,空气稀薄
C.纬度高,太阳高度小 D.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答案】(1)D (2)A
1.下图为“M、N两地太阳辐射的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M地最可能位于(  )
A.赤道 B.回归线 C.极圈 D.极点
(2)5~7月,N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较M地多,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太阳高度角大 B.昼夜长短 C.天气状况 D.地面状况
【答案】(1)A (2)B
下图是“我国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完成2-3题。
2.图中太阳辐射丰富区丰富的共同原因有(  )
①纬度低 ②海拔较高 ③云量少,晴天多 ④上空臭氧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意义非凡,关于我国太阳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我国太阳能丰富区与经济发达区不一致
②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不但缺少常规能源,也缺少像太阳能这样的新能源
③我国太阳能最贫乏地区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④由于太阳能分散,利用技术难度大,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成为最主要的常规能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2.C 3.D
每道试题4分,共40分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导致该区域西部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天气状况
C.昼夜长短 D.海拔
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四地中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该区域西部夏季日照时数长,冬季日照时数短,是因为夏季白昼时间长,冬季白昼时间短;而太阳高度不影响日照时数,海拔高度冬夏季是一样的,夏季天空中云量更多一些,故选C。第2题,四地纬度相差不大,太阳高度也相差不大,所以影响太阳能发电站建设的主要因素是日照时数。对比图中四地,①②两地日照时数较大,但太阳能发电站的建设应靠近消费区,②地更靠近省级行政中心,所以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②地。
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表完成3~4题。
纬度/°N
64
50
40
30
20
0
可能总辐射/(W/m2)
139.3
169.6
196.4
216.3
228.2
248.1
有效总辐射/(W/m2)
54.4
71.7
98.2
120.8
132.7
108.8
3.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地形 C.大气环流 D.洋流
4.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答案】3.A 4.D 
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下图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
年内变化柱状图”。完成5~6题。
5.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
A.云量 B.海拔 C.下垫面 D.正午太阳高度
6.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  )
A.53% B.62% C.70% D.78%
【答案】5.A 6.B 
下图是某校地理考察小组收集整理的“神秘的北纬30°”附近地区五个城市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到达地面的年太阳辐射总量①地比②地多。考察小组分析得出的主要原因应该是②地(  )
A.海拔高 B.云层厚 C.距海远 D.植被丰富
8.若甲地比乙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多,则(  )
A.甲地年均温低于乙地 B.甲地年均温高于乙地
C.两地植被景观可能相同 D.两地植被景观差异性大
【答案】7.B 8.C 
【解析】第7题,根据经纬度及海拔判断①地位于青藏高原,②地位于四川盆地,①地大气稀薄,云量少,大气洁净,太阳辐射总量多,②地多阴雨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总量较少。第8题,气温高低与获得的太阳辐射有关,但不完全取决于太阳辐射,还与海拔、纬度等因素有关,故此,年太阳辐射总量不同的两地植被景观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读下图,回答9~10题。
9.造成图中a、b两地年太阳辐射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天气状况 B.洋流
C.纬度位置 D.地形
10.由图可知,太阳辐射能(  )
A.存在由低纬向两极递减的规律
B.大陆较同纬度近海的数值低
C.主要热带雨林气候区最为丰富
D.各纬度大陆东岸均较大陆西岸丰富
【答案】9.A 10.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