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课型新授课单 元第二单元第四节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2不同的工具可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便于测量长的物体3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4测量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要统一起点和终点。科学探究目标;1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2能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3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科学态度目标:1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2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与习惯。3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到测量单位的标准化给交流带来的便利。教学重点1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2测量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要统一起点和终点。教学难点1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教学准备纸带,橡皮,回形针,小棒,大小不同的立方体,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复习环节:提问上节课学习内容,提出手的测量不标准,我们要用固定长度的物体测量。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测量?请学生各抒己见,说出他们要用的物体。二教与学1提出问题:说一说你们打算怎么测量呢?请学生先上台展示应该怎样测呢?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2探索:测量出示选择的物体:小棒,橡皮,小立方体。(2)测量桌子和书。先提醒学生测量注意事项:确定起点和终点;每一个单位之间要首尾相连,一条直线摆放;可以利用第3课的测量纸带测量桌子的高度。(3)汇报测量结果将数据写在学生活动手册的班级记录表。3研讨引导学生观察数据,提示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讨论:我们的测量结果有哪些不同?用相同的物体测量,结果很接近;用同一种物体作为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测量结果能比较不同物体的长短;不同物体测量不能比较物体的长短。讨论:用物体和用手测量,哪个更准确?不同的人的手长度不同,一拃的长度不同,测量结果不够准确。板书设计用不同的物体测量 橡皮 小棒 小立方体教学反思1学生测量期间会遇到几个半等数据记录,应先加强练习2学生测量桌子高度时不会使用纸带,应强调纸带的方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