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4二氧化碳》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姓名陆登峰学段学科八年级(下)科学区县嵊州市?学校名称嵊州市崇仁镇富润学校教学题目3.4二氧化碳的性质所选教材浙江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第4节一、学习内容分析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总 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 2. 学习内容与重难点分析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较容易掌握,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生成物不易理解。这一节课,做演示实验的同时运用多媒体模拟一些实验过程,激发了他们的做实验的兴趣,为实验的成功提供了保证。?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掌握二氧化碳跟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通过对实验的探讨与研究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的抽象概括能力。 项目内容应对措施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应用演示实验、PPT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PPT、练习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信息) 学生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对学习二氧化碳有帮助。三、学习环境选择1.学习环境选择( A. )A.简易多媒体教室 B.交互式电子白板 C.网络教室 D.移动学习环境四、流程规划与活动设计(描述整体教学环节规划,按顺序说明每一环节中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等)教学环节知识点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如图片/视频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与效果导入新课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份之一,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二氧化碳。教材P93讲解 听讲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教学过程(一)认识二氧化碳的结构模型图3-51分析 回忆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二)CO2对人体的影响。教室为什么要适时通风?PPT表3-6分析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学过程(三)探究二氧化碳的颜色、气味、状态。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3、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PPT演示实验 灯火实验演示及讲授观察、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基本实验操作能力。教学过程(四)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不能也不支持燃烧。2、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白色碳酸钙沉淀 3、CO2与水反应生成的酸能使石蕊变红PPT演示实验演示及讲授观察、学习联系以前所学知识,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培养学生观察、基本实验操作能力。教学过程(五)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气体肥料,制冷剂……PPT讲授听讲、自主学习实现由学习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跨越。课堂小结课堂练习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用途)。对本节课知识总结课堂知识有关的检测题 听讲做好练习,准备回答实现对本节内容的撑握。课后作业作业本P31第4节(一)巩固所学知识五、评价方案设计1.评价形式与工具( ABD )可多选A.课堂提问 B.书面练习 C.制作作品 D.测验 E.其他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等) 要求:1、能正确说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2、能正确书写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能独立完成作业。六、备注1、事先收集好的二氧化碳3集气瓶。2、一旦停电,事先准备好3块小黑板(内容参照PPT)。3、若石灰水溢出,清水冲洗,用小苏打中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