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9班地理段考复习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1、我国的半球位置:我国位于 半球、 半球; 纬度位置:我国绝大部分位于 带,少数在 带,没有 带; 海陆位置:我国位于 、 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我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意义:a: 我国南北跨纬度大,气候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b:东临太平洋,在季风作用下,雨量充沛,利于农业生产,东部有许多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加强同海外各国联系与交往,c:西部深入大陆,陆上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2、我国陆地面积约 平方千米,仅次于 和 ,居世界第 位。3、我国陆上国界长达 多千米,陆上邻国 个;我国有 千米长的海岸线,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个。是 。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 海。5、我国第一大岛: 岛;第二大岛: 岛; 我国的两大内海: 、 峡。6、我国领土的最北端: ; 最南端: ; 最西端: ;最东端: 。7、半岛:我国的半岛自北向南有 半岛、 半岛、 半岛。 岛屿:我国是世界上岛屿众多的国家之一。我国90%的岛屿分布在 海和 海。我国第一、第二、第三大岛分别是 岛、 岛、 岛。 我国最大的群岛是 群岛。 是我国岛屿分布最多的省。 序号简称行政中心序号简称行政中心序号简称行政中心9、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省: ; 最早看见日出的省: ;跨纬度最多的省: ; 跨经度最多的省: 。 面积最大的省: 。10、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我国的省区是: (简称云、桂、粤、台)。11、黄河、长江都发源于 ,都流经 、 。7、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 三级; 8、我国共有 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个省、 个自治区、 个直辖市、 个特别行政区。 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9、陆上邻国:34 ,35 ,36, ,37 ,38 ,39 ,40 ,41 ,10、隔海相望的国家:42 ,43 ,44 ,45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约为 亿(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是世界上 的国家。我国的人口特点: 。 我国在人口控制方面的基本政策是: 。其核心内容是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我国人口密度为 人/每平方千米。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以 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第三节 民族我国共有 个民族。 个少数民族。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有 个。分别是 。在祖国大家庭里,各民族不论大小, 。我国56个民族有 多种语言,约 多种文字。除 , 全部转我国各民族分布具有“ ”的特点 。各民族主要分布:蒙古族—( ),回族---( ), 藏族---( ), 维吾尔族—( ),壮族---( ), 高山族—( )。 黎族—( )各民族的地区分状况: 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 部和 部;少数民族多分布在 、 和 等边疆地区。 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是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少数民族。 是我国人口数最少的少数民族。名族节日:蒙古族—( ),回族---( ), 藏族---( ), 维吾尔族—( ), 壮族---( ), 高山族—( )。彝族—( ), 傣族—( ), 满族—( ),苗族—( ), 土家族—(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1、我国的地形特点是: , 。2我国地形的分布特点:山地、高原和盆地主要分布在 部,平原、丘陵主要分布在 部。3、构成我国地形“骨架”的是纵横交错的 ,其中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高原占我国总面积的26%,盆地占我国总面积的19%,平原占我国总面积的 %。山区包括 、 、 部分。我国山区面积占 。 ※我国地形的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山区常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5、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a ;b、 c、 ⑵东西走向:a ; b、 c、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 , ⑷弧形山系: ,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 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 等。 6、四大高原:(落实到地图上) 名称 位置和省、区范围 海拔 主 要 特 征 青藏高原 位于西南部,介于 山与 山之间;青海西藏全部、四川省西部 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世界最高大高原,高寒、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内蒙古高原 位于北部, 以西,向西延伸到祁连山麓;内蒙古大部、冀甘宁一部分 1000米左右 我国第二大高原,最平坦的高原,风力作用强烈,西部风蚀地貌典型 黄土高原 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行山麓,北邻内蒙古高原,以长城为界,南到秦岭;山西省全部、陕甘宁一部分 1000-2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黄土广布,千沟万壑。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开凿窑洞 云贵高原 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大部分 1000-2000米 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多喀斯特地貌,有许多“坝子” 7、四大盆地 名 称 位置与范围 海拔 主 要 特 征 塔里木盆地 与 山之间;新疆境内 1000米 我国面积 盆地,有最大沙漠— 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动沙丘区)和最长的内流河 , 准噶尔盆地 、 山之间;新疆境内 500米 面积第二大盆地,西北有缺口,相对湿润,沙漠、戈壁面积较小,北部有一条外流河 ,多为固定沙丘 柴达木盆地 山、 山之间;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 3000米左右,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高原盆地 我国地势 盆地,大部分为沙漠、戈壁,东南部多盐湖和沼泽地,有“ ”之称,石油、有色金属矿、盐矿资源丰富。 四川盆地 东是 山,西是横断山,北是大巴山,南是云贵高原 500米以下 也称“ 盆地”,最湿润的外流盆地,多低山丘陵,西面的成都平原 有 之称。8、三大平原 名 称 范围 主 要 特 征 东北平原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之间,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 我国面积最大、地势最高(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深广,多沼泽低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我国商品粮率较高的商品粮基地。 华北平原 北是燕山,南到准河,西起 山,东至渤海。 我国最完整的平原,由 之称冲积而成。地势低平(多在50米以下),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 山以东到海滨,沿江分布呈狭长形 我国最低平的平原(多在50米以下,下游长江三角洲则海拔在10米以下),河湖密布,为著名水乡有 之称9、三大丘陵 位置 风景旅游区 辽东丘陵 辽东半岛上 千山 山东丘陵 山东半岛上 山 东南丘陵 我国东南部,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等,面积最大 ※丘陵利用:①缓坡开辟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②发展旅游业;③发展林业、畜牧业10、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 分布。11、我国地势分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的主要地形是 ;第二级阶梯的主要地形是 ;第三级阶梯的主要地形是 ;12、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1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的影响:(1)、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河流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方向的交通; (2)、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潮湿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 (3)、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蕴藏丰富的水能。第二节 气候冬季,我国 ,越向北越低;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是 和 。.中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的 (-52.30C)1月00C等温线大致沿 一线分布,此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00C,此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00C。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1月 等温线;(2)、 MM等降水量线;(3)、 带和 带的分界线;(4)、湿润区和 区的分界线。(5)、农耕形式: 和旱地的分界线。(6) 、河流有无 的分界线。4、夏季,除 。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 。夏季,中国气温最低的地方是: 。其原因是: 。中国最热的地方:新疆的 (49.60C).根据 ,我国从北向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 带、中温带、 带、亚热带、 带。还有一个独特的高原气候区。我国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年降水量分布总趋势是: 。我国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 月 两季。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 ,我国降水量最少的 ,读图,填空:(1)、A 带,分布在 农作物的熟制 ,主要农作物及水果有 (2)、B 带,分布在 农作物的熟制 ,主要农作物及水果有 (3)、C 带,分布在 农作物的熟制 ,主要农作物及水果有 (4)、D 带,分布在 农作物的熟制 ,主要农作物及水果有 (5)、E 带,分布在 ,农作物的熟制 ,主要农作物及水果有 (6)、F 带,分布在 农作物的熟制 ,主要农作物及水果有 (7)、① 区,农作物耕作方式 (8)、② 区,农作物耕作方式 (9)、③ 区,农作物耕作方式 (10)、④ 区,农作物耕作方式 根据我国气候干湿状况划分的四类地区中,东南部主要是 和 地区,西北部主要是半干旱和 地区。9、我国气候的特点是: , 。10、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高原山地气候。冬季风夏季风来源蒙古西伯利亚太平洋 印度洋风向西北季风东北季风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性质影响寒冷干燥温暖湿润11、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 、 ;12、我国大部分地区随纬度升高,气温降低;冬季我国盛行偏北风, ;夏季盛行东南风和西南风, ,且 ;山地地区,气候呈 变化。13、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14、读我国气候类型图:(1)、A 气候,主要气候特征 (2)、B 气候,主要气候特征 (3)、C 气候,主要气候特征 (4)、D 气候,主要气候特征 (5)、E 气候,主要气候特征 第三节, 河流1受地势影响,我国的河流大多数是 流,最终流向海洋的河流,被称 为 ;2、最终未能流向海洋的河流,被称为 ;其主要分布于我国内陆地区。3、我国外流区约占全国面积的 ,水量占全国河流总水量的 %以上; 内流河分布在西北内陆,水量较小,季节变化大,河水主要来源于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4、京杭运河—我国最长的 ;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到北冰洋的河流;黑龙江—冰期最长; 珠江---汛期最长,年运输量仅次于长江。 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我国河流的基本特点:①河流众多: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500多条 ②水量丰富:河流年径流量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 ③水能蕴藏量极大:水力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首位5、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地区 东北 秦-淮以北 秦-淮以南 河流 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 辽河、海河、黄河 长江、珠江 水量 特征 丰富 较小 丰富 成因 流经森林茂密、气候湿润的地区 流经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 流经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 水位变化 特征 较小 大 小 成因 河流补给多样 河流补给主要是7、8月的降水 降水的季节长 汛期 特征 汛期较短、季节变化较小 汛期较短、季节变化较小大 汛期长、季节变化较小成因 冬季积雪,春天融化,形成春汛,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形成夏汛 降水季节短 降水多,且季节长 含沙量 特征 小 大 小 成因 森林茂密,水土流失小 河流上、中游植被少,且流经疏松土质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植被保护较好 结冰期 特征 长 较短 无 成因 冬季长,气温低 冬季较短 冬季气温在0℃以上 6、长江发源于 省, 山脉,注入 ,是我国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且干支流的大部分没有结冰期。长江上中游的分界是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是 。 是长江最大的支流.7、长江被称为“ ”,是指其水能蕴藏量占全国1/3,可开发利用的占全国1/2。8、长江被称为“ ”, 是指其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 ,且宜宾以下可四季通航。 10 、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峰,干流沿途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区)。注入东海.为我国最长、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长江自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主要流经了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接纳了大量支流,水量大增,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自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长江中游流经平原区接纳了鄱阳湖,洞庭湖,汉江等水系,水量大增,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易泛滥成灾;※江西湖口以下为下游,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河流支流已不多,但由于水量大,地势低平,防洪任务艰巨。 ※治理长江①兴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保持水土;兴建分洪、蓄洪工程。(蓄) ②整治河道,退耕还林还湖。(导) ③加固江防大堤。(防) 治理川江(宜宾到宜昌)和荆江(枝城到城陵矶) (裁湾取直)11、黄河发源于 省, 山脉,注入 ,是我国第 长河。12、黄河塑造了 平原、 平原和华北平原,为沿岸地区提供了灌溉之利;其中上游蕴藏了丰富的水能资源,建造了多座大型水电站。13、黄河中游流经了 高原,因水土流失严重,使其成为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14、黄河下游流经平原地区,大量的泥沙沉积,形成了“ ”。15、治黄的关键是 ,治黄的根本措施是搞好 (造林、种草、绿化大地)。16、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 ,中下游的分界是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9个省级政区(青、陇、川、宁、内蒙、陕、晋、豫、鲁),注入渤海,长度与流域面积均居我国第二,但水量很小。※内蒙古河口镇以上为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在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内蒙古)大量引水灌溉,水量有所减少;※河口镇至河南桃花峪为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河水含沙量大增(90%黄河泥沙来于此);※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泥沙沉积,河床升高形成“地上河”。 ※黄河主要的支流有:上游河段有洮河和湟水,中游段有汾河和渭河等。 17、黄河的忧患和黄河的根治:(1)、黄河流经黄土高原,进入华北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缓慢,大量泥沙沉积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2)、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黄河泥沙90%来自中游,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3)、具体措施有:①中游种草种树,退耕还林、还牧,保持水土,让清水长流;②修筑梯田,打坝淤地,减少泥沙入河;③上中游修建水库也是治黄的重要措施,主要的水利工程有:三门峡、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18、两大湖泊分布区概况 我国湖泊众多,分布范围广而不均匀,以 高原和 平原分布最为集中。 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全部为 流湖、 水湖。鄱阳湖(赣)、洞庭湖(湘)、太湖(苏)、洪泽湖(苏)、巢湖(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泊,其中 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青藏高原湖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湖区,也是我国湖泊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绝大多数属 流湖,为 水湖。其中 湖(青)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属咸水湖), 为海拔最高的大湖。 19、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 是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全长1800千米,流经京、津、冀、鲁、苏、浙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浙江、江苏境内的运河段,仍是重要的运输线,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第四节 自然灾害1、自然环境经常会发生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的异常变化叫做 。自然灾害包括 灾害和 灾害。2、气象灾害主要有 等。 a:干旱: 地区; b洪涝: 地区(南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c:台风: 地区; 台风的利:台风带来的降水可以缓解东南沿海和长江中游地区的旱情。 台风的弊:台风带来的狂风和特大暴雨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危害。d:寒潮:北方,华北3、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 等。 A:地震:西南地区; B:滑坡和泥石流:中西部的山区(西南地区最集中)。4、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5、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6、我国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北方地区为防御风沙灾害,营造了防护林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