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一课 第1课时 内战的爆发(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第一课 第1课时 内战的爆发(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内战的爆发》教案
课题 《内战的爆发》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年级 九年级上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两党政治较量的有关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培养依靠基本历史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种类的资料中获得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国共两党对建国的不同主张,知道重庆谈判的背景、主要内容。知道内战的爆发,能够结合相关史实,了解内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军事力量的变化。
重点 重庆谈判和全面内战的爆发。
难点 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期间复杂的政治斗争。
学法 通过地图、图片、材料等的分析,学习知识,提升自己。 教法 通过地图、图片、故事等素材来调动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日本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国社会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国共两党又会如何来选择中国的命运呢?中国的局势又该如何发展? 通过国共两党又会如何来选择中国的命运呢?中国的局势又该如何发展?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阅读课本,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课新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
讲授新课 两种不同的建国主张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对于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提出了根本不同的主张。中共七大背景: 1945年春夏之交,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日本法西斯行将败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为了使抗战胜利变为人民的胜利,争取光明中国之前途,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1945年4-6月地点:延安内容:时局的分析:可能发生内战,将中国退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中去。任务的确定:争取光明,反对黑暗。“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得到了确立。意 义:这次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国民党六大的召开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在消灭中共才能完成我们的任务! ——蒋介石1945年在国民党六大上的讲话战后国内政治形势 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争取光明、和平、民主。国民党蒋介石坚持独裁统治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议一议蒋介石要求毛泽东去重庆的目的是什么?国际国内的舆论给蒋介石一定的压力;蒋介石尚未完成内战的准备工作,以此赢得时间;造成和平会谈的假象,在政治上迷惑欺骗人民。蒋介石的如意算盘:如果不去:就会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就会制造舆论,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如果去:利用谈判之机,诱使共产党交出政权和军队 获得准备发动内战的时间,调兵遣将、部署内战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主要目的);为了欺骗人民(迫于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也为争取更多时间准备内战)议一议既然蒋介石无意和平,他还三次电邀毛泽东 “共商国家大计”,你认为毛泽东应该赴重庆谈判吗?为什么?应该去。只有这样才能用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真诚谋求和平的,是代表人民意愿的,才能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同时也能有力地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在政治上获得主动,以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1945年8月底,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赴重庆与蒋介石举行谈判。重庆谈判时间:1945年8月——10月结果:《双十协定》 (1945年10月10日)重庆谈判的意义“双十协定”是国共两党以协商方式签订的一个正式文件,它的发表,使国民党不得不承认国共两党的平等地位。戳穿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使人民认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本质。阅读课本P103材料,想一想为什么重庆谈判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你能理解当时人们的这种心情吗?说说理由。 抗战胜利后,由于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已经被逐出中国,国共之争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人们渴望和平,担心内战在中国重演。能理解。因为和平来之不易,广大人民都希望能过上安定的生活。有人认为,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等人就不应该冒险去重庆谈判。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与民主,在谈判中捍卫人民的利益,团结和争取对美蒋尚抱幻想的人们,决定派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并为此作了充分的准备。共产党人代表人民利益,诚心诚意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民主。 人们为什么说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是“弥天大勇”?虽然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但局部地区国共摩擦非常激烈,重庆市国民党统治中心,另外张学良的前车之鉴,人们记忆犹新。因此,毛泽东赴渝谈判实乃“弥天大勇”之举,是当时震动世界的重大事件。毛泽东用行动向全中国和全世界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真诚地谋求和平的,一贯代表人民愿望的,同时也有力地揭露和孤立了蒋介石。 重庆谈判未能阻止内战的爆发,因此这场谈判毫无意义。这种说法正确吗?不正确。 虽然重庆谈判后内战还是爆发了,但共产党在重庆谈判中的努力向全国人民展现了其争取和平的诚意和决心,在政治上获得了主动,赢得了民心。后来,蒋介石撕毁了重庆谈判达成的“双十协定”,也揭示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及其反动本质。因此,重庆谈判并非毫无意义。内战的全面爆发 时间:1946年6月标志: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内战爆发的原因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人民的利益,决心实现民主革命的目标,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因此,必须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抗战胜利后,民族矛盾下降,阶级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奉行霸权政策,支持国民党反动政府。所以,美蒋勾结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不可避免。国共双方都拥有数量强大的武装力量。根据课本P104页表格,说说内战初期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想一想,这意味着什么?转战陕北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延安,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使进攻的国民党军队得到的是一座空城。在彭德怀的指挥下,采取“蘑菇战术”,不断打击敌人,先后取得多次胜利,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被粉碎。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①原因: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大举进攻延安,而当时在陕北的解放军只有四万余人。②概况: 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采取“蘑菇战术”,不断打击敌人,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国共双方力量对比的转化: 经过一年多战斗,国民党军队不断损兵折将,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解放军人数增加到195万,国民党军队减少为373万。 仔细阅读材料,找出关键句子,通过同伴合作交流,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中共七大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中共七大内容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国民党六大的召开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战后国内政治形势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蒋介石要求毛泽东去重庆的目的是什么?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 毛泽东应该赴重庆谈判吗?为什么?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重庆谈判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重庆谈判的意义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为什么重庆谈判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你能理解当时人们的这种心情吗?说说理由。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有人认为,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等人就不应该冒险去重庆谈判。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人们为什么说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是“弥天大勇”?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重庆谈判未能阻止内战的爆发,因此这场谈判毫无意义。这种说法正确吗?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内战的全面爆发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内战初期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想一想,这意味着什么?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转战陕北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国共双方力量对比的转化 培养学生的获取、解读、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课堂小结 结合PPT,总结这课主要内容,列个提纲。 结合教师的提点,回顾重要知识点 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查漏补缺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内战的爆发》试卷
一、选择题
1.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在重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学生运动是(  )
A.“四二一”学生运动 B.重庆学生反美抗暴大运动
C.“一二一”学生运动 D.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
2.毛泽东评价道:这个会谈纪要,第一个好处是采取平等的方式双方正式签订,这是历史没有过的。也就是说,中共取得了与国民党的某种平等地位。“这个会谈纪要”最终(  )
A.实现了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 B.满足了人民对民主、和平的愿望
C.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和落实 D.在全面内战的枪炮声中被撕毁
3.《大进军--席卷大西南》是一部讲述新中国建立前夕,解放大西南的一次大型战役的电影,为解放军进军大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的是(  )
A.衡宝战役 B.常衡战役 C.湘西会战 D.常德会战
4.“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下列能体现这一战略方针的军事行动是(  )
A.百团大战
B.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井冈山会师
5.长征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转危为安的战斗,长征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力量之一。下列历史事件不是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是(  )
A.遵义会议 B.四渡赤水 C.渡过金沙江 D.挺进大别山
6.解放战争时期,标志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的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百万雄师过大江
7.如图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  )
A.①④③②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
8.今年是邓小平同志离开我们的第二十年头,他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立下的丰功伟绩是值得中国人民世世代代缅怀。下列属于他的丰功佳绩的是(  )
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
②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解放战争的进攻序幕;
③他实行改革开放战略,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④实现香港、澳门回归,洗刷百年国国耻
⑤指挥百团大战,取得抗日战争的辉煌胜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9.如图是刘伯承在战争年代的大别山三角峰拍的一幅老照片,根据你所学知识判断它应摄于(  )
A.红军长征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时期 D.战略大决战时期
10.1949年国民党反动派在原中美合作所电台岚垭秘密杀害了(  )
A.杨虎城 B.江竹筠 C.陈然 D.罗广斌
11.1945年9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四个字‘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的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这说明(  )
A.毛泽东尊重蒋介石的安排 B.蒋介石是真心与毛泽东谈判的
C.共产党努力谋求和平民主 D.共产党与国民党没有根本矛盾
12.近代历史上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都能反映当时时代的大致背景,歌曲中的歌词藏着一段段真实的历史故事。请结合所学正确排列以下歌曲出现的先后顺序(  )
①“(日本人)他敢来,打得他人仰马也翻,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
②“十月十号义旗扬,革命军队起武昌,霹雳一声江汉平,汉口汉阳树汉旌。”
③“直插鄂豫皖,突破合围圈,逐鹿我中原,狭路相逢勇者胜,刘邓大军威名传。”
④“一道道的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那个红军到陕北。”
A.③①②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④③①②
13. 蒋介石虽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但他并没有准备毛泽东会来,更没有在这次谈判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打算。张群在会谈时坦率地承认过;你们所提的办法是事先经过你们党内决定,并在你们来重庆之前就已经公布;而我方事前党内并未有任何讨论,也未准备任何方案与中共谈判。这段材料表明
A.美国支持国民党进行内战 B.苏联不赞同国民党进行内战
C.国民党并没有谈判的诚意 D.国民党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14.“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不当的是(  )
A.《双十协定》的签订,维护了国家的和平与稳定
B.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四人帮”被粉碎,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
15. 周恩来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下是某班以“周恩来的外交风云”为主题设计的内容,下列搭配与主题不相称的是( )
A.鸿门赴宴——重庆谈判 B.力挽狂澜——亚非会议
C.摒弃前嫌——中日建交 D.和平共处——中印谈判
二、材料解析题
16.情景分析
材料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节选《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据材料一对应指出中国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自承担的抗战任务并各举一著名战例证明。并据此指出中国抗战所呈现的战略态势。
材料二 (解放战争时期)经过一年的作战,人民解放军的实力大大增强,中央军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决定实施战略反攻,把战场开辟到国民党统治的地方去。……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后,经过一年的内战和外线作战,使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据《中国历史》(中图版)八年级上册整理
(2)材料二中的战略反攻指的是哪件事?对应的人物是谁?该人物在解放战争期间还参与哪一战役?
17.下面是一节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专题复习课,请你帮助完成相关内容。
【巧用图表,夯实基础】
(1)将知识点列表归纳是复习课中常用的方法。下面是其中一张表格,请你填写完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会议
名称 时间 地点 历史意义
中共一大 ① ______ 上海 标志着 ② ______
③ ______ 1935年 遵义 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七大 1945年 ④ ______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基础
请你依据如图所示图片归纳学习主题: ______ 。
【挑战思维,自主探究】
材料一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 --1923年中国共产党《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方案》材料二 目前的政治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民党营垒中,在民族危机到了严重关头的时候,是要破裂的。……这种情况,基本的说来是不利于反革命的,而有利于革命的。 --1935年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所作的报告
(3)思想认识是实践的指南,基于以上两种思想认识,共产党分别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探索?
《内战的爆发》试卷答案
1.A 2.D 3.A 4.C 5.D 6.C 7.B 8.B 9.C 10.B 11.C 12.C 13.C 14.A 15.A
16.(1)国民党军队担负正面战场抗战任务,台儿庄战役(或其他正确战役也可);共产党军队担负敌后战场抗战任务,百团大战(或其它正确战役也可);形成了国共两个战场共同抗日的战略态势.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刘伯承、邓小平;淮海战役.
17. (1)①1921年 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③遵义会议;④延安.
(2)人民解放战争.
(3)材料一: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国民革命(开展北伐战争);材料二: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抗日战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2张PPT)
第一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
第1课时 内战的爆发
人教新目标版《历史与社会》 九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日本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国社会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国共两党又会如何来选择中国的命运呢?中国的局势又该如何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两种不同的建国主张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对于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提出了根本不同的主张。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中共七大
背景:
1945年春夏之交,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日本法西斯行将败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为了使抗战胜利变为人民的胜利,争取光明中国之前途,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1945年4-6月
地点:
延安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时局的分析:可能发生内战,将中国退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中去。
任务的确定:争取光明,反对黑暗。
“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得到了确立。
内容: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意 义:
这次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
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
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
产党的史册,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
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国民党六大的召开
蒋介石坚持一党专政
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在消灭中共才能完成我们的任务!
——蒋介石1945年在国民党六大上的讲话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战后国内政治形势
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
国民党蒋介石坚持独裁统治
中国共产党争取光明、和平、民主。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重 庆 谈 判
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
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损害 ……
材料中反映出当时人们怎样的一种心情?
反对内战,要求和平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议一议蒋介石要求毛泽东去重庆的目的是什么?
“盛情”邀请
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说说蒋介石邀请毛泽东重庆谈判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国际国内的舆论给蒋介石一定的压力;
蒋介石尚未完成内战的准备工作,以此赢得时间;
造成和平会谈的假象,在政治上迷惑欺骗人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如果不去:
就会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就会制造舆论,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
如果去:
利用谈判之机,诱使共产党交出政权和军队
获得准备发动内战的时间,调兵遣将、部署内战
蒋介石的如意算盘:
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主要目的);为了欺骗人民(迫于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也为争取更多时间准备内战)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议一议既然蒋介石无意和平,他还三次电邀毛泽东 “共商国家大计”,你认为毛泽东应该赴重庆谈判吗?为什么?
应该去。只有这样才能用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真诚谋求和平的,是代表人民意愿的,才能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同时也能有力地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在政治上获得主动,以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共产党:为了表明中国共产党和谈的诚意,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左至右:
张治中、毛泽东、赫利尔、周恩来、王若飞
1945年8月底,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赴重庆与蒋介石举行谈判。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945年8月——10月
国民党: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
共产党: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重庆谈判
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蒋介石妄图阴谋发动内战。
时间:
目的:
主要人物:
蒋介石VS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双十协定》 (1945年10月10日)
结果:
㈠“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㈡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充分说明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双十协定”是国共两党以协商方式签订的一个正式文件,它的发表,使国民党不得不承认国共两党的平等地位。戳穿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使人民认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本质。
重庆谈判的意义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阅读课本P103材料,想一想为什么重庆谈判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你能理解当时人们的这种心情吗?说说理由。
抗战胜利后,由于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已经被逐出中国,国共之争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人们渴望和平,担心内战在中国重演。能理解。因为和平来之不易,广大人民都希望能过上安定的生活。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有人认为,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等人就不应该冒险去重庆谈判。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与民主,在谈判中捍卫人民的利益,团结和争取对美蒋尚抱幻想的人们,决定派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并为此作了充分的准备。
共产党人代表人民利益,诚心诚意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民主。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双十协定》原稿影印件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人们为什么说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是“弥天大勇”?
虽然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但局部地区国共摩擦非常激烈,重庆市国民党统治中心,另外张学良的前车之鉴,人们记忆犹新。因此,毛泽东赴渝谈判实乃“弥天大勇”之举,是当时震动世界的重大事件。毛泽东用行动向全中国和全世界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真诚地谋求和平的,一贯代表人民愿望的,同时也有力地揭露和孤立了蒋介石。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虽然重庆谈判后内战还是爆发了,但共产党在重庆谈判中的努力向全国人民展现了其争取和平的诚意和决心,在政治上获得了主动,赢得了民心。后来,蒋介石撕毁了重庆谈判达成的“双十协定”,也揭示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及其反动本质。因此,重庆谈判并非毫无意义。
重庆谈判未能阻止内战的爆发,因此这场谈判毫无意义。这种说法正确吗?
不正确。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内战的全面爆发
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时间:
1946年6月
标志:
中原解放区
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反共反人民的战争。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
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人民的利益,决心实现民主革命的目标,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因此,必须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内战爆发的原因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抗战胜利后,民族矛盾下降,阶级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奉行霸权政策,支持国民党反动政府。所以,美蒋勾结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不可避免。
国共双方都拥有数量强大的武装力量。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共产党军队用缴获的日军武器作装备
美国帮助国民党运输军队到内战前线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通过观察表格可知,国民党在军队数量、武器装备、拥有人口和拥有地区上都占绝对优势地位,共产党处于明显劣势。这意味着共产党在与国民党作战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灵活的战术,坚定作战的勇气和信心!
根据课本P104页表格,说说内战初期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想一想,这意味着什么?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946年8月,毛泽东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坚定了中国人民革命必胜的信心。图为《美亚杂志》用英文发表了这篇谈话和上海出版的《文萃》第6期译载了毛泽东与斯特朗的谈话。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转战陕北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延安,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使进攻的国民党军队得到的是一座空城。在彭德怀的指挥下,采取“蘑菇战术”,不断打击敌人,先后取得多次胜利,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被粉碎。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①原因: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大举进攻延安,而当时在陕北的解放军只有四万余人。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②概况:
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采取“蘑菇战术”,不断打击敌人,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国共双方力量对比的转化:
经过一年多战斗,国民党军队不断损兵折将,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解放军人数增加到195万,国民党军队减少为373万。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430
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195
万人
373
万人
130
万人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在重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学生运动是(  )
A. “四二一”学生运动
B. 重庆学生反美抗暴大运动
C. “一二一”学生运动
D.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
A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国民党军队悍然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 )。
A.全面内战的爆发
B.重点进攻的开始
C.第二次国共合作再次破裂
D.国共双方军事力量的悬殊
A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以下人物中,都参加过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的是( )。
A.毛泽东
B.王若飞
C.叶剑英
D.周恩来
D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中共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充足的时间部署内战
B.加强与民主党派的亲密合作
C.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D.揭露蒋介石集团的内战阴谋
D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1945年10月10日签订的《双十协定》( )。
A.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
B.消除了内战爆发的隐患
C.确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D.避免了国民党的独裁专制统治
C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内战爆发
中国前途的不同主张:中共主张建设和平、民主;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
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内战爆发:1946年6月向解放区发动进攻;中共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