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一课 第2课时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第一课 第2课时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教案
课题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年级 九年级上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描述国统区和解放区不同的社会面貌,能说出人心向背在战争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种类的资料中获得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的概况。
重点 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
难点 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由弱变强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
学法 通过地图、图片、材料等的分析,学习知识,提升自己。 教法 通过地图、图片、故事等素材来调动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946年6月,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局势下, 1946年8月,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而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上节节失利,在政治、经济方面也陷入危机之中。 伟大的战略决战时机即将到来! 通过伟大的战略决战时机即将到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阅读课本,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课新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
讲授新课 国统区的经济崩溃 在1945年9月27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公布了《伪中央储蓄银行钞票收换办法》,硬性将法币与伪中储券的兑换率定为的1:200,远远高出实际购买力比值的1:35,这就意味着沦陷民众资产一夜之间缩水了82.5%,这无异于对沦陷区民众财产的一次大洗劫。一时间民怨沸腾,民间流传口号:“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国统区货币滥发导致的恶性通货膨胀,是的民心背离、军心涣散影响: 人民苦不堪言,掀起“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民主运动。你认为国统区的人民当时面临着什么样的经济问题?物价飞涨,生活贫困、工厂倒闭、失业严重,经济凋敝······经济上陷入崩溃的境地(2)从以上资料你概括出国统区面临怎样的危机?政治上孤立无助,经济上面临崩溃,社会问题突出······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与国统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解放区一片欣欣向荣。土地改革:颁布的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10.10)内容:废除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少,统一平均分配目的: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影响:至1948年底,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比较一下,国统区与解放区的社会面貌有什么不同?这会对战争产生怎样的影响?不同:国统区经济逐渐陷入崩溃,存在掠夺人民财产的现象,老百姓怨声栽道,掀起反抗运动;解放区的广大农民分到了土地,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使得解放区的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为解放军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解放军的实力逐渐增强.逐渐扭转了在战场上的不利局面。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标志着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三路大军挺进中原1)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2)陈庚、谢富治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挺进豫陕鄂边区3)陈毅、粟裕率华东解放军进攻豫皖苏地区意义:三路大军成品字形阵势,威胁南京和武汉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大别山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国民党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又曾是老革命根据地,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大别山东镇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战争局面。 (1)解放战争开始于何时的什么事件?1946年6月蒋介石指挥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2)战争前两年的形势如何? 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国民党在军事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逐渐丧失战场主动权,战争朝着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方向发展。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在西北、华北、中原、华东、东北五个战场上,只能担任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的守备。8月,国民党决定采取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企图垂死挣扎。从上述材料中你获得了什么结论?我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成熟(1)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决战首先在那个战场展开?为什么选择这里?东北战场;原因:当时,东北地区有解放军主力部队、地方部队100多万人,国民党正规军和非正规军只有57万人,形势对解放军十分有利。 陈毅司令员说: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3)根据图4-13,结合陈毅的话,说一说淮海战役有什么特点?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是除军事原因外,战役取得胜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4)平津战役主要在那一地区进行的?采用的是什么方式?华北地区和平方式平津战役中,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北平的和平解放是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采取了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政策。北平的和平解放能使北平地区人民免遭战争之苦,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也能使这座千年古城,特别是使故宫、颐和园等古建筑得以完整保存。傅作义部有和平改编的可能性。内战爆发时,共产党在军事上处于明显劣势。但短短三年时间,共产党就由弱变强,彻底打败国民党。这其中,有许多因素共同发挥了作用。请你从以下方面归纳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因素。政治:共产党加强民主建设,组成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党统治腐败,一党专政,失去民心。军事:解放军英勇善战,并且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国民党指挥失误,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美国援助断绝。经济:通过土地改革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解放区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国统区经济则陷入崩溃境地。社会:共产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国民党的统治不得人心,处境孤立。 仔细阅读材料,找出关键句子,通过同伴合作交流,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国统区的经济崩溃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你认为国统区的人民当时面临着什么样的经济问题?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内容、影响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国统区与解放区的社会面貌有什么不同?这会对战争产生怎样的影响?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 挺进大别山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三路大军挺进中原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的意义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解放战争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解放战争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淮海战役有什么特点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平津战役中,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平津战役中,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归纳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因素。 培养学生的获取、解读、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课堂小结 结合PPT,总结这课主要内容,列个提纲。 结合教师的提点,回顾重要知识点 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查漏补缺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试卷
一、选择题
1. 1948年底,中国现代建筑学家梁思成致信中共中央,希望能够保护好故宫,颐和园等珍贵的人类历史遗产。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次战役有关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 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2-1-c-n-j-y
3. 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图中反映的史实是( )
A.战略反攻 B.战略决战 C.抗美援朝 D.红军长征
4. 1947年7—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辽沈战役 B.百团大战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21*cnjy*com
5. “11月8日,国民党冯治安部张克侠、何基沣两位军长在徐州东北贾汪、台儿庄地区率部起义,我军迅即兵临徐州城下,切断黄百韬兵团与徐州的联系。”这位解放军战士在日记中记载的战事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版权所有:21教育】
6. 《大公报》对重庆谈判报道:“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当时许多“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盼望
A.毛蒋两人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B.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C.共产党与国民党轮流执政 D.国共两党和平协商,创建联合政府21cnjy.com
7. 陈毅在评价某一战役时感慨地说这是“小车推出来的胜利”,这一战役是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8. 下列符合材料中“基本任务”的军事行动是
A.挺进大别山 B.发动辽沈战役 C.解放北平 D.解放南京
9. 下列符合材料中“基本任务”的军事行动是
A.挺进大别山 B.发动辽沈战役 C.解放北平 D.解放南京
10. 小明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收集到以下图片,判断他进行历史学习的主题

A.北伐战争 B.十年内战 C.解放战争 D.抗日战争
11. 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阶段的中共战略部署示意图。这一战略部署使人民解放军进入( )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转移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12. 1947年8月底,毛泽东无比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二十多年来革命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以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这是因为此时解放军已顺利 ( )
A.粉碎了敌人的全面和重点进攻 B.把敌人压制在交通线和大城市
C.实现了挺进中原和战略反攻的计划 D.取得了三大战略性决战的胜利
二、填空题
13. 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指什么军事行动( )21教育网
A.重庆谈判 B.转战陕北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14. 小玲的爷爷参加过三大战役中的两大战役,那么他所在的部队属于()
A.东北解放军 B.华东解放军 C.中原解放军 D.华北解放军
15. 1949年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下面叙述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上海是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
B.解放军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国民党统治必然被推翻
C.上海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D.上海解放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www.21-cn-jy.com
三、非选择题
16. 材料一:“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21·cn·jy·com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二: “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
材料三: 对于伏尔泰、卢梭的评判,歌德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赫尔岑则说得更为坦率“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文明了”。21·世纪*教育网
(1)材料一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哪一重大社会变革运动?其核心分别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科学革命时期哪位科学家的名言?你知道他为科学发展作出了哪些突出贡献?他留给后人哪些值得学习的精神?(3分)【出处:21教育名师】
(3)三则材料描述的社会变革运动在人类史上有什么共同作用?(3分)
17.材料一:国统区当时100元纸币可买的商品
材料二:抗战时上海原有工厂4050家,到1946年底,已经倒闭了3160家;到1947年,工厂的开工率仅为平时的20%。而北平、天津的工厂在接收后倒闭十之七八,青岛700余家民营工厂全部歇业,广东400家工厂剩下不足100家,沈阳3000余商号倒闭2000多家。
材料三: 国统区在1946-1947年连续发生了大规模灾荒,上千万人因此忍饥挨饿。
材料四:
⑴ 阅读以上四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概括1947年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的社会状况。
⑵ 从以上四则材料可知,人民解放军仅用三年时间就打垮了军事力量强大的国民党军队的原因是什么?
18. 【党的历程 实现独立梦】
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看图学史】
(1)上述图片所示的历史事件中和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有关是 (填序号)。 这一革命道路的开辟体现了毛泽东提出的哪一思想?2·1·c·n·j·y
【论从史出】回顾九十五来的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审时度势,明智地作出决策,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结合新民主主义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的变化来说明共产党是如何审时度势明智作出决策的?
【以史为鉴】回顾九十五年来的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得出的最宝贵的经验之一就是: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www-2-1-cnjy-com
(3)结合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战略决战的相关史实,证明“人民群众是力量的源泉”观点的正确性。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试卷答案
1.C 2.B 3.A 4.C 5.D 6.D 7.A 8.A 9.A 10.C 11.C 12.C
13. C 14. A 15. B
16. (1)材料一: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材料三:启蒙运动,其核心是理性主义。
(2)布鲁诺。贡献:支持并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太阳也不是宇宙中心,宇宙是无限的。精神:哥白尼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挑战传统的理论,有超人的科学胆识,追求科学真理,有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等。 【来源:21cnj*y.co*m】
(3)使人们逐渐从欧洲中世纪黑暗愚昧的思想牢笼中走出。
17. (1)材料一反映了国统区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材料二反映了国统区工厂纷纷倒闭;材料三反映了国统区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材料四:掀起了“反饥饿、反内战”的民主运动。
(2)国民党统治腐败,失去民心。
18. (1)②、④;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2张PPT)
第一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
第2课时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人教新目标版《历史与社会》 九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1946年6月,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局势下, 1946年8月,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而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上节节失利,在政治、经济方面也陷入危机之中。
伟大的战略决战时机即将到来!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国统区的经济崩溃
在1945年9月27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公布了《伪中央储蓄银行钞票收换办法》,硬性将法币与伪中储券的兑换率定为的1:200,远远高出实际购买力比值的1:35,这就意味着沦陷民众资产一夜之间缩水了82.5%,这无异于对沦陷区民众财产的一次大洗劫。一时间民怨沸腾,民间流传口号:“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国统区货币滥发导致的恶性通货膨胀,是的民心背离、军心涣散
在国统区,最繁忙的就是印钞厂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国统区在1946、1947年连续发生了大规模灾荒,上千万人因此忍饥挨饿,图为一个救济处几百名瘦骨嶙峋的灾民。灾荒严重打击了国统区经济。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国统区的经济
影响:
人民苦不堪言,掀起“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民主运动。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你认为国统区的人民当时面临着什么样的经济问题?
(2)从以上资料你概括出国统区面临怎样的危机?
物价飞涨,生活贫困、工厂倒闭、失业严重,经济凋敝······经济上陷入崩溃的境地
政治上孤立无助,经济上面临崩溃,社会问题突出······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国统区掀起“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 民主运动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与国统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解放区一片欣欣向荣。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废除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少,统一平均分配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10.10)
颁布的文件:
内容:
土地改革: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至1948年底,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目的:
影响: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国民党靠“抓壮丁”补充兵源
解放区青年踊跃参加解放军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比较一下,国统区与解放区的社会面貌有什么不同?这会对战争产生怎样的影响?
不同:国统区经济逐渐陷入崩溃,存在掠夺人民财产的现象,老百姓怨声栽道,掀起反抗运动;解放区的广大农民分到了土地,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使得解放区的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为解放军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影响:
解放军的实力逐渐增强,逐渐扭转了在战场上的不利局面。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
挺进大别山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标志着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鄂豫皖
刘伯承
邓小平
豫陕鄂
豫皖苏
晋冀鲁豫
太岳兵团
陈赓
谢富治
华东解放
军主力
陈毅
粟裕
南京
武汉
三路突进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1)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2)陈庚、谢富治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挺进豫陕鄂边区
3)陈毅、粟裕率华东解放军进攻豫皖苏地区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意义:三路大军成品字形阵势,威胁南京和武汉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对这一战略部署,毛泽东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和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之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的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
大别山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国民党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又曾是老革命根据地,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大别山东镇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战争局面。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解放战争开始于何时的什么事件?
(2)战争前两年的形势如何?
1946年6月蒋介石指挥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
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国民党在军事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逐渐丧失战场主动权,战争朝着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方向发展。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7月)
军队

机动 兵力
后方
士气
兵力
人民 解放军
国民党
军队
280

365

优于 敌军
不足
大为改善
略占 优势
巩固
危机四伏
高昂
低落
形势
装备
主动
被动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30
万人
430
万人
1946年6月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1948年秋
280
万人
365
万人
1947年6月
195
万人
373
万人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在西北、华北、中原、华东、东北五个战场上,只能担任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的守备。8月,国民党决定采取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企图垂死挣扎。
从上述材料中你获得了什么结论?
我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成熟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战役名称 时间 歼敌人数 意义
辽沈
战役
淮海
战役
平津
战役
历史意义
结合图4-10及课本知识,归纳:
1948年9月─ 11月
47万
解放了东北全境
1948年11月─ 49年1月
55万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1948年11月─ 49年1月
52万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
三大战役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决战首先在那个战场展开?为什么选择这里?
东北战场;
原因:当时,东北地区有解放军主力部队、地方部队100多万人,国民党正规军和非正规军只有57万人,形势对解放军十分有利。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948年9月—11月
歼敌47万余人
关门打狗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歼敌55万余人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80万
60万
一决胜负
(2)淮海战役中,国共双方决战的地点在哪里?
徐州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陈毅司令员说: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
用小车推出来的。
(3)根据图4-13,结合陈毅的话,说一说淮海战役有什么特点?
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是除军事原因外,战役取得胜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4)平津战役主要在那一地区进行的?采用的是什么方式?
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
华北地区
和平方式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北平的和平解放是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采取了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政策。
北平的和平解放能使北平地区人民免遭战争之苦,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也能使这座千年古城,特别是使故宫、颐和园等古建筑得以完整保存。傅作义部有和平改编的可能性。
平津战役中,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政治:共产党加强民主建设,组成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党统治腐败,一党专政,失去民心。
内战爆发时,共产党在军事上处于明显劣势。但短短三年时间,共产党就由弱变强,彻底打败国民党。这其中,有许多因素共同发挥了作用。请你从以下方面归纳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因素。
军事:解放军英勇善战,并且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国民党指挥失误,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美国援助断绝。
经济:通过土地改革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解放区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国统区经济则陷入崩溃境地。
社会:共产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国民党的统治不得人心,处境孤立。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平津战役
张家口
天津
北平
先打两头
分割包围
后取中间
北平和平解放
一决胜负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解放军战将要粟裕在某次战役之后,于“万马腾欢”之时,填《沁园春》一阕:“杯高举, 望军民莫醉,鞭指江南。”这次战役是(  )
A. 平津战役 B. 渡江战役
C. 辽沈战役 D. 淮海战役
D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大决战阶段的三大战役是(  )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④渡江战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下列能体现这一战略方针的军事行动是(  )
A. 百团大战
B. 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 千里跃进大别山
D. 井冈山会师
C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近代历史上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都能反映当时时代的大致背景,歌曲中的歌词藏着一段段真实的历史故事。请结合所学正确排列以下歌曲出现的先后顺序(  )
①“(日本人)他敢来,打得他人仰马也翻,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 ②“十月十号义旗扬,革命军队起武昌,霹雳一声江汉平,汉口汉阳树汉旌。” ③“直插鄂豫皖,突破合围圈,逐鹿我中原,狭路相逢勇者胜,刘邓大军威名传。” ④“一道道的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那个红军到陕北。”
A. ③①②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④①③ D. ④③①②
C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1949年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下面叙述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上海是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
B.解放军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国民党统治必然被推翻
C.上海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D.上海解放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B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土地改革
战略反攻
三大战役
国统区:
解放区:
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进行了土地改革
时间:
标志:
1947年6月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时间:
名称:
结果:
1948年9月—1949年1月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