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一课 第1课时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第一课 第1课时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第一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1课时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
人教新目标版《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是怎么说的
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东汉末年出现了一种怎样的政治格局?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当时北方的割据势力中哪两个人的实力最强?
袁绍、曹操
袁绍盘踞在哪里?曹操盘踞在哪里?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袁 绍
十万人
曹 操
三、四万人
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以少胜多
官渡之战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官 渡 之 战
时间 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作用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结合75页资料分析曹操取胜的关键在哪里?
袁绍刚愎自用,不肯听人建议;
曹操精于谋略,从善如流,能以诚心待人,能宽容人。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袁绍所没有的优势。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官渡之战的意义是什么?
这是三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那大家是否知道最后是谁统一了北方?
曹操
说说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并不像三国演义里讲的完全是个反面人物,他在征讨袁绍胜利后,写了这样的诗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你觉得他的壮心是什么?
他的壮心是统一天下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曹操将遇到的对手是谁?
曹操大军南下,首先碰到刘备,然后碰到孙权。
刘备与孙权挡得住曹操吗?
都挡不住,那怎么办?
挡不住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刘备与孙权只能联合起来,组成孙刘联军,与曹操对峙于赤壁,著名的赤壁之战就此展开。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赤 壁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作用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为什么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赤壁之战曹操在占据优势的条件下反而失败呢?
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原因: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性;
曹操骄傲轻敌;
孙、刘联军出奇制胜。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启示:①应随时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骄傲必然失败;②重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③培养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④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赤壁之战给我们哪些启示?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经过赤壁之战后的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赤壁之战后,曹操逃回北方,一时间无力再南下,孙权保住了江东、江南地方,而刘备则取得荆州,并进而取得四川一带,最终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大家是否知道三国是指哪三国,分别是什么时候由谁建立的?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国名 建国年代 建国者 定都



220年
曹丕
222年
孙权
建业 (江苏南京)
刘备
成都(四川成都)
221年
洛阳(河南洛阳)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220,洛阳

221,成都

222,建业
曹丕
刘备
孙权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三国生产的发展
孙吴开发江南
造船业先进发达,通夷洲 (今台湾)
曹魏重视农耕
修水利 广屯田
诸葛亮治蜀
丝织业兴旺,蜀锦非常有名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曹魏重视农耕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翻车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同时也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一方面三国鼎立是一种历史的退步,因为它导致了其后三百多年分裂局面的出现,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三国鼎立结束了混战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并为以后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是历史的进步。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脸谱上曹操用白抹脸,勾本眉、细眼窝及脸纹,代表人物性格奸诈、狡滑。
思考:舞台上所见的曹操是白脸的奸臣形象,这公平吗?根据刚才我们所学的知识,你如何评价曹操?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方法: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该看其大节,看其对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有何作用和贡献,而不应该抓其一点、不计其余。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曹操是“治世能臣”,能谋善断,唯才是举,志向远大,以统一大业为己任。他统一北方并发展了北方经济,为西晋的统一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曹操字孟德,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精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写有《蒿里行》《观沧海》等诗篇,他用诗抒发了自已革新政治、统一全国的抱负。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魏灭蜀
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利用蜀国内部混乱的机会,派邓艾、诸葛绪、钟会率大军分三路攻蜀。后主刘禅出降,蜀亡。
西晋的兴亡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司马炎建晋
265年,司马昭子司马炎废魏帝曹奂,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晋伐吴图
晋灭吴,统一中国
279年十一月,晋大举伐吴,步骑二十余万分五路直指建业、夏口、 江陵等地。王浚率水军自巴蜀顺江而下,直逼吴都建业。
280年三月,吴主孙昭向晋将王浚投降,吴亡。经过九十年的分裂混战,至此中国又重新统一。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西晋的灭亡
反晋起义分布图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阅读地图,回答问题
从图片可以看出东汉末年到西晋,历史呈现怎样的趋势?三国鼎立在客观上有哪些积极作用?
趋势:分裂—局部统一—统一
积极作用: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①一种局面:
②两大战役:
③三国鼎立:
④四个人物:
⑤五个时间: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魏蜀吴
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200年、208年
220年、221年、 222年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A. 统一天下
B. 消灭袁绍
C. 废汉称帝
D. 建立魏国
A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反映了哪一时期的历史?(  )
A. 三国
B. 东汉
C. 东晋
D. 南朝
B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东汉末年,奠定“三国鼎立”的战争是( )
A. 赤壁之战
B. 官渡之战
C. 淝水之战
D. 巨鹿之战
A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三国之一的吴国,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它的都成建业在今江苏南京,该政权的建立者是(  )
A. 孙权
B. 刘备
C. 曹操
D. 曹丕
A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
A. 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 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 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 孙权称王,国号吴
A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官渡之战:统一北方(曹操)
三国鼎立:魏蜀吴
西晋:全国统一
东汉崩溃 军阀割据
21世纪教育网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教案
课题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年级 八年级上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知道不同朝代的疆域,并能够认识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种类的资料中获得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东汉末、三国分立及西晋时期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如:曹操)和历史事件(如: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同时以史实为依据,评判并分析其影响;
重点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与终结,认识历史发展统一的趋势;掌握及评价此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
难点 学会多角度辩证的去评价及分析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
学法 通过地图、图片、材料等的分析,学习知识,提升自己。 教法 通过地图、图片、故事等素材来调动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是怎么说的 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汉末年出现了一种怎样的政治格局?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当时北方的割据势力中哪两个人的实力最强?袁绍、曹操袁绍盘踞在哪里?曹操盘踞在哪里? 从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兴趣。 温故知新,不断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习惯,掌握更多学习历史的方法。
讲授新课 官渡之战时间:公元200年交战双方:袁绍和曹操 战争特点:以少胜多 结果:曹操胜利 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结合75页资料分析曹操取胜的关键在哪里?袁绍刚愎自用,不肯听人建议;曹操精于谋略,从善如流,能以诚心待人,能宽容人。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袁绍所没有的优势。官渡之战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三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那大家是否知道最后是阿谁统一了北方?曹操 说说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并不像三国演义里讲的完全是个反面人物,他在征讨袁绍胜利后,写了这样的诗句:你觉得他的壮心是什么?他的壮心是统一天下曹操将遇到的对手是谁?曹操大军南下,首先碰到刘备,然后碰到孙权。刘备与孙权挡得住曹操吗?都挡不住,那怎么办?刘备与孙权只能联合起来,组成孙刘联军,与曹操对峙于赤壁,著名的赤壁之战就此展开。赤 壁 之 战时间: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争特点:以少胜多 结果:曹操失败 作用: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为什么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赤壁之战曹操在占据优势的条件下反而失败呢?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性;曹操骄傲轻敌;孙、刘联军出奇制胜。赤壁之战给我们哪些启示?启示:①应随时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骄傲必然失败;②重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③培养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④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经过赤壁之战后的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赤壁之战后,曹操逃回北方,一时间无力再南下,孙权保住了江东、江南地方,而刘备则取得荆州,并进而取得四川一带,最终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大家是否知道三国是指哪三国,分别是什么时候由谁建立的? 魏:曹丕 220,洛阳 蜀:刘备221,成都吴:孙权222,建业三国生产的发展 魏:曹魏重视农耕;修水利、广屯田 蜀:诸葛亮治蜀;丝织业兴旺,蜀锦非常有名吴:孙吴开发江南;造船业先进发达,通夷洲 (今台湾)看课本你赞同那种观点?一方面三国鼎立是一种历史的退步,因为它导致了其后三百多年分裂局面的出现,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三国鼎立结束了混战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并为以后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是历史的进步。思考:舞台上所见的曹操是白脸的奸臣形象,这公平吗?根据刚才我们所学的知识,你如何评价曹操? 曹操是“治世能臣”,能谋善断,唯才是举,志向远大,以统一大业为己任。他统一北方并发展了北方经济,为西晋的统一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的兴亡魏灭蜀 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利用蜀国内部混乱的机会,派邓艾、诸葛绪、钟会率大军分三路攻蜀。后主刘禅出降,蜀亡。司马炎建晋 265年,司马昭子司马炎废魏帝曹奂,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晋灭吴,统一中国 279年十一月,晋大举伐吴,步骑二十余万分五路直指建业、夏口、 江陵等地。王浚率水军自巴蜀顺江而下,直逼吴都建业。 280年三月,吴主孙昭向晋将王浚投降,吴亡。经过九十年的分裂混战,至此中国又重新统一。从图片可以看出东汉末年到西晋,历史呈现怎样的趋势?三国鼎立在客观上有哪些积极作用?趋势:分裂—局部统一—统一积极作用: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仔细阅读材料,找出关键句子,通过同伴合作交流,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官渡之战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说说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物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赤 壁 之 战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为什么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赤壁之战曹操在占据优势的条件下反而失败呢?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经过赤壁之战后的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三国生产的发展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看课本你赞同那种观点?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舞台上所见的曹操是白脸的奸臣形象,这公平吗?根据刚才我们所学的知识,你如何评价曹操?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西晋的兴亡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从图片可以看出东汉末年到西晋,历史呈现怎样的趋势?三国鼎立在客观上有哪些积极作用? 培养学生的获取、解读、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课堂小结 结合PPT,总结这课主要内容,列个提纲。 结合教师的提点,回顾重要知识点 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查漏补缺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商朝、秦朝、隋朝 B.秦朝、隋朝、三国
C.商朝、秦朝、三国 D.隋朝、宋朝、明朝21教育网
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B.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C.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D.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1cnjy.com
3.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9年三国局势的是(  )
A. B. C. D.www.21-cn-jy.com
4.曹操在《龟虽寿》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下列战役能够体现曹操这一雄心壮志的是(  )
①牧野之战 ②长平之战 ③官渡之战 ④赤壁之战。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社会大变革
B.秦朝统一文字--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C.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
D.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www-2-1-cnjy-com
6.在下列历史场景中,你认为与史实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东汉时,大臣用纸张书写奏折
B.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用火枪和火炮打败曹军
C.南宋时有人用活字排版印刷《论语》
D.宋代时期人们用指南针辨别方向2-1-c-n-j-y
7.中国古代历史中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历史特征,下面反映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历史时期主要特征的是(  )
A.社会大变革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危机21*cnjy*com
8.下列人物与事件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始皇--推行郡县、统一文字 B.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曹 操--篡汉称帝、三国鼎立 D.毛泽东--中共一大、开国大典【来源:21cnj*y.co*m】
9. 下图为我国古代部分朝代更替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蜀 东晋 金 B.蜀 东晋 隋 C.东汉 南宋 隋 D.蜀 西夏 元
10.东汉末年,奠定“三国鼎立”的战争是( )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1.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深处锁二乔“,与这二句诗相对应的战争是()
A.赤壁之战 B.肥水之战 C.长勺之战 D.楚汉争霸【出处:21教育名师】
12. 曹操、刘备、关羽、诸葛亮,一个个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一段段脍炙人口的精彩故事,勾勒出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部名著是
A.《红楼梦》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版权所有:21教育】
13.文物是会“说话”的历史,长沙简牍博物馆中的某一文物一直在向世界讲述动人的三国故事。该文物是(  )
A.里耶秦简 B.走马楼吴简
C.《九成宫懿泉铭》 D.禹王碑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4.三国之一的吴国,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它的都成建业在今江苏南京,该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孙权 B.刘备 C.曹操 D.曹丕2·1·c·n·j·y
15.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
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孙权称王,国号吴21·cn·jy·com
二、材料解析题
1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惫,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1)“今天下三分”是指历史上的哪一时期?
(2)为上述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17.材料一:大家知道《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有个重要人物曹操,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军阀,最初势力并不太大,但他多谋善断,很有眼光…… --七上《中国历史》材料二:“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杜甫21*cnjy*com
(1)曹操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官渡之战以后,曹操的雄心壮志是什么?为此发生了哪场战争?这场战争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二赞颂的是谁?请列举和他有关的两个成语。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试卷答案
1.C 2.D 3.B 4.C 5.D 6.B 7.C 8.C 9.B 10.A 11.A 12.C 13.B 14.A 15.A
16.(1)三国鼎立时期.
(2)赤壁之战.
17.(1)统一北方.
(2)统一全国;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诸葛亮;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神机妙算.(任选两个,其他成语若符合题意也可得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课件41张PPT。第一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1课时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人教新目标版《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上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是怎么说的?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汉末年出现了一种怎样的政治格局?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当时北方的割据势力中哪两个人的实力最强?袁绍、曹操袁绍盘踞在哪里?曹操盘踞在哪里?袁 绍 十万人曹 操 三、四万人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以少胜多官渡之战官 渡 之 战袁绍和曹操以少胜多曹操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结合75页资料分析曹操取胜的关键在哪里?袁绍刚愎自用,不肯听人建议;
曹操精于谋略,从善如流,能以诚心待人,能宽容人。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袁绍所没有的优势。官渡之战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三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那大家是否知道最后是谁统一了北方?曹操说说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并不像三国演义里讲的完全是个反面人物,他在征讨袁绍胜利后,写了这样的诗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你觉得他的壮心是什么?他的壮心是统一天下曹操将遇到的对手是谁?曹操大军南下,首先碰到刘备,然后碰到孙权。刘备与孙权挡得住曹操吗?都挡不住,那怎么办?挡不住刘备与孙权只能联合起来,组成孙刘联军,与曹操对峙于赤壁,著名的赤壁之战就此展开。赤 壁 之 战公元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失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为什么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赤壁之战曹操在占据优势的条件下反而失败呢?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原因: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性;
曹操骄傲轻敌;
孙、刘联军出奇制胜。启示:①应随时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骄傲必然失败;②重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③培养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④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赤壁之战给我们哪些启示?经过赤壁之战后的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赤壁之战后,曹操逃回北方,一时间无力再南下,孙权保住了江东、江南地方,而刘备则取得荆州,并进而取得四川一带,最终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大家是否知道三国是指哪三国,分别是什么时候由谁建立的?220年曹丕222年孙权建业 (江苏南京)刘备成都(四川成都)221年洛阳(河南洛阳) 魏
220,洛阳 蜀
221,成都 吴
222,建业曹丕刘备孙权三国生产的发展孙吴开发江南造船业先进发达,通夷洲 (今台湾)曹魏重视农耕修水利 广屯田诸葛亮治蜀丝织业兴旺,蜀锦非常有名曹魏重视农耕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翻车 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同时也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方面三国鼎立是一种历史的退步,因为它导致了其后三百多年分裂局面的出现,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三国鼎立结束了混战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并为以后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是历史的进步。 脸谱上曹操用白抹脸,勾本眉、细眼窝及脸纹,代表人物性格奸诈、狡滑。思考:舞台上所见的曹操是白脸的奸臣形象,这公平吗?根据刚才我们所学的知识,你如何评价曹操?方法: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该看其大节,看其对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有何作用和贡献,而不应该抓其一点、不计其余。 曹操是“治世能臣”,能谋善断,唯才是举,志向远大,以统一大业为己任。他统一北方并发展了北方经济,为西晋的统一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魏灭蜀
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利用蜀国内部混乱的机会,派邓艾、诸葛绪、钟会率大军分三路攻蜀。后主刘禅出降,蜀亡。西晋的兴亡司马炎建晋
265年,司马昭子司马炎废魏帝曹奂,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晋伐吴图晋灭吴,统一中国
279年十一月,晋大举伐吴,步骑二十余万分五路直指建业、夏口、 江陵等地。王浚率水军自巴蜀顺江而下,直逼吴都建业。
280年三月,吴主孙昭向晋将王浚投降,吴亡。经过九十年的分裂混战,至此中国又重新统一。西晋的灭亡阅读地图,回答问题从图片可以看出东汉末年到西晋,历史呈现怎样的趋势?三国鼎立在客观上有哪些积极作用?
趋势:分裂—局部统一—统一
积极作用: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21世纪教育网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A. 统一天下
B. 消灭袁绍
C. 废汉称帝
D. 建立魏国A“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反映了哪一时期的历史?(  )
A. 三国
B. 东汉
C. 东晋
D. 南朝B东汉末年,奠定“三国鼎立”的战争是( )
A. 赤壁之战
B. 官渡之战
C. 淝水之战
D. 巨鹿之战A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三国之一的吴国,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它的都成建业在今江苏南京,该政权的建立者是(  )
A. 孙权
B. 刘备
C. 曹操
D. 曹丕A21世纪教育网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
A. 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 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 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 孙权称王,国号吴A21世纪教育网官渡之战:统一北方(曹操)
三国鼎立:魏蜀吴西晋:全国统一
东汉崩溃 军阀割据21世纪教育网谢 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教案
课题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年级
八年级上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知道不同朝代的疆域,并能够认识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种类的资料中获得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东汉末、三国分立及西晋时期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如:曹操)和历史事件(如: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同时以史实为依据,评判并分析其影响;
重点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与终结,认识历史发展统一的趋势;掌握及评价此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
难点
学会多角度辩证的去评价及分析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
学法
通过地图、图片、材料等的分析,学习知识,提升自己。
教法
通过地图、图片、故事等素材来调动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是怎么说的?
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东汉末年出现了一种怎样的政治格局?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当时北方的割据势力中哪两个人的实力最强?
袁绍、曹操
袁绍盘踞在哪里?曹操盘踞在哪里?
从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兴趣。
温故知新,不断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习惯,掌握更多学习历史的方法。
讲授新课
官渡之战
时间: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袁绍和曹操
战争特点:以少胜多
结果:曹操胜利
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结合75页资料分析曹操取胜的关键在哪里?
袁绍刚愎自用,不肯听人建议;
曹操精于谋略,从善如流,能以诚心待人,能宽容人。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袁绍所没有的优势。
官渡之战的意义是什么?
这是三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那大家是否知道最后是阿谁统一了北方?
曹操
说说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并不像三国演义里讲的完全是个反面人物,他在征讨袁绍胜利后,写了这样的诗句:
你觉得他的壮心是什么?
他的壮心是统一天下
曹操将遇到的对手是谁?
曹操大军南下,首先碰到刘备,然后碰到孙权。
刘备与孙权挡得住曹操吗?
都挡不住,那怎么办?
刘备与孙权只能联合起来,组成孙刘联军,与曹操对峙于赤壁,著名的赤壁之战就此展开。
赤 壁 之 战
时间: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争特点:以少胜多
结果:曹操失败
作用: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为什么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赤壁之战曹操在占据优势的条件下反而失败呢?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性;
曹操骄傲轻敌;
孙、刘联军出奇制胜。
赤壁之战给我们哪些启示?
启示:①应随时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骄傲必然失败;②重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③培养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④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经过赤壁之战后的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赤壁之战后,曹操逃回北方,一时间无力再南下,孙权保住了江东、江南地方,而刘备则取得荆州,并进而取得四川一带,最终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大家是否知道三国是指哪三国,分别是什么时候由谁建立的?
魏:曹丕 220,洛阳
蜀:刘备221,成都
吴:孙权222,建业
三国生产的发展
魏:曹魏重视农耕;修水利、广屯田
蜀:诸葛亮治蜀;丝织业兴旺,蜀锦非常有名
吴:孙吴开发江南;造船业先进发达,通夷洲 (今台湾)
看课本你赞同那种观点?
一方面三国鼎立是一种历史的退步,因为它导致了其后三百多年分裂局面的出现,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三国鼎立结束了混战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并为以后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是历史的进步。
思考:舞台上所见的曹操是白脸的奸臣形象,这公平吗?根据刚才我们所学的知识,你如何评价曹操?
曹操是“治世能臣”,能谋善断,唯才是举,志向远大,以统一大业为己任。他统一北方并发展了北方经济,为西晋的统一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西晋的兴亡
魏灭蜀
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利用蜀国内部混乱的机会,派邓艾、诸葛绪、钟会率大军分三路攻蜀。后主刘禅出降,蜀亡。
司马炎建晋
265年,司马昭子司马炎废魏帝曹奂,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晋灭吴,统一中国
279年十一月,晋大举伐吴,步骑二十余万分五路直指建业、夏口、 江陵等地。王浚率水军自巴蜀顺江而下,直逼吴都建业。
280年三月,吴主孙昭向晋将王浚投降,吴亡。经过九十年的分裂混战,至此中国又重新统一。
从图片可以看出东汉末年到西晋,历史呈现怎样的趋势?三国鼎立在客观上有哪些积极作用?
趋势:分裂—局部统一—统一
积极作用: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仔细阅读材料,找出关键句子,通过同伴合作交流,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官渡之战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说说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赤 壁 之 战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为什么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赤壁之战曹操在占据优势的条件下反而失败呢?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经过赤壁之战后的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三国生产的发展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看课本你赞同那种观点?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舞台上所见的曹操是白脸的奸臣形象,这公平吗?根据刚才我们所学的知识,你如何评价曹操?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西晋的兴亡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从图片可以看出东汉末年到西晋,历史呈现怎样的趋势?三国鼎立在客观上有哪些积极作用?
培养学生的获取、解读、分析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课堂小结
结合PPT,总结这课主要内容,列个提纲。
结合教师的提点,回顾重要知识点
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查漏补缺
板书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商朝、秦朝、隋朝????????B.秦朝、隋朝、三国 C.商朝、秦朝、三国????????D.隋朝、宋朝、明朝21教育网
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B.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C.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D.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1cnjy.com
3.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9年三国局势的是(  ) A.?B.?C.?D.www.21-cn-jy.com
4.曹操在《龟虽寿》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下列战役能够体现曹操这一雄心壮志的是(  ) ①牧野之战??②长平之战???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社会大变革 B.秦朝统一文字--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C.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 D.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www-2-1-cnjy-com
6.在下列历史场景中,你认为与史实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东汉时,大臣用纸张书写奏折 B.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用火枪和火炮打败曹军 C.南宋时有人用活字排版印刷《论语》 D.宋代时期人们用指南针辨别方向2-1-c-n-j-y
7.中国古代历史中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历史特征,下面反映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历史时期主要特征的是(  ) A.社会大变革???????????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危机21*cnjy*com
8.下列人物与事件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始皇--推行郡县、统一文字???B.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曹 操--篡汉称帝、三国鼎立????D.毛泽东--中共一大、开国大典【来源:21cnj*y.co*m】
9. 下图为我国古代部分朝代更替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蜀 东晋 金?B.蜀 东晋 隋?C.东汉 南宋 隋?D.蜀 西夏 元
10.东汉末年,奠定“三国鼎立”的战争是( ) A.赤壁之战??B.官渡之战??C.淝水之战??D.巨鹿之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1.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深处锁二乔“,与这二句诗相对应的战争是() A.赤壁之战??B.肥水之战??C.长勺之战??D.楚汉争霸【出处:21教育名师】
12. 曹操、刘备、关羽、诸葛亮,一个个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一段段脍炙人口的精彩故事,勾勒出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部名著是 A.《红楼梦》?B.《水浒传》?C.《三国演义》?D.《西游记》【版权所有:21教育】
13.文物是会“说话”的历史,长沙简牍博物馆中的某一文物一直在向世界讲述动人的三国故事。该文物是(  ) A.里耶秦简????????????B.走马楼吴简 C.《九成宫懿泉铭》????????D.禹王碑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4.三国之一的吴国,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它的都成建业在今江苏南京,该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孙权????B.刘备????C.曹操????D.曹丕2·1·c·n·j·y
15.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 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D.孙权称王,国号吴21·cn·jy·com
二、材料解析题
1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惫,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1)“今天下三分”是指历史上的哪一时期? (2)为上述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17.材料一:大家知道《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有个重要人物曹操,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军阀,最初势力并不太大,但他多谋善断,很有眼光…… --七上《中国历史》材料二:“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21*cnjy*com
(1)曹操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官渡之战以后,曹操的雄心壮志是什么?为此发生了哪场战争?这场战争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二赞颂的是谁?请列举和他有关的两个成语。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试卷答案
1.C????2.D????3.B????4.C????5.D????6.B????7.C????8.C????9.B????10.A????11.A????12.C????13.B????14.A????15.A????
16.(1)三国鼎立时期.
(2)赤壁之战.
17.(1)统一北方.
(2)统一全国;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诸葛亮;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神机妙算.(任选两个,其他成语若符合题意也可得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