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三课 第2课时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第三课 第2课时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课件+教案+练习)

资源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教案
课题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年级 八年级上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种类的资料中获得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说出耶律阿保机、元昊的主要功绩。
重点 契丹的兴起与北宋的关系。
难点 如何正确评价檀渊之盟。
学法 通过地图、图片、材料等的分析,学习知识,提升自己。 教法 通过地图、图片、故事等素材来调动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说说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960年 赵匡胤 陈桥兵变开封(东京) 从说说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这一问题引起学生兴趣。 温故知新,不断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习惯,掌握更多学习历史的方法。
讲授新课 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居住在辽水上游的潢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以游牧为主。契丹的兴起与逐渐强大的原因是什么?接受汉族文化,重视农耕。接受汉族文化,重视农耕。北宋为了完成统一全国大业,决计大举攻辽。986年,宋太宗赵光义亲率三路大军北伐。结果宋军大败,宋辽议和。记记澶渊之盟的内容。内容:辽撤兵,北宋给辽岁币。 史书记载,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我认为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十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宋朝的百姓负担。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很不利。对澶渊之盟应当怎么评价 你怎么看 他们都说的对,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屈辱的,“岁币”增加了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它结束了辽宋之间的战争,使辽宋边境长期相对稳定,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融合。契丹文化对汉族文化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宋仁宗曾下令禁止效仿契丹人穿衣。宋徽宗再次下诏: “敢为契丹服若毡笠、钓墩之类者,以违御笔论。”(《宋史》卷153)说说西夏建立的时间、民族、建立者、都城时间:11世纪前期民族:党项族建立者:元昊都城:兴庆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党项是我国西部古老的少数民族羌族的一支,过着游牧的生活。庆历四年(1044)达成和议,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元昊对宋称臣,结束战争状态。宋每年予西夏‘岁赐’绢15万匹,银7万两,茶3万斤。说说西夏和北宋的关系 西夏和北宋发生过多次战争,1044年达成和议。双方在交界地带设置“榷场”,进行交易,互通有无,维持了长时期的和平关系。辽统治者向汉族学习辽推行汉法:奖励垦荒;迁移汉族人口北上;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辽和西夏统治者向汉族学习西夏向汉族学习: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翻译、印刷中原典籍和佛经;用汉字铸造钱币。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学会农耕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模仿汉字创造文字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 如何正确认识北宋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1)宋辽、宋夏之间有战有和,和战交错,但“和”始终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2)辽宋、宋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别,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说。它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澶渊之盟”与宋夏和约的异同点有哪些?异:宋与辽结为兄弟之国。夏向宋称臣。同:宋辽、宋夏议和都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仔细阅读材料,找出关键句子,通过同伴合作交流,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契丹的兴起与逐渐强大的原因是什么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澶渊之盟的内容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对澶渊之盟应当怎么评价 你怎么看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契丹文化对汉族文化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西夏建立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西夏和北宋的关系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辽统治者向汉族学习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西夏向汉族学习: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如何正确认识北宋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获取、解读、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课堂小结 结合PPT,总结这课主要内容,列个提纲。 结合教师的提点,回顾重要知识点 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查漏补缺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第三课 宋元
第2课时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人教新目标版《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说说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960年
赵匡胤
陈桥兵变
开封(东京)
北 宋
陈桥驿
东京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居住在辽水上游的潢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以游牧为主。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契丹的兴起与逐渐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接受汉族文化,重视农耕。
契丹人狩猎归来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0世纪 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定都上京
占领幽云十六州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契丹(辽)
北宋
北宋为了完成统一全国大业,决计大举攻辽。986年,宋太宗赵光义亲率三路大军北伐。结果宋军大败,宋辽议和。
说说宋伐辽的情况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澶州
宋真宗
宰相寇准
记记澶渊之盟的内容。
内容:辽撤兵,北宋给辽岁币。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史书记载,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我认为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十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宋朝的百姓负担。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很不利。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你的意见呢?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对澶渊之盟应当怎么评价 你怎么看
他们都说的对,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屈辱的,“岁币”增加了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它结束了辽宋之间的战争,使辽宋边境长期相对稳定,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融合。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契丹文化对汉族文化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效仿契丹人穿衣
宋仁宗曾下令禁止效仿契丹人穿衣。
宋徽宗再次下诏:
“敢为契丹服若毡笠、钓墩之类者,以违御笔论。”(《宋史》卷153)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说说西夏建立的时间、民族、建立者、都城
时间:11世纪前期
民族:党项族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西 夏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庆历四年(1044)达成和议,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元昊对宋称臣,结束战争状态。宋每年予西夏‘岁赐’绢15万匹,银7万两,茶3万斤。
庆历和议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宋夏议和: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夏岁币
说说西夏和北宋的关系
西夏和北宋发生过多次战争,1044年达成和议。双方在交界地带设置“榷场”,进行交易,互通有无,维持了长时期的和平关系。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辽统治者向汉族学习
辽推行汉法:
奖励垦荒;
迁移汉族人口北上;
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
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西夏向汉族学习:
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
翻译、印刷中原典籍和佛经;
用汉字铸造钱币。
辽和西夏统治者向汉族学习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
学会农耕
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模仿汉字创造文字
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契丹文字
契丹大字
契丹小字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钱币

西夏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契丹
916
上京
阿保机
汉族
960
东京
赵匡胤
北宋
西夏
党项
1038
元昊
兴庆
看看辽、北宋和西夏在地图上的位置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如何正确认识北宋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1)宋辽、宋夏之间有战有和,和战交错,但“和”始终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2)辽宋、宋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别,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说。它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澶渊之盟”与宋夏和约的异同点有哪些?
异:宋与辽结为兄弟之国。夏向宋称臣。
同:宋辽、宋夏议和都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以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背景,契丹人萧峰是剧中主要人物之一。在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  )
A.耶律阿保机   B.赵匡胤   C.元昊    D.耶律德光
A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有“战”也有“和”。宋辽澶州之战中,宰相寇准力劝下列哪位皇帝亲征(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C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与北宋并立的西夏少数民族政权是哪族建立的(  )
A.契丹族
B.突厥族
C.回纥
D.党项族
D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假如你是北宋与西夏议和的一名使臣,你可以答应的是(  )
①宋对夏称臣 ②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③开放宋夏边境贸易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B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
D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契丹族: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
党项族:1038年 元昊称帝 史称西夏
澶渊之盟:北宋和辽之间保持了长达数十年的和平稳定
庆历和议: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生产和贸易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试卷
一、选择题
1.现在网上颇为流行历史穿越小说。假如小明同学成功穿越,到了古代一个都城,这里人烟稠密、商业繁荣,读书人在茶楼酒肆高歌“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几个商人用纸币交易大宗丝绸生意,索取“岁币”的契丹和西夏使者纵马狂奔,全不顾在“瓦肆”游玩的百姓的安全,路人脸上显出愤愤之色。据此可推断,小明应该是穿越到了(  )
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 C.南宋临安 D.元朝大都2-1-c-n-j-y
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念表》(部分).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21*cnjy*com
A.① B.② C.③ D.④
3.英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麦迪森写道:“早在公元10世纪时,中国人均收入就已经是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国家,而且这个地位一直持续到15世纪。”这期间,被金灭亡的汉族政权是(  )
A.辽朝 B.北宋 C.西夏 D.南宋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4.北宋时期招抚梅山蛮,在梅山地区设置了两个县,其中属于现益阳市境内的是(  )
A.桃江县 B.安化县 C.南县 D.新化县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下列关于“碰撞中的交融”的表现,错误的是(  )
A.辽统治者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
B.辽和西夏的统治者奖励垦荒
C.高起高坐椅凳是中原汉人的旧习
D.西夏冶铁掌握了先进的坚式风箱鼓风技术21*cnjy*com
6.辽、西夏、金三个政权,分别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
A.契丹、党项、女真 B.党项、契丹、女真
C.女真、契丹、党项 D.党项、契丹、满族www.21-cn-jy.com
7.下面关于靖康之变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北宋与辽议和的事件 B.北宋被金灭亡的事件
C.北宋与西夏议和的事件 D.南宋与金议和的事件
8.1004年,辽军大举伐宋,直逼东京,宋危在旦夕。当时,劝说宋真宗亲征打败辽军的宰相是(  )
A.魏征 B.岳飞 C.寇准 D.赵构21cnjy.com
9.在北宋与辽的澶渊之战中,坚决请求皇帝亲自率兵征讨辽军的宋朝大臣是(  )
A.赵普 B.寇准 C.岳飞 D.石守信21·世纪*教育网
10.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辽、西夏 B.西夏、北魏 C.北周、辽 D.辽、北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1.下面是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来源:21cnj*y.co*m】
12.耶律阿保机和完颜阿骨打的相似之处是(  )
①都是本民族的杰出首领
②都建立了政权
③都与南宋签订了合约
④都灭掉了北宋政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出处:21教育名师】
13.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下列反映宋元时期时代特征的是(  )
A.繁荣与开放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大一统 D.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21·cn·jy·com
14.苏辙《栾城集》里描述的“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反映的是北宋与(  )关系。
A.西夏 B.辽 C.女真 D.南宋2·1·c·n·j·y
15.假如你是北宋与西夏议和的一名使臣,你可以答应的是(  )
A.宋向元昊称臣 B.宋给西夏岁币 C.北宋撤回军队 D.西夏给宋岁币
二、材料解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摘自人教版)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2)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17.大宋皇帝谨致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尊诚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继资政通鉴》
(1)材料中的“大宋皇帝”是谁?
(2)材料中的“北朝”是什么国家?
(3)这一事件在历史上的名称是什么?怎么评价它的?
【版权所有:21教育】
1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今天文成公主来西藏,狮子进了大森林,孔雀落在大平原,不落的太阳高高升起,西藏从此幸福太平……
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共尊诚信,度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 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搬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请回答:
(1)材料一这句话是谁说的?
(2)材料二中当时谁娶了文成公主?歌谣为什么说文成公主人藏使西藏从此幸福太平?
(3)材料三反映的大宋的建立者是谁?大宋与辽之间达成的盟约,历史上称什么?
(4)通过材料一、二与材料三的比较,可以得出唐朝、北宋在民族关系的处理方面有何显著不同?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试卷答案
1.B 2.C 3.B 4.B 5.C 6.A 7.B 8.C 9.B 10.A 11.D 12.C 13.D 14.B 15.B
16.(1)契丹.
(2)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3)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 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www-2-1-cnjy-com
17.(1)宋真宗.
(2)辽.
(3)澶渊之盟;维持了长期和平,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南方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北宋送给辽岁币,加重了人民负担. 21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