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综合探究四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 教案课题 综合探究四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年级 八年级上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北宋城市发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种类的资料中获得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目标 了解北宋都市生活的特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初步掌握看图探史的方法重点 感受北宋城市商业街的街景和市民日常生活状态,知道宋代都市生活的特点。难点 初步掌握看图探史的方法,树立民族自豪感。学法 通过地图、图片、材料等的分析,学习知识,提升自己。 教法 通过地图、图片、故事等素材来调动学生兴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张择端(宫廷画家)创作时间?北宋(宋徽宗年间)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场景?东京及汴河两岸的风光 从几个这一问题引起学生兴趣。 温故知新,不断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习惯,掌握更多学习历史的方法。讲授新课 解读《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其早年游学于汴京,后学绘画,宋徽宗(1101—1124)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特别擅长画舟车、街道、城郭、桥梁。张择端的画别具一格,自成一家,非常有特色。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场景一:市郊村野 “市郊村野”呈现了一幅乡野风光,城郊行人匆匆、商贾往来的日常场景跃然纸上。同时,通过对运炭驴队的描绘介绍了北宋都城东京周边地理环境特征,以及城市燃料的供给途径和来源。运炭驴队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东京地处黄淮平原地区,周边无山,缺少可用作燃料的薪柴。《宋史·食货志》中就记载“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由京西、陕西、河东运薪炭至京师……炭以秤计一百万。场景二:汴河船运 汴河贯穿了整幅《清明上河图》,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汴河是连接黄河、淮河的重要河流,是中原通向东南的水运要道;从水路运往京城的粮食70-80%要经过汴河;京城的日用百货、军备物资也主要依赖汴河运输。 《宋史》记载,宋太宗赵匡义曾说: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为什么东京主要依靠汴河而不是黄河运输物资?黄河水患频繁,河流泥沙含量大、淤塞严重;黄河河道改道频繁;黄河水量不稳定,汛期水量大、旱季容易出现断流,不利于行船。虹桥这座桥有什么特点?虹桥处于《清明上河图》的中心位置,是横跨在汴河上的一座单孔木结构拱桥,宛若一条沟通两岸的飞虹。这种无柱的单孔木桥技术要求高、建造难度大,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为什么当时的人们不在汴河上修建更为容易建造的多孔桥,而选择了难度更高的单孔桥呢?由于汴河上往来船只众多,如果建造多孔桥的话,桥墩就会成为船舶航行的障碍。单孔桥可以尽可能使大型船舶也能通过。正如课文中所提到的那样,由于船舶体形庞大,即便是单孔桥,船舶在通过的时候也要放下桅杆小心通过。观察画卷中桥头的商业活动,想一想,我们现在生活中是否还有类似的场景?现代城市的很多过街天桥和地下人行通道两侧也同样有很多小摊贩;乡村集镇市场也有很多是在桥上或主要道路两侧。场景三:都市街景《清明上河图》中各类广告摊牌23处,广告旗帜10面,灯箱广告4块,大型广告装饰彩楼5座 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极大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城市布局突破了之前坊(生活区)市(商业区)分离的藩篱,一般都是前店后宅的布局形式。当时的东京城内很多商店的营业时间都很长,一些酒店和娱乐场所甚至有夜市。宋代城市与唐代城市的不同唐代长安的居民区被分为大小不等的114个“坊”,居民白天通过周围的坊门出入,夜间则关闭坊门。长安城里的商业活动集中在“东市”和“西市”,由高大的“市墙”将其与周边的生活区分隔开。市墙四周设门,由专人掌管锁钥进行管理,交易时间有着严格的规定。宋代城市已经突破了唐朝的坊市格局,商业区与居住区混合在一起。在营业时间上也突破了之前那种严格的时间规定,甚至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仔细观察课本P118图4—71、上一页和这幅图中有关人物和商业活动等内容各小组分别统计图中有哪些类型的人物,分别从事什么样的行业,有哪些商业活动场所? 图中有“正店”、“脚店”、“赵太丞家”药铺、“刘家上色沉檀楝香铺”、挂有“香茶”字样的茶肆、说书棚、“孙羊店”酒店等。 除此以外,还有各类招牌和广告。有学者统计,《清明上河图》中各类广告招牌就有23处,广告旗帜10面,灯箱广告4块,大型广告装饰彩楼5座。从这里我们可以真实地感受当时汴梁城里繁荣的商业景象。哪些人可能是从远方来汴京做买卖的?带着驼队的商人图4—71中的骆驼驮着大包小包,请你猜测一下,这支驼队来自何方?驮运的可能是什么?我国的西北地区以及中亚、西亚的一些国家都有骆驼。画卷中出现了骆驼,说明虽然当时的北宋王朝与西夏、辽处于对峙状态,但与辽、西夏乃至中亚、西亚国家仍然有着密切的经济贸易往来。我国的西北地区以及中亚、西亚的一些国家都有骆驼。画卷中出现了骆驼,说明虽然当时的北宋王朝与西夏、辽处于对峙状态,但与辽、西夏乃至中亚、西亚国家仍然有着密切的经济贸易往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租赁活动的出现说明了当时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很多专门化的服务行业为市民提供各种相关的服务。 《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的世间百态,可以通过仔细观察找出各类生活场景,这其中有很多与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相类似。例如市民上街购物、在酒店饮酒、在小食摊吃东西,甚至在药店买药、在占卜摊前询问吉凶……服务业蓬勃发展有什么意义?北宋时期商业的发展不仅满足普通民众的日常必需品的供应,而且还出现了很多其他类型的服务业。例如,餐饮业、医药业、旅店业、茶叶销售业、洗浴业,租赁业、字画装饰业。这充分说明了当时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开放,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的需求都可以通过市场得到满足。这些场景与我们现代社会日常生活的服务行业基本相同,这充分说明了当时东京商业的繁荣。根据课文P119的资料,从《清明上河图》中,你能寻找到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吗?解库旁边就有一个说书棚,围满了前来听说书的人。如果仔细的观察的话,还可以看出他们的衣着不同于普遍的劳动阶层,显然是一些有文化的儒生。阅读课本P119页材料,你认同芒福德对北宋都市的评价吗?说说你的理由。 认同宋朝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纸币、广告、商标等新事物;宋朝文化繁荣,科技先进,如: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等的发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结合《清明上河图》,说一说,北宋都市生活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繁荣和谐而“充满生气的城市”有哪些启示? 《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繁荣兴盛,布局合理,结构和谐的城市格局,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设的中华智慧,而这种智慧以及城市建设理念,竟与千年后今天的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理念高度一致,现代意义上的城市也由此开始的,这是城市建设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如今,城市管理的各个部门在努力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以适应未来城市迅猛扩张所带来的运营与服务需求。信息化将从多个层面和方位改变城市系统的结构、行为和功能,城市的行为将更加智能。 仔细阅读材料,找出关键句子,通过同伴合作交流,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南昌起义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运炭驴队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 汴河贯穿了整幅《清明上河图》,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为什么东京主要依靠汴河而不是黄河运输物资?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为什么当时的人们不在汴河上修建更为容易建造的多孔桥,而选择了难度更高的单孔桥呢?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都市街景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宋代城市与唐代城市的不同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这幅图中有关人物和商业活动等内容各小组分别统计图中有哪些类型的人物,分别从事什么样的行业,有哪些商业活动场所?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哪些人可能是从远方来汴京做买卖的?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图4—71中的骆驼驮着大包小包,请你猜测一下,这支驼队来自何方?驮运的可能是什么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服务业蓬勃发展有什么意义?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从《清明上河图》中,你能寻找到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吗?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你认同芒福德对北宋都市的评价吗?说说你的理由。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北宋都市生活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繁荣和谐而“充满生气的城市”有哪些启示? 培养学生的获取、解读、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课堂小结 结合PPT,总结这课主要内容,列个提纲。 结合教师的提点,回顾重要知识点 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查漏补缺板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综合探究四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 试卷一、选择题1.在吸取唐末繁镇割据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下列表述,与此不符的是( )A.发展科举,选拔文官 B.文官地位在武将之上C.武将没有因地制宜的指挥权 D.平时兵权由武将掌控21·cn·jy·com2.下列关于北宋时期的社会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重文轻武 B.藩镇割据 C.封邦建国 D.郡国并行21·世纪*教育网3.《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而今重文轻武,老伯是按院题的,若武职官出名自辩,他们不容起来,反致激怒弄坏了事。”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统治时期。A.赵构 B.李世民 C.元昊 D.赵匡胤【来源:21cnj*y.co*m】4.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与辽、西夏、金的战争往往以付出一定的代价议和,最终被少数民族所灭。然而,历史学家陈寅恪对宋代文化给以极高赞誉:“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开拓创新的史学著作,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确属中国文化之瑰宝。由此观之,宋代( )A.文武兼备 B.重文轻武 C.重武轻文 D.以文驭武21*cnjy*com5.北宋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武将专权制 D.宰相制度6. 一位生活在北宋时期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A.到“瓦肆”看了精彩的杂技和武术表演B.游览了敦煌莫高窟C.随身携带着“交子”D.友人送他一部《水浒传》7. 下列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说法错误的是( )A.端午节的起源与屈原有关B.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六定为元宵节。C.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D.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21教育网8. 宋代张喻的一首《蚕妇》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诗中辛苦劳作的蚕妇却穿不起丝绸的农服。你知道宋朝的大众化衣料是A.麻布 B.丝绸 C.化纤布 D.棉布9.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时期,宋代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也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而。生活在宋代开封的普通市民能做到①跟随高僧鉴真东渡口本 ②去大相国寺参加庙会,观看杂技表演 ③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 ④去瓦子里摆摊卖饮食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1·c·n·j·y10. 宋朝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疃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是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元旦www.21-cn-jy.com11. 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A.市 B.瓦子 C.勾栏 D.邸店www-2-1-cnjy-com12.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A.唐都长安 B.北宋开封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21*cnjy*com13. 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根本原因是( )A.各民族的交融进一步加强 B.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 D.城市的繁荣,社会经济的发展【出处:21教育名师】14. 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瓦肆中的娱乐活动多种多样,有小唱、散乐、舞旋、杂剧、傀儡、影戏表演等,令人流连忘返。此生活景象反映了( )A.隋朝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达 B.唐朝经济繁荣,奢靡成风C.宋代城市生活丰富,文化繁荣 D.元代社会开放,政治清明【版权所有:21教育】15. 宋元时期,城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其根本原因是A.政权并立和各民族文化交融 B.统治者纵情享乐的影响C.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 D.宋词元曲等的广泛流行二、材料解析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材料三 北宋都城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南宋都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机构管理贸易,高宗末年,市舶收入岁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治平年间岁入的两倍多。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1)材料一这幅画作描绘了哪一城市的繁荣景象 (2)概括出材料二反映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并指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材料三中政府设立哪一机构管理对外贸易 (2分)当时海外贸易空前活跃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两宋城市繁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7.上海世博会把《清明上河图》制作成多媒体长卷,用北宋繁华的都市风貌,辉映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哪位画家的不朽作品?描绘了哪一城市的繁荣景象?(2)当时该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什么?有很多供来往客人住宿的地方,叫做什么?达官贵人出行乘坐哪一种交通工具?(3)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政府在广州等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管理海外贸易?(4)结合上述问题,谈谈你对北宋城市经济生活的认识。2-1-c-n-j-y综合探究四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 试卷答案1.D 2.A 3.D 4.B 5.B 6.D 7.B 8.A 9.A 10.D 11.B 12.B 13.D 14.C 15.C 16.(1)东京(开封)。(2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变化:国家的经济重心移至南方(国家财政依赖于南方)或经济重心南移(或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21cnjy.com原因:北方人口南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南方有利的自然环境;统治者实行积极的经济发展政策。(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市舶司。政府重视(政府鼓励海外贸易)。(4)商品经济繁荣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9张PPT)综合探究四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人教新目标版《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上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学目标导入新课《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创作时间?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张择端(宫廷画家)北宋(宋徽宗年间)东京及汴河两岸的风光教学目标新课讲解解读《清明上河图》清明时节 清明坊 政治清明 (你的理解)教学目标新课讲解张择端 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其早年游学于汴京,后学绘画,宋徽宗(1101—1124)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特别擅长画舟车、街道、城郭、桥梁。张择端的画别具一格,自成一家,非常有特色。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教学目标新课讲解场景一:市郊村野运炭的驴队 “市郊村野”呈现了一幅乡野风光,城郊行人匆匆、商贾往来的日常场景跃然纸上。同时,通过对运炭驴队的描绘介绍了北宋都城东京周边地理环境特征,以及城市燃料的供给途径和来源。教学目标新课讲解运炭驴队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东京地处黄淮平原地区,周边无山,缺少可用作燃料的薪柴。《宋史·食货志》中就记载“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由京西、陕西、河东运薪炭至京师……炭以秤计一百万。21世纪教育网教学目标新课讲解汴河贯穿了整幅《清明上河图》,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场景二:汴河船运汴河是连接黄河、淮河的重要河流,是中原通向东南的水运要道;从水路运往京城的粮食70-80%要经过汴河;京城的日用百货、军备物资也主要依赖汴河运输。教学目标新课讲解黄河水患频繁,河流泥沙含量大、淤塞严重;黄河河道改道频繁;黄河水量不稳定,汛期水量大、旱季容易出现断流,不利于行船。《宋史》记载,宋太宗赵匡义曾说: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为什么东京主要依靠汴河而不是黄河运输物资?教学目标新课讲解这座桥有什么特点?虹桥处于《清明上河图》的中心位置,是横跨在汴河上的一座单孔木结构拱桥,宛若一条沟通两岸的飞虹。这种无柱的单孔木桥技术要求高、建造难度大,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虹桥教学目标新课讲解为什么当时的人们不在汴河上修建更为容易建造的多孔桥,而选择了难度更高的单孔桥呢?由于汴河上往来船只众多,如果建造多孔桥的话,桥墩就会成为船舶航行的障碍。单孔桥可以尽可能使大型船舶也能通过。正如课文中所提到的那样,由于船舶体形庞大,即便是单孔桥,船舶在通过的时候也要放下桅杆小心通过。教学目标新课讲解观察画卷中桥头的商业活动,想一想,我们现在生活中是否还有类似的场景?现代城市的很多过街天桥和地下人行通道两侧也同样有很多小摊贩;乡村集镇市场也有很多是在桥上或主要道路两侧。教学目标新课讲解场景三:都市街景《清明上河图》中各类广告摊牌23处,广告旗帜10面,灯箱广告4块,大型广告装饰彩楼5座教学目标新课讲解 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极大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城市布局突破了之前坊(生活区)市(商业区)分离的藩篱,一般都是前店后宅的布局形式。当时的东京城内很多商店的营业时间都很长,一些酒店和娱乐场所甚至有夜市。教学目标新课讲解宋代城市与唐代城市的不同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唐代长安的居民区被分为大小不等的114个“坊”,居民白天通过周围的坊门出入,夜间则关闭坊门。长安城里的商业活动集中在“东市”和“西市”,由高大的“市墙”将其与周边的生活区分隔开。市墙四周设门,由专人掌管锁钥进行管理,交易时间有着严格的规定。教学目标新课讲解宋代城市与唐代城市的不同北宋东京汴梁城市布局图宋代城市已经突破了唐朝的坊市格局,商业区与居住区混合在一起。在营业时间上也突破了之前那种严格的时间规定,甚至出现了早市和夜市。教学目标新课讲解仔细观察课本P118图4—71、上一页和这幅图中有关人物和商业活动等内容各小组分别统计图中有哪些类型的人物,分别从事什么样的行业,有哪些商业活动场所?教学目标新课讲解图中有“正店”、“脚店”、“赵太丞家”药铺、“刘家上色沉檀楝香铺”、挂有“香茶”字样的茶肆、说书棚、“孙羊店”酒店等。除此以外,还有各类招牌和广告。有学者统计,《清明上河图》中各类广告招牌就有23处,广告旗帜10面,灯箱广告4块,大型广告装饰彩楼5座。从这里我们可以真实地感受当时汴梁城里繁荣的商业景象。教学目标新课讲解画卷中有哪些交通工具?牛车、马车、骆驼、轿子、船、独轮车、毛驴,等等教学目标新课讲解哪些人可能是从远方来汴京做买卖的?带着驼队的商人北宋的都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的中心。教学目标新课讲解图4—71中的骆驼驮着大包小包,请你猜测一下,这支驼队来自何方?驮运的可能是什么?我国的西北地区以及中亚、西亚的一些国家都有骆驼。画卷中出现了骆驼,说明虽然当时的北宋王朝与西夏、辽处于对峙状态,但与辽、西夏乃至中亚、西亚国家仍然有着密切的经济贸易往来。教学目标新课讲解宋代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程度较高,因此城市中的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据史料记载,在宋神宗时期东京的商业和手工业的店铺就有六千多户。这其中就有一些商铺从事车、马、轿的租赁业务,甚至连婚嫁服饰、宴会器具都可以租赁。租赁活动的出现说明了当时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很多专门化的服务行业为市民提供各种相关的服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1世纪教育网教学目标新课讲解 《清明上河图》中展现了各类生活场景,同学们可以从中观察到哪些呢?当铺酒店驼队说书铺教学目标新课讲解 《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的世间百态,可以通过仔细观察找出各类生活场景,这其中有很多与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相类似。例如市民上街购物、在酒店饮酒、在小食摊吃东西,甚至在药店买药、在占卜摊前询问吉凶……教学目标新课讲解汴河虹桥边,店铺鳞次栉比,热闹非凡。教学目标新课讲解邻河的茶肆中顾客不少,对街还有浴室和轿铺。教学目标新课讲解节日时戏台前人头攒动。教学目标新课讲解服务业蓬勃发展有什么意义?北宋时期商业的发展不仅满足普通民众的日常必需品的供应,而且还出现了很多其他类型的服务业。例如,餐饮业、医药业、旅店业、茶叶销售业、洗浴业,租赁业、字画装饰业。这充分说明了当时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开放,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的需求都可以通过市场得到满足。这些场景与我们现代社会日常生活的服务行业基本相同,这充分说明了当时东京商业的繁荣。教学目标新课讲解根据课文P119的资料,从《清明上河图》中,你能寻找到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吗?解库旁边就有一个说书棚,围满了前来听说书的人。如果仔细的观察的话,还可以看出他们的衣着不同于普遍的劳动阶层,显然是一些有文化的儒生。教学目标新课讲解阅读课本P119页材料,你认同芒福德对北宋都市的评价吗?说说你的理由。认同宋朝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纸币、广告、商标等新事物;宋朝文化繁荣,科技先进,如: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等的发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教学目标新课讲解结合《清明上河图》,说一说,北宋都市生活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繁荣和谐而“充满生气的城市”有哪些启示?《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繁荣兴盛,布局合理,结构和谐的城市格局,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设的中华智慧,而这种智慧以及城市建设理念,竟与千年后今天的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理念高度一致,现代意义上的城市也由此开始的,这是城市建设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教学目标新课讲解如今,城市管理的各个部门在努力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以适应未来城市迅猛扩张所带来的运营与服务需求。信息化将从多个层面和方位改变城市系统的结构、行为和功能,城市的行为将更加智能。教学目标巩固提升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时期,宋代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也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而。生活在宋代开封的普通市民能做到①跟随高僧鉴真东渡口本 ②去大相国寺参加庙会,观看杂技表演 ③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 ④去瓦子里摆摊卖饮食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④C. ①②④ D. ①③④A21世纪教育网教学目标巩固提升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A. 唐都长安 B. 北宋开封C. 元朝大都 D. 明朝北京B教学目标巩固提升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瓦肆中的娱乐活动多种多样,有小唱、散乐、舞旋、杂剧、傀儡、影戏表演等,令人流连忘返。此生活景象反映了( )A. 隋朝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达B. 唐朝经济繁荣,奢靡成风C. 宋代城市生活丰富,文化繁荣D. 元代社会开放,政治清明C教学目标巩固提升在北宋的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大的瓦子,可容几千人。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有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如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令人眼花缭乱。这一现象说明了开封城( )A. 城市规模大 B. 市民生活丰富C. 贸易往来频繁 D. 文学艺术繁荣B21世纪教育网教学目标巩固提升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在宋代东京的普通市民,不可能有的生活经历是( )A. 去瓦舍勾栏欣赏各种表演B. 元旦时放烟花爆竹C. 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D. 观看《窦娥冤》杂剧D21世纪教育网教学目标课堂小结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场景一:市郊村野:城郊行人匆匆、商贾往来的日常场景二:汴河船运:京城所需粮食、百货、军需物资大多依靠汴河水运而来场景三:都市街景:文体活动丰富多彩21世纪教育网谢 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综合探究四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 同步练习.doc 综合探究四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 教案.doc 综合探究四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