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一课 第4课时 璀璨的科技与艺术 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第一课 第4课时 璀璨的科技与艺术 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璀璨的科技与艺术》试卷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文化成果多如繁星,异彩纷呈。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张仲景--《齐民要术》 B.王羲之--《兰亭序》
C.郦道元--《水经注》 D.顾恺之--《女史箴图》21教育网
2.科技文化发展水平是一个时期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下列各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红楼梦》创作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③赵州桥的建造 ④《齐民要术》的问世。
A.③①②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③②④①21·cn·jy·com
3.我国古代有许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那么,“书圣”、“画圣”、“诗圣”分别是指(  )
A.王羲之 吴道子 李白 B.王羲之 吴道子 杜甫
C.张旭 顾恺之 李白 D.张旭 顾恺之 杜甫2·1·c·n·j·y
4.下列关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B.王羲之--《洛神赋图》
C.司马迁--《史记》 D.孙思邈--《丹经》21·世纪*教育网
5.《水经注》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地理学专著。它的作者是(  )
A.郦道元 B.顾恺之 C.贾思勰 D.祖冲之2-1-c-n-j-y
6.小懿同学利用元旦节去了三峡旅游。在旅游中,他听到了当地的一首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回到学校以后,他查阅了史书,发现这首渔歌早在北魏时期的一部著名的地理学著作中就已经记载了,而且由这部著作还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这部著作应该是(  )
A.《伤寒杂病论》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九章算术》【出处:21教育名师】
7.被后人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
A.钟繇 B.王羲之 C.颜真卿 D.柳公权www.21-cn-jy.com
8.下面是我国古代不同领域著作的杰出代表,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天工开物》
②《齐民要术》
③《史记》
④《伤寒杂病论》
A.③④①② B.①②③ C.④③②① D.③④②①21*cnjy*com
9. 某同学举办“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展览,下列人物应该入选“明清篇”的是
①祖冲之 ②毕昇 ③李时珍 ④宋应星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10. 下图是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地理学专著。它的作者是()
A.顾恺之 B.郦道元 C.贾思勰 D.祖冲之
11.科技发展水平是一个时期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下列各项科技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李时珍写出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
②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③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④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
A.②④③① B.①③②④ 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21cnjy.com
12.图中的历史人物被后人称为“书圣”,他集书法之大成,自成一家,影响深远,该图中的作品反映了他所使用的哪种书法字体?(  )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21*cnjy*com
13.某出版社将《齐民要术》《天工开物》列为同类古籍出版发行,这类古籍是(  )
A.医学著作 B.史学著作 C.文学著作 D.科技著作www-2-1-cnjy-com
14.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 ②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 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A.②①④③ B.③①②④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版权所有:21教育】
1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文化名人与其代表性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司马迁--《史记》 B.屈原--《离骚》
C.王羲之--《道德经》 D.孙武--《孙子兵法》【来源:21cnj*y.co*m】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农学家,他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还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有何著作?
(2)说出材料二所示著作成书时间和作者?
(3)对《水经注》作一个简短的评价。
(4)当时统治者为什么要开凿石窟,雕造佛像?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璀璨的科技与艺术》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B 4.B 5.A 6.B 7.B 8.D 9.B 10.B 11.A 12.D 13.D 14.A 15.C
二、材料解析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贾思勰;《齐民要术》.
(2)北魏;郦道元.
(3)《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记述了许多前人没有记载过的河流,全书以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4)为了宣传佛教.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