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唐的盛衰》试卷1、选择题1、下列事迹不属于唐太宗的是( )A.重视农业 B.创立科举 C.善于纳谏 D.精简机构2、“据唐太宗死后三年的统计,户口增加到380户。贞观时期平均每年增长近七万户,是唐代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这一现象说明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A.大臣廉洁奉公 B.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C.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安逸 D.人口多,粮食少,连年出现灾荒3、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错误的叙述是( )A.唐太宗把地方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二级B.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D.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所保证4.学习隋唐史后,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 B.繁荣与开放C.由分裂走向统一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21cnjy.com5.电视局《贞观长歌》中有这样的剧情,其中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主人端茶来招待远方的客人 B.市民在瓦子中观看艺人表演C.日本商人在长安市购买丝绸 D.印度游客回国时带走唐三彩www.21-cn-jy.com6.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 )A.贞观之治 B.贞观遗风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来源:21·世纪·教育·网】7.汉武帝、唐太宗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们采取的相似治国措施是( )A.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B.加强对吐蕃的管理C.兴建佛寺,传播佛教 D.统一文字和度量衡21·世纪*教育网8.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古时候即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A.隋炀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www-2-1-cnjy-com9.秉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理念,并成就“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2-1-c-n-j-y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21*cnjy*com11.唐太宗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要想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借助忠臣.因此他( )A.重视教育 B.倡导节俭 C.轻徭薄赋 D.虚心纳谏【出处:21教育名师】12.“君人之大德有三:一曰谦虚纳谏,二曰知人善任,三曰恭俭爱民.”赞颂的是( )A.汉武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元世祖【版权所有:21教育】13.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下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 )①开创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②完善科举制,让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有做官的机会 ③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减轻农民负担 ④改变“贵中华、贱夷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1·c·n·j·y14.史书记载:“帝治国,善纳谏,择善而从,官吏多自清谨……商旅野次,无复盗贼……牛马布野,外户 不闭……”材料描述的是( )A.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制 B.“丝绸之路”上商贸往来的情景C.孝文帝实施民族融合的改革 D.“贞观之治”的盛世【来源:21cnj*y.co*m】15.如图所示能为我们深入了解与全面评价唐太宗提供丰富而有效的信息的文献是( )A. 《史记》 B. 《贞观政要》 C. 《三国演义》 D. 《本草纲目》二、材料解析题(16.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阅读下列唐太宗的言论(均摘自《贞观政要》)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三:天下英雄尽入吾糓矣材料四:“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思想?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和繁盛局面称为什么?(2)材料二中的认识使唐太宗善于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请举出被他重用的一贤才。(3)唐太宗通过何种制度将材料三中所说的“天下英雄尽入吾糓矣”中?(4)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并写出唐太宗时期与吐蕃友好往来的具体史实。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以上摘自《贞观政要》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21教育网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太宗说:“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材料二“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材料三 著名谏臣**去世时,唐太宗痛心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隋炀帝“一朝而败”的原因。(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认识到什么样的实质问题?为此,他又是怎么做的?(3)材料三中唐太宗所重用的贤才是谁,除了他以外还有什么人在唐太宗时期受到重用?(4)从以上材料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1·cn·jy·com《唐的盛衰》试卷答案1.D 2.C 3.A 4.B 5.B 6.A 7.A 8.C 9.C 10.B 11.D 12.C 13.D 14.D 15.B 16、(1)重视人民的力量;贞观之治.(2)房玄龄;杜如晦;魏征.(3)科举制度.(4)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17、(1)有.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2)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18、(1)既骄且逸.(2)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负担;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欲望;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等.(3)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4)统治者要爱惜民力,重视发展生产;要任用贤才,善于纳谏等.(言之有理即可)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