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试卷1、选择题1.清朝钱彩的《说岳全传》中说:“自从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这里的“真龙天子”指的是( )A.宋高宗 B.宋真宗 C.宋太祖 D.宋钦宗21教育网2.北宋初年的中央机构中掌管财政的是( )A.枢密院 B.三司 C.中书省 D.门下省2·1·c·n·j·y3.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可能出现在( )A.西周 B.汉 C.唐朝 D.北宋【来源:21·世纪·教育·网】4.宋初,为了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在地方设( )A.门下省 B.刺史 C.通判 D.转运使www-2-1-cnjy-com5.北宋的都城东京是今天的( )A.杭州 B.北京 C.开封 D.南京6.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与北宋对峙的契丹族政权是( )A.辽 B.夏 C.金 D.元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7.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造成“外州无留财”的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B.设置通判C.设置转运使 D.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2-1-c-n-j-y8.“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典故与哪一位皇帝有关(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21*cnjy*com9.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的是( )A.杨坚 B.耶律阿保机 C.元昊 D.松赞干布【来源:21cnj*y.co*m】10.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废掉后周皇帝,建立北宋政权。这次兵变事件的地点在当时的( )A.广州 B.陈桥驿 C.澶州 D.上京21cnjy.com11.小强想写关于北宋内容的论文,下面哪个论文题目不能用?( )A.澶渊之盟 B.杯酒释兵权C.都市临安的繁荣 D.交子的使用21·世纪*教育网12.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州县的长官,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宋太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与史实不符的是( )A.废除知州设置,直属中央 B.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C.在各知州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D.地方设置转运使【出处:21教育名师】13.北宋皇权的空前强化,所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皇权得到巩固 ②军队战斗力增强 ③政府工作效率提高 ④政府财政负担过重。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版权所有:21教育】14.《宋史 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澶渊之盟 B.玄武门事变 C.黄巢起义 D.陈桥驿兵变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15.北宋朝廷尽收州县之财,州县日常开支全仰上司批拨。由于州县额定行政费用之外,所收赋税“不留盈余”。或者“水旱洊至,闾里萧然,农民菜色。而郡县且不能以赈救,而坐至流亡”。这说明了 ( )A.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划调整B.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C.中央集权制阻碍社会进步D.过分削弱地方权力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21·cn·jy·com二、材料解析题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赵匡胤称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材料二“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魏泰《东轩笔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初期治国方略。(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的现象与宋朝实行的哪一国策有关?17.材料一: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宣扬“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1)材料一的“太祖”指何人?其“得天下”是在哪一年?(2)材料二反映宋朝统治者推行一种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统治者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3)针对“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强化中央集权? 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www.21-cn-jy.com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显德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帅诸军北上抵御。初三夜晚,大军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他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佣兵自擅的局面……(1)材料一中的“显得七年”具体是哪一年?当时将士是在哪里拥立赵匡胤为帝的?(2)材料一中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成此目的,他在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二:有宋一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的枢密院长官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3)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结合赵匡胤的经历谈谈宋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及积极作用。(4)宋代注重文教,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对宋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试卷答案1.C 2.B 3.D 4.D 5.C 6.A 7.C 8.D 9.B 10.B 11.C 12.A 13.D 14.D 15.D 16.(1)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内患.(2)重文轻武的国策.17.(1)赵匡胤(宋太祖);960年.(2)重文轻武的政策;原因:吸取武将专横导致割据分裂的历史教训.(3)陆续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并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这些措施的实施,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18.(1)960年;陈桥驿.(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措施: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