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7学年初三社会思品月考答题卷 答题卷2017学年初三社会思品月考 班级 姓名 号次 2017.12.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中国有句谚语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说的是冬去春来天气变暖的现象。但所说断雪断霜的日期,各地不同。例如断霜的平均日期,南京在三月十八日,北京要到四月十三日。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位置 B.季风的强弱 C.地形因素 D.纬度位置 2、 2016年11月,APEC(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秘鲁利马举行。下列关于主办国秘鲁的描述最合适的是 A.茫茫沙海,椰枣瓜果,兴绿洲农业 B.山上山下,羊驼土豆,行垂直生计 C.简陋草房,身披红衣,逐水草而居 D.红松千里,空气清新,享自然之美3、读右图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两地图上距离5厘米,实际距离25千米 B.白水河干流的大致流向是自东向西流 C.甲村的海拔要高于乙村 D.A处是鞍部4、右图是沿北回归线地形剖面示意图,甲所在地形单元为A.长江中下游平原 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 D.东南丘陵5、“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及赵普专相, 劝上革去其弊……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 无常师……是以天下晏然。”该史料反映的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6、胡适回忆说:“民(国)十五六年之间,全国大多数的人心倾向国民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发生了( )。A.国民革命运动 B.武昌起义爆发 C.抗日战争胜利 D.国民党一大召开7、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 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图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8、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 A.革命性质的转移 B.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C.革命中心地区转移 D.党的奋斗目标发生了变化9、历史评价通常指人们对历史人物、事件等的价值认识。下面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合理的是A.孙中山——世界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的建立者 B.谭嗣同——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终结者C.毛泽东——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创者D.邓小平——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0、2015年,收藏家张贵银发现了一日军侵华力证——《支那事变战 迹の刊》。此书记录了“七七事变”爆发后一年期间,日军侵略 中国的全过程。下列时间有可能被此书记录的是 ①淞沪会战 ②南京大屠杀 ③九·一八事变 ④一二·九运动 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11、毛泽东说“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文中的“现在”指 A.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2、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英文刊物《密勒士评论报》曾写到:“(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此处强调的是( )A.土地私有的必要性 B.土地改革的重要性C.内战胜利的可能性 D.国共合作的必要性13、口号、民谣等往往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具有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民谣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②阿婆苦了几十年,红军来了分了田③“振兴中华” ④“路存与存,路亡与亡”A.④③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③D③④②①14、近代史上,成为中华民族步入历史新纪元,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的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成立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5、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某班志愿者利用双休日在社区进行了“文明城市,人人有责”公益宣传活动。这一活动( ) ①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 ②体现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③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到提升 ④利于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氛围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6、民族团结友爱,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民族纷争,则社会动荡,人民遭殃。世界上许多国家把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做法称为中国经验。这里的“中国经验”主要是指A.一国两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改革开放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7、2015年11月7日,海峡两岸最高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习马会”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促成此次“习马会”的政治基础是 A.和平统一原则 B.一国两制原则 C.和平共处原则 D.一个中国原则18、读懂政治术语,有利于加深对政治知识的理解。下列政治术语及其解读正确的是 ①兴国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中华民族的根——伟大的民族精神③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④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④19、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新当选的福建省省长于伟国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诵读誓词。实行宪法宣誓制度表明( )①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②宪法是公民维权的唯一依据 ③我国重视维护宪法尊严 ④宪法规范了公民的一切行为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0、2015年7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确定衢州市已具备立法能力,可以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成为立法法修改后全省第一批开始行使地方立法权的设区的市。能行使这一权力衢州市国家机关是( )。A.衢州市政府 B.衢州市人大 C.衢州市人民法院 D.衢州市人民检察院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21、(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巴铁路模拟路线起点在我国新疆的喀什,终点在巴基斯坦西南港口城市瓜达尔(位置见下图)。图一 图二链接:曾经的瓜达尔是巴基斯坦西南部阿拉伯海沿岸一处名不见经传的小码头,远离内地,交通不便,加上土地贫瘠,该地区的渔民至今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1、结合图一和所学的知识,指出瓜达尔港、喀什分别位于亚洲和我国的哪一地理区域?(2分)2、根据图二和链接,请你说说曾经的瓜达尔人们生活十分贫困的原由有哪些?(4分)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巴铁路修建给喀什的发展带来哪些好处?(4分)22、(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自春秋战国时期就进入了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三次鼎盛期:西汉、唐朝、明清。他们不但推动了社会的经济 文化和军事等各方面的发展。而且还在世界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材料二: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有人认为这一时期是最黑暗的时期之一。(1)请从对外交流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一中西汉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鼎盛期的理解?(2分)(2)结合所学知识佐证“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第二个鼎盛时期----唐朝”的正确性。(4分)(3)关于明清时期的两组材料观点相左,请结合明、清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史实,说明不能简单地用“最黑暗”三字来抹杀。(4分)23、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材料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材料三:五十年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精神象征。下面是选自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四幅浮雕:材料四: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鸦片战争的共同认识是什么?用材料二中的哪一结论可以说明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3分)(2)指出材料三中图一、三、四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分别指出它们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6分)(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3分)24、(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16年3月5日至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作为一名初三学生,小张非常关注今年的大会,他制作了很多信息卡。(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草案)》的审议,表明代表们在行使哪项职权?为什么《纲要》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3分)“十三五”规划的增长目标能顺利实现吗?为此小张查了近两年部分省份的增长情况(见下表)2014、2015年部分省份GDP增速情况(2)请写出“增速情况”中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3)为了实现“十三五规划”经济年均增长6.5%的目标,你觉得以下哪些选项会是政府的针对性举措:( )(填写序号)(2分)①鼓励创新,科教兴国 ②公民有维护国家稳定和统一的义务 ③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 ④鼓励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⑤公民要学法用法 ⑥全面推进对外开放 (4)两个新词共同强调了什么因素在经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现阶段这一因素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什么?(4分)25、(15分)。自十八大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习式语言鲜明的风格逐渐被民众所熟知,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访谈等,内涵深刻,风格鲜明。九年级某班同学在时政专刊栏中对总书记系列讲话的金句进行摘要梳理,请你参与讨论。(1)请你运用九年级思品知识谈谈对“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的认识。(4分)(2)结合乙同学摘录,运用“党的基本路线”和“走向共同富裕道路” 的相关知识,说说“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原因。(6分) (3)丙同学摘录中“全国文明家庭的评比”属于哪方面建设?运用所学知识,说说习主席倡导 “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抓好家风”有何必要性?(5分)2017学年初三社会思品月考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第1-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5 D B B C B 6---10 A C C C A 11---15 C B D C C 16---20 D D B B B二、非选择题(第21-25题,共60分)21(10分)(1).南亚;西北地区(2分)(2)自然:终年炎热降水少,土地贫瘠,远离内地; 人文:经济水平低,交通落后等(4分)(3)有利于改善喀什对外交通条件,缩短了出海通道;有利于对外开放,促进对外贸易;有利于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等(4分)22.(10分)(1)张骞出使西域促成丝绸之路的开辟,并加强了亚欧经济文化的交流(2分)(2)(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技等方面思考)政治上:沿用并完善隋朝三省六部制;文化上:完善科举制;对外交流上:鉴真东渡等(4分)(3)(例如,清: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整个新疆地区事务;明: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等)明清史实各一例,并说明相应的影响意义(4分)23.(12分)(1)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或“界碑”或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分)“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1分)(2)图一: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图三:抗日战争,是近代取得的 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加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程;图四: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统治,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军事基础。(6分)(3)是因为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或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进行了系列维护共和的斗争。(两点即可)(3分)24.(13分)(1)(3分)重大事项决定权(1分)(答出决定权即可得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享有重大事项决定权,《纲要》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回答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即可得2分)(2)(4分)2014、2015年我国部分省份GDP增速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辽宁省GDP增速明显放缓。(3)(2分)① ③ ④ ⑥(错选、多选均不得分)(4)(4分)创新(得2分)现阶段创新的重要作用更多地体现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力,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答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即可得2分)25.(15分)(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我们党的治国基本方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4分)(2)因为①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党的基本路线确立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③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需要。(6分)(3)属于思想道德建设(2分) “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抓好家风”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良好的社会文明道德风尚;有利于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等(每点1分,满分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初三社会统练答题卷.doc 初三社政通练题目卷.doc 月考四参考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