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上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综合检测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 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社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生活在同一居民区 B.彼此利益相关,交往比较密切C.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 D.对所在区域有某些共同的看法( )2.在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比例尺较小的一幅 A.实地范围小 B.地理事物较简略 C.地理事物较详细 D.实地距离较短( )3.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语言”。下列选项中表示图例和注记的是( )4.下列各项中,能够体现社区经济功能的是A.社区组织的居民投票选举 B.社区组织的免费体检C.社区便民超市开业 C.社区的爱心捐款( )5.我们一般把聚落分为两大类,它们分别是A.乡村和城市 B.工业和农业 C.农田和村庄 D.工厂和城市( )6.生活在北京地区的李户同学暑假去山城重庆旅游,发现那里的乡村聚落分布不同于北京地区,影响两地乡村聚落分布形态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传统文化( )7.关于在地图上识别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B.面向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C.站在北极点上,人的四面都是北D.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可能出现“上南下北”的现象( )8.最能直观表示某一地区沿剖面线地带的地势起伏状况的图是 A.等高线地形图 B.分层设色地形图 C.平面图 D.地形剖面图观察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回答第9~10题。( )9.地形部位名称排列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峰 ②山谷 ③山脊 ④盆地 B.①山峰 ②山脊 ③鞍部 ④山谷 C.①鞍部 ②陡崖 ③山谷 ④山脊 D.①盆地 ②山脊 ③山谷 ④山峰( )10.上面四幅等高线地图的地形地貌中,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A.① B.② C. ③ D. ④( )11.中央电视台《北纬30度·中国行》栏目组来到了“珍珠之乡”——山下湖镇,记者看到许多外地商人来到珍珠市场洽谈生意,这体现了不同区域之间的:A. 人员交流 B. 经济交流 C. 文化交流 D. 信息交流( )12.一批急救药品需要从浙江送往北京,应选择的合适运输方式是 A.水运 B.铁路 C.公路 D.航空( )1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一般坡度A.平缓 B.陡峭 C.均一 D.上缓下陡 ( )14.当我们穿上崭新的校服,迈进中学的大门后,细心观察,会很快感到:中学与小学有很大的不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一切都是崭新的。这对我们的成长来说是A. 无法克服的困难 B. 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C. 不利的因素 D. 同学重新组合造成的错觉( )15.数学课上,我婉转地给老师指出了课堂上的一个小错误,老师表扬了我,说我很细心,也挺勇敢。这种认识自己的方法是A.自我观察??B.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 C.与人比较???D.自我反省( )16.中学生活会把我们带进一个崭新的天地,在这个新天地,我们站在一个新起点上,这里的新起点是指A. 新的学校和新的班级环境 B. 新的同学和新的老师 C. 学生自身成长的新阶段 D. 新课程和新教材( )17.孪生兄弟小明小亮同时迈入七年级,半个学期以来,小明很快进入了正常的初中学习生活,小亮则在很多方面感到不适应,你认为小亮不适应新环境的原因有①缺乏迎接挑战的勇气 ②过于留恋小学生活③在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上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 ④角色转换不到位 A. ①③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18.在阿里巴巴公司上市仪式上,马云将带有公司徽标的T恤赠送给了在场嘉宾,上面印着他亲自选择的一句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启示我们要A. 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B. 树立理想,执着追求 C.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D. 追求理想,不惜代价( )19.关于青少年的梦想和自我努力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只要坚持梦想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②少年的梦想,是自我努力的原动力③只有不停地努力,梦想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④梦想,需要努力,需要坚持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0.下列语句是对学习的苦与乐的描述,其中以学习为乐事的是A.头悬梁,锥刺股 B.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C.梅花香自苦寒来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1. 《礼记·学圮》中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启示我们要A. 学会独立思考 B. 学会合作学习 C. 学会探究学习 D. 学会不断努力学习( )22.芳芳在自己的微信上写着:“语文老师是幽默大师,常让同学们乐得直拍桌子;历史老师也是搞笑高手,讲的历史故事引得大家哈哈大笑;美术课,我们学写生,描绘春景……丰富多彩的课堂,是我们求知的乐园。”芳芳的话语所表现的是A. 学习中有快乐 B. 学习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C. 学习不需要付出努力 D. 学习中面临着很多压力,学习中只有辛苦( )23.“考研奶奶”仝正国初中毕业38年后重返校园,3年苦读、3度高考,60岁圆大学梦,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还三次考研。“考研奶奶”的经历启示我们A. 学习只是发生在校园之中 B.步入社会后,就不应该学习C.只有在社会中的学习才是最有成就的 D.学习没有终点,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4.下列是七年级玲玲与朋友们的聊天记录,其中能够体现正确认识自我的是A. 丽丽:我身上只有优点,没有缺点 B. 娜娜:我脑子笨,再努力也没用C. 玲玲: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D. 晶晶:长的漂亮最重要,成绩平平没关系( )2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告诉我们,梦想的实现 A、只靠运气就行 B、只要制订人生规划就行C、只要有热情就行 D、要靠脚踏实地的努力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传统乡村聚落中的房屋建筑,往往体现出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1)A、B两图中, 图是江南水乡的景观, 图是黄土高原的景观。(2分)(2)简要叙述南方民居、黄土高原的窑洞的建筑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6分)27.下图是我国东部某沿海等高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6分)(1)A为 地形区,理由是 。(3分)(2)a、b两条支流水流较急的是 ,原因是 。(3分(3)A在B的 方向;乙村在甲村的 方向。(2分)(4)图中a、b、c中,哪一条不属于河流的支流?为什么?(3分)若将小河水引向疗养院,图中有两条计划路线①、②,哪一条更合理?为什么? (2分)(6)拟从甲村向乙村修一条公路,③、④两条线路中,哪条线路较为合理?为什么?(3分) 28.(12分)情景一:放学路上,小江正在向自己的好朋友小海倾吐心声:“真累啊,上学怎么这么苦啊!数学课听不懂,英语单词背不下来,作业一大堆,抄都抄不完。”“是啊!”小海接着说,“班主任还总是找咱们麻烦:补作业,请家长。哎!在学校里我们没有快乐,只有到网吧才能体会到什么是快乐”……情景二 小华在小学时,是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可是进入初中后,随着科目增多,小华感到时间不够用,成绩有很大的下降,他的父母很着急,小华也是忧心忡忡。(1)你认为情景一中小江和小海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6分)(2)面对情景二中忧心忡忡的小华,你准备怎样劝导他学会学习?(6分)29.(14分)在评选“三好学生”的时候,七年级(1)班学生对徐亮同学是否当选产生了分歧。班上大多数同学认为徐亮够条件,但个别同学不同意。甲同学认为,期中考试徐亮的总成绩比自己少了10分;乙同学认为,体育测试100米他比徐亮跑得快;丙同学说,他的书法在区里得过奖,而徐亮没有。对此,徐亮失去了信心,觉得自己确实不行。【我判断】(1)甲、乙、丙同学对徐亮同学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4分)【我建言】(2)我们应怎样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评价?(4分)【我分享】(3)怎样正确认识自己?(6分)七上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选项ABCCABDDCCBDB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项BBCDBBDBADCD26、(1)A B (2)A 南方降水丰富,房屋屋顶坡度大,便于排水; B黄土高原气候干旱,降水较少,黄土直立性好,窑洞就地取材造价低,冬暖夏凉27、(1)盆地;?地势四周高,中间低;河流从四周向中心流(2)a;a河河谷处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大(落差大)?(3)西北;东北?(4)C;河流只能存在于山谷之中,而C为山脊(5)① ;从①渠引水,河流从高处向低处自流(6)④;④虽然线路较长,但坡度平缓,工程量小,道路质量好,投资省;③线路虽然较短,但道路坡度大,行车不安全。28、(1)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学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苦乐交织的。但学习中有辛苦更有快乐。当我们经历了学习中的辛苦,收获学习的成果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让我们体验到学习的美好。这是学习过程带给我们的美妙享受。 (2)学会学习,需要勇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等。29、(1)不正确,因为他们没有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同学,只看到徐亮的缺点没有看到优点。 (2)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3)①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可以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如自己的身材、相貌、体能、性别等;可以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如性格、气质等;可以从在群体中的关系来认识自己,如自己在家庭或班级中的角色等。②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③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④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