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工业生产活动(学案+练习)-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9工业生产活动(学案+练习)-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资源简介

专题09 工业生产活动
1.工业区位因素。
2.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3.工业生产活动对地域的影响。
本专题在考查形式上,多以区域图、数据统计图等呈现信息,侧重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分析、典型工业地域的形成、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措施等方面知识,复习时要着重提高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分析论证能力。备考时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1)掌握工业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了解要分析的工业部门及该工业部门发展所需要的区位条件,并按重要性进行排序,再结合区域环境特征,逐一分析区域中的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资源、地形等要素;特别注意有污染的工业的布局要求,若污染大气,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若污染水体,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若有固体废弃物排出,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2)掌握常见的工业区位选择图表的判读方法,能够从图表信息中获得各要素在所有要素中的比重等信息,进而确定主导因素和非主导因素。
(3)正确看待产业的集聚与分散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集聚可以降低原料、产品等的运输费用,共用基础设施,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分散是为每一个生产环节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佳区位,目的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某一类产业是分散布局还是集中布局,要看产业类型及各生产要素的区域差异。
一、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把握影响工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1)影响工业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
(2)环境因素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因素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区位选择时,要考虑两方面:
2.工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方法
对工厂区位进行选择时主要从以下思路分析:
3.工业区位分析的四项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综合思维、全面分析。理清区位分析的要点,形成思维模式。①自然区位要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等;②经济区位要素——资源、市场(腹地)、交通、劳动力、技术等;③社会区位要素——开发历史、工农业基础、国家政策、国防等。注意从有利区位要素和不利区位要素两个方面分析。
(2)主导性原则——结合产业,寻求主体需求。从影响产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出发,理清各区位因素间的主次关系,找出决定性因素。
(3)因地制宜原则——把握区位联系的特殊性。以区域为背景对区位因素进行描述与阐释,使区位分析与评价“区域化”,避免套用、空泛。
(4)因时制宜原则——把握区位联系的变化和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分析某地区位因素的变化。
二、工业地域形成与发展
1.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的形成
2.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
新工业区
典型工业区
德国鲁尔区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
美国“硅谷”
工业部门
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
瓷砖、自动化设备、食品等
微电子工业
形成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20世纪50年代之后
20世纪50年代以来
区位特征及优势 
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较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
无传统工业基础;大批廉价劳动力;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支持
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有高等院校(技术支撑);便捷的交通(机场和高速公路);稳定的军事订货
工业区特点 
一般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工业集聚而成
以中小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工业大多分散在小城镇、农村 
从业人员知识技术水平高;增长速度快;研发费用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存在问题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环境污染严重;用地紧张;交通拥挤
早期企业之间很少联系
土地紧缺,劳动力价格高 
整治措施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降低成本;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繁荣经济;减轻污染,美化环境
重视专业分工和团结协作,形成一个机构完整、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新工厂建到美国内地或东南亚、墨西哥等地
与我国相似地区 
东北工业区
温州地区
北京中关村
【特别提醒】工业发展中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3.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扩展
工业分散是与工业集聚相反的一种新的工业地域联系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
(1)原有的老工业区工业密集,地价、工资上涨,资源紧张,污染严重,促使企业到其他条件比较合适的地区发展,这样可以缓解工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提高经济效益。(如美国东北部工业迁移)
(2)具有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之间的分散现象,是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而形成的,加强了工业的地域联系。(如“硅谷”、福特汽车制造转移)
考点一 工业生产区位因素
例1.【2017全国卷I】?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4—5题。
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B.原料成本
C.劳动力成本?D.设备成本
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A.产量大?B.价格低
C.款式新?D.质量优
【答案】4.A ??5.D
【解析】
5.材料中提到海德堡印刷机技术要不断革新,可知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先进的技术水平,使得其产品在国际市场品质优良,表现在功能多、耐用性高等方面,即印刷机的质量优。款式新,不等于质量好。质量优才可以满足挑剔的国内客户,也能在人力成本高的竞争下处于优势,故D项正确。
【变式探究】(2016·高考全国丙卷)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1)~(3)题。
(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
A.离原料产地较近    B.离消费市场较近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A.原料价格 B.劳动力价格
C.投资环境 D.市场需求
(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
A.原料使用量 B.劳动力使用量
C.运输量 D.设备费用
【解析】
【答案】(1)D (2)C (3)B
【变式探究】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下图示意M国的位置。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中资企业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的主要目的是(  )
A.满足我国需求     B.拓展国际市场
C.提高技术水平 D.增加当地就业
(2)如考虑运输成本,在下列国家中,M国中资企业的产品首先应销往(  )
A.美国 B.日本
C.澳大利亚 D.法国
答案:(1)B  (2)D
特别提醒:本题组以我国和摩洛哥的海洋渔业发展合作为背景材料,具体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和商业区位条件分析等知识,同时考查学生空间定位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解决第一小题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说明目的是拓展国际市场;第二小题注意结合经纬度、海陆轮廓进行空间定位,确定M国是摩洛哥,考虑降低运费首先应销往距离最近的法国。
考点二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例2、对二甲苯(PX)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从石油中提炼。下图示意“近年中国PX供需情况”。读图回答3~4题。
3.影响中国PX产业供需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市场 B.交通
C.科技 D.政策
4.如果图示趋势持续发展,对中国化工产业的影响最可能是(  )
A.产业萎缩 B.污染加重
C.布局变化 D.成本升高
解析:第3题,由图示信息知,PX生产能力呈上升趋势,但自给率呈下降趋势,说明需求的增长超过生产的增长。第4题,图中趋势是自给率下降,供不应求,将导致PX价格上升,使以PX为原料的化工产业成本上升。
答案:3.A 4.D
【变式探究】世界博览会通过展示科学技术发展,预示世界发展方向。1962年世博会在美国西雅图举行。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人类生活发生着巨大变化。下图是西雅图主导产业变化过程示意图。
归纳西雅图产业转型过程中主导区位因素的变化。
答案:(1)从资源、劳动力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转移,再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转型。
特别提醒:工业区位选择主要从三种目的去分析:一是经济效益,二是环境效益,三是社会效益。从经济效益分析,主要通过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在生产成本中,投入所占比重最大的是主导因素,降低主导因素的成本,是工业区选择考虑的主要因素。一个地区工业发展,往往利用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发展资源、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随着资源枯竭、劳动力工资水平提高,优势丧失。然后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而到达升级转型。
考点三 产业转移
例3、?【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4—5题。
?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图4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1987—201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份额及2010年职工年平均工资。
4.据图4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
A.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B.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C.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本地市场需求旺?D.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纺织业原料短缺
5.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交通运输?B.劳动力成本?C.技术水平?D.距市场远近
【答案】4.A5.B
【解析】
5.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纺织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上涨,成本上升;而河南、江西等中部地区,经济相对东部沿海地区较为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因此,导致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故选B。
【变式探究】读“我国不同产业地理集中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统计图”,完成1~3题。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布从较为分散到显著集中的产业是(  )
A.食品加工业 B.电子制造业
C.服装制造业 D.黑色金属冶炼业
2.引起此产业由较为分散到集中的区位因素最主要是(  )
A.技术因素 B.自然资源因素
C.劳动力因素 D.市场因素
3.该种产业从较为分散到集中分布,直接引起了我国(  )
A.北煤南运 B.南水北调
C.人口迁移 D.西气东输
答案:1.C 2.C 3.C
【变式探究】(2015·安徽卷)企业总部是企业决策和控制中心。下表表示2001年1月至2012年4月我国上市企业总部在四大区域间的迁移情况。完成下列问题。
地区
迁入数
迁出数
其中迁入来自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东部
23
5

5
10
8
中部
3
5
2

0
1
西部
3
11
3
0

0
东北
1
9
0
0
1

(1)2001年1月至2012年4月,我国上市企业总部在四大区域间的迁移表现为(  )
A.东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主要向东北地区迁移
B.东部地区是上市企业总部迁移的主要目的地
C.中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的净迁出量最大
D.西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主要迁往中部
(2)下列因素中,影响我国企业总部布局的主要是(  )
①原料 ②交通 ③劳动力 ④信息 ⑤政策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答案:(1)B  (2)C
特别提醒:该题以我国上市企业总部在四大区域间的迁移的表格数据为材料,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以及知识迁移能力,对表格数据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1问,属于基础题,或者说送分题,把表格中数据看明白,注意四大区域间的迁入和迁出的关系,就能轻松得出答案,要求学生复习,对于表格数据类试题,学会多从各个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去思考,找出其中之间的联系。第2问,企业总部布局的区位条件,结合题干“企业总部是企业决策和控制中心”的提示,可以推出需要从交通、信息和政策等方面考虑。
考点四 工业地域的形成
例4、(2016·高考全国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 ℃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 ℃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厂。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
【答案】(茉莉花茶生产应接近茉莉花产地。)横县茉莉花生产规模大,花源供应充足且品质佳;县城交通便利,便于收集茉莉花(蕾);县城基础设施较好,便于生产组织。(离南宁市较近,便于产品销售。)
【变式探究】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认识我国石油资源开发和利用状况,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读图回答问题。
(1)归纳我国石油生产时空分布的基本格局。
(2)“我国部分地区油田资源已进入中晚期”,举例说明这一判断。
(3)概述2009年我国石油生产量与进口量的关系,说明2009年华东、华南的石油进口量与其他地区的差异及其原因。
(2)油田资源进入中晚期,石油产量将逐渐下降,该区域石油进口量增加。图中符合这一特征的地区为东北地区。由图可见东北的石油生产量逐步下降,进口量明显增加,这反映该地区油田开发强度大,储量有所减少,需要进口部分石油来弥补储量不足所带来的产能下降。这表明我国部分地区油田确已进入中晚期。
(3)通过各地石油生产量相加得到的数据和各地石油进口量相加得到的数据,两数据进行对比可知2009年我国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国内生产量。华东、华南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其他地区。这与华东、华南石油生产量小,两区经济发达,石油消费量大,必须依靠进口弥补缺口有关。
答案:(1)1999年:石油生产主要分布于东北,其他地区相对较少;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海洋石油生产相对较少。2009年:东北、西北石油生产平分秋色;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的格局保持不变。
(2)由图可见东北的石油生产量逐步下降,进口量明显增加,这反映该地区油田开发强度大,储量有所减少,需要进口部分石油弥补储量不足带来的产能下降。这表明我国部分地区油田确已进入中晚期。
(3)关系:2009年我国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国内生产量;
差异:华东、华南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其他地区;
原因:华东、华南石油生产量远远满足不了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依靠进口弥补缺口。
考点五 工业区
例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很多跨国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将软件设计等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外包给其他专业团队来完成。下图为某国软件外包产业中心的形成年代与分布示意图,该国每年承接的软件外包业务约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2/3,被形象地称为“世界办公室”。
(1)简述该国软件外包产业中心发展变化的总体趋势。
(2)简析该国软件外包产业发展迅速的优势条件。
(3)简要说明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给该国产业经济带来的有利影响。
答案:(1)软件外包产业中心增多,发展规模增大;由原有软件外包产业中心(大城市)向周边城市扩散;西部与南部地区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2)该国(印度)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注重加强对外交往与贸易活动等。
(3)创造了就业机会,赚取了大量外汇;产业结构发生改变,促进了该国服务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发展。   
【变式探究】电解铝业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近年来,我国新建电解铝产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有人认为,我国电解铝业西移大势所趋。下图示意铝工业主要部门及其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省区(2010年前)。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西北地区大规模发展电解铝业依赖的优势条件是(  )
A.廉价而充足的电力 B.良好的生态环境
C.充足的原料供应 D.良好的工业基础
(2)电解铝业由东、中部转移到西北地区,会导致(  )
A.能耗降低 B.产品价格提高
C.污染排放减少 D.运输成本增加
(3)西北地区电解铝厂选址应远离(  )
A.交通线 B.输电线
C.绿洲 D.荒漠
(3)电解铝厂污染较为严重,西北地区人口、城市等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为减少对该地的污染,电解铝厂选址应远离绿洲。
答案:(1)A  (2)D  (3)C
特别提醒:该组试题以铝工业主要部门及其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省区示意图为切入点,将工业区位条件分析、我国国内产业转移的影响、区域工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问题联系起来。要求学生能结合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对西北地区发展电解铝工业的区位优势,电解铝业由东、中部转移到西北地区的影响等问题做出准确分析。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以考查学生教材主干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为核心目标。
【2017全国卷I】?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4—5题。
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B.原料成本
C.劳动力成本?D.设备成本
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A.产量大?B.价格低
C.款式新?D.质量优
【答案】4.A ??5.D
【解析】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4—5题。
?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图4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1987—201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份额及2010年职工年平均工资。
4.据图4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
A.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B.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C.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本地市场需求旺?D.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纺织业原料短缺
5.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交通运输?B.劳动力成本?C.技术水平?D.距市场远近
【答案】4.A5.B
【解析】
5.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纺织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上涨,成本上升;而河南、江西等中部地区,经济相对东部沿海地区较为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因此,导致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故选B。
【2017全国卷Ⅱ】?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图6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图6
(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8分)
(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6分)
(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4分)
(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6分)
【答案】
(1)焦煤分布广泛,煤矿众多。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低),临近煤矿,运输费用较低。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大)。增加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有积极性。
(2)(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
(3)(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漂浮等问题。
(4)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
【解析】
(2)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可以从,焦化厂规模小、数量多,冶炼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排放废弃物多等方面分析。?
(3)分析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可以从运输过程中散落的煤炭及带来的扬尘污染,以及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污染等方面分析回答。
(4)分析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的措施,可以从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等方面考虑;为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污染,可以从改变交通运输方式等方面考虑。
(2016?海南卷)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约12°S-26°S)于1991年开设免税工业区,吸引国际投资,产业以纺织、普通服装制造为主。1997年,我国某羊绒企业在该免税工业区投资办厂,生产羊绒衫等纺织品,产品直接面向欧美市场。当时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而对产自非洲的同类产品没有此限制。据此完成1-3题。
1.除政策优惠外,马达加斯加吸引国际纺织、服装类企业来投资办厂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 B.劳动力 C.资源 D.技术
2.导致马达加斯加对羊绒衫几乎没有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是
A.居民收入 B.文化传统 C.国家政策 D.气候
3.当时,我国该羊绒企业在马达加斯加兴办工厂,主要目的是
A.增加产品销量 B.接近消费市场
C.提高设计水平 D.增加当地就业
【答案】1.B???2.D???3.A
【考点】工业区位因素。
(2016?新课标Ⅱ卷)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图1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 市场规模 B. 劳动力成本
C. 原材料成本 D. 技术水平
4.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5.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 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 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答案】3.B 4.A 5.D
【考点】本组题考查产业转移的知识,具体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产业转移对中国的影响。
(2016?上海卷)(十四)重庆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利用当地优势条件,积极发展国际贸易。
27.2009年到2012年,重庆商品出口中比重变化最大的产品产自于
①资源密集型企业 ②技术密集型企业
③资本密集型企业 ④劳动密集型企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8.重庆发展国际贸易的优势条件主要表现为
A.长江航运交通较便利 B.劳动力资源丰富,商品价格低
C.能源、矿产品产量大 D.农业较发达,农产品种类多样
【答案】27、B 28、B
【考点】考查工业区位及区位影响。
(2016?上海卷)(十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而工业区位选择是多种区位因素综合左右的结果。
21.以下世界著名工业区中,钢铁、冶金企业主要依靠进口原料、燃料的是
A.德国鲁尔工业区 B.中国京津唐工业区 C.日本阪神工业区 D.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22.曾经的杨浦“工业锈带”上,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锈带铮亮”反映了某些区位要素的影响力越来越强,这些要素主要是
A.能源与原材料 B.技术与人文环境 C.物流与市场 D.劳动力与土地价格
【答案】21、C 22、B
【解析】21.德国鲁尔工业区是在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进口法国的铁矿;中国京津唐工业区靠近煤、铁资源产地;日本阪神工业区煤、铁资源都是依赖进口;美国东北部工业区靠近铁矿和煤矿产地。C正确。22.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孵化基地是高新技术产业,它的发展是依靠技术,优美的地理环境及便利的交通运输发展,反映了科技与人文环境要素的影响力越来越强。B正确。
【考点】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影响。
(2016?新课标Ⅰ卷)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答案】1.D 2.A 3.C
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原材料并不充足,20世纪80年代,劳动力素质也不高。2.材料中“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这说明原来佛山陶瓷产业区变成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的中心城区,即佛山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原材料和市场需求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企业竞争加剧不是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
3.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悠久,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业基础好是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相比佛山市,景德镇在资金和交通方面没有优势,劳动力成本低是景德镇相对佛山一个优势,但不是主要优势,因为还有比景德镇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所以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陶瓷产业基础好。
【考点】工业区位和产业转移。
(2016?新课标Ⅲ卷)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1-3题。
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A.离原料产地较近 B. 离消费市场较近
C. 劳动生产率较高 D. 劳动力价格较低
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原料价格 B.劳动力价格 C.投资环境 D. 市场需求
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A.原料使用量 B.劳动力使用量 C.运输量 D. 设备费用
【答案】1.D 2.C 3. B
国外建的纺纱厂的市场主要是我国国内,排除D;和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相比,美国的政策、基础设施等投资环境更优,故选C。3.材料表明,我国纺纱厂的区位选择经历了国内-越南、巴基斯坦-美国的变化,由此可推断,由国内向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转移主要是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而美国劳动力成本远远高出我国,国内企业仍向美国转移,说明我国纺纱业已减少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
【考点】产业转移的因素。
(2016?浙江卷)37.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26分)
材料一
图1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图2 为2014年重庆工业结构图。
材料二
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重庆工业基础雄厚。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业,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生产为主。在十三五规划中,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做为发展重点。(10分)
(2)某汽车制造企业拟在重庆建设生产基地,说出其有利条件。(8分)
(3)分析成都与重庆之间汽车产业分工协作的发展思路,并说明其意义。(8分)
【答案】(2)工业基础好,配套完善;交通便利;人才丰富;接近市场;政策支持。
(3)思路:发挥各自优势,实施汽车产业链分工;侧重于生产不同类型或不同档次的汽车,实施产品分工;生产汽车不同零部件,实施生产协作。
意义:避免重复建设或恶性竞争;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集群效应。
【考点】水能资源开发条件分析,工业发展区位选择,区域产业协作。
(2016?天津卷)14. (20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台湾省与福建省隔海相望,省内80%人口的祖藉是福建。两岸“三通”的启动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加深了两岸的经贸往来。目前福州、厦门等地已建成多个台商投资区。

说明台商投资区集中在福建省福州、厦门等城市的原因。(6分)
【答案】
(1)地域文化相同(台商回乡投资多);距离近(有港口、运输成本低);政策鼓励。
【解析】
【考点】工业布局区位条件。
(2016?北京卷)36.(36分)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为大别山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4)阐述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8分)
【答案】(4)政策和技术支持;农产品资源丰富,接近原料地;距合肥、武汉等大中城市较近,市场广阔;修建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考点】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分析,水利工程建设意义,交通运输发展条件及意义,工业发展条件
(2015?新课标II卷)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下图示意M国的位置。把此完成下列问题。
6、中资企业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的主要目的是( )
A、满足我国需求 B、拓展国际市场
C、提高技术水平 D、增加当地就业
7、如考虑运输成本,在下列国家中,M国中资企业的产品首先应销往( )
A. 美国 B. 日本 C. 澳大利亚 D. 法国
【答案】6.B 7.D
【解析】
(2015?上海卷)“互联网+商业”即电商,作为一种新业态,对传统的第三产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
4、若干年前,某国际著名出版社利用互联网开办网上书店,消费者订购图书后,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即可。在网上书店购书不但方便,而且更加便宜。但网上书店也对某些企业产生不良影响,这些企业包括( )
①实体书店 ②实体银行 ③电信公司 ④航空公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网上购书之所以便宜,部分原因是某些传统的商业区位要素对网上书店影响变得很小。影响变小的要素主要是( )
①交通 ② 人口 ③集聚 ④地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4、A 5、C
【解析】
4.网络购物减少了实体店的销量,对实体商店的冲击大。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无需经过银行支付系统,使得商业活动对银行系统的依赖减弱。A正确。
5.网上书店在布局时也考虑交通条件以更好更快捷的向各地消费者服务,消费人群的分布与数量对两类商业活动均产生重要影响。C正确。
(2015?安徽卷)企业总部是企业决策和控制中心。下表表示2001年1月至2012年4月我国上市企业总部在四大区域间的迁移情况。完成下列问题。
30.2001年1月至2012年4月,我国上市企业总部在四大区域间 的迁移表现为( )
A、东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主要向东北地区迁移
B、东部地区是上市企业总部迁移的主要目的地
C、中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的净迁出量最大
D、西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主要迁往中部
31. 下列因素中,影响我国企业总部布局的主要是( )
①原料 ②交通 ③劳动力 ④信息 ⑤政策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答案】30.B 31.C
【解析】
(2015?北京卷)41.(18分)世界博览会通过展示科学技术发展,预示世界发展方向。1962年世博会在美国西雅图举行。
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人类生活发生着巨大变化,下图是西雅图主导产业变化过程示意图。
(1)归纳西雅图产业转型过程中主导区位因素的变化。(8分)
【答案】
(1)从资源、劳动力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转移,再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转型。
(2015?福建卷)一个国家中某种商品出口的比较优势程度用R值表示,R值越大表示该商品出口的优势越强。表1为2005-2012年中国、东南亚Y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前六位的R值。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5.中国,Y国商品出口的共同特点是( )
A.工业品比较优势强 B. 工业品所占比重小
C. 农产品比较优势弱 D. 农产品出口总量大
6.决定Y国鞋子、服装出口优势的生产要素是( )
A.科技 B.资金 C.劳动力 D.原材料
【答案】5.A 6.C
【解析】
5.中国和Y国出口商品中,工业品都占有一定的优势,且中国的工业品所占比重较大;而中国农产品出口量小,Y国的农产品的出口优势较强。故选A。
6.鞋子和服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而Y国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而鞋子和服装需要技术水平较低,资金较少,原材料在生产成本所占比重较小,且并不一定由当地供应。故选C。
(2015?上海卷)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认识我国石油资源开发和利用状况,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归纳我国石油生产时空分布的基本格局。(4分)
(2)“我国部分地区油田资源已进入中晚期”,举例说明这一判断。(2分)
(3)概述2009年我国石油生产量与进口量的关系,说明2009年华东、华南的石油进口量与其他地区的差异及其原因。(4分)
【答案】
(1)1999年:石油生产主要分布于东北,其他地区相对较少(1分);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海洋石油生产相对较少(1分)。
2009年:东北、西北石油生产平分秋色(1分);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的格局保持不变(1分)
(2)由图可见东北的石油生产量逐步下降(1分),进口量明显增加(1分),这反映该地区油田开发强度大,储量有所减少,需要进口部分石油弥补储量不足带来的产能下降。这表明我国部分地区油田确已进入中晚期。
(3)关系:2009年我国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国内生产量(2分);
差异:华东、华南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其他地区(1分);
原因:华东、华南石油生产量远远满足不了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依靠进口弥补缺口(1分)。
【解析】
(2)油田资源进入中晚期,石油产量将逐渐下降,该区域石油进口量增加。图中符合这一特征的地区为东北地区。由图可见东北的石油生产量逐步下降,进口量明显增加,这反映该地区油田开发强度大,储量有所减少,需要进口部分石油弥补储量不足带来的产能下降。这表明我国部分地区油田确已进入中晚期。
(3)通过各地石油生产量相加得到的数据与各地石油进口量相加得到的数据,两数据进行对比可知2009年我国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国内生产量。华东、华南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其他地区。这与华东、华南石油生产量小,两区经济发达,石油消费大,必须依靠进口弥补缺口有关。
(2015?海南卷)电解铝业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近年来,我国新建电解铝产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有人认为,我国电解铝业西移大势所趋。下图示意铝工业主要部门及其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省区(2010年前)。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3.西北地区大规模发展电解铝业依赖的优势条件是( )
A.廉价而充足的电力 B.良好的生态环境
C.充足的原料供应 D.良好的工业基础
4.电解铝业由东、中部转移到西北地区,会导致( )
A.能耗降低 B.产品价格提高
C.污染排放减少 D.运输成本增加
5. 西北地区电解铝厂选址应远离( )
A.交通线 B.输电线 C.绿洲 D.荒漠
【答案】3.A 4.D 5.C
【解析】
4.电解铝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电力资源、向大气中排放较多的废气,这主要是受到其生产过程的影响,和该工业分布位置无关,电解铝业向西北地区转移不会导致能耗降低和污染排放的减少;西北地区电力资源较为廉价、充足,可使电解铝业成本降低,产品价格降低;西北地区铝土矿(电解铝业的原料)缺乏且远离市场,我国电解铝业向西北地区转移将导致原料和产品运输成本增加。
5.电解铝厂污染较为严重,西北地区人口、城市等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为较少对该地的污染,电解铝厂选址应远离绿洲。
1.(2014·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庆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陆上油田和重要的石化基地,截止2008年大庆油田已经开采出可采储量的75%。近年大庆重点发展了石化深加工、电子信息、机械及仪表仪器生产等产业。下表是大庆市近年主要经济和产业指标值。
年份
2005年
2008年
2012年
地区生产总值
1400
2220
4000
三次产业占地
区生产总值比重
3∶86∶11
4∶82∶14
4∶81∶15
采掘业占工业
总产值比重(%)
82
79
72
材料二 玉门是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2009年被列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多年的石油开采造成大气、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老城区人口从13万锐减至3万。近年来玉门重点发展了新能源产业。
(1)分析大庆市产业结构及变化特点。
(2)目前大庆和玉门在资源、经济和环境三方面面临问题的差异是________。
(3)根据各自面临的问题和具有的优势,两市选择不同产业发展方向的原因是________。
(4)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战略,对大庆、玉门这类资源型城市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________。
(5)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方面,大庆和玉门采取了各具特色的举措,据此谈谈对“因地制宜”思想的认识。
【答案】(1)第二产业比重大;石油采掘工业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2)玉门石油资源已经枯竭,大庆也将面临石油枯竭的问题;玉门的经济发展已经衰退,大庆的采掘业比重过高;玉门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3)大庆:区位优越;资金、技术等条件好 玉门: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
(4)提供资金、技术和相关优惠政策
(5)“因地”是指根据条件,“制宜”是指应采取合适的对策和措施,同是资源型城市,但所处地理位置不一样,条件有差异,采用适合各自情况的产业转型政策
2.(2014·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主要汽车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现今,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材料二 吉林省是我国汽车工业大省。近年来,该省汽车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部分配套零部件生产由长春市向周边地区转移,带动了周边地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长春市为核心的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图8为长春市及其周边地区汽车工业空间体系图。
图8
(1)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2)试分析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对长春市周边零部件生产地区的积极作用。
【答案】(1)市场需求量大(市场潜力大);生产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
(2)有利于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分工协作,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工业化水平);当地企业规模扩大、数量增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扩大了当地经济规模);增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解析】第(1)题,我国汽车工业与美国相比其发展的优势可从消费市场、生产成本等角度回答。第(2)题,汽车“整零协作”模式对长春市周边零部件生产地区的积极作用可从分工协作、工业化水平、经济规模以及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回答。
(2013·北京卷)某品牌企业在京津冀地区建有饮用瓶装水厂。读图6,回答第10-11题。
10.瓶装水厂如此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A.利用优于授权地区的水源????B.靠近技术发达地区
C.吸引高素质的劳动力??????D.降低运输成本
11. 瓶装水厂的建设使所在地
①就业岗位增加?? ②吸引大城市人口迁入? ③承接品牌授权地区产业转移
④吸引相关企业集聚 ⑤城市等级提升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答案】10.D 11.B
【解析】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工业布局的区位条件。
(2013?大纲卷)图1示意某跨国公司的制造企业和研发中心在中国的分布。读图1,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多地投资建制造企业主要是为了???? ?
A.扩大市场份额??? ?B.分散投资风险????
C. 建立营销网络??? D.利用廉价原料
2.该公司研发中心选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交通???? ?B.人才????C.市场???? D.资金?
【答案】1.A 2.B
【解析】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
(2013?江苏卷)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图17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18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图17 图18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2分)
(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3分)
(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________?,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____________?苏中地区_______?苏北地区___________?(3分)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
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答案】
28.
(1)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南高北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
(2)起点高(起步早);速度快;水平高
(3)受上海辐射作用大(距离上海近)????引领苏北腹地的发展(带动苏北地区发展)
(4)质量(内涵发展)????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完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保障设施;提升宜居水平)
(5)②??③??①
【解析】
(1)根据图例分析:由于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苏南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所以苏南城镇化水平达到71%,苏中城镇化水平为57%,而苏北地区城镇化水平为53%。城镇化水平由南向北逐步降低。
(2)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可以从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和速度快慢等方面分析,根据图示:苏南地区的城镇化进程的特点主要有:起步早、速度快、水平高。
(5)苏南地区属于沿江城市带,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应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苏中地区距离长江三角洲核心区的距离近,所以应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苏北地区位于两大城市发展轴,应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3?江苏卷)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底特律始建于1701年,1830年后工业稳步成长,1903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公司建立,此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了赌场等第三产业,但未能扭转经济衰退趋势。2007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年2月19日底特律市宣布已经陷入财政危机。
材料二??图19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图20是底特律人口数量变化图。
?
图19 图20
(1)18世纪五大湖区许多工业城市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有______________?。(3分)
(2)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的主导产业是______?,该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3分)
(3)20世纪中期以来,底特律日趋衰落,直至陷入财政危机的具体原因有_________?。(3分)
(4)简述底特律的兴衰给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__________?(4分)
【答案】29.
(1)丰富的煤铁资源;水运便利;市场需求量大
(2)汽车工业??先进的科学技术;新兴的市场需求;丰富的原材料(任答两点)
(3)石油危机;日本、德国等国家汽车工业的冲击;房地产崩溃;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冲击(任答三点)
(4)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
【解析】
(3)根据材料分析: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2007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年2月19日底特律市宣布已经陷入财政危机。结合传统工业衰落的原因分析其陷入财政危机的具体原因有石油危机;日本、德国等国家汽车工业的冲击;房地产崩溃;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冲击等。
(4)区域再生阶段应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
专题09 工业生产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引发了大规模的“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据此回答1~2题。
1.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的工业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  )
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②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③缓解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
④降低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表为我国东部某省某县2017年新春招聘会部分招工信息表。据表完成3~4题。
单位
金马密封件
集团有限公司
全昉纺织集团
科力新材料
有限公司
鑫鹏针织服饰
有限公司
工种
挡车工
服装缝纫工
作业员
车工
名额
200人
100人
150人
200人
条件
初中20~45岁
初中18~35岁
初中45岁以下
初中18~45岁
月薪
2 000~4 000元
1 500~3 000元
3 600元
2 500元
3.从表中可以推断出该县的主要工业类型为(  )
A.劳动力指向型 B.技术指向型
C.动力指向型 D.原料指向型
4.不同企业聚集在该县的主要原因是(  )
A.企业间存在投入——产出联系
B.加强技术和信息交流
C.利于该地区环境保护
D.企业间共用基础设施
下图为京津地区汽车制造业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该汽车制造业在京津地区布局的主要原因有(  )
①劳动力丰富 ②市场广阔 ③科技发达 ④地价低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a→b、b→c阶段,都有利于(  )
①降低生产成本 ②减少污染区域 ③共享基础设施 ④获得最优区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5.选B。6.选A。第5题,京津地区地价较高,劳动力丰富同时价格较高。京津地区的优势在于市场广阔,科技发达,故B正确。第6题,a→b、b→c既有工业集聚又有工业分散的过程。不管是集聚还是分散都是为了降低成本,获得最优区位,故A正确。②③两项是工业集聚的好处。
比较费用即一个区域某一生产要素相对于另一区域的该要素的比值。读“甲、乙、丙、丁四地三种生产要素相对另一个参照区域的比较费用表”,回答7~8题。




比较环保费用
1.01
1.2
2.1
4.8
比较地租费用
0.9
0.85
2.2
4.3
比较运输费用
1.5
0.6
1.8
1.0
7.某集团公司对四地进行考察后,决定在丁地兴办一企业,该企业最有可能是(  )
A.造纸工业 B.钢铁工业
C.石化工业 D.电子工业
8.该公司决定建一原料导向型的加工厂,最好建在(  )
A.乙地 B.丙地
C.丁地 D.甲地
二战后日本本土的重工业策略以及朝鲜战争的爆发,“北九州工业区”率先复苏,到20世纪60年代已成为全日本污染最严重的“七色烟城”。到80年代后,受无法再从中国大陆进口铁矿石(被迫进口澳大利亚等国铁矿石)和日本石油能源政策双重打击,“北九州工业区”开始衰落。完成9~10题。
9.二战促进北九州工业区率先复苏的主要因素是(  )
①基础设施先进,劳动力素质高 ②战争对钢铁产品需求的急剧增长 ③地形平坦,土地资源丰富 ④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优惠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除了“双重打击”,北九州工业区迅速衰落的主要原因还有(  )
A.人口大量迁出,劳动力短缺
B.原料成本上升,污染严重
C.产业发展,单位产值能耗增大
D.产业结构过于复杂,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是中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吸引苹果、中兴和酷派等多家手机生产厂家入驻。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累计生产手机4亿部,2015年手机产量达1.39亿部。另有手机研发中心、生活小镇、准时达电子商务、苹果手机翻新维修、航空物流园等多个相关项目建成和推进。据此完成第11~13题。
11.郑州航空试验区将打造成全球智能终端(手机)制造基地作为发展目标,其主要得益于该地(  )
A.自然资源丰富 B.劳动力资源充足
C.消费市场广阔 D.协作条件优越
12.郑州航空港吸引多家手机生产厂家入驻,能够(  )
A.增加手机生产成本 B.降低产品运输成本
C.减轻环境污染 D.提高产品创新力
13.目前手机可通过手机商务进行销售,可能(  )
A.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
B.削弱产品的市场开拓
C.降低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的要求
D.增加产品的流通环节
答案:11.D 12.D 13.C
解析:第11题,由材料可知,手机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在该地得以建成和推进,因此协作条件优越,有利于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成为全球智能终端(手机)制造基地,故选D项。第12题,郑州航空港吸引多家手机生产厂家入驻,使不同手机生产厂家信息与技术交流加强及企业竞争加剧,有利于促进各自企业生存与发展,因此有利于不同手机生产厂家提高产品创新力。不同手机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会降低手机生产成本;对消费市场距离影响不大,因此没有降低产品运输成本;手机生产厂家在该地区集聚,对环境问题会带来一定影响,但不是减轻环境污染。故选D项。第13题,由于电子商务多通过电脑网络进行网上销售,因此会降低手机商业网点的空间布局要求;产业升级主要得益于当地经济发展与技术的创新,手机销售通过电子商务对产品升级换代影响不大;手机销售通过电子商务有利于开拓市场;手机可通过电子商务进行销售,通过厂家售后部门直接到达消费者手中,会减少产品的流通环节。
界首市位于安徽省西北边陲(如下图),其从事回收经营人员达10万人,废旧电瓶年回收量约占全国的30%,再生塑料年回收量约占全国的10%。2007年界首某工业区被发改委批准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自此,依托再生资源优势,界首培育了再生金属和再生塑料两大综合利用产业,走出了一条开发“城市矿产”、实现绿色崛起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据此完成第14~15题。
14.界首再生金属、再生塑料生产基地的兴起,主要优势条件是(  )
A.交通便利 B.土地成本低
C.政策扶持 D.接近消费市场
15.界首集聚了数十家生产尼龙绳、尼龙网、塑料彩条布企业,其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原料 B.交通 C.地价 D.劳动力
答案:14.C 15.A
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平台,特色小镇给浙江供给侧改革注入了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如海宁皮革“时尚小镇”、西湖云计算“云栖小镇”……“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独特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是小镇持续良性运行的保障。图1为浙江特色小镇发展网络示意图,图2为广东省佛山市部分专业镇联系网络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6~18题。
图1
图2
16.与佛山某专业镇相比,浙江“特色小镇”的优势是(  )
A.产业专业性强 B.产业链紧密
C.政府支持力度大 D.更加注重创新
17.影响浙江 “特色小镇”发展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的需求 B.优美的环境
C.先进的技术 D.劳动力的素质
18.浙江大力推行“特色小镇”的主要目的是(  )
A.产业基础传承
B.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C.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D.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答案:16.D 17.A 18.B
解析:第16题,与佛山某专业镇相比,浙江某特色小镇注重智慧经济发展,有高新技术园区,其发展的优势是科技水平更高,信息交流更快捷,生产联系、产业链及政策支持方面没有差异,故选D项。第17题,由材料可知,独特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是小镇持续良性运行的保障,因此影响其规模的主导因素为市场需求,故选A项。第8题,浙江省位于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劳动力工资及土地价格升高,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成本提高,必须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所以浙江大力推行“特色小镇”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故选B项。
玻璃制造是高耗能、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某汽车玻璃生产公司于1987年成立于福建省福清市,经过多年发展该公司已经成为国内最具规模、技术水平最高、出口量最大的汽车玻璃供应商,在国内外汽车玻璃配套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下图为该公司近些年来在美国投资扩张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9~21题。
19.2005年影响该公司在美国投资设立分公司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劳动力因素 B.技术因素
C.内部交易成本 D.市场因素
20.2014年该公司先后在俄亥俄州、伊利诺伊州投资建厂生产的主要原因是(  )
A.接近五大湖传统工业区,原料丰富,市场广阔
B.周边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集中,技术发达
C.页岩气开发,土地、税收优惠等降低了生产成本
D.两州熟练技术工人多,劳动力质优价廉
21.中国企业正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在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的优势表现在(  )
A.高速便捷的交通 B.先进的核心技术
C.强大的制造能力 D.庞大的人口基数
答案:19.D 20.C 21.C
解析:第19题,2005年该公司在美国投资设立的分公司是销售公司,故选D项。第20题,玻璃制造是高耗能、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因此,能源、技术是影响其区位的主要因素。该公司的制造技术已经成熟,美国的劳动力成本高。2014年该公司先后在俄亥俄州、伊利诺伊州投资建厂生产,源于这里页岩气开发,土地、税收优惠等降低了生产成本,故选C项。第21题,在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的优势表现在中国各类人才都很充裕,具有强大的制造能力,故选C项。
读“某类工业的区位因素影响力变化图”,回答22~23题。
22.Ⅰ、Ⅱ、Ⅲ时期,该类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原料、交通、燃料 B.交通、燃料、市场
C.燃料、原料、市场 D.原料、燃料、市场
23.该工业最有可能是(  )
A.制糖工业 B.普通服装工业
C.钢铁工业 D.精密仪表工业
答案:22.选D。23.选C。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长兴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其南岸的水深12~16米,水情稳定。隶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的上海江南造船厂旧址位于黄浦江畔(图中P处),2003年该造船厂整体搬迁至长兴岛,造船能力达10万吨级以上,中船一期、二期造船基地已成为目前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
(1)简述长兴岛造船基地的有利区位条件。
(2)分析江南造船厂在旧址发展的限制条件。
(3)若将图中M区规划为“海洋装备配套产业基地”。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导学号30374051?
答案:(1)拥有深水岸线,(水情稳定,)港口不淤泥,冬季不封冻;有宽阔平坦的港口建设用地;海陆空交通便利;依托上海,可就近获得钢材供应和技术人才支撑;相关产业集群,生产协作条件好。
(2)江南造船厂旧址位于黄浦江畔,河道较浅,江上桥梁限高,影响了制造船舶的吨位;造船厂旧址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土地资源有限,限制了造船厂的发展规模。
(3)赞同。理由:与船舶制造、修理的工业基地邻近,促进交流与合作,形成产业链;扩大了长兴岛的工业规模,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不赞同。理由:没有直接临海临港优势;占用大量城镇、农业和生态用地,导致土地资源紧张,增加生态环境压力。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武安市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东麓,是邯郸市唯一的县级市,钢铁、煤炭等工业发达。武安采矿业和炼铁业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成为全国有名的“钢铁大县”和邯郸市“产能大县”,拥有数十家钢铁企业,进入21世纪,武安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产业结构失衡,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铁矿、煤炭枯竭,经济迅速走向衰落。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已成为武安的“新形象”。上图示意武安市在河北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1)说明20世纪80年代武安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
(2)近年来,河北省西部一些钢铁企业计划向黄骅搬迁,试解释黄骅港成为钢铁企业搬迁目的地的主要原因。
(3)分析武安市近年来钢铁工业不断衰落的主要原因。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问题①:说明武安市钢铁工业的衰落对我国一些矿业型县级市产业发展的启示。
问题②:请为武安市钢铁产业发展和经济振兴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答案: (1)煤、铁资源丰富,原料充足;邻近京津冀工业发达地区,市场广阔;临近河流,水源比较充足;有铁路、高速公路等干线经过,交通便利;政府政策大力支持等。
(2)港区范围广,环境容量大;海运成本较低,便于海外铁矿资源的进口;黄骅市沿海滩涂广阔,地价较低。
(3)产业结构单一;钢铁市场需求量下降;钢铁生产能源消耗过大,成本较高;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政策上压减钢铁产能;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4)问题①: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产业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原有矿业企业转型升级。问题②:优化钢铁产业内部结构,发展高附加值产品;调整钢铁企业布局,分散或转移污染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新兴工业,推动产业升级;依托太行山山区优势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加大资金投入,治理污染,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等。
26.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吉利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成为以中国为核心,业务覆盖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化企业集团。吉利汽车在中国拥有9大整车制造基地。下图为吉利汽车国内部分生产基地分布图。
(1)读图概括吉利汽车国内生产基地发展汽车制造业的有利条件。
(2)2010年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在此以后,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之间的协同效应逐步显现。简述并购海外知名汽车品牌对吉利发展汽车工业的作用。
(3)吉利集团在收购沃尔沃汽车时只保留了沃尔沃轿车在瑞典哥德堡的研发和部分生产机构,分析这样安排的意义。
答案:(1)接近钢铁、石化工业基地;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市场潜力大;水陆交通便利,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
(2)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完成并购有利于节省资金;利于将沃尔沃汽车公司的研发力量和先进生产技术植入吉利汽车生产,促进产品升级;可利用沃尔沃汽车品牌占领中国高档小汽车市场;中国劳动力成本较低,并购后可节省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吉利汽车可以借助沃尔沃品牌进入欧洲市场;靠近世界高档汽车市场与研发中心,可以获得市场和研发的最新信息;市场距离近,降低运输成本;研发与生产结合有利于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经济效益。
27.读“某科学园区开发成功的区位因素表和技术城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决定技术城布局的最主要的区位因素。
(2)据表说明该类工业区交通运输的特点,并由此推测该科学园区主要产品体积和质量的特点。
(3)园区建成后,该区域大量同类工业向园区集中,简要分析工业集聚的主要优势。
解析:第(1)题,读技术城结构示意图可知,该产业为尖端技术产业,决定其布局的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知识和技术。第(2)题,读表可知,该类工业区对航空运输特别是国际航空的依赖性强,同时需要有连接首都的陆上道路网;进而可以推测该科学园区主要产品的体积小、质量轻。第(3)题,工业集聚的优势主要从共用基础设施、加强信息交流和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
答案:(1)知识和技术。
(2)依赖航空运输,尤其是国际航空;需要有连接首都的良好的陆上道路网。该科学园区主要产品体积小、质量轻。
(3)工业园区各种基础设施完善,节约生产建设投资;加强各企业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费和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