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物体是沉还是浮》导学案年 级五学科科学课型实验课授课教师设计时间总课时授课时间学习内容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学习目标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3、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学习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学习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学习准备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师生活动备注导学过程提疑: 1、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2、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合作探究: 1、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对提疑1、2题进行实验观察,完成2页实验记录表。2、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xK b1.Co m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4、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导学过程汇报点评:1、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2、组织交流,在这个师生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巩固练习:1物体在水中沉浮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拓展延伸:了解鱼为什么能自由的沉降板书设计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砖块 沉木块 浮塑料块 浮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教学反思第1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案【课程主题】 教科版五年级下第一单元第1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材分析】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内容,本课从观察身边物体开始通过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鼓励他们在活动中自己猜测、了解、解决有关沉浮的一些问题。,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继而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本课教学主要研究的是物体的沉浮和物体轻重、大小之间的关系。【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因此教学很容易展开。在学习过程中,让他们猜测、实验、验证以及通过现象寻找原因等思维方法,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沉和浮,形成他们关于对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现象的解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了解: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掌握:观察物体沉浮的两种基本方法。理解物体沉浮是在一定条件下与它的大小、轻重有关。过程与方法: 体会:知道科学观察要确定统一的标准。?感受: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参与: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经历:“发现-否定-再否定-再发现”不断冲突,不断修正的探究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通过探究活动,对研究物体沉浮现象产生兴趣。体验: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能不断完善、修正自己的认识感染: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形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究的精神。【重点难点】 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难点:学生能在实践中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玻璃水槽1个,在水不同沉浮状态塑料块三个。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苹果、橡皮),实验记录表。 小组实验二:水槽,苹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4枚,塑料块4块,实验记录表【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如果把这个苹果放进水里,你们猜是沉是浮(猜的时候板书沉、浮),看看老师怎样放的?(浮出示课件说明浮的状态,把物体从水面放进水里,不是把物体扔进去,也不是放在水面放进水里)。2.结合课件和实际操作,明确沉浮的标准和操作方法。 用课件说明第三种情况物体在水中,也是浮。明确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设计意图】通过两次放塑料块却得出不同的沉浮情况,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入新课的学习和研究。随后在教师的演示和引导下学生进一步明确沉浮的标准和操作的方法,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二、科学探究,修正概念 1.思考:你认为哪些物体容易浮,哪些物体容易沉?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说,教师随即板书) 20活动一: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谈话:刚才看了物体的沉浮,想不想自己来亲自做一做呢? (2)看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哪8种材料:苹果、蜡烛、泡沫块、回形针、小石块、带盖的空瓶、橡皮、塑料块。 (3)引导猜想。谈话:直接做没有悬念不好玩,先请同学们猜一猜是沉是浮,沉可以用向下的箭头表示,那么浮怎样表示?当然要简单地说明理由。如预测泡沫块是沉是浮?理由是什么?(较重) (5)学生猜想,汇报猜想。第一组汇报时,其它组看有没有和它不一样的预测。(汇报两组即可) 实验:到底我们的预测对不对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下面的实验要求实验。 实验步骤: ①把物体轻轻地从水面放入水中,并做好相关的记录,沉用“↓”表示,浮用这个“↑”表示。 ②实验完后将物体从水中捞出,并用抹布擦一擦,再放进塑料袋中。 注意: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请材料员到材料区领取水槽。 (6)组织交流: ①汇报实验结果:请其它小组听,有没有不一样的。(1组即可) ②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③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你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本活动按“教师出示材料样本——引导完成实验方案——学生预测和思考沉浮理由——小组实验观察——汇报结果——整理预测和理由”的顺序进行,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观察前的预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更是调动学生思维的必然条件,同时也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而且选择的7种物体是一组有结构的材料,既有容易判断沉浮的,也有难以直接判断沉浮的,比如苹果、蜡烛等,这样的设计都体现了用材料有效调控教学的目的。 3.活动二: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⑴谈话聚焦问题:刚才同学们预测物体的重量、体积与物体的沉浮有关,如果我们改变了同一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会发改变吗?(板书问题) ⑵引导设计方案: ①我们可以把物体的重量和体积做哪些方面的变化?(重量变重或变轻,体积变大或变小) ②看一看我们现有的材料,哪些物体可以比较容易的做这方面的变化?沉和浮的物体各选择一个。(提醒学生进行记录) ③怎样进行变小、变大。(介绍:切分和叠加的方法) ⑶引导预测. ⑷明确实验步骤: ①小组合理分工,切分、叠加材料同时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并分析数据做出结论。(教师指导分工的情况:你们小组准备怎样分工让切分和叠加同时进行?) ②实验完后将物体从水中捞出,并用抹布擦一擦,再放进塑料袋中。 ⑸引导使用安全:我们要切分苹果,需要使用什么?(小刀)小刀在使用时要注意什么? 注意:使用小刀注意安全,在旧报纸上切分以免损坏操作台,苹果和橡皮不要切的太小。小组分工要合理,合作要有序。 ⑹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重量和体积),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改变物体的重量和体积,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是上一活动的递进,开始围绕变量,进行沉浮原因的探究。在这一活动的实验方案较之上一个实验难度更大,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设计实验方案,并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的方法来研究物体的沉浮,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把切分和叠加两个实验整合在一起,目的是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实验的时间。在这一实验中对学生的小组合作提出明确的要求,继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三、总结回应,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对本课进行总结。 2.课前老师用什么方法把一个原本浮的塑料块沉在水底,同学们可以用浮在水面的小瓶回去自己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本节课的总结,了解学生对以前认识的修正情况,同时能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进行下面的谈究。布置的这个拓展作业,即与开课前后照应,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后面的学习铺路搭桥。【板书设计】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猜测: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 切分 体积 叠加 验证:同一种材料 改变 在水中的沉浮不变。 轻重 【教学反思】在《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节课教学时深深的体会到:在科学课上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因为学生是科学学科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研究问题的引领者,当学生的思维矛盾时应及时引领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具有充分感知研究对象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去观察现象,通过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积极的探究欲准确总结概括出来。当学生在研究物体的沉浮和物体大小、轻重的关系时,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观察、比较、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习题一、 填空 1.同样大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 )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如用塞子塞好的空瓶,会( )在水面上,往瓶里加些沙,增加瓶的( ),它就会( )到水底了。2.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将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 )增加,体积变大,放水中是( ),沉浮状况( )改变3.通过实验发现,( )在水中下沉,( )在水中上浮。4.同样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 )和( ),( )状况不改变。5.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 )有一定的标准。二、选择题1.下列物体在水中上浮的是( )A.回形针 B.苹果 C.石块 D.装满水的瓶子2. 下列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的是( )A.铝球 B.干木球 C.铁球3. 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 ( )A.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B.轻的容易沉,重的容易浮4. 下列物体在水中上浮的是 ,下沉的是 。 ① 香油 ② 塑料瓶盖 ③ 硬币 ④蜂蜜 ⑤乒乓球 ⑥树叶 ⑦铁钉 ⑧木块 ⑨石块 ⑩泡沫板5下列物体在水中下沉的是( )A.苹果 B.蜂蜜 C.橡皮 D.萝卜三、简答题1.观察物体沉浮的操作方法?2.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有哪些?四、实验分析 有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会改变吗?例如,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般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参考答案】1. 重量 浮 重量 沉2. 重量 沉 没有3.石块、回形针 泡沫块、苹果4.重量 体积 沉浮5.沉浮二、1.B 2.B 3.A 4. ①②⑤⑥⑧⑩ ③ ④ ⑦⑨ 三、1.把物体轻轻从水面放入水里,而不是把物体扔进水中,也不是放在水面上。2.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四、不会改变。课件24张PPT。小学科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学习目标 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创设情境 操作方法:必须将物体轻轻从水面放入水里,物体要完全浸在水中,而不是把物体扔进水中,也不是放在水面上。 苹果在水中是上浮的 物体在水中碰到容器底部的现象叫“沉”; 不接触容器底部的现象叫“浮”。揭示概念探究活动一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苹果蜡烛泡沫块苹果回形针小石块带盖的空瓶橡皮塑料块音乐停止,实验结束。 音乐响起,实验开始。 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 1、快速预测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把预测和理由填在表格中; 2、做实验验证结果; 3、把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单里。 探究活动要求沉浮用图示法表示: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记录单 第( )小组 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探究活动二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苹果橡皮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记录单 第( )小组 观察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重量和体积减小时,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记录单 第( )小组 观察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重量和体积减小时,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通过苹果实验,我发现当苹果的重量和体积变小时,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不变 。探究结论 通过苹果实验,我发现当苹果的重量和体积变小时,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变。 通过橡皮实验,我发现当橡皮的重量和体积变小时,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变。 通过苹果和橡皮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把它的重量和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结论一:探究活动三 观察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重量和体积增大时,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回形针泡沫块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记录单 第( )小组实验三:观察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重量和体积增大时,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通过 上面的 实验,我发现当同一物体的重量和体积变大时,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不变 。 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把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 结论二:结论一: 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把它的重量和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结论二: 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把它的重量和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 通过结论一和结论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一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香蕉、杨梅、桔子、葡萄、钢笔、圆珠笔、三角板、涂改液……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我想探究练习1、下列物体在水中上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下沉的是_________________。①香油 ② 塑料瓶盖 ③ 硬币 ④蜂蜜 ⑤乒乓球 ⑥树叶 ⑦铁钉 ⑧木块 ⑨石块 ⑩泡沫板2、我们会想出一些办法让潜水艇在航行中沉浮自如与 有关。A、改变轻重 B、改变高低 C、改变大小A1.2.4.5.6.8.103.7.9 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 ---卡尔·波普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导学案.doc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案.doc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练习.doc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