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细胞的分子组成(学案+练习)-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1细胞的分子组成(学案+练习)-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资源简介


1.由五年的高考频度可以看出本专题在全国卷高考中考查的重点内容是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和作用、物质的检测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也常考到。
2.在命题形式上,题目信息主要以文字呈现。对核酸的考查从元素组成、种类、在细胞中的分布、结构功能、DNA和RNA的染色等方面入手、角度很全面;糖类和脂质主要考查分子特点和作用。
3.备考时要识记各化合物的种类和作用,掌握核酸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对核酸知识要联系遗传的知识进行综合复习。
一、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 核酸与蛋白质的关系

2.DNA的多样性与蛋白质多样性的关系
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种类具有物种差异性,因而可以从分子水平上用来区分不同物种的亲缘关系。
3.蛋白质和核酸的相关计算
(1)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①计算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目:
若已知多肽中氮原子数为m,氨基个数为n,则缩合为该多肽的氨基酸数目为m-n+肽链数。
若已知多肽中的氮原子数为m,则缩合成该多肽的氨基酸数目最多为m。
②计算蛋白质中的O、N原子数目:
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原子的总数-脱去水分子数=R基上的O原子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数。
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原子的总数=R基上的N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
③计算形成的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若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链状肽,则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数。
若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环状肽,则肽键数=氨基酸个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④氨基酸数与相应DNA及RNA片段中碱基数目之间关系
的计算:
(DNA)基因的碱基数(至少)∶mRNA的碱基数(至少)∶蛋
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6∶3∶1;
肽键数(得失水数)+肽链数=氨基酸数=mRNA碱基数/3
=(DNA)基因碱基数/6。
(2)核酸的相关计算:
①DNA的种类=4n(n代表碱基对数);
②DNA的相对分子质量=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苷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氧核苷酸数-2)×18;
③RNA的相对分子质量=核糖核苷酸数×核糖核苷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核糖核苷酸数-1)×18。
二、 糖、脂类的种类和作用
1.糖的种类及相互关系
2.糖类的作用
(1)生物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
(2)生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淀粉、糖原。
(3)参与生物细胞构成的物质——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
3.脂质的作用
(1)脂肪:生物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
(2)磷脂: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
(3)固醇:对生物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起调节作用。
【知识拓展】
1.几种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图示归纳
2.有机物水解产物和代谢产物总结
物质
基本单位
初步水 解产物
彻底水 解产物
代谢产物
DNA
脱氧核苷酸
4种脱氧核苷酸
磷酸、脱氧 核糖、含氮碱基
RNA
核糖核苷酸
4种核糖核苷酸
磷酸、核糖 、含氮碱基
蛋白质
氨基酸
多肽
氨基酸
CO2、H2O尿素
多糖
葡萄糖
二糖
葡萄糖
CO2、H2O
脂肪
甘油、 脂肪酸
甘油、脂肪酸
甘油、 脂肪酸
CO2、H2O
三、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1.生物体内水的存在、来源和利用
2.水分含量与新陈代谢、生物抗性的关系
(1)细胞中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生物新陈代谢越旺盛,其抗性越小;该比值越小,生物新陈代谢越缓慢,其抗性越大。
(2)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含量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减小,细胞代谢速率减慢。
(3)不同种类的生物、同一生物的不同器官及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细胞的含水量不同。
3.无机盐
(1)主要存在形式:离子。
(2)吸收的主要方式:主动运输(转运)。
四、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1)结构
(2)成分
(3)功能上:
①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或产生ATP的细胞器):
叶绿体: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线粒体:稳定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
②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
线粒体——供能;
2.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统一
(1)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提高O2和CO2交换效率。
(2)卵细胞体积大,储存丰富的营养物质,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营养。
(3)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往往具有很多突起,以增大表面 积,提高分泌效率,且细胞内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含量 较多。
(4)癌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糖蛋白含量减少,使得癌细胞间黏着性减小,易于扩散和转移。
(5)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高,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含量多,核仁较大,核孔数量多。
3.有关细胞结构的疑难问题点拨 
(1)生物名称中带有“菌”字的并非都是原核生物,如真菌类(酵母菌等)。
(2)生物名称中带有“藻”字的并不都是植物,如蓝藻属于原核藻类,但红藻、绿藻等属于真核藻类。
(3)有细胞壁的不一定都是植物细胞,如原核细胞、真菌细胞也有细胞壁。
(4)并非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和大液泡,如根尖分生区细胞就没有叶绿体和大液泡。
(5)有中心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
(6)有叶绿体和细胞壁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
(7)蓝藻等原核生物虽无叶绿体和线粒体,但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
(8)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所以自身不能合成蛋白质,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不能进行细胞分裂,而且寿命较短。
考点一 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例1.(2017年海南卷,1)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B.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组成不同的多肽链
C.将抗体溶于NaCl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
D.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
【答案】C
【解析】蛋白质的功能主要取决于组成其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及形成其的空间结构,A正确。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且形成长度不同的多肽链,B正确。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中,抗体将保持其活性,C错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受其所处环境中的温度、pH等环境理化因素影响,D错误。
【变式探究】(2016·高考江苏卷)蛋白质是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B.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的H2O中,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
C.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D.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而且也与功能基团相关
【答案】A
【变式探究】如图所示,一分子的胰岛素原切去C肽(图中箭头表示切点)可转变成一分子的胰岛素(图中数字表示氨基酸序号)。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分子具有50个肽键,合成它的过程中共脱去50分子水
B.胰岛素分子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
C.沸水浴时肽键断裂导致胰岛素生物活性的丧失
D.理论上可通过测定C肽的含量间接反映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保留的肽链中含有51(30+21)个氨基酸,所以肽键的数目=51-2=49(个),A错。胰岛素分子至少含有两个游离的氨基和两个游离的羧基,R基中也可能含有氨基和羧基,B错。沸水浴时破坏的是胰岛素的空间结构而不是肽键,C错。因为合成一个胰岛素分子就要切去一段C肽,所以可以通过测定C肽的含量间接反映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D对。
考点二 组成细胞的糖类和脂质
例2.(2017年海南卷,3)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固醇在动物体内可转化成性激素
B.C、H、O、P是构成脂质和糖原的元素
C.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D.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血脂运输
【答案】B
【解析】胆固醇是高等动物细胞的重要组分;它与长链脂肪酸形成的胆固醇酯是血浆脂蛋白(参与血脂运输)及细胞膜的重要组分;胆固醇是动物组织中其它固醇类化合物如胆汁醇、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D3等的前体,AD正确。糖原属于糖类,只有C、H、O三种元素组成,B错误。脂肪与糖原都属于储能物质,C正确。
【变式探究】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等
B.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C.糖类可以在叶绿体、高尔基体中合成
D.淀粉和脂肪水解的终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D
【变式探究】如图是人体内葡萄糖转化成脂肪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长期偏爱高糖膳食的人,图示过程会加强而导致体内脂肪积累
B.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过程①的酶,该过程会产生少量[H]和ATP
C.酒精是过程②产生的二碳化合物之一
D.在糖尿病患者体内,图示过程减弱,脂肪分解增加
【答案】C
【解析】从图示过程可以看出,葡萄糖可以转化为脂肪,故长期摄入糖时,图示过程会加强,A项正确;细胞呼吸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其产物是丙酮酸、少量[H]和ATP,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过程①的酶,B项正确;图示表示葡萄糖转化为脂肪酸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糖代谢产生一种非常重要的二碳化合物,经复杂变化可以用于合成脂肪酸,而酒精是某些植物或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代谢产物,C项错误;糖尿病病人葡萄糖氧化分解下降而细胞供能不足,机体感觉饥饿,故体内脂肪、蛋白质分解增加,D项正确。
考点三 组成细胞的无机物
例3.(2017年海南卷,4)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蔬菜中的草酸不利于机体对食物中钙的吸收
B.缺铁会导致哺乳动物血液运输O2的能力下降
C.和ATP一样,KH2PO4也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D.植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
【答案】C
【解析】草酸与食物中钙结合形成沉淀物不利于吸收,A正确。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血红蛋白的主要作用是运氧,缺铁会导致哺乳动物血液运输O2的能力下降,B正确。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是细胞的结构成分、参与并维持生物体的代谢活动、维持生物体内的酸碱平衡、维持细胞的渗透压,C错误。燃烧过程中有机物被分解,剩下来的是无机物,D正确。
【变式探究】下列关于水与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
B.植物细胞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越大代谢活动越旺盛
C.人体细胞中水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的代谢终产物
D.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中没有水生成
【答案】A
【变式探究】设计实验探究X是否属于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无机盐,某同学的构思大致如下:本实验中采用甲组、乙组之间的空白对照,以及乙组中实验前(无X)与实验后(有X)之间的自身对照。两次对照中属于实验组的依次是(  )
A.甲组、乙组实验前    B.甲组、乙组实验后
C.乙组、乙组实验前 D.乙组、乙组实验后
【答案】D
【解析】实验必须遵循的原则:①设置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③平行重复原则。所谓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那组,故两次对照中属于实验组的依次是乙组、乙组实验后。
1.(2017年海南卷,1)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B.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组成不同的多肽链
C.将抗体溶于NaCl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
D.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
【答案】C
2.(2017年海南卷,3)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固醇在动物体内可转化成性激素
B.C、H、O、P是构成脂质和糖原的元素
C.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D.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血脂运输
【答案】B
【解析】胆固醇是高等动物细胞的重要组分;它与长链脂肪酸形成的胆固醇酯是血浆脂蛋白(参与血脂运输)及细胞膜的重要组分;胆固醇是动物组织中其它固醇类化合物如胆汁醇、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D3等的前体,AD正确。糖原属于糖类,只有C、H、O三种元素组成,B错误。脂肪与糖原都属于储能物质,C正确。
3.(2017年海南卷,4)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蔬菜中的草酸不利于机体对食物中钙的吸收
B.缺铁会导致哺乳动物血液运输O2的能力下降
C.和ATP一样,KH2PO4也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D.植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
【答案】C
4.(2017年江苏卷,1)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
【答案】B
【解析】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都具有还原性,属于还原糖,组成元素相同,都是C、H、O,A错误;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B正确;蔗糖不具有还原性,属于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麦芽糖和乳糖都具有还原性,都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错误;淀粉的初步水解产物是麦芽糖,彻底水解产物是葡萄糖,纤维素的初步水解产物是纤维二糖,彻底水解产物是葡萄糖,D错误。
5.(2017年江苏卷,3)下列关于肽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α-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8个肽键
B.蛋白质是由2条或2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
C.蛋白质变性是由于肽键的断裂造成的
D.变性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答案】A
【解析】环状八肽由8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数与氨基酸数相等,都是8个,A正确;蛋白质具有多样性,可能由1条多肽链构成,也可能由2条或2条以上多肽链构成,B错误;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肽键没有断裂,C错误;变性蛋白质含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错误。
6.(2017年新课标Ⅰ卷,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
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
【答案】B
1.(2016?上海卷.6)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发中,发现了一种药效高于青蒿素的衍生物蒿甲醚,结构如图2。下列与蒿甲醚的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物质是
A.纤维素 B.胰岛素C.叶绿素 D.甲状腺素
【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蒿甲醚的组成元素为C、H、O,纤维素为多糖,组成元素也为C、H、O;胰岛素属于蛋白质,组成元素为C、H、O、S等;叶绿素含有Mg;甲状腺素含有I。
2.(2016?上海卷.11)下列病毒的构成组合中错误的是
①DNA ②RNA ③蛋白质 ④磷脂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答案】B
【解析】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为DNA或RNA。
3.(2016?江苏卷.4)蛋白质是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B.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的H2O中,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
C.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D.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而且也与功能基团有关
【答案】A

4.(2016?北京卷.1)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
框号
选项
1
2
3
4
5
A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有机物
无机物

无机盐
B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
X染色体
Y染色体
C
物质跨膜运输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易化)扩散
D
有丝分裂
分裂期
分裂间期
染色单体分离
同源染色体分离
【答案】D
【解析】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其中无机化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物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质和核酸;A正确。人为XY型性别决定类型,人体染色体组成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其中性染色体包括X染色体和Y染色体;B正确。物质跨膜运输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其中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C正确。有丝分裂分为两个阶段:有丝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但在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错误。答案选D。
【2015海南卷.11】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rRNA能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B.DNA和蛋白质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C.人体血浆中含有浆细胞分泌的蛋白质 D.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答案】D
【2015福建卷.1】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 ( )
A.都含有20种氨基酸 B.都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D.都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
【答案】C
【解析】人体中蛋白质不是每种都含有20种氨基酸,例如胰岛素含有16种51个氨基酸,A错误。分泌蛋白例如消化酶、抗体、蛋白质类的激素均在细胞外发挥作用,B错误。只有酶起催化作用,但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属于酶,蛋白质在人体中结构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的多样性,人体中蛋白质具有运输、催化、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D错误。蛋白质分子由多肽链组成,肽链的折叠、盘曲或者糖基化等过程使得蛋白质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C正确。
【2015四川卷﹒5】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
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
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
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答案】D
【解析】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时,无需水浴加热直接观察即可;A错误。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可出现组织水肿;B错误。对抗链球菌的抗体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C错误。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正确。
【2015课标I卷.5】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Bc (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Bc可以诱导更多PrPc的转变为PrPBc,实现朊粒的增——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D. PrPc转变为PrPB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答案】C
【2015上海卷.5】将血液中胆固醇运送到全身组织的主要脂蛋白是( )
A.乳糜微粒 B.低密度脂蛋白
C.高密度脂蛋白 D.极低密度脂蛋白
【答案】B
【解析】低密度脂蛋白携带胆固醇,并将其通过血液运送到全身各组织细胞,一旦低密度脂蛋白与受体结合,并进入细胞后,被传送到溶酶体,在溶酶体内蛋白质被降解,胆固醇被释放出来被细胞利用;答案选B。
【2015课标I卷.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
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
【答案】D
【解析】DNA的元素组成是:C、H、O、N、P,ATP的元素组成是C、H、O、N、P;A叙述正确。反密码子是tRNA上能与mRNA上的密码子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的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的,一个密码子(除终止密码子)编码一个氨基酸,而一个tRNA一次只能转运一个氨基酸,由此可推知一个tRNA上只有一个反密码子;B叙述正确。T2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构成DNA的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C叙述正确。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无线粒体;D叙述错误。
【2015江苏卷.1】下列关于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4 种生物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 B. 都是水溶性物质
C. 都含 C、H、O、N 这4 种元素 D. 都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答案】A
1.(2014·上海卷·2)在电子显微镜下,颤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结构是
A.细胞核 B.核糖体 C.叶绿体 D.溶酶体
【答案】B
【解析】颤藻属于蓝藻类的一种,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故A错误;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水绵是真核生物含有核糖体、叶绿体等复杂细胞器,故B正确;颤藻没有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故C、D错误。
2.(2014·天津卷·5)MRSA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为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菌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死亡与否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
B.第2组和第3组对比表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即可杀死MRSA菌
C.实验还需设计有2μg/mL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
D.蛋白质H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是一种新型抗生素
【答案】C
【解析】细菌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A错误;第2组和第3组对比说明使用低浓度青霉素和高浓度蛋白H可杀死MRSA菌,B错误;第3组缺少2ug/mL的对照组,C正确;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而蛋白H是乳腺细胞产生,不属于抗生素,D错误。
3.(2014·北京卷·1)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A.都有拟核 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都有线粒体 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B
【解析】A项酵母菌属真核生物无拟核应该是细胞核,C项蓝藻原核生物无线粒体,D项酵母菌异养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2014·上海卷·3)下列生物过程中,属于营养繁殖的是
A.面包酵母的出芽 B.蔷薇枝条扦插成株
C.青霉的孢子生殖 D.草履虫的分裂生殖
【答案】B

5.(2014·上海卷·1)下列物质中同时含有磷和氮元素的是
A.丙酮酸 B.核苷酸 C.氨基酸 D.脂肪酸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分子组成。丙酮酸中只含有C、H、O,氨基酸有C、H、O、N,脂肪酸中只含有C、H、O,核苷酸中有C、H、O、N、P,所以选B。
6.(2014·上海卷·28)一条由39个氨基酸形成的环状多肽,其中有4个谷氨酸(R基为一CH2一CH2一COOH),则该多肽
A.有38个肽键 B.可能没有游离氨基
C.至少有5个游离羧基 D.至多有36种氨基酸
【答案】B
【解析】一条由39个氨基酸形成的环状多肽,应用39个肽键,A错误;因为谷氨酸的R基上没有游离氨基,又不知其他的R基的情况,则可能没有游离氨基,B正确;由于谷氨酸的R基上有4个游离羟基,则至少有4个游离羧基,C错误;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一般为20种,所以D错误。
7.(2014·课标Ⅱ卷·5)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
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答案】C
8.(2014·海南卷·2)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B.维生素D和性激素不属于固醇类物质
C.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少
D.脂质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合成
【答案】A
【解析】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A正确;维生素D和性激素属于固醇类物质,B错;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多,C错;蛋白质在核糖体、内质网的高尔基体上合成,D错。
9.(2014·海南卷·5)下列关于植物体内水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体内的水分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
B.水是构成叶肉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之一
C.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
D.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和休眠种子的相同
【答案】D
【解析】植物体内的水分具有运输功能,能参与无机盐、有机物等营养物质的运输,A正确;水是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之一,即为叶肉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之一,B 正确;自由水可作为反应物参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许多化学反应,C正确;同种植物萌发种子与休眠种子相比,前者自由水相对含量高于后者,结合水相对含量低于后者,D错。


1.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  )
A.都是由20种氨基酸组成的
B.都含有结构式为(—NH—CO—)的肽键
C.都要由细胞核内的DNA控制合成
D.都能调节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解析: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最多由20种氨基酸组成,A错误;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该过程会形成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B正确;人体细胞线粒体中的DNA也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C错误;人体内蛋白质类的激素起调节作用,而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如淀粉酶),起催化作用,D错误。
答案:B
2.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RNA与ATP的组成元素种类相同
B.DNA是人体的主要遗传物质
C.HIV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D.大肠杆菌的DNA分布在拟核和线粒体中
答案:A
3.下列有关蛋白质和D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者都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B.两者在细胞分裂间期均有合成
C.D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D.有些生物仅由蛋白质和DNA构成
解析:DNA和蛋白质的结构都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A正确;DNA在间期的S期完成复制,蛋白质在间期的G1和G2期合成,B正确;DNA是蛋白质合成的间接模板,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是mRNA,C错误;有些病毒只有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如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正确。
答案:C
4.下列关于蛋白质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和脂质共有的元素是C、H、O、N
B.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主要由氨基酸的多样性决定
C.细胞内起催化作用的物质都是蛋白质
D.蛋白质和胆固醇都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解析:脂质不都含有N元素,A错误;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主要由蛋白质的结构决定,B错误;细胞内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是酶,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C错误;蛋白质和胆固醇都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D正确。
答案:D
5.下列有关细胞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氨基酸的空间结构是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B.等质量脂肪氧化分解比糖释放能量多是因为脂肪分子中氧含量多
C.携带遗传信息是核酸的唯一功能
D.叶肉细胞中缺乏Mg元素,则影响叶绿素合成
答案:D
6.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B.核酸、脂质和ATP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
C.RNA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反应、物质转运等功能
D.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影响着细胞的代谢
解析: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需要蛋白酶催化,而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正确;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其中脂肪、固醇的组成元素是C、H、O, B错误;RNA分为三种,mRNA、tRNA、rRNA,其中mRNA具有信息传递的作用、某些酶的成分是RNA,具有催化反应的作用、tRNA具有物质转运等功能,C正确;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影响着细胞的代谢,自由水含量越高,代谢越旺盛,D正确。
答案:B
7.下列关于各种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脂肪与糖类相比在细胞呼吸时耗氧少、放能多
B.细胞膜上的载体和基因工程中的运载体的化学本质相同
C.DNA和RNA分子的碱基组成相同
D.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功能发生改变
解析:等质量的脂肪与糖类相比在细胞呼吸时耗氧多、放能多,A错误;细胞膜上的载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基因工程中的运载体的化学本质是DNA,B错误;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是A、T、C、G,RNA分子的碱基组成是A、U、C、G,C错误;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功能发生改变,D正确。
答案:D
8.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参与三碳化合物的生成
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全部来自氨基
C.需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全部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D.由于水分子间的氢键,使得细胞中的水具有缓和温度变化的作用
答案:D
9.有关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镁是所有光合色素的组成成分
B.植物蒸腾作用失去的水是自由水
C.秋冬季节,植物体内结合水与自由水比例下降
D.骨骼和牙齿中的钙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解析:镁是所有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类胡萝卜素中不含镁,A错误;自由水能够自由流动,植物蒸腾作用失去的水是自由水,B正确;结合水与植物的抗逆性有关,因此秋冬季节,植物体内结合水与自由水比例上升,C错误;骨骼和牙齿中的钙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D错误。
答案:B
10.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是(  )
选项
取样时间
检测试剂
检测结果
A
第10天
斐林试剂
不显色
B
第20天
双缩脲试剂
不显色
C
第30天
苏丹Ⅲ试剂
橘黄色
D
第40天
碘液
蓝色
答案:C
11.下表中有关人体细胞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编号
化合物
实验检测
组成单位
主要功能
检测试剂
颜色反应

油脂
苏丹Ⅲ染液
橙黄色
脂肪酸
储存能量

糖原
斐林试剂
砖红色
葡萄糖
提供能量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氨基酸
承担生命活动

淀粉
碘液
蓝色
葡萄糖
结构物质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油脂水解可以获得甘油和脂肪酸,A错误;糖原不属于还原糖,因此用斐林试剂鉴定不会产生颜色反应,B错误;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并且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C正确;淀粉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D错误。
答案:C
12.如图为实验测得的小麦、大豆、花生干种子中三类有机物的含量比例,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同等质量的种子中,大豆所含的N元素最多,小麦所含的最少
B.三种种子中有机物均来自光合作用,含量的差异与所含基因有关
C.萌发时,三种种子都会不同程度地吸水,为细胞呼吸创造条件
D.相同质量的三种种子萌发需要O2的量相同,所以种植深度一致
答案:D
13.泛素是一个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对细胞内蛋白质降解起调节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泛素的合成方式称为________,连接其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体内存在着两类蛋白质降解过程,一种是不需要能量的,比如发生在消化道中的降解,这一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_参与;另一种则需要能量,如泛素参与的蛋白质降解过程,消耗的能量直接来自于______________。
(3)与泛素合成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泛素在蛋白质降解过程中,起到“死亡标签”的作用,被泛素标记的蛋白质将被特异性地识别并迅速降解,降解过程发生在____________(细胞器)中。
解析:(1)泛素是一个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因此泛素的合成方式称为脱水缩合。泛素的基本组成单位即氨基酸是通过肽键连接,肽键的结构简式为—NH—CO—。
(2)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降解,需要蛋白酶(肽酶)参与催化。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所以泛素参与的蛋白质降解过程,消耗的能量直接来自于ATP水解。
(3)多肽链是在核糖体中合成,需要线粒体供能。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因此被泛素标记的蛋白质降解过程发生在溶酶体中。
答案:(1)脱水缩合 —NH—CO—
(2)蛋白酶(肽酶) ATP水解
(3)核糖体(线粒体) 溶酶体
14.为了研究在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相互关系,某研究小组在25 ℃、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萌发种子,然后测定在不同时间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1)在观察时间内,图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糖含量变化是________,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
(2)如果在同样条件下继续培养,预测图中曲线的最终变化趋势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判断实验步骤中画线部分是否正确,并更正错误之处;写出实验结果。
①实验原理: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②实验步骤。
Ⅰ: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1、5、9 d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
Ⅱ:取3支试管,编号1、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1、5、9 d的蛋白质制备液;
Ⅲ: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a (按比例配制)的混合液a,振荡均匀后,在沸水浴中加热b
观察颜色变化b 。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观察时间内,蛋白质含量上升,总糖含量下降,糖类转变为蛋白质;幼苗在黑暗环境中只进行细胞呼吸,不进行光合作用;在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应注意A液和B液的加入顺序和反应条件。
答案:(1)先增加,然后保持相对稳定 下降 上升 (2)下降 黑暗条件下无光合作用并且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 (3)①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②a:× 更正: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 b:× 更正:直接观察颜色变化 ③1、2、3号试管中紫色依次加深。
15.蓖麻种子的胚乳呈白色,脂肪含量为种子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蔗糖、葡萄糖的含量和干重,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甲图分析,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成________________,并转变为__________作为胚生长和呼吸消耗的原料。
(2)据乙图可知,蓖麻种子萌发初期时干重增加,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__;第7天至第10天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萌发第7天的种子匀浆中滴加适量碘液,匀浆变蓝,说明有____________的形成,该物质具有______________的作用。
答案:(1)甘油、脂肪酸(漏写、错写不得分) 糖类(或糖;或:葡萄糖、蔗糖)
(2)O 下降(或降低、减少) 幼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质量)超过脂肪转化增加的有机物(质量)
(3)淀粉 (暂时)储存能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