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了解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理解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重点)3.能够针对旅游活动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提出防范措施。(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阅读教材P75~P78,完成下列问题:1.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积极影响(1)促进了环境质量的改善。(2)推动了对野生动植物及环境的保护。在众多的旅游形式中,以生态旅游对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2.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消极影响(1)对动植物的影响①植物:最大危害发生在旅游开发初期,大量树木被砍伐,使物种多样性受到破坏。大量旅游垃圾影响植物生存。②动物:近距离观看和喂食会扰乱野生动物的生活规律,降低其捕食能力。(2)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来自旅游者抛弃的各种垃圾,酒店排放的污水,水上交通工具排出的油污。(3)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来自旅游交通运输、宾馆、酒店排放的油烟以及香火形成的烟雾。(4)对旅游吸引物的磨损和破坏:主要由于超规模接待旅游者,旅游者的刻划、抚摸、践踏,以及呼吸、汗气等造成。(5)对旅游景观的破坏:①设计不周密、论证不全面;②不适当地开山辟路、乱填湖泊、围垦造田等。正误判断:(1)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旅游活动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2)发展旅游业必然会污染环境,应限制其发展。( )(3)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都是由于游客乱刻乱画造成的。( )(4)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不但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本身。( )【提示】 (1)× 旅游业并不是“无烟工业”,开发过度或不当都会带来许多环境问题。(2)× 只要提高认识,科学规划,加强管理,可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3)×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并不都是由于游客乱刻乱画造成的,还有废气、废水、废物、噪声、电磁辐射等污染。(4)√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污染对当地居民和旅游者都会产生影响。教材整理2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阅读教材P78~P80,完成下列问题:1.影响旅游环境质量的因素(1)内容:管理部门的环境观念和管理水平。(2)表现:环境观念淡薄,不重视环境保护;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注重开发利用,不注重培育和保护。2.提高旅游区环境质量的措施(1)增强旅游区规划、建设的环境意识。(2)加强旅游环境监测。(3)加大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力度。(4)运用法律法规,健全旅游环境管理体制。正误判断:(1)旅游环境保护就是禁止开发旅游资源。( )(2)旅游只是少数人的活动,所以不必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3)旅游环境保护提倡“绿色旅游”“红色旅游”。( )(4)建立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对旅游环境保护起了积极作用。( )【提示】 (1)× 旅游环境保护是为了防止旅游开发中环境问题的产生。(2)× 旅游活动已经大众化,成为大多数人的活动,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3)× 绿色旅游是针对旅游环境保护提出的,但“红色旅游”不是。(4)√ 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的建立对旅游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逐渐成为普通大众的消费行为。但在一些旅游景点,个别人的一些不文明行为给旅游资源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同时也使旅游者的形象大打折扣。探讨:右上图的漫画,反映了旅游活动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提示】 旅游活动对文物古迹的破坏。探讨:试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提示】 一是个别旅游者环保意识较差;二是旅游管理部门或景区管理不到位。1.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积极影响2.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消极影响环境问题成因危害环境污染旅游交通、食宿和游览活动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垃圾以及噪声等破坏旅游环境及生态平衡,危害旅游区居民和旅游者对生物的危害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的迁徙路线生态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甚至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灭绝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设计不周密,论证不全面的旅游开发建设破坏旅游景观的和谐和旅游区的整体风貌对视觉效果的破坏建筑物、索道、山区公路、停车场等人工设施破坏了优美和谐的自然风光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使社区传统文化消亡,千百年的历史积淀毁于一旦对文物古迹的破坏游客的乱刻乱画、任意践踏和触摸造成对文物古迹不可逆转的破坏城市化问题旅游热点地区过度城市化城市景观破坏、建筑物过于密集、交通拥挤1.“绿色旅游”是指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为前提的远离喧嚣与污染,亲近大自然,并能获得健康精神情趣的一种时尚旅游,提倡不仅要让大自然更绿,也要让人的心灵更绿。据此回答(1)~(2)题。(1)目前,许多地方提出了“绿色旅游”的口号,主要是针对( )A.旅游活动对动植物的破坏B.旅游活动对文物古迹的破坏C.旅游活动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D.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下列属于“绿色旅游”所倡导的行为是( )①携带自己的包,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②自驾车旅游,不乘坐旅游大巴 ③尽量减少使用洗涤剂,不乱丢电池 ④不吃野生动物,不购买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绿色旅游”是指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为前提的远离喧嚣与污染,亲近大自然,并能获得健康精神情趣的一种时尚旅游。A、B、C说法均片面。第(2)题,乘坐旅游大巴属于环保出行方式,自驾车不利于节能减排。【答案】 (1)D (2)C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2013年12月24日,载有52名多国游客的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被困南极海域的浮冰区,中国“雪龙号”搁置考察任务紧急救援;2014年春节,106名中国游客突然造访长城站,他们的到来让科学家们左右为难。有关数据显示,南极游客人数在1990年时不足5 000人,现增至每年约3.5万人。探讨:南极地区有哪些特色旅游资源?【提示】 原始的冰原景观;独特的动物资源;奇特的天文现象。探讨:你怎样看待南极游客逐年增多的现象?【提示】 南极距离遥远,自然条件恶劣,危险性大;生态脆弱,旅游环境容量小;且南极接待能力差。所以南极游客逐年增多无论是对旅游者还是对南极都不是好事。探讨:怎样合理控制南极游客数量?【提示】 一是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南极旅游危险性认识和保护南极生态的意识。二是严格控制各旅行社开辟南极旅游线路。三是禁止个人和团体私自赴南极旅游行为。旅游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环境问题环保策略具体措施实施主体损坏文物古迹法律法规健全旅游环境保护法规立法机关编制旅游开发规划中的环境保护法规破坏生态系统旅游环保倡导绿色旅游、文明旅游政府教育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教育部门扰乱社会秩序环境评价与环保规划评价旅游环境容量、评价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开发经营者、环境管理者制定景区规划和发展规划政府、开发商污染自工程建设、生态建设建设排污处理设施政府然环境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政府、开发商禁止建设破坏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工程开发商经营者科技保障加强环境整治、污染防治经营者研发清洁技术、环保技术科技人员运用各种先进的保护技术经营者2.据研究,南岳衡山绝顶的祝融峰景点,总面积477平方千米,一天开放12小时,每人游览时间取15分钟,人均最低空间标准5平方千米,则祝融峰的极限时点容量为95人次,据此完成(1)~(2)题。(1)衡山春节游客爆满,这将产生什么后果( )①破坏旅游资源 ②污染水体 ③产生噪音,但不会影响生态环境 ④对设施没有影响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为此,可建议旅游部门采取的措施是( )①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向潜在旅游者提供参考信息帮助旅游者避开饱和旅游地 ②扩大旅游景点规模,尽量多地容纳旅游者 ③旅游景点内对旅游者实行空间上的分流 ④限制游览时间,加快游览节奏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 第(1)题,游客爆满,可能会导致旅游资源的破坏,包括基础设施,会产生噪音污染、水体污染等。第(2)题,旅游区的规划应以游客获得身心享受和满足为目标,不能限制游览时间和游览节奏,景点也不可能无限制扩大。【答案】 (1)A (2)B[课堂·小结]对点训练1 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北海银滩沙质为高品位的石英砂,为国内外所罕见,被专家称为“世界上难得的优良沙滩”。20世纪90年代初,这片海滩的中区正式开发,提供旅游服务。近年来人们发现,银滩的沙质明显变成灰黑,原来平缓的潮间带沙滩变得起伏不平,形成积水槽沟,造成沙滩萎缩和变黑。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政府已要求将全国4A级景区北海银滩公园内33幢建筑全部拆除,还滩于海。据此回答1~2题。1.造成沙滩萎缩和变黑的直接原因是( )A.人工建筑干扰了海岸沙滩自然发育过程B.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加剧C.海洋资源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D.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科学论证2.公园内33幢建筑全部拆除,还滩于海是因为( )①过多人工建筑改变了海水动力状况使沙滩萎缩②建筑给背景环境造成破坏 ③扰乱当地的社会秩序 ④建筑布局不合理,对旅游区造成严重水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北海银滩变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干扰作用,所以A正确;B选项沙滩上黑色的物质是表层白色石英砂被冲刷掉后,露出的下层含钛铁矿、电气石等黑色矿物,不是污染造成的;C选项是海洋资源开发的特点;D选项北海银滩旅游区的开发经过了严格的科学论证。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北海银滩以“滩长平,沙细柔,浪平静”闻名,这与北海银滩长期稳定的海水动力平衡和泥沙运动有关。人工建筑破坏这种平衡,阻隔了泥沙运动,使沙滩萎缩,宾馆、饭店、建筑过于靠近沙滩,其污水渗污海滩,也破坏背景环境,造成视觉污染。扰乱社会秩序的是旅游者过多带来的影响,而不是建筑物。【答案】 1.A 2.D对点训练2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2014年5月18日第四届全国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中国(观澜)山水国画产业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文博会山水田园国画分会场深圳观澜山水田园旅游文化园举行。据此回答3~4题。3.下列旅游不属于生态旅游范畴的是( )A.森林旅游 B.渔村旅游C.动物观赏 D.参观革命纪念地4.发展生态旅游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保护森林资源 ②统一规划,有序开发 ③建设宾馆,提高接待能力 ④拓宽道路,发展交通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解析】 第3题,生态旅游的范畴主要是针对自然生态环境,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海洋、湖泊、湿地等。第4题,生态旅游以认识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为特点,建设宾馆、拓宽道路势必扩大旅游规模,导致旅游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等。【答案】 3.D 4.A我还有这些不足:(1) (2)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1) (2) 学业分层测评(十)(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读下图,完成1~2题。1.这幅漫画说明( )A.山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中心B.过度砍伐森林,使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平衡失调,导致经济受损C.山区交通落后,开发旅游资源十分困难D.山区旅游开发不能建设度假村2.下列各项中,可以使漫画所示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A.从外地引水,发展该地水上度假村B.开展滑沙、沙浴等活动,发展旅游业C.进行沙疗,建立疗养院D.植树造林,几年后发展林果加工厂【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由于滥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失去了游览价值,因此,植树造林和改善生态环境,是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答案】 1.B 2.D文明的旅游者既能从旅游活动中获取愉悦和收益,又可以对旅游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尽到自己的责任。做文明旅游者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据此完成3~4题。3.下列行为中,可有效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是( )A.攀折旅游景点中的花草树木B.猎取旅游景区中的野生动物,以获取食物C.定期开放旅游景点,限制游览人数D.为图方便,随地乱扔垃圾4.下列有关文明旅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文明旅游应贯穿于旅游的全过程B.旅游时尊重地方习俗也属于文明礼貌的要求C.文明旅游不仅要注意个人礼貌,还要注意旅游安全D.旅游要尽兴,不必在乎繁文缛节【解析】 第3题,A、B、D项都是对景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故选C。第4题,旅游时要尊重旅游地的地方习惯和风俗礼仪。【答案】 3.C 4.D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西部某地区地理简图。材料二 1992年九寨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每年到此旅游的中外游客不断增多,2002年更是高达125万人,2013年全年共接待游客2 927 052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31 221人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高级督察员桑塞尔以前参观九寨沟时曾留下一句忠告:“旅游是对景区的挑战,游人增加会损害景观本身,带来很多不利影响。所以旅游开发要相当谨慎。”(1)九寨沟在图中的对应字母______,试分析该地区发展旅游的优势与不足。(2)旅游活动中游客会对旅游环境造成哪些不利影响?(3)九寨沟内著名的五彩池,是阳光、水藻、湖底沉积物的“天作之合”。近几年,却出现水位大幅度下降的现象。试分析五彩池水位下降的原因。(4)为控制游客数量超载,你认为应采取哪些限制性措施?(5)九寨沟旅游景区进一步发展的措施有哪些?(至少写出三项)【解析】 由材料可知该地区为四川省九寨沟地区,该地区自然景观丰富,是世界“自然遗产”,旅游价值极高。但由于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对该地区的资源、环境产生了很大影响,这就需要政府和旅游区管理者采取恰当措施,保护旅游资源,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答案】 (1)C 优势:旅游资源独特,具有非凡性,游览价值高,集群性好,地域组合好。不足:客源市场远,位于深山地区,交通通达性较差,旅游的环境承载量较小。(2)造成环境污染,对动植物资源、背景环境、文物古迹、视觉效果的破坏,影响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等。(3)游客增多,沟内经营规模扩大,使水资源遭受污染和浪费,导致水位下降。(4)提高门票价格,限制游客数量;实行门票提前预订方案;在景区内的饱和区设置限流设施等。(合理即可)(5)制订发展政策:“沟内游,沟外住”、“以开发为目标,以保护为前提”等;控制人员进入量;加大环保力度。[能力提升]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恒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眉之秀丽于一体,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亦是世界级的旅游胜地。2016年“五·一”小长假期间,黄山共接待中外游客13.09万人次,同比增长23.96%,实现旅游收入5 106万元,同比增长27.01%。材料二 黄山位置示意及迎客松景区图。(1)大量游客到黄山旅游容易产生哪些环境问题?(2)在黄山旅游线路上修建了多条登山索道,试对这一工程的结果作出评价。【解析】 第(1)题,大量游客旅游产生的环境问题要从三方面考虑,一是对旅游资源本身,即破坏背景环境、破坏文物古迹;二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即破坏动植物资源;三是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即冲击正常的社会秩序。第(2)题,评价索道要有辩证思想,此工程有利有弊。利在于方便游客,弊在于破坏景区环境。【答案】 (1)环境污染;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对文物古迹的破坏;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任答3点)(2)利:增大消费群体的服务范围(方便了人们登山,尤其对体弱的老人和儿童);可欣赏到景色的壮美;提高景区的环境承载量。弊:对景区背景环境造成一定破坏。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武陵源风景区在推进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曾经也因管理工作不到位,出现过失误。一方面,在旅游资源开发、设施配套建设中,贪大、贪多、求全的现象较多,如旅行社盲目发展、互争客源,宾馆、游乐设施重复建设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内自然风貌也受到人为的影响,受到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黄牌”警告。材料二 著名的黄果树瀑布高74米,宽81米,是中国第一瀑布,也是世界上最为壮观的瀑布之一,到过黄果树瀑布的人,无不被它的气势所震慑。然而,在2001年“五一”黄金周期间,赫赫有名的黄果树大瀑布,却让日均12 000人以上远道而来的游客大为扫兴。常年被飞瀑急流冲刷得光秃秃的断崖上,正上演着一幅被游客形容为“一股细流,几行清泪”的凄清景象,全然没了宣传手册中“远隔五里,即闻瀑声”的豪壮。(1)材料一、二中的旅游资源属于哪一类型?具有什么价值? (2)材料一武陵源风景区受到“黄牌”警告,材料二中黄果树瀑布让“游客大为扫兴”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两个景区在旅游开发中遇到了哪些环境问题?【答案】 (1)自然旅游资源。美学价值、科学价值。(2)武陵源风景区:人为建设过多,破坏了景区的自然风貌(或视觉污染)。黄果树瀑布:上游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涵养水源功能下降,降水量减少,水源枯竭所致。(3)①环境污染或破坏;②生态系统破坏;③扰乱当地社会秩序;④损毁自然景观。 8.根据下图及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在晋北的宁武,在黄土高原的深处,在人们以为荒凉无比的地方,竟隐藏着一个神秘异常的佳境,那里有林海、草原、沙漠、冰川、佛洞、悬棺、悬空寺、千年古城,这些完全不同的景观,简直就像一个浓缩的旅游集锦,但就是这样一个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地区,游人却很稀少,目前,当地政府正致力于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1)宁武有林海、草原、沙漠、冰川、佛洞、悬棺、悬空寺、千年古城,这说明该地旅游资源的________状况和________状况都较好。(2)宁武是一个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地区,但游客却很稀少,试分析其原因。(3)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当地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当地政府应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解析】 由材料可知,宁武旅游资源丰富,集群及地域组合状况较好,但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局限性,导致游客稀少,过多游客的进入会对旅游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政府及景区应采取调控措施,同时加强对游客环保意识的宣传等,以解决旅游环境问题。【答案】 (1)集群 地域组合(2)宁武地处黄土高原深处,交通不便;该地区经济欠发达,且离经济发达地区相对较远;四周有著名的几大风景区,且非凡性较为突出;当地对该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致使游客较为稀少。(其他答案合理即可)(3)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到访游客增多,可能会造成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可能会破坏旅游区的背景环境;过多游客及其不合理行为可能会使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受到冲击。(答出两点即可)措施:加强旅游区的规划和管理;注意旅游区的环境监测和保护;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适当控制旅游开发的规模等。(答出三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