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化学(课标版)二轮复习 考前抢分策略Ⅱ 考前规范答题提醒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8年高考化学(课标版)二轮复习 考前抢分策略Ⅱ 考前规范答题提醒

资源简介

Ⅱ.考前规范答题提醒
1.规范试纸的使用
(1)定量试纸(如pH试纸)
取一小片×××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待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得出测量数据。
(2)定性试纸(如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淀粉KI试纸等)。
①检验溶液:
将×××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的中部,试纸由×××色变为×××色,即证明×××溶液具有×××性质。
②检验气体:
取一小片××××试纸用蒸馏水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靠近盛有待测气体的容器口(如试管的管口)附近,试纸由××色变为××色,即证明该气体是××××。
2.正确进行气密性检查
总原则:形成密闭体系操作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1)微热法检查
封闭(关闭活塞、导管末端插入盛水的烧杯中等)、微热(双手焐热或用酒精灯稍微加热)、气泡(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逸出)、水柱(移开双手或停止加热,观察到导管中上升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2)液差法检查
封闭(关闭活塞或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等)、液差(向×××容器中加水,使×××和×××形成液面差,停止加水,放置一段时间,液面差保持不变)。
3.正确判断沉淀洗涤是否干净
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入少量×××溶液(试剂),若出现×××现象,即可表明沉淀是否已洗涤干净。
4.正确进行离子检验
以“Cl-检验”为例
答题模板—取样→滴加×××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规范描述—取少量溶液于一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Cl-
5.正确描述滴定终点的判断
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后,溶液由×××××色变成×××××色,或溶液×××××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6.准确描述气体的检验方法
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气体”为例
答题模板—将气体通入××溶液中 描述现象 得出结论
规范描述—将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溶液变浑浊,继续通入气体,浑浊又变澄清,证明该无色无味气体是CO2
7.规范实验现象的描述
(1)有关溶液的现象描述(五大类)
①颜色由……变成……
②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
③溶液变浑浊或生成(产生)……(颜色)沉淀;
④溶液发生倒吸;
⑤产生大量气泡(或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等。
(2)有关固体物质的现象描述(四大类)
①……(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②……(固体)逐渐溶解;
③……(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
④……(固体)颜色由……变成……
(3)有关气体的现象描述(三大类)
①生成……色(味)气体;
②气体由……色变成……色;
③气体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等)。
8.科学进行平衡原理的分析
……存在……平衡,……(条件)使平衡向……(方向)移动,……(结论)。
9.焰色反应操作
铂丝无色待测物观察火焰颜色铂丝无色。
答题关键:①烧、蘸、烧、洗、烧;②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时,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10.滴定管检查是否漏水操作
关闭活塞,向滴定管中加入适量水,用滴定管夹将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将活塞旋转180°,重复上述操作。
11.溶液鉴别一般模式
(1)分别取两溶液置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试剂,现象是……的是……物质。
(2)分别取两溶液置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试剂,现象是……继续加入……试剂,现象是……的是……物质。
12.高考评分原则
(1)“不许越线”原则。
答错位置或答题超出试卷、试题各自标出的划定界限时,有可能造成丢分。所以甚至每个大题中的小题之间都要严格遵守各自的界线,以防止因试题的测试内容过多、评卷时又需切割扫描而造成答题内容上下不着边,引起缺失。试卷上多处有明显的提示,不许越线。
(2)“见空给分”原则。
在连续多个答案中,为了便于操作,通常采用“独立操作,互不牵连”的原则,即前面一个答案的正确与否,不影响后面答案的给分;同理,如前者正确,而后者错误,也按步骤照样给分。虽然此法可能让部分人占了便宜,但也不能冤枉一些人,而且便于操作。
(3)“易于辨别,修正清楚”原则。
凡是辨别不清的,皆为“0”分。所以答题时,首先书写不能过分潦草,字不一定很漂亮,但须十分清晰,易于辨认。辨别不清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学生在修改答案时,改动不够坚决,如由A改成B,由B又改成D,中间修改不清楚难以辨认;其二是不排除考生有投机心理,让评卷老师去猜。另外有些学生开始答卷(题)时,没有把握,用铅笔答题,而没有用0.5 mm黑色签字笔,最后也没用签字笔重新圈定,导致扫描时图像不够清晰,造成重大失分。
(4)“多种答案”原则。
在一些开放性试题中,答案可能不是唯一的,合理的均得分;有错误的,根据错误的性质,参照评分参考中相应的规定评分。
(5)“倒扣分”原则。
一个答案,经常有考生由于没有足够的把握,写出一对一错,或二对一错,或一对多错的答案。这种情况反映了考生抱有某种程度的投机心理,把多个可能的答案全部写出,让评卷教师做出选择。阅卷一直坚持凡是出现多个答案的情况时,只要有错误的,均要倒扣分,但不出现负分。
13.常见规范答题的失分点
(1)物质的名称、化学式、电子式、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书写不规范或张冠李戴。
(2)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漏写或错写某些分子、特殊反应条件,分不清是使用“”还是使用“”,如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的水解方程式一定用“”,不能用“”,其产物也不能标“↑”或“↓”。多元弱酸电离、多元弱酸根离子水解,没有分步书写。
(3)离子方程式没有配平,改写不正确,违背反应规律,不注意“用量”。
(4)热化学方程式漏写物质的聚集状态,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的“-”“+”号写错,反应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不对应。
(5)有机物的结构式(或结构简式)书写不规范,如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错写成CH2CH2等。
(6)语言不够准确,凭主观想象和猜测来回答。如把“Zn能与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成“Zn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气”等。
(7)专业用语不规范。常出现的错误有:①错别字,如“蓝色”写成“兰色”、“坩埚”写成“甘(或钳)锅”,“苯”写成“笨”,“剧毒”写成“巨毒”,“铁架台”写成“铁夹台”,“过滤”写成“过虑(或淲)”,“滤纸”写成“虑(或淲)纸”;②用词不当;③混淆概念,如“无色”与“白色”,“广口瓶”写成“集气瓶(或细口瓶)”,“蒸馏烧瓶”写成“圆底烧瓶(或平底烧瓶)”;④“取代反应”写成“取代”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