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星初中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 八年级社会道德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星初中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 八年级社会道德与法治

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选出各题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21教育网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C
D
A
A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D
D
D
C
D
D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C
D
A
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50分)
26、(1)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1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有人有意无意地歪曲事实,误导大众(1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不同意。(1分)
理由: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想活力;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任选三点即可,一点一分)21cnjy.com
(3)网络信息丰富多彩,我们应该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要学会“信息节食;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任选两点即可,一点两分)。
27、(1)刺史制度 (1分) 陶片放逐法(1分)(必须按顺序写)
共同作用:有利于对政府官员的监督,努力保障政治的清明(1分);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民众的利益,缓和社会矛盾(1分)。21·cn·jy·com
(2)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1分) 雅典的民主制度(1分)
最大区别:古代中国权利集中于皇帝,大事由皇帝裁决(1分); 而雅典公民享有一定的民主权利,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公民大会)共同决定国家大事。(1分)
(3)中外不同发展模式表明不同文明可能适合不同的政治制度,但这些政治制度的产生都符合当时各国的国情。(2分)2·1·c·n·j·y
28、(1)商鞅变法;(1分) 日本大化改新。(1分)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1分);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1分)www.21-cn-jy.com
(2)成功的(1分)
商鞅变法使得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
或者: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1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顺应时代潮流,坚持改革开放;制定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强化依法治国;要善于学习借鉴世界先进制度和文化,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写出两点,2分)21·世纪*教育网
29、(1)嬴政
(2)B
(3)皇帝
(4)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中央集权;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统一文字,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国家的统一;统一车轨,使车辆在全国畅行无阻,便利了交通,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统治。(史实1分,说明1分,写出两点即可,4分)www-2-1-cnjy-com
(5)焚书坑儒、刑法残酷(2分)
(6)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要实行“仁政”(写出一点即可,1分)
(1)推恩令(1分)汉初刘邦分封同姓子弟,造成王国问题,危及统治(1分);采取削藩等措施不能解决,反而激化矛盾。(1分)2-1-c-n-j-y
张骞出使西域(1分)目的:由材料“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
可知,目的是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结合材料1分,目的1分)
答案示例:
汉武帝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总体上应该肯定。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汉武帝政治上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注重对外交流,派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两地经济贸易往来;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系列措施,使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出现经济发展,权利集中,思想文化趋于一统的局面,达到鼎盛。但他穷奢极欲,常年征战,巡游,加重百姓负担。
综上所述,汉武帝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功大于过,不愧为中国古代史上杰出的政治者。
本题采用分层评价,评分量表如下:
等级
等级描述
得分
水平5
在水平4的基础上能够充分运用材料提炼出明确而深刻的观点,材料运用充分,论证严密,表达清晰、流畅。
6
水平4
使用多个材料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并抓住人物的主流。如运用多个材料一分为二对汉武帝进行评价,并予以总体肯定。材料运用较充分,论证较严密,表达较清晰。
4-5
水平3
使用多个材料,进行单一角度的解释。如运用多个材料说明汉武帝对历史贡献巨大或分析其局限性
2-3
水平2
提出正确观点,但没有联系材料展开论证。
1
水平1
没有应答;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
0
新星初中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
八年级 社会道德
卷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 ▲ 全国代表大会,为中国新时代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1教育网
十七次 B.十八次 C.十九次 D.二十次
2.从右图可以看出( )
①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来确定的 ②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③不同的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不同 ④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表是某研究机构对公共场所人们不良行为的调查结果,这项结果提醒人们要( )
行为
乱扔垃圾
闯红灯
围观起哄
插队
随地小便
践踏花草
抢座
其他
比例
23%
18%
16%
12%
9%
9%
9%
4%
A.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B.遵守社会公共秩序 C.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D.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4.以下是八年级学生开展社会风采活动拍摄的几组镜头,他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遵纪守法 B.诚实守信 C.文明有礼 D.爱国敬业
5.右边漫画启示我们( )
①诚实守信,无关痛痒 ②不讲信用,处处碰壁
③言而有信,知行合一 ④信用社会,法治先行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17年中印边境一度对峙,最终缓和。追溯历史,关于两国相似点表述正确的有( )
①都是亚洲文明古国 ②文明的产生都与大河流域相关
③佛教对两国都产生深刻影响 ④古代文明都从未中断地继承下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新同学这样自我介绍:“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的名字是一样的。”他应该姓( )
A.夏 B.商 C.周 D.秦21·cn·jy·com
8. 2017年9月28日衢州隆重举办祭孔大典,传承中华文脉,下列属于孔子智慧的是( )
无为 B.兼爱 C.法治 D.仁、礼
9. 公元前415年,雅典人讨论决定入侵西西里。能作出这一决定的机构是( )
A.执政官 B.元老院 C.公民大会 D.保民官
10. 2017年国庆中秋迎来8天的超长假期,埃及开罗最能吸引游客参观的古代遗迹是( )
11. 中国文献中最早关于罗马法的记载:“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首推周秦。”根据这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www.21-cn-jy.com
A.罗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B.罗马法是世界所有国家民主政治的源头
C.罗马法在周朝和秦朝时就已经传入中国 D.罗马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
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来看,形成途径不同于其他王国的是( )
A.法兰西 B.德意志 C.英吉利 D.意大利2·1·c·n·j·y
13.学习历史要关注事件之间的联系,下表各组中两事件之间存在密切历史关联的有( )
组别
事件一
事件二
克里斯提尼改革
确立了罗马共和制度
铁器、牛耕推广应用
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基督教诞生
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伊斯兰教创立
阿拉伯半岛统一
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21cnjy.com
14.右图文化成就的创造者是( )
A.中国人 B.波斯人 C.阿拉伯人 D.印度人
15.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黑暗时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保守狭隘的封闭心态 B.西欧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C.当时老百姓大多是文盲 D.神权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
16.“这是个独特的民族:它是战争狂徒,用战车传播宗教,从此其教徒的足迹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这个“独特民族”是( )
A.大和民族 B.中华民族 C.阿拉伯民族 D.日耳曼民族
17.在某历史活动课场景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内容涉及:苏我氏、孝德天皇、留学生、武士阶层。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日本
18.下列关于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
图1 图2 图3
①图1是清真寺,是基督教独有的建筑形式
②图2是佛寺,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
③图3是教堂,该宗教的经典文献是《古兰经》
④不同的宗教景观,让我们感受到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图一 图二 图三
19.关于上述图片,表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一反映的是春秋时期诸侯割据,争夺霸主的局势
②图二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形成“战国七雄”的局面
③图三反映的是牧野之战,统一全国后的疆域图
④从图一到图三反映了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以下选项能体现陈胜、吴广起义根本原因的是( )
A. 今亡亦死,举大义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B. 天下苦秦久矣
C.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1.高祖“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汉文帝下“田租减半”之诏。这反映了汉初( )
A.社会比较安定 B.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 C.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D.经济迅速发展
22.下列关于长城的史实正确的是( )
①修建长城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②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 ③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④长城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 ③④
23.清代学者彦德诗云:“闺阁堪垂世,明妃冠汉宫。一身连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诗中评价的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C.昭君出塞 D.文成公主入藏
24.右图是莉莉同学在市档案室找到的一幅残损的某朝代疆域图。
该朝代是( )
A.秦朝 B.宋朝 C.唐朝 D.汉朝
25.1916年,朝鲜平壤附近的古墓中出土了大批汉代文物,其中有蜀郡制造的漆器。这说明( )
①朝鲜在汉朝时和中国来往密切 ②汉朝的经济和文化对朝鲜有重要影响 ③朝鲜和中国往来比日本要早 ④朝鲜和蜀郡有直接贸易往来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卷Ⅱ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50分)
26.【善用网络】(10分)针对部分同学沉溺网络的现象,801班开展了“善用网络,健康成长”的主题班会,邀你参与。
活动一:例说“网”事。
2017年4月底,广州17岁少年狂打网络游戏“王者荣耀”40小时,诱发脑梗,险些丧命。同年因网络谣传致癌猪肉流入市场,造成商家利益受损。
(1)根据材料,请你说说网络有哪些消极影响?(2分)
活动二:怼对“网”事
(2)你是否同意小明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说明理由。(4分)
活动三:善用网络

(3)结合漫画及所学知识,请你为青少年理性参与网络提两条建议。(4分)
27.【政治制度】(10分)某校学生进行了一次以“中外政治制度”为主题的历史探究活动,邀你共同探究。
【第一组:实物比较】
(1)图1、图2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措施?两者有什么共同作用?(4分)
【第二组:图示比较】
图A 图B 雅典政治制度示意图
(2)分别写出图A、图B所示政治制度的名称及指出它们最大的区别是什么?(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及已学知识分析,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对你有何启示。(2分)
【改革创新】(8分)改革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以商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效法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权,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改革行政制度,在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等官职。
——646年《改新之诏》
材料一、二分别阐述了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二体现了哪些措施?(4分)
请任选一则材料判断其改革的成败,并说明理由。(2分)
以上材料对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我们有哪些借鉴意义?(2分)
29.【穿越时空】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秦始皇穿越到21世纪,邀你共同完成个人简介。(10分)




姓名:(1) (1分)
生活的时期:(2) (用下列年代尺中的字母表示,1分)
曾担任的最高职位:(3) (1分)



材料一“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
度、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 《史记·秦始皇本纪》
(4)其治国措施创新、意义深远。请依据材料一,列举两项史实加以说明。(4分)



材料二:?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汉?贾谊《过秦论》
(5)其仁义不施。请依据材料二,列举两项史实。(2分)
备 注
(6)根据以上信息,请你给秦始皇送上一句忠言。(1分)
30、【评说人物】(12分)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分)地,……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 《汉书·中山靖王刘胜》
材料二: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过必更匈奴中,乃募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汉书卷六十一?张骞传第三十一》
材料三: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天人三策》
材料四: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 ——司马光《资治通鉴》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政治革新?请分析其背景。(3分)
(2)材料二涉及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材料分析该事件的目的是什么?(3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评价汉武帝。(6分)(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论证严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