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17张PPT。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复习第一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第二课 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第三课 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三国鼎立图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魏;此后两年刘备、孙权先后称帝,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形成。(奠定鼎立之势的是?)五、东汉:25—220建立:统治:25年; 刘秀—光武帝 都:洛阳光武中兴六、三国 两晋 南北朝(220—589)1、政权:2、经济:3、民族:4、文化:分立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曹操 曹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三国鼎立魏国:220 曹丕 洛阳蜀国:221 刘备 成都吴国:222 孙权 建业(南京)江南得到发展,为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奠定基础融合少数民族内迁,北方人民南迁北魏(鲜卑) 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汉化政策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联姻用汉官制、律令学汉族礼法意义: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鲜卑族人积极学习和吸取中原汉族地区的文化,加快北方民族的融合书圣—王羲之—《七月都下帖》画家—顾恺之—《女史箴图》七、隋朝581—6181、建立:2、制度:3、工程:581年,杨坚,定都: 长安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大运河洛阳涿郡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余杭江南河(北京)(杭州)大运河的作用: 1、沟通了南北交通 2、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促进沿岸城镇发展与繁荣 丝绸之路和大运河在传播文明方面的不同: 1、方向不同: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向 大运河是南北方向 2、形式不同:丝绸之路是陆路交通 大运河是南水陆交通 3、范围不同:丝绸之路是国际贸易 大运河是国内贸易 4,、商品不同:丝绸之路传播的商品主要是丝绸 大运河主要是粮食八、唐朝618—9071、建立:2、政 治:3、经济:4、外交:5、文化:618 李渊—唐高祖 都城:长安 唐太宗—贞观之治善于用人、虚心纳谏(魏征)完善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轻徭薄赋、重视农业民族关系融洽(天可汗)武则天—唐玄宗—唐朝由盛转衰—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繁荣:表现:原因:农业:农具改进曲辕犁筒车手工业:丝织业制瓷业:唐三彩商业:长安—国际性的大都市,珠宝业---第三大行业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中西互通、胡汉交融,社会风气开放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新制度的确立促进社会的发展 (“治世”的共同原因)2.统治者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3.开明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对外交流频繁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为佛教的传播作出了贡献文学:唐诗:艺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书法:颜真卿《多宝塔碑》 绘画: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雕刻:石窟艺术东京上京兴庆辽、北宋、西夏形势元朝统一全国辽、宋、夏金元时期(916—1368)1、政权并立:契丹族党项族汉族女真族元:蒙古族: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忽必烈,1271年建立元朝,后统一全国。2、民族关系(在相互征战与议和中碰撞、融合)辽宋关系:宋夏议和:宋金关系:《澶渊之盟》——一百多年的和平岳飞抗金——郾城大捷宋金议和——南北对峙局面形成3、政治制度:元朝行省制度—中央:中书省;地方:行省,西藏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深圳在元朝时属于江西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完善的驿站制度4、社会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发展:完成:魏晋南北朝隋唐南宋农业:秧马占城稻手工业:瓷都 — 景德镇商业:繁荣交子商标广告5、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瓦子:——勾栏——看棚杂剧和说书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6、文化宋词元曲科技—— 苏轼——关汉卿《窦娥冤》火药:印刷术:指南针:棉纺织技术:——宋元时期广泛应用于战争隋唐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毕升(泥)、王祯(木)战国:司南——宋朝:指南针、罗盘针:应用于航海黄道婆改进技术—松江地区(棉纺织业中心)——棉布成为主要衣料城市布局:唐朝中期后,市坊界限打破6、对外关系: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记》人物:港口:通道:泉州港 — 刺桐港(元朝社会开放,中外文化交流繁盛的一个缩影)陶瓷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作用: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陶瓷——中华文明的象征练习题:1、秦始皇和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分别有哪些?2、比较玄奘和鉴真的异同?3、 丝绸之路和大运河在传播文明方面有什么不同?4、隋朝和秦朝有哪些相似之处“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鼎盛)。 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⑴政治: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始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三省六部制: 三省指中书省(负责替皇帝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对诏令的内容进行审核)、尚书省(负责政令的执行)。尚书省下辖六部,六部为礼、户、吏、兵、刑、工。 作用:实行三省六部制,既合作又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 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唐太宗巩固政权措施(帝国新政之新)1)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关系。正确处理君民关系2)正确处理君臣关系,善于用人,虚心纳谏。3)完善三省六部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完善科举制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大了统治基础;4)经济上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5)民族关系上,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促使民族关系融洽,民族大团结。唐朝的繁盛: 政治:进一步完善了隋朝以来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 经济:农业发展,如:曲辕犁、筒车新式生产工具出现,大大促进了农业发展;手工业:产品种类、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也超过了前代。瓷器(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大唐帝国在开元年间达到鼎盛。商业:长安城内商人云集,长安为国际性的大都市,人口百万。文化: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社会生活:中西互通、胡汉交融。妇女开放自由。宋元科技与海上贸易 ⑴宋元科技 宋元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高峰。 火药: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应用于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指南针:战国时期,出现指南仪器。宋,指南针出现,并用于航海。印刷术: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奠定了近代印刷术发展的基础. 棉纺织技术:元代黄道婆向海南岛黎族学习了棉纺织技术,松江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