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课件(第一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课件(第一课时)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
王莽新朝→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和北方十六国
→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与辽、西夏→
南宋与金→元


第五单元?
第一课?
第1课时
明朝的建立
背景:
元朝末年,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激化,激起大规模农民起义。
时间:
人物:
都城:
1368
朱元璋(明太祖)
应天 (今南京)
南京明故宫遗址
1368年秋,明军攻占大都,蒙古残余势力逃往漠北。此后,明军先后平定西北等地,统一中国。
明朝疆域
东北抵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兀的河(今乌拉河)流域,西北到新疆哈密,西南包括今天的西藏、云南,东南到海并及海外诸岛。
明 朝 疆 域 图
明 朝 疆 域 图
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他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攻破明朝京城南京,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南京为留都。
历史小知识
明成祖朱棣
靖难之役
(1)政治上:
(2)经济上:
(3)对外关系:
(4)中后期:
皇权的加强
对外交往密切(郑和下西洋)
废丞相
创内阁
设厂卫特务机构
迁都北京
奖励垦荒
轻徭薄赋
提高手工匠身份
市镇经济繁荣(赋役制度改革)
社会经济得到
恢复和发展
明朝的兴盛
明朝的衰亡
阅读第3页第2段分析明朝衰亡的原因。
赋税负担的增加
土地兼并的恶化
常年用兵等
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明末的农民,面对当时的情况,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1627年,陕西北部连发旱灾,官吏催逼赋税。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先后起义,席卷陕西、河南等地,几百万民众参与,持续了近二十年。
闯王李自成的画像
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他是陕西米脂人,家境贫寒,小时候曾为地主牧羊。明末农民战争爆发后,李自成参加了起义队伍。他武艺出众,善于骑射,又有胆略,号称闯将。1636年,起义军领袖高
迎祥被俘牺牲,李自成称闯王。1640年,
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进入河南,提出“均田
免粮”的口号,受到城乡人民的拥护,起
义队伍迅速壮大。1643年,李自成占领
西安,第二年初,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年号永昌。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农民
起义军攻入北京,推翻明王朝的腐朽统
治。四月,李自成率兵与吴三桂军队及
清军大战于山海关,农民起义军失利,
李自成率农民军辗转撤退到湖北,在湖
北通县九宫山遭地主武装袭击,壮烈牺
牲,时年39岁。他的部众继续抗清斗争,坚持了20年。
因为起义军的做法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粮食的需求。
清朝的建立
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1.后金的崛起
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崛起。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2.清朝的建立
女真族的祖先阿骨打在12世纪初所建立的政权叫作金,所以人们把努尔哈赤在17世纪建立的政权叫作后金。
2.清军长驱直人,迅速占领北京并分兵西进南下,将辽东地方民族政权转变为统治全中国的清王朝。
清朝统一全国
1.背景:
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击败起义军。
起义军在山海关战败后撤出北京。
1、清初的弊政
大规模圈占土地、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内迁和威胁逼迫汉人剃发梳辫等。
激起民众的强烈反抗(反清复明)
2、弊政的影响
清初的统治
导致社会经济衰颓
清初社会经济的恢复
1.原因:
2.结果: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很快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
统治者调整野蛮落后的政策
启示
明清帝国的兴替
明朝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
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推翻明朝。
清朝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1644年,清军入关。

明朝
清朝

1.皇权的加强。
2.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对外交往的密切。
4.市镇经济的繁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