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1 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2018年高考考纲解读】考点2018解读考纲1.地图三要素、地形剖面图2.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经纬网3.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4.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应用5.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6.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1.比例尺、图幅大小、实际范围三者的关系2.画地形剖面图、根据地形剖面图确定等高线图的剖面线、工程量判断和计算等3.球面距离的计算及其相关知识的考查4.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经纬网的判读及应用5.掌握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三者的作用、应用范围和区别6.掌握数字地球的含义7.结合国家资源普查等有关举措,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8.以“神舟系列飞船”“嫦娥工程”“北斗全球定位系统”等为背景材料,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9.以有关灾害监测等为背景材料,考查遥感的应用【重点、难点剖析】一、经纬网1. 经纬网的判读(1)侧视图中,根据经纬度的递变规律进行判断:度数往北增大为北纬,往南增大为南纬,往东增大为东经,往西增大为西经。要尤其注意180°经线东西两侧的经度。(2)极地俯视图中极点的判读方法①字标法:在极地中心处标注“南”或“S”为南极,标注“北”或“N”为北极。②自转方向法:极地俯视图若画有地球自转方向的箭头,可以根据“北逆南顺”判定。③经度递变法:根据东经度沿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沿地球自转方向减小的规律,画出地球自转方向,从而判断南北极。④海陆轮廓法:极点处为陆地判定为南极,极点处为海洋则为北极。2. 经纬网的应用定位置地球上除了极点外,任何地点都有一定的经度和纬度,这也是区域定位的重要方法。如北回归线经过北非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印度、我国华南地区、墨西哥高原等地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经纬度分别为(0°,0°)、(20°E、40°N)、(40°E、0°)、(60°E,20°S);甲在乙的西南方,甲在丙的正西方,甲在丁的西北方;甲丙之间的距离约为4 440 km定方向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的关系,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的关系。判定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间的经度差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方位定距离经线上,纬度差1°对应的地面上的弧长都相等,大约是111 km;赤道上,经度差1°对应的地面上的弧长大约是111 km;纬线的长度随纬度的增加而缩短;在纬线上(假设其纬度为α),经度差1°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α km【特别提醒】两点间“最短航线”的判断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圈)(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有以下几种情况:①两点均位于北半球,最短航线是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②两点同位于南半球,最短航线是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③两点位于不同的半球,要看过北极点的为劣弧还是过南极点的为劣弧。(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弧MPK,而不是弧MQK,赤道上除外)。(3)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二、地图三要素1. 地图上的方向(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是北方。(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 比例尺的比较与计算在解答比例尺的比较或计算等相关问题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设问中量化关系的限制①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②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③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④将原比例尺缩小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2)在线段式比例尺的地图上度量图距线段式比例尺是随图幅的放大或缩小而变化的,在图上度量图距时,要用图中比例尺线段的长度度量,不能使用米尺上的刻度单位度量,否则可能出错。如下图中每厘米单位长表示5千米实地距离,但图上的厘米单位明显小于米尺的厘米单位,说明该图幅已缩小,应用图中单位度量两点间的图距。3. 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用来表示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三、地理信息技术 “3S”技术的判别RS(遥感)主要用于获取信息;GPS(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三维空间定位;GIS(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处理空间数据,进行地理事物的查询、分析、模拟和评估。其功能差异可简单地理解为:RS负责拍片,解决是什么的问题;GPS负责找位置,解决在哪里的问题;GIS如人脑,负责存储和处理信息,解决为什么、怎么样、如何办的问题。【特别提醒】“点、想、看”三字诀判别“3S”(1)“点”与“面”判断GPS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2)“想”与“看”区分RS、GIS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四、等高线图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规律等高线是高考试题经常涉及的常见等值线之一,在复习过程中必须熟练掌握。等高线的判断要遵循以下规律:第一,看数值大小: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高原地形。第二,看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第三,看等高线形状特征: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鞍部地形。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第四,看特殊区域: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则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确定其数值。如下图中有两条等值线,数值a>b,则M地数值大于a,N地数值小于b。第五,会计算:陡崖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是(n-1)·d≤ΔH<(n+1)·d。其中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拓展延伸】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表示凹坡;高处疏,低处密表示凸坡。站在地势高处向低处看,凹坡不会对视线形成障碍,通视状况良好,凸坡视线常被阻挡,很难通视。如图所示:【高考题型示例】题型一、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例1】【2017海南地理卷】??某岛国面积700多平方千米,由170多个岛屿组成,某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尽管可能遭遇飓风,但美丽的珊瑚,大片的椰林和新年第一缕阳光,仍吸引了各地游客来此迎接新年。据此完成12~14题。12.该国首都的位置可能是??A.21?8'N,175?12'E ?????B. 42?10'N,170?22'W??C.21?8'S,175?12'W ?????D. 42?10'S,170?22'E13.当该国首都迎来新年第一缕阳光时,北京时间最接近???A.1:00?????????????B.6:00?????????????C.11:00??????????????D.20:00?14.该国首都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为???A.1月??????????????B.2月???????????????C.7月????????????????D.8月?【答案】12.C ???13.A ???14.B13、当该国首都迎来新年第一缕阳光时,即日出时,低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差距较小,日出的区时约为6时,该国为12区,即北京时间(东8区)的时间为2时,结合四个选项最接近的是A。14.根据上题结论,该国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由170多个岛屿组成,受海洋影响大,所以该国首都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为与海洋最高月份一致为2月份。【变式探究】(2016?北京卷)2016年8月21日-25日,第3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将在北京举行,往届大会曾在华盛顿等地举办,读图1,回答第1、2题。1. 本届大会期间,北京A. 适逢中国农历处暑节气 B. 八达岭长城漫山红叶C. 比首尔正午太阳高度大 D. 比华盛顿日出时间晚2. 图中举办地所在国家A. 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 地处环太平洋灾害带C. 人口增长模式不同 D. 南部沿海有寒流经过【答案】1.A 2.B【解析】 【举一反三】(2015·广东文综)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 km的物理现象。读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该省位于我国的( ) A.西北地区 B.华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南地区 解析 根据经纬网的判读及省份轮廓的特征,可判断图示省份为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因此选C。 答案 C2.下列因素中,对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的是( ) A.河流泥沙含量 B.地形起伏 C.西南季风强弱 D.土壤厚度 答案 B【变式探究】(2014·广东文综)下图为根据统计资料计算得出的我国1980~2010年水稻产量重心移动方向图。若下列地区的水稻产量均有增加,则对图示水稻产量重心移动趋势贡献最大的地区是( )A.西南地区 B.东北地区C.华南地区 D.西北地区答案 BA、C、D。题型2、地图三要素【例2】(2016?江苏卷)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图2 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 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读图回答3-4 题。3.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4.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A.③ B.④ C.⑤ D.⑥【答案】3.B 4.D【解析】3.露营地应该远离危险地段:如独立的树下易遇电击、悬崖下方有落石之虑、高凸山区和山谷风口易受强风吹袭、草叶繁茂的地方多蛇虫,所以这些地点都应避免。5月我国东南部已经进入雨季,降水较多,①离河流太近,地势低洼,一旦河流上涨可能被淹没;②处地势平坦开阔,且有一定的坡度,距河有些距离,比较适宜露营;③处于陡崖下面,有落石之虑。④处为高凸山区,易受强风吹袭。B 正确。4.5月我国日出东北,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需要面向东北方,且地势较高,前面没有障碍物。从图中可以看出③④⑤⑥四地中⑥最适宜观日出。D正确。 【变式探究】(2015·福建文综)图2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图1中广袤草原上拍摄的“日出”美景。读图完成5~6题。 5.摄影爱好者拍摄“日出”美景的方向和北京时间分别是( ) A.东南 7月1日06时 B.东北 7月1日06时 C.东北 1月1日12时 D.东南 1月1日12时 答案 D6.拍摄“日出”美景的地点是图1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从等高线分析,图中甲、丁两地东侧地势较高,此时不能看见日出景观; 乙地临近湖泊,不属于广袤草原; 而丙地等高线稀疏,属于广袤草原,且东南侧视野广阔,是拍摄日出的最佳地点,故选C。 答案 C【变式探究】(2014·重庆文综)下图示意某GIS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m2;高度单位:m)。读图,完成2~3题。2.若图中浏览窗口中的建筑物属性与地图窗口中的图形对应,此时浏览窗口中选中的对象对应的图形是( )A.①B.②C.③D.④3.若在该GIS软件中量算到学校局部用地的长为300m、宽为220m,要将此用地的平面图用1∶1000的比例输出,则选用纸张幅面最小的是( )A.A4纸(29.7cm×21cm)B.B4纸(36.4cm×25.7cm)C.A3纸(42cm×29.7cm)D.B3纸(51.5cm×36.4cm)答案 2.D 3.B题型3、地理信息技术【例3】(2016·浙江文综)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 (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变式探究】 (2015·广东文综)数字高程模型是对地貌形态的虚拟表示,可描述地面高程信息。下图为“某旅游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观景平台视野最广的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一般而言,数字高程模型图的亮度越大,说明海拔较高,图示中丙地的亮度最大,说明它的海拔最高,视野最开阔,其余三处都位于地势低洼的沟谷地区,视野狭窄,因此C正确。 答案 C 【变式探究】(2014·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答案 A题型4、等高线图的判读【例4】【2017江苏地理卷】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图5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宜建在A.甲?B.乙?C.丙?D.丁10.水库建成后能够A.改善航运条件?B.开发河流水能?C.增加径流总量?D.消除地质灾害【答案】9.A ?10.B【解析】【变式探究】(2016?上海卷)(四)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7.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A.新月形沙丘 B.山地梯田 C.三角洲平原 D.滨海沙滩8.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是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B.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C.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D.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答案】7、B 8、C【解析】7.图示地区海拔较高,等高线分布较均匀,水渠贯穿其中,判断是山地梯田;新月型沙丘的等高线是新月型的,呈闭合态;三角洲海拔低,等高线稀疏;滨海沙滩海拔低,等高线稀疏。B正确。8.图中河流是区域的最低处,水渠是流向河流的;河谷处的等高线是向高处弯曲的,可判断河流自北向南流。C正确。【举一反三】(2016·江苏地理,4,2分)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 )A.③ B.④ C.⑤ D.⑥【答案】D 【解析】由于该地位于我国东南部某山区,观日出地点应选择地势较高、东面视野开阔的地方,四地中③④⑤的东面均有山地遮挡视线。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下题。4.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变式探究】 (2014·上海地理)读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和地形剖面图(单位:m),回答6~7题。6.左图中剖面线AB和MN的交点在右侧两剖面图上所对应的位置分别是( )A.①和③ B.②和③C.①和④ D.②和④7.若该区位于一个拟建水库的库区内,当最高蓄水位达海拔150米时,图示范围内将出现( )A.一个岛B.两个岛C.三个岛D.无岛答案 6.D 7.D解析 第6题,由左图可知,AB与MN的交点为鞍部。AB线大致沿山谷到鞍部的剖面,故鞍部为最高点,选②;MN线是沿山峰直接的剖面,鞍部为最低点,故选④。所以答案为D。第7题,由等高线示意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米,该地区最低海拔范围在(50,100]米。当最高蓄水位海拔是150米时,海拔在150米以下被水淹没的范围内不会出现小岛。【变式探究】(2014·四川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问题。(1)说出该地区的地形类型名称和甲地地形部位名称。(2)该地计划在图幅所示东北部修建水库,水库最大蓄水量时水面高程不超过390米。你是否赞成在该地修建水库?请依据图表信息说明理由。答案 (1)丘陵;鞍部。(2)赞成。降水季节变化大,建水库可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地势低洼、开阔,利于蓄水(或图幅北部河谷狭窄,利于建坝);邻近农用地、居民点,便于生产、生活用水。不赞成。该地已有河流流经,可提供生产、生活用水;迁建公路和居民点,增加建设成本;淹没大片耕地,人均耕地减少。 专题01 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读图,完成第1~2题。1.测风塔基与湖面最大高差可达( )A.599米 B.499米 C.399米 D.299米2.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适合观赏日出B.乙地宜作露营场地C.丙地可赏湖光山色D.丁地易受山洪威胁【答案】1.B 2.D读某边防检查站(45.2°N,84.6°E)地区图,完成第3~4题。3.边防检查站所在地的环境特点是( )A.四季多大风天气B.常有泥石流灾害C.水草丰美,森林广布D.四季严寒,冰天雪地4.图中铁路选线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靠近湖泊,供水方便 B.山谷地带,工程量小C.方便村镇间的联系 D.不易发生雪崩灾害【答案】3.A 4.B【解析】第3题,根据题干信息和地形图,首先判断出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边境地区。图中边防检查站所在地为峡谷地形,峡谷走向与风向一致,狭管效应显著,风力强劲。西北内陆降水少,且检查站附近无河谷,不易发生泥石流;这里气候干旱,在检查站附近地势较低地区森林少见;检查站地势较低,夏季气温高。第4题,图中铁路沿两山之间的峡谷穿越,地势较低且相对平坦,工程量小。读图,完成第5~6题。5.M地的年日照时数比N地的多,其主要原因是M地( )A.纬度较低 B.地势较高C.气候干旱 D.白昼较长6.N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M地的丰富,其主要原因是N地( )A.地势高,大气稀薄 B.海拔高,多冰雪C.纬度低,太阳高度大 D.气候干旱,光照强【答案】5.C 6.A通常情况下,海平面340 K的假相当位温等值线是我国南北暖湿区与干冷区的分界线。雨季标准:当连续五日内的假相当位温平均值达到340 K,且在这五日选择降雨量大于5毫米的一日作为进入雨季日。下图示意某年6月20—25日我国海平面假相当位温平均场分布。读图,完成第7~8题。7.东海沿海的假相当位温最大差值可能是( )A.3.99 K B.5.99 KC.9.99 K D.14.99 K8.据图文材料推测我国( )A.华北地区南部提前进入雨季B.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涝灾C.长江中下游地区凉爽干燥D.东南沿海地区开始进入雨季【答案】7.C 8.A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的研究,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读图回答9~10题。甲 我国西北某地遥感影像图乙 车载导航仪示意图9.利用甲图可以( )A.了解地形和地貌特征,开展土地资源调查B.监测风沙和干旱灾害,进行灾情预测分析C.确定时间和空间定位,进行路线筛选导航D.测算经济和人口数据,确定商业网点布局答案:A10.有关乙图车载导航仪及其所示电子地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车载导航仪借助GIS实现精确定位B.车载导航仪通过RS获得交通信息C.电子地图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功能D.电子地图不能显示自然地理信息答案:C解析:车载导航仪的运行主要依赖全球定位系统,电子地图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功能。某人骑自行车从下图中的甲地到辛地,车上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每30秒自动接收定位一次(图中小黑点为定位记录)。假设车速仅受坡度影响。读图,回答11~13题。11.图示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云贵高原 B.华北平原C.江南丘陵 D.武夷山 答案:C解析:通过图中经纬度的分布,定位可知该地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地区。12.该骑行线路中,主要为上坡路段的是( )A.甲-乙 B.乙-丙C.丁-戊 D.己-庚答案:A13.庚-辛之间的距离约为( )A.150米 B.300米 C.500米 D.600米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比例尺表示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米,而庚-辛的图上距离约为比例尺一单位长度的3/5,故庚-辛的实地距离约300米。暑假,小强跟随旅游团到甲地一日游,下图为小强出行路线示意图(图中均为北京时间)。读图,完成下列14~15题。14.出发与返回时,小强的座位分别位于客车前进方向的( )A.右侧、右侧 B.右侧、左侧C.左侧、右侧 D.左侧、左侧答案:B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出发时(上午)小强为避免太阳光照射而拉上窗帘,上午太阳位于偏东天空,可推知小强靠近东侧车窗,由图可知出发的行驶方向向北,所以小强位于客车前进方向的右侧;返回时为下午,太阳位于偏西天空,小强选择了太阳光无法透过窗户照射的靠窗位置,可推知其在东侧车窗,而客车此时行驶方向向南,所以他在客车前进方向的左侧。15.小强所在的城市可能是( )A.杭州 B.武汉C.哈尔滨 D.重庆答案:B我国沿海地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学校附近开展实地高程测量,按一定等高距绘制了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并在图中按相同比例绘出学校的范围。完成16~17题。16.该地理兴趣小组采用的比例尺最可能是( )A.1?200 B.1?20 000C.1?200 000 D.答案:B17.图示信息反映出( )①测量区域地形以丘陵为主②图中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③在学校可能看到海上日出④河流上游比下游流速较快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图示区域海拔在200米以下,应为平原地形,①错误;结合等高线的弯曲情况和指向标可知,图中河流流向应是自西向东流,②错误;学校位于沿海地区,且学校东部地势较低,可能看到海上日出,③正确;河流上游地区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大,水流速度较快,④正确。故选择D项。西北通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以往因冰封影响,航运受限,但未来有望实现通航。读下图回答18~19题。18.若不考虑地形等因素,一架飞机从甲地沿最近的线路飞往乙地,结合所学知识,该飞机飞行方向是( )A.一路正西 B.先西北,后西南C.先东北,后东南 D.先西南,后西北答案:B19.图示区域西北通道的长度约为(cos70°≈0.342)( )A.1800km B.13500km C.5000km D.3330km答案:C解析:同一纬线上两点间距离L=两点间的经度差×111×cosΦ千米(Φ为该纬线的纬度);同一经线上两点间的距离L=两点间的纬度差×111千米。图示西北通道大致沿纬线延伸,所跨经度大约为130度,所在纬度大约为70度。所以估算其长度为130×111×cos70°=4935千米。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图”。读图回答20~22题。 20.图中水域面积约为( ) A.15 km2 B.1.5km2 C.0.15km2 D.0.015 km2 解析 读图,根据图中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km,图中水域似三角形,右侧边长约2厘米,该边上的高约1.5厘米。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约为1.5 km2,B对。其他三个数值差距太大,不能有这么大误差,A、C、D错。 答案 B21.图中陡崖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 A.100米 B.150米 C.190米 D.200米 解析 读图,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相交,图中等高距是50米,根据陡崖高差公式,(n-1)·d≤H<(n+1)·d,可以计算出高差范围是100≤H<200,所以最大高差可能是190米,C对。 A、B数值太小,错。 高差不能等于200米,D错。 答案 C22.若要安排露营活动,最不适宜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专家认为,“数字地球”是地图测绘、航空卫星遥感、探空和深钻的深化,是对地图测绘系统(EO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综合应用,实现地球圈层间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数据的集成,从而对全球化问题进行广泛研究。欧盟计划发射30颗卫星,建立地球定位系统。这样,飞机、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和人们的野外探险、考察、旅游都可通过与全球定位系统的连接,确定自己准确的位置。以农业为例,它在农业信息遥感、太空农业等领域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一些国家利用资源卫星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作物长势和产量检测等。例如,美国利用资源卫星在估测本国小麦产量的同时,还对其他国家小麦产量进行估测,根据所得数据制定生产布局、储运、加工等计划,确定对外贸易策略,由此每年可获利数亿美元。(1)“数字地球”的出现是科技创新的又一典范,这意味着( )A.科技创新日益全球化B.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C.科技的发展离不开雄厚的经济实力D.任何科技都是为政治基础服务的(2)根据材料,推断“数字地球”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做的工作。(3)在全球问题的研究中,除农业外,还有哪些领域可以应用“数字地球”的相关技术?答案:(1)B(2)资源利用状况遥感调查;合理布局农业;监测并预报气候变化及旱涝灾害;光热及农作物产量预测;农业污染监测、预报并提出解决措施等。(3)全球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臭氧层分布;地形遥感;全球生态环境监测;全球气候预报;全球生物分布;全球产业结构监测等。24. “3S”(RS、GPS、GIS)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运用有关“3S”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GIS具有强大的查询功能,根据图中显示的经纬度可知,地图中代表呼和浩特、济南、太原、天津的字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城市道路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地图测绘部门为了及时更新城市道路变化信息,需要利用________技术。如下图所示的交通监控与救援管理系统,根据交通事故发生地点,利用________技术,快速设计出警车、救护车赶往出事地的最佳路线,而交通事故发生地与警车、救护车的精确位置是利用________技术获取的。为了能对运动中的汽车精确定位,至少需要接收________颗卫星的信息。交通监控与救援管理系统示意图(3)下图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3S”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其中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⑤和________,表示“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的是⑥和________,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的是________。答案:(1)A D B C(2)RS GIS GPS 四(3)① ④ ②25.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时,A城镇风向是 。A与D相比,晴天概率大的是 ,原因是 。(2)四个城镇中,最容易遭受突发地质灾害的是 ,原因是 。(3)四个城镇中,规模最大的应该是 ,原因是 。(4)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课题,即“山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形成堰塞湖可能性的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获得以下信息: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的坡度多在22°以上,已有大片开垦为耕地;在E、F两地附近有多处崩塌滑坡。崩塌滑坡容易导致峡谷堵塞形成堰塞湖。如果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①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建议 。[②在E、F两地中, 地附近较容易形成堰塞湖,建议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技术密切监视崩塌滑坡的动态。(5)分析说明该地区地形、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坡度较大的山区,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应该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等;E地附近比较陡峻,且位于两处陡崖之间,河流经过,容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从而可能形成堰塞湖;对于自然灾害的监测,往往利用遥感技术。第(5)题,本地多山地丘陵,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利于发展立体农业,但是本地地处我国东南丘陵地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是农业发展的优势所在。答案:(1)西南风 A A地位于冷锋锋前(或答D地位于锋面附近)(2)D 坡陡,水充足(3)A 河流交汇,水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捷(4)①退耕还林(或封山育林) ②E 遥感(5)有利影响:地势落差大,垂直差异明显,利于发展立体农业(或答土地类型多样,利于发展多种农业);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光、热、水资源丰富。不利影响:多山丘,易发生水土流失;季风气候不稳定,多气象灾害。26.3S技术之间密切相联系,它们都为数字地球提供了技术支撑。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3S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其中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表示“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的是________。(2)图中各个圆的重叠部分分别代表RS、GPS、GIS不同组合的综合应用,其中重叠部分乙代表GIS与RS技术的组合,丙代表________技术的组合。在图中所示的各个综合应用中任选一种组合,并写出应用实例。答案 (1)① ⑤ ④ ⑥ ②(2)GIS与GPS甲:RS获取矿床露头信息,GIS分析矿产种类,GPS确定矿床露头位置。乙:RS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GIS分析水灾损失。丙:装载GPS接收机的运钞车发送位置信息到监测中心,GIS监测运钞车是否偏离预定线路。丁:RS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并可判断火势蔓延方向,GPS获取火场精确位置,引导消防队员及时、准确到达灭火地点。(甲、乙、丙、丁任答一点)27.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说出图中AB线所示的地形部位名称,并简要说明判断依据。(2)一组老人在①②两条徒步登山线路中,选择②线路登山。说出选择的理由,并估算②线路的相对高度和水平距离。(3)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4)概括图中公路的分布特征,并分析成因。【答案】(1)山谷。等高线弯曲,且向海拔高的方向凸出。(2)②线路经过的地区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更省力。相对高度:320~480米。水平距离:约3千米。(3)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起伏较大。(4)分布不均。东南部山区公路密度较小。地形崎岖,修建成本高;人口(或聚落)较少,运输需求较小。西北部平原地区公路密度较大(或彼此交叉形成网状)。地形平坦,修建成本较低;人口(或聚落)较多,运输需求较大。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为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下表为江西赣州某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统计。赣州某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年份耕地林地草地荒地水面及建筑等用地1982年55%19.8%4.9%15.4%4.9%2012年40%44.1%6.2%1.3%8.4%(1)判断M处的地形类型,并说明理由。(2)分别指出影响图示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3)比较图中赣州和韶关受寒潮影响的差异及其原因。(4)说明赣州某县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特点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答案】(1)类型:山脉。理由:位于河流的分水岭处;7月气温比周围地区低。(2)1月:纬度位置(太阳辐射)。7月:地形地势。(3)赣州纬度较高,受山脉阻挡,冬季风停滞不前,受寒潮影响大;韶关纬度较低,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受寒潮影响小。(4)特点:耕地、荒地的比重下降,林地、草地、水面及建筑等用地的比重上升。影响:水土流失减缓;局地气候有所改善(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减小,空气湿度增加);河流含沙量减少,径流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减小,洪涝威胁减轻;生物多样性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学案.doc 热点难点突破.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