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49张PPT。八上历史与社会期末总复习大全一、先秦时期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夏-形成; 商-发展; 西周-繁盛; 春秋时期-瓦解1、 封建社会的形成——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特征: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1、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 西汉:(前202年——公元8年)封建社会前期的鼎盛3、 新朝:(公元8年——23年)短期夺权,改制失败4、 东汉:(25年——220年)恢复汉政权,继续发展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特征: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1、 三国时期:(220——280)政权分立,孕育统一。2、 西晋和东晋:(265——420)短期统一-南北对峙形成3、 南朝和北朝:(420——589)南方经济发展,北方民族大融合四、隋唐时期:(581年——907年)△特征:封建社会的繁荣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 隋朝:(581——618)继往开来,再次大统一,封建制度创新2、 唐朝:(618——907)封建社会高度繁荣五、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07年——1368年)△特征:封建社会的继续发展、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民族进一步融合1、 五代十国:(907——979)分裂割据,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加强2、 辽、北宋、夏并立:(960——1127)民族政权并立3、 金与南宋对峙:(1127——1276)民族政权对峙,江南经济超过北方4、 元朝:(1271——1368)第三次大统一;封建制度进一步创新;民族大融合六、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1368年——1840年)△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君主专制强化和封建社会衰落1、 明朝:(1368——1644)君主专制强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封建社会开始转衰2、 清朝前期:(1644——1840)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封建制度衰落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人教版·人教版专题(一)·人教版专题(一)·人教版专题(一)│ 知识网络·人教版专题(一)│ 要点整合·人教版专题(一)│ 要点整合·人教版专题(一)│ 要点整合·人教版专题(一)│ 要点整合·人教版专题(一)│ 要点整合·人教版专题(一)│ 专题感悟·人教版一、中国古代的政治1、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建立及强化①、秦朝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②、西汉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加强思想控制。③、隋朝创立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创立科举制度,巩固君主专制。④、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废行省,权分三司,所有权力集中于皇帝之手;设锦衣卫、东厂、西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⑤、清朝雍正时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①夏朝:②西周:③秦朝:2、重要制度的开创④北魏:⑤隋朝:⑥元朝: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②西周:建立分封制。③秦朝:开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④北魏:实行均田制。⑤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⑥元朝:建立行省制。①西汉:②东汉:③隋朝:3、著名的“治世”④唐朝:⑤清朝: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光武中兴(光武帝刘秀)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康乾盛世(康熙帝、乾隆帝)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返回(一)、古代:1、春秋战国时期:知识梳理 (1)铁农具和牛耕使用;(2)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筑都江堰,使成都 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 之国”的美称;2、汉代: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二、中国古代的经济(三农问题)3、经济重心南移(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影响)4、明清时期:(2)唐朝:①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②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3)五代、北宋:南宋时: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了南方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并从越南引进占城稻从国外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作物。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专题(二)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人教版专题(二)·人教版专题(二)│ 知识网络·人教版专题(二)│ 知识网络·人教版专题(二)│ 要点整合·人教版专题(二)│ 要点整合·人教版专题(二)│ 要点整合·人教版专题(二)│ 要点整合·人教版专题(二)│ 专题感悟·人教版1、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一)、民族关系三、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①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②颁布均田令;③迁都洛阳;④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意义:①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③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2、唐与吐蕃的友好关系①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②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与尺带珠丹成亲;③821年,吐蕃与唐朝会盟,并建立会盟碑。迁入中国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回族。3、元朝民族大融合(二)、对外关系1、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2、唐朝初年,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著《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与佛教的典籍。3、唐朝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4、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先后7次下西洋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专题(十)│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专题(十)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人教版专题(十)·人教版专题(十)·人教版专题(十)│ 知识网络·人教版专题(十)│ 要点整合·人教版专题(十)│ 要点整合·人教版专题(十)│ 要点整合·人教版专题(十)│ 要点整合·人教版专题(十)│ 专题感悟·人教版1、商鞅变法时间:内容影响:公元前356年,秦孝公起用商鞅变法①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②奖励耕战,③推行县制。废除了旧制度, 促进了农业生产,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九、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2、孝文帝改革目的:内容影响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①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②颁布均田令;③迁都洛阳, ④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5、大化改新时间:内容影响:646年(孝德天皇在位)①改革土地制度,一切土地收归国家所有;②改革行政制度,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①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②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1、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他是暴君。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向别人介绍你眼中的秦始皇。(7分)人物评价公式:我眼中的秦始皇 秦始皇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封建皇帝:①、灭六国,统一中国(前221年),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的王朝——秦朝;②、建立一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三公,地方推行郡县制;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还大修弛道,统一车轨等,巩固了统一;④、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同时,他也是一个暴君:①、刑法严苛,用严酷的刑法统治人民;②、赋税沉重,兵役、徭役繁多,他广建宫殿、陵墓供自己享乐,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③、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他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 总之,秦始皇是一位既有大功又有大过的皇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