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热点难点突破与教学案专题5天气与气候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8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热点难点突破与教学案专题5天气与气候

资源简介

专题5 天气与气候
【2018年高考考纲解读】
本专题是高考命题的核心内容之一。
从考查内容看,主要有:(1)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等压线的判读。(2)典型地区气温、降水的特征与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特点分析。(3)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从考查形式看,以选择题考查为主,综合题为辅。
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1)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应用、等压线(面)图的判读。(2)以重点区域气候要素分布图为背景,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的特点及成因。(3)以天气系统图为载体,考查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影响。
【重点、难点剖析】
一、天气系统
1. 锋面系统图解
(1)冷锋
(2)暖锋
【特别提醒】
①单一冷(暖)气团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②锋面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③锋面雨带多分布在冷气团一侧。
2. 气旋与反气旋图解(北半球)
3. 锋面气旋
在南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气旋与锋面系统叠加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南北半球的锋面气旋的比较说明如下:
北半球
南半球
风向
F、G处为偏北风、
E、H处为偏南风
F、G处为偏北风,
E、H处为偏南风



位置
AB处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运动为冷锋,CD处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运动为暖锋
AB处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运动为冷锋,CD处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运动为暖锋
移动方向
AB处锋面向E处移动,CD处锋面向G处移动
AB处锋面向F处移动,CD处锋面向H处移动
雨区
根据冷暖锋判断雨区的位置,暖锋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前,冷锋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区与锋后
二、气候的成因与描述
1. 气候类型的成因
(1)气候类型成因模式图(北半球)
(2)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气候
(3)季风环流影响的气候:
2. 气候的描述
(1)分析气候特征的一般模式是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描述气候要指出冬夏气温、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分析气候分布主要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方面进行描述。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等。
(3)分析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
(4)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时,常要表述雨热是否同期,光照强弱,气温日较差大小,热量和降水的多少等。
【拓展延伸】
副热带高气压对我国降水量和旱涝灾害的影响
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洋面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最直接。
(1)夏初,副高西伸北进,暖湿的偏南气流沿副高西缘北上,与北方来的干冷空气交锋在长江流域一带,形成长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盛夏,副高进一步北进,雨带北推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撤,雨带也随之南移。(如右图)
(2)异常年份:副高的位置和强弱异常,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
①若夏季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则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
②当副高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易发生干旱。
【高考题型示例】
题型1、天气系统
例1、【2017江苏地理卷】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图4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7~8题。
7.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
8.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A.晴,?B.阴,西北风?C.晴,东南风?D.阴,东北风
【答案】7.A ?8.C
【解析】
8.读图可知,我国南方戊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5月6日我国南方夏季风逐步增强,即该地吹东南风;根据图中戊地位于高压中心的西侧,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可知形成东南方向的风。
【变式探究】(2016?江苏卷)2016 年1 月24 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图3 为该日8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5-6 题。
5. 此时我国
A. 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 B. 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 三亚风力大于昆明 D. 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6. 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A. 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 B. 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
C. 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 D. 冷锋过境,降温明显
【答案】5.D  6.A
【变式探究】 (2015·新课标Ⅱ卷)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  )
A.16时~17时
B.17时~18时
C.18时~19时
D.19时~20时
(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答案:(1)C  (2)B
【特别提醒】本题组以沙尘暴背景材料,考查冷锋天气系统知识。首先应该明白沙尘暴属于快行冷锋,锋线两侧冷暖气团差异较大。第一小题具体考查冷锋过境阶段,第二小题考查冷锋附近空间差异,也就是锋线附近,锋线两侧分属于冷暖气团,气温、气压差异量大,也就是气温、气压变化剧烈的时段,空间差异最大,并伴随有天气转阴现象,找到这一点,题目迎刃而解。
【变式探究】 (2014·江苏地理)下图是2014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虚线范围内出现沙尘天气,其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锋面过境时,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
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
B.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
D.风力减弱,天气转阴
答案 1.B 2.C
【变式探究】(2014·山东文综)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3~4题。
3.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4.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答案 3.B 4.C
题型2、气候的成因与描述
例2、【2017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6—8题。
6.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用水便利?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D.植被缺失
7.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8.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热带雨林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D.热带季风气候区
【答案】6.D ?7.A ?8.B
【解析】
6、首先是对刀耕火种的耕种方式的理解,刀耕火种,先放火烧荒直接的目的是为了在没有植被的土地上播种,尼罗河定期泛滥,肥沃的淤泥覆盖,没有其他植被,故可以直接在沉积物上种植。
7、尼罗河下游沉积物主要来自于上游源地,而其上游源地东非高原的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8.从题中可知,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则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11月到第二年5月,即冬季为植物生长期,故地中海气候区符合植物从周边地区引入的、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的条件。故选B。
【变式探究】(2016?上海卷)(十三)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
25.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
①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②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
③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④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6.今年4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
A.日本 B.泰国 C.智利 D.秘鲁
【答案】25、A 26、B
【变式探究】 (2015·浙江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中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相对应的是(  )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2)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 D.海拔高度
答案:(1)D  (2)D
【特别提醒】此题关键是注意位于30°N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中西部多干旱区,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季风气候。然后在根据甲图中只有水边有植物,判断是沙漠气候区,乙图植被分布范围较大,但植被稀疏,应该是降水较少,山区地形,温度较低,对应选项中气温、降水资料,不可能是①、②两图,甲乙两图景观差异明显,两地纬度相同,甲中有热带植被,应该海拔低,乙图植被矮小的草地为主,应该是海拔高,热量不足。
【变式探究】下图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以平均气温24°C、相对湿度70%、平均风速2 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d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 (  )
A.a B.b C.c D.e
(2)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 B.风带 C.地形 D.河流
(3)仅考虑气候舒适度状况,游客前往该省休闲旅游最佳的月份是 (  )
A.3、4 B.5、6 C.7、8 D.9、10
答案 (1)C (2)C (3)B
题型三 气旋与反气旋
例3、(2016?浙江卷)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视课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9、10题。
9. 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A. ③至④ B. ④至⑤ C. ⑥至⑦ D. ⑨至于⑩
10. 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答案】9.A 10.B
【变式探究】(2014·北京文综)下图示意北半球夏季4个气旋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第5~6题。
5.气旋(  )
A.①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
B.②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
C.③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D.④生成于太平洋热带洋面
6.影响气旋④移动路径的主要是(  )
A.东南信风 B.副热带高压
C.极地东风 D.北赤道暖流
答案 5.D 6.B
【变式探究】读东亚地区冬季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为百帕),回答3~4题。
3.从气压分布状况看,图中甲、乙两处之间最大气压差可能为(  )
A.39C.444.关于图中城市此时的天气特点,正确的是(  )
A.郑州处于阴雨天气 B.西安吹东南风
C.北京可能有沙尘暴天气 D.东京处于阴雨天气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结合等压线分布特点知甲、乙两地气压分别介于1 035~1 040百帕和1 000~1 005百帕之间,从而可计算出两点气压差介于30~40百帕之间,那么其最大气压差可能为39题型四 气候的变化
例4、(2016?上海卷)(十三)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
25.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
①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②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
③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④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6.今年4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
A.日本 B.泰国 C.智利 D.秘鲁
【答案】25、A 26、B
【变式探究】(2014·福建文综)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
2.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
A.冰蚀作用增强 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
答案 1.A 2.C
题型五 影响气候的因素
例5.【2017北京卷】(24分)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第(1)题。
(1)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10分)
图17
【答案】(1)热带草原带。1月植物繁茂,为热带草原的湿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多。7月草木枯黄,为热带草原的干季。受信风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少。
【解析】据图可知:该国大部分地区地处10°S-15°S之间的区域,结合降水柱状图不难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条件下发育了典型的热带草原景观。每年1月份,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移,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这里,因此气体盛行上升运动,降水多,因此到处稀树高草,呈现一派草木葱绿的景象,斑马、长颈鹿等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里。7月,信风带控制这里,受信风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响海洋,降水少,形成干季,到处草莓枯萎,呈现一派萧瑟的景象。
【变式探究】(2014·北京文综)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下图示意中国4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甲、乙、丙分别是(  )
A.贵阳、西安、长春
B.昆明、海口、哈尔滨
C.兰州、上海、沈阳
D.南宁、武汉、石家庄
答案 B
【变式探究】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读图,回答4~5题。
4.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  )
A.受夏季盛行风影响
B.受沿岸暖流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D.受沿岸寒流影响
5.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  )
A.纬度位置较低
B.受西风影响较弱
C.地势相对较高
D.距地中海较近
答案 4.D 5.B
题型六 气候类型的判断
例6、【2017北京卷】(24分)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第(1)题。
(1)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10分)
图17
【答案】(1)热带草原带。1月植物繁茂,为热带草原的湿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多。7月草木枯黄,为热带草原的干季。受信风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少。
【解析】据图可知:该国大部分地区地处10°S-15°S之间的区域,结合降水柱状图不难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条件下发育了典型的热带草原景观。每年1月份,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移,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这里,因此气体盛行上升运动,降水多,因此到处稀树高草,呈现一派草木葱绿的景象,斑马、长颈鹿等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里。7月,信风带控制这里,受信风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响海洋,降水少,形成干季,到处草莓枯萎,呈现一派萧瑟的景象。
【变式探究】(2016?上海卷)(二十)北美洲各类气候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诸要素密切相关。读图回答问题。(14分)
47.据图综合分析相关自然地理要素对A、B、C三类气候形成的影响。(14分)
【答案】A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北美西部沿海的北部地区。这里位于温带,常年受西风带影响,高大山系紧逼西海岸,西风带影响主要局限于高大山系两侧的峡长平原地带,加之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导致该地带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B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北美西部沿海地区中部。这里位于亚热带,冬季受到西风带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形为狭长平原,位于高山的迎风坡,呈现为地中海气候。C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于北美大陆的主体部分,原因是北美大陆主要位于中高纬度地区,地势平坦,东西较宽,且受西海岸暖流影响,该气候带西北缘有向西北延伸的趋势,因此,该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里位于亚热带,冬季受到西风带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其东部是高原山地,该地地形为狭长平原,位于高山的迎风坡,呈现为地中海气候。C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于北美大陆的主体部分。原因是北美大陆主要位于中高纬度地区,中部大平原地势平坦,东西较宽,平原南北延伸,南北气流交换频繁;受西海岸阿拉斯加暖流影响,该气候带西北缘有向西北延伸的趋势,因此,该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变式探究】(2014·浙江文综)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下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读图,完成第6~7题。
6.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温度要求是≥20℃,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  )
A.①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B.②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C.①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D.②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7.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 6.B 7.D
解析 第6题,该作物喜温(温度要求是≥20℃)好湿,图中显示①地月均温均低于20℃,只有7、8两月水分盈亏量为正值,因此,对该作物来说,①地温度和水分条件都不适宜;②地5~9月月均温高于20℃,但全年各月水分盈亏量均为负值,因此,对该作物来说,②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综合上述分析,选项B说法正确。第7题,①地虽然地处北纬29.7°,但冬冷夏凉,最高月均温低于20℃,推测可能是因为海拔高,因此可能是高原和高山气候;②地冬冷夏热,冬季气温低于0℃,全年降水较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变式探究】(2014·北京文综)维护和平、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和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任务,需要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
工业革命在给英国带来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大气污染。1952年12月的伦敦烟雾事件震惊世界。
分析气候对英国大气污染的影响。
答案 英国地处欧洲西部,迎着盛行西风,污染物容易扩散;年降水量丰富,季节分配较均匀,利于污染物沉降;冬季多雾,雾天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能力突破】气候类型图的判读
1. 气候类型常见图形
2. 气候类型的判断思路
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分布及特点受特定的地理条件影响,因此,在判断气候类型时,要从其所处的特定环境入手,具体可按如下思路分析:
3. 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
(1)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2)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例如,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气候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3)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的信息进行判断,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①判断所属南北半球
气温
变化
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
北半球
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线)
南半球
②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热) 月气温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之间
温带气候
最热月均温<15℃
寒带气候
③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类型)
多雨型(季节分配均匀)
年降水量>2 000 mm
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700 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年降水量>1 500 mm
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750~1 000 mm
热带草原气候
年降水量>1 000 mm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500~800 mm
温带季风气候
③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类型)
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旱)
年降水量300~1 000 mm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终年少雨)
年降水量<250 mm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例1、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回答(1)~(2)题。
(1)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 (  )
A.受夏季盛行风影响 B.受沿岸暖流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D.受沿岸寒流影响
(2)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 (  )
A.纬度位置较低 B.受西风影响较弱
C.地势相对较高 D.距地中海较近
答案 (1)D (2)B
【变式探究】
读“气候资料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气候类型为 (  )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气候类型受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B.②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
C.③气候类型最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D.①、②、③气候类型夏季均为高温少雨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据图分析,①气候类型位于北半球,由最冷月均温判断出热量带为温带,降水集中于夏季且降水量较大,为温带季风气候。第(2)题,据图中信息可知③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乳畜业。同理可知②为南半球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①气候类型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专题05 天气与气候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a)、500米(b)、1 000米(c)水平面上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题。
1.图示天气系统最有可能是(  )
A.锋面     B.气旋
C.反气旋 D.台风
答案:A
下图为2015年2月8日8时(北京时间)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2~3题。
2.此时丙地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解析:丙地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右偏,故为西北风。[]
答案:C
3.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及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  )
A.甲——反气旋、晴朗 乙——气旋、阴雨
B.甲——低压、阴雨 乙——高压、晴朗
C.甲——气旋、晴朗 乙——反气旋、阴雨
D.甲——高压、阴雨 乙——低压、晴朗
解析:甲外围等值线数值为1 010,该闭合等值线的两侧分别有1 015和1 010两条等值线,则依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等值线判读规律,可定甲处为低压中心,为阴雨天气;乙处为高压中心,为晴朗天气。
答案:B
下图是2014年3月13日东亚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图中东北部的天气系统自11日以来持续东移。读图完成4~6题。(导学号 53490071)
4.3月13日,下列城市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
A.上海      B.香港
C.台北 D.东京
解析:图中东京处于冷锋控制下,可能出现阴雨天气,其他三地处于单一气团控制下而多晴朗天气。
答案:D
5.3月13日,受天气影响,最有可能出现狂风巨浪的海域是(  )
A.日本海 B.南海
C.渤海 D.东海
解析:备选项中的四个海域,日本海等压线最稠密,故风力最大,最有可能出现狂风巨浪。
答案:A
6.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后东京的风向变化是(  )
A.东风转为西风 B.西南风转为偏东风
C.东南风转为西南风 D.西南风转为西北风
答案:D
下图中实线为一空气质点在均质海面上由M到N的流动轨迹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若虚线是经线,可以确定(  )
A.M、N两地皆位于北半球
B.M、N两地皆位于南半球
C.M地位于北半球,N地位于南半球
D.M地位于南半球,N地位于北半球
8.若虚线是纬线,下列现象最可能的是(  )
A.M地比N地海面稍高
B.①③两地比②地气温高
C.①③两地比②地风力大
D.M地比N地昼夜温差小
答案:7.A 8.B
下图中A、B两虚线为某地某一低压系统的两条槽线。读图,完成9~10题。
9.受图中天气系统影响,气温将会明显下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图中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正确的是(  )
A.高空气流水平辐散
B.近地面气流逆时针旋转
C.中心气流旋转下沉
D.③地吹西南风
解析:第9题,结合南半球锋面气旋特点知,A、B两条槽线附近分别形成冷锋和暖锋,④地将要受冷锋控制,气温将会明显下降。第10题,气旋高空为高压,气流水平辐散;南半球气旋,近地面气流呈顺时针旋转,中心气流旋转上升;③地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吹东南风。
答案:9.D 10.A
下图为“某天气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与图中甲、乙之间锋面无关的地理现象是(  )
A.沙尘暴 B.我国北方夏季暴雨
C.对流雨 D.寒潮
12.甲、丙、丁、戊四地中(  )
A.甲地温度最高 B.丙地位于南半球
C.丁地在冷锋后 D.戊地气压最低
答案 11.C 12.D
读“东亚地区冬季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13~14题。
13.从气压分布状况看,图中甲、乙两处之间最大气压差可能为(  )
A.39C.4414.关于图中城市此时的天气特点,正确的是(  )
A.郑州处于阴雨天气 B.西安吹东南风
C.北京可能有沙尘暴天气 D.东京处于阴雨天气
答案 13.A 14.C
读“某月3~7日四种天气系统经过不同地区时气压变化过程曲线图”,完成15~16题。
15.天气系统过境时,可能会出现阴雨天气的曲线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天气系统过境时会带来大风、雨雪天气
B.②天气系统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以上升为主
C.③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D.④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晴朗
答案 15.D 16.C
解析 第15题,冷锋过境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暖锋过境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气旋(低压中心)过境时,气压会先降低后升高;反气旋(高压中心)过境时,气压会先升高后降低。因此图中四条曲线中①代表暖锋过境,②代表反气旋过境,③代表冷锋过境,④代表气旋过境。四种天气系统中,只有反气旋控制时天气晴朗干燥,其他都可能有阴雨天气。第16题,冷锋过境时的天气特点是大风、降温及雨雪天气,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过境时多会产生连续性降水;气旋控制时以阴雨天气为主;反气旋控制时天气晴朗干燥。
全球变暖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7~18题。
17.若全球变暖加剧,下列地理界线的变化最可能发生的是(  )
①高山雪线的海拔高度下降 ②橡胶、甘蔗栽培北界向高纬度推移 ③高纬大陆上冬季高压势力增强 ④沿海地区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8.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可直接明显减弱(  )
A.大气逆辐射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作用
答案 17.D 18.C
阅读索契、长春位置图及两地气候统计图,完成19~20题。
19.对两地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地理位置相同
B.两地热量带相同
C.两地水热条件相似
D.两地自然带相同
20.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状况
C.大气环流 D.洋流
答案 19.B 20.C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冬季某时天气形势图,图中虚线表示的天气系统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据此完成第21~22题。
2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气压值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10小时后,甲地最有可能出现(  )
A.雷暴天气 B.晴热天气
C.灰霾天气 D.雨雪天气
【答案】 21.C 22.D
【解析】第21题,水平方向上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由图中风向推断气压值③>④>②>①。第22题,由图中的风向可知,图中虚线为低压槽,形成冷锋系统。10小时后,冷锋向东南移动150千米,因甲地距离锋线约1°纬度差(约110千米),受冷锋控制,冬季可能出现雨雪天气,选D项。
读某大洲(阴影部分)某时等压线图,完成第23~24题。
23.下列四地,雨区最可能出现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24.图示季节,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甲地飓风来袭较频繁
B.乙地河流进入枯水期
C.丙地地壳运动较频繁
D.丁地树木进入落叶期
【答案】 23.B 24.B
下面图1为我国南方春季某日14时天气形势图,图2为次日14时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第25~26题。
图1
图2
25.乙地气压可能是(  )
A.1 015 hPa B.1 007 hPa
C.1 002 hPa D.997 hPa
26.在这24小时中,丙地天气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风力增大,雨后降温 B.气温升高,气压下降
C.气压升高,风力减弱 D.持续晴天,气温下降
【答案】 25.B 26.A
图甲、图乙分别为沿MN、PQ方向所做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N、O两点在气压中心M的西南方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PQ垂直于MN。据此完成第27~29题。


27.M地的气流运动状况是(  )
A.辐散下沉 B.辐散上升
C.辐合上升 D.辐合下沉
28.控制O地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A.冷锋 B.暖锋 C.高压 D.高压脊
29.若该天气系统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初,则O地的天气可能是(  )
A.连绵阴雨天气 B.强对流降雨天气
C.沙尘暴天气 D.晴朗高温天气
【答案】27.C 28.A 29.B
中央气象台于2017年2月7日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下图为2017年2月7日14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第30~31题。
30.此时寒潮带来的影响有(  )
A.四川盆地狂风暴雨
B.青藏高原大幅度降温
C.黄河中下游地区天气晴朗
D.内蒙古地区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31.图中甲处为昆明准静止锋,下列能正确反映其剖面结构的是(  )
【答案】 30.D 31.A
32.下图为“世界某地区略图”,下表为图中甲、乙两地降水的月份分配状况(单位:mm)。读图表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甲地
34.4
45.2
63.8
82.9
71.6
129
195
173
155
63.3
51.9
26.2
乙地
293
195
157
148
150
167
201
171
198
203
265
305
(1)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
(2)比较甲、乙两地降水冬、夏季节分配的差异;并以乙地冬季为例,分析其降水特点的成因。
答案 (1)甲乙两地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2)差异:甲地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较少,或夏季降水多于冬季);乙地冬季降水多于夏季;甲地降水季节变化大于乙地。成因:乙地冬季盛行西北风,从海洋上带来湿润气流;地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且受暖流的影响较大而增加降水。
解析 第(1)题,结合经纬网知,图示区域位于亚欧大陆东部,甲地位于朝鲜半岛东侧,乙地位于日本列岛西侧,两地虽然降水特点不同,但由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都形成季风气候。由于地处亚热带地区,从而确定其气候类型。第(2)题,从表中显示的信息看,甲地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明显,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乙地受冬季风的影响明显,冬季降水明显多于夏季,主要是海陆位置差异导致的。
33.下图为我国10月29日20时至30日20时全国降水量(单位:mm)预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影响霜冻线A、B分布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A________,B________。(6分)
(2)简述①处霜冻线向北凸出的原因。(7分)
(3)简要分析②区域未出现霜冻的原因。(6分)
(4)造成长江流域此次降水的锋面系统是________。请在图中画上锋线,并标明锋面符号。(5分)
答案:(1)地形 纬度
(2)此处为河谷地带,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导致此地气温较东西两侧高。
(3)该日此地为阴雨天气,夜间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高,未出现霜冻。
(4)冷锋 雨带南侧,由北向南移动,如下图: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2016年11月7日部分地区海平面天气形势图。
(1)判断图示锋线处锋面的类型,并说明理由。
(2)比较此时北京与长沙空气质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3)简述未来几天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的变化特征。
(4)分析图示天气系统给我国南方地区可能带来的气象灾害。
【答案】 (1)冷锋。原因:锋线北侧吹偏北风,等压线密集,风力大;南侧吹偏南风,等压线稀疏,风力小;此时为11月,亚洲高压势力强,强冷空气南侵。
(2)长沙比北京空气质量好。原因:长沙风力大,大气污染物扩散快;降水多,使大气污染物沉降;北京受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
(3)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4)随着强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寒潮灾害,南方地区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解析】第(1)题,根据锋线两侧风力大小及其性质判断类型,注意文字材料中的时间信息。第(2)题,从空气运动、降水等方面,分析不同天气对长沙和北京空气质量的影响。第(3)题,图示锋面线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主要受冷锋影响;冷锋过境后将受冷气团控制,其未来天气变化是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第(4)题,该类天气系统是发生在冬季的冷锋天气,给我国南方地区可能带来的气象灾害是寒潮(或低温冻害),会带来大雪、降温等天气。
3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2016年1月22日08时我国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1)指出此时影响我国东北中西部、华北中南部的天气系统,推测这些地区即将出现的天气变化。
(2)比较图中①②两地此时天气状况的异同。
(3)指出受图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并列举其带来的危害。
【答案】 (1)冷锋。出现大风、降温、阴或雨雪天气;之后天气转晴,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2)异:①地比②地气温低,气压高,风力小(或②地比①地气温高,气压低,风力大)。同:两地都为晴朗天气。
(3)寒潮。农作物遭受冻害;建筑物受损;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受阻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