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化学用语
【2018年高考考纲解读】
本专题知识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属于热点问题,从命题内容上看,试题的难度不大。在选择题中主要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重大科技成果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将有关物质组成、分类的概念与化学用语及物质结构融合于试题之中。多年来高考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无论是内容还是难度方面都较为稳定,估计近几年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化。但在题型方面的多样化还是有可能的,如出现基本概念的简答题等,基本概念与其他部分化学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渗透和结合将会有所加强。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6.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7.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8.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9.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的应用。
【重点、难点剖析】
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相互转化
1.原子、分子和离子都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物质的分类
(1)分类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分类的依据有多种,同一种物质可能属于多个类别,例如:Na2CO3可以是钠盐、碳酸盐、强碱弱酸盐等。
(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例如:Na2O2是过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
(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例如:CO、NO、NO2等不是酸性氧化物。
(4)并不是所有的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直接化合,例如Fe2O3、CuO等与水不能直接化合生成碱,SiO2不能直接与水化合生成H2SiO3。
(5)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属于混合物,如O2和O3的混合气体是混合物,只有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属于单质。
(6)能电离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NaHSO4;能电离出OH-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Mg(OH)Cl;盐的构成并不一定仅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如铵盐。
(7)非金属元素可形成阳离子,如NH;金属元素也可形成阴离子,如AlO、MnO等。
(8)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所指的一定是化合物,混合物和单质则不属于研究的范围。如盐酸,虽然它们能导电,但它们是溶液,属于混合物,故它们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铜虽能导电,但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区
别
微观
无新分子生成、无化学键变化
有新分子生成、有化学键变化
宏观
无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特征
物质的形状、状态改变
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
变化
范围
汽化、液化、凝固、蒸发、升华及体积、形状等变化
分解、化合等基本反应,有机反应
注意:(1)化学变化中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金属受热发光。
(2)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NaOH溶于水、熔融NaCl电离等。
(3)原子的裂变、聚变虽有新物质生成,但它不属于中学化学意义上的化学变化。
【特别提醒】物质的组成、分类中常见的理解误区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例如:Na2O2是过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例如:CO、NO、NO2等不是酸性氧化物。
3.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属于混合物,如O2和O3的混合气体是混合物,只有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属于单质。
4.能电离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NaHSO4;能电离出OH-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Mg(OH)Cl;盐的构成并不一定仅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如铵盐。
5.非金属元素可形成阳离子,如NH;金属元素也可形成阴离子,如AlO、MnO等。
6.无水乙醇属于混合物,冰醋酸属于纯净物,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二、胶体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胶体的性质和应用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胶体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
2.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这是胶体的本质特征,也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依据,同时也决定了胶体的性质。
3.“纳米材料”并不是胶体,只有将其分散到某分散剂中才能形成胶体。
4.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属于物理变化。
5.“胶体带有电荷”的说法是错误的,胶体是一个体系,与溶液一样呈电中性,胶体粒子可能带有电荷。
6.胶粒并不是都带电荷,如淀粉胶粒,无电泳现象,遇电解质溶液不发生聚沉;若使之聚沉可采用加热法。
7.胶体和溶液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如淀粉溶液、肥皂水、蛋白质溶液既是溶液又属于胶体。
【特别提醒】有关胶体的命题角度
1.制备Fe(OH)3胶体的反应不能写成FeCl3+3H2OFe(OH)3↓+3HCl,也不能写成FeCl3+3H2O=Fe(OH)3↓+3HCl。因为FeCl3在沸水中完全水解,反应不可逆,生成Fe(OH)3胶体而不是Fe(OH)3沉淀。正确应写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2.胶体分散系稳定存在的原因:在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断地进行无规则地运动;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不易聚沉,后者是主要原因。
3.胶体粒子带电荷,但不能说胶体带电荷,整个胶体是电中性的;并不是所有胶体粒子都带电荷,如淀粉胶体无电泳现象,遇电解质溶液不发生聚沉。
4.有些胶体遇足量强酸,先聚沉生成沉淀,最后沉淀溶解形成溶液。如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H2SO4,先生成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变为棕黄色溶液。
5.胶体的性质及应用:丁达尔效应应用于鉴别溶液和胶体;电泳现象判断胶体胶粒带何种电荷;渗析应用于胶体的分离提纯。
三、化学用语
1.化学用语正误的判断方法
2.化学用语使用的误区
(1)电子式:离子(或根)带电荷,基团不显电性。如OH-为[H]-,—OH为·H。
(2)结构简式需保留官能团,如CH2=CH2,不能写成CH2CH2,还要注意有机物中原子的连接情况,如,不能写成。
(3)各“式”切勿张冠李戴:名称还是化学式,分子式还是实验式,结构式还是结构简式,原子还是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等。
(4)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要遵守质量守恒,化学计量数要最简,注明反应条件并注意“↑”、“↓”、“”、“===”“→”符号的使用。
(5)书写化合物的电子式时首先要正确判断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1.物质变化过程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十九化”
变化
项目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三馏
①蒸馏
②分馏
干馏
四色
焰色反应
①显色反应 ②颜色反应
③指示剂变色反应
五解
潮解
①水解 ②电解
③水解 ④裂解
十九化
①熔化
②汽化
③液化
④酸化
⑤升华
①氢化 ②氧化 ③水化
④风化 ⑤炭化 ⑥钝化
⑦催化 ⑧皂化 ⑨歧化
⑩卤化 ?硝化 ?酯化
?裂化 ?油脂的硬化
五、物质的性质、变化及用途
1.知识整合:全面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与分子(或离子)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熔化、SiO2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
(3)从能量上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有的有能量变化,有的无能量变化,如气体与气体之间的扩散等。
2.知识识记:常见易混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常见的物理变化:①物质的三态变化;②金属导电;③蒸馏和分馏;④挥发、升华;⑤吸附、盐析、渗析;⑥溶解、潮解;⑦焰色反应。
(2)常见的化学变化:①风化、硫化、老化、裂化、硝化、钝化、硬化、氢化、水化、皂化、炭化、催化、酯化、同素异形体的相互转化;②脱水、变性;③干馏;④分解、水解、裂解、电解、电镀、电化学腐蚀、电解质溶液导电;⑤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
3.建立物质转化思想
(1)理解物质转化关系图
(2)形成转化关系一条线: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高考题型示例】
题型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例1.【2017北京卷】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瓷器
B.丝绸
C.茶叶
D.中草药
【答案】A
【解析】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主要成分是无机物;而丝绸、茶叶、中草药的主要成分都是有机物。
【变式探究】(2016·上海化学,3)硼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
A.HBO2 B.H2BO3 C.H3BO3 D.H2B4O7
解析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个,所以其最高化合价是+3价,然后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可知不可能是H2BO3,故选项B符合题意。
答案 B
【举一反三】(2016·天津理综,1)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
C
D
《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
碳酸氢钠药片
古代中国人已用麻黄碱治疗咳嗽
该药是抗酸药,服用时喝些醋能提高药效
看到有该标志的丢弃物,应远离并报警
贴有该标志的物品是可回收物
解析 A项,麻黄具有平喘止咳的作用,常常用于治疗咳嗽,正确;B项,因碳酸氢钠可与酸反应,可用碳酸氢钠作抗酸药,在服用时喝些醋酸可抵消药效,错误;C项,题中所示的图标为三级放射性物品,对人体伤害大,看到有该标志的丢弃物应报警处理,正确;D项,题中所示的图标为可回收物的标志,正确。
答案 B
【变式探究】(2015·北京理综,6,6分)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答案 C
【变式探究】(2015·重庆理综,1,6分)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用胆矾炼铜 B.用铁矿石炼铁
C.烧结粘土制陶瓷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解析 A项,用胆矾炼铜,即由CuSO4·5H2O生成Cu,铜元素被还原,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反应;B项,用铁矿石炼铁,即由Fe2O3生成铁,铁元素被还原,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反应;C项,陶瓷是以粘土为原料高温烧结而成,发生化学反应;D项,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只是物质外形改变,不涉及化学反应。
答案 D
【变式探究】(2015·广东理综,7,4分)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B.食用花生油和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包装用材料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属于烃
D.PX项目的主要产品对二甲苯属于饱和烃
解析 A项,木材纤维属于纤维素遇碘单质不变蓝色,错误;B项,花生油属于油脂,鸡蛋清属于蛋白质,二者均能发生水解反应,正确;C项,聚氯乙烯中除含有C、H两种元素外,还含有Cl元素,故它不属于烃,错误;D项,因含有苯环,故对二甲苯属于不饱和烃,错误。
答案 B
题型二 物质的性质、变化及用途
例2.【2017新课标3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答案】C
【变式探究】(2016·课标全国Ⅰ,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解析 A项,蚕丝属于蛋白质,灼烧时具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纤维是以天然纤维为原料经过溶解、纺丝加工制得的化学纤维,灼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正确;B项,食用油经过反复加热,可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使食用油的营养价值降低,还会产生对人们身体有毒害作用的不饱和脂肪酸聚合物、杂环胺和稠环芳烃等物质,正确;C项,病毒由遗传物质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杀死病毒,正确;D项,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错误。
答案 D
【举一反三】(2016·四川理综,1)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答案 B
【变式探究】(2016·江苏化学,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B.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C.Fe2(SO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
D.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解析 SO2能漂白是因为具有漂白性,A错误;NH4HCO3作氮肥是因为含有氮元素,与受热易分解无关,B错误;Fe2(SO4)3作净水剂是因为在水溶液中Fe3+水解生成Fe(OH)3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而净水,与易溶于水无关,C错误;Al2O3熔点高,难熔化,作耐高温材料,D正确。
答案 D
【变式探究】(2015·重庆理综,1)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用胆矾炼铜 B.用铁矿石炼铁
C.烧结黏土制陶瓷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解析 A项,用胆矾炼铜,即由CuSO4·5H2O生成Cu,铜元素被还原,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反应;B项,用铁矿石炼铁,即由含铁化合物生成铁,铁元素被还原,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反应;C项,陶瓷是以黏土为原料高温烧结而成,发生化学反应;D项,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只是物质外形改变,不涉及化学反应。
答案 D
题型三 分散系、胶体
例3.(2015·安徽理综,9,6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B.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C.H2、SO2、CO2三种气体都可用浓硫酸干燥
D.SiO2既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答案 C
【变式探究】(2014·福建理综,8,6分)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只滴加氨水鉴别NaCl、AlCl3、MgCl2、Na2SO4四种溶液
B.将NH4Cl溶液蒸干制备NH4Cl固体
C.用萃取分液的方法除去酒精中的水
D.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解析 滴加氨水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AlCl3、MgCl2,无明显现象的是NaCl、Na2SO4,不能一次性鉴别四种溶液,A错误;NH4Cl加热时会分解生成NH3和HCl,B错误;酒精与水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C错误;用可见光束照射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胶体,无明显现象的是溶液,D正确。
答案 D
【变式探究】(2014·重庆理综,3,6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B.CH3COONa溶液中滴加少量浓盐酸后c(CH3COO-)增大
C.Ca(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可得到Ca(OH)2
D.25 ℃时Cu(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Cu(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
解析 A项,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会生成Fe(OH)3沉淀,不能得到Fe(OH)3胶体,A项错误;B项,加少量浓盐酸后发生反应:CH3COO-+H+===CH3COOH,c(CH3COO-)减小,B项错误;C项,NaOH过量时发生反应:Ca(HCO3)2+2NaOH===CaCO3↓+Na2CO3+2H2O,无Ca(OH)2生成,C项错误;D项,Cu(OH)2(s)Cu2+(aq)+2OH-(aq),Cu(NO3)2溶液中c(Cu2+)较大,会使平衡逆向移动,Cu(OH)2的溶解度减小,D项正确。
答案 D
【变式探究】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答案 D
题型四 化学用语的规范书写与应用
例4.【2017江苏卷】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质量数为31的磷原子: B.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CaCl2的电子式: D.明矾的化学式:Al2(SO4)3
【答案】A
【解析】P的质子数是15,A正确;F原子的电子数为9,B错误;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间隔排列,其电子式中离子分开写、不能合并,C错误;明矾是十二水合硫酸铝钾,D错误。
【变式探究】(2016·江苏化学,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O
B.Mg2+的结构示意图:
C.硫化钠的电子式:
D.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C2H4O2
解析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为O,A错误;Mg2+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10,B正确;Na2S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C错误;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为HCOOCH3,D错误。
答案 B
【举一反三】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NaClO的电子式:Na∶∶∶
B.质子数为81,中子数为124的铊(Tl)原子:Tl
C.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
【答案】B
【变式探究】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B.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Br
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间二甲苯的结构简式:
【解析】过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正确的电子式是Na+[∶∶∶]2-Na+,A错误;溴原子表示正确,B正确;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为8电子,正确的表示为,C错误;D为对二甲苯,错误。
【答案】B
1.谚语诗词中蕴含科学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熔点很高
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C.“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
D.“满架蔷薇一院香”说明分子在时刻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选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活动性很弱,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燃烧越旺;”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前者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而后者是物理变化。
2.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古法酿酒工艺中,以发生化学反应为主的过程是( )
A.酒曲捣碎
B.酒曲发酵
C.高温蒸馏
D.泉水勾兑
3.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中,其反应原理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铁的冶炼
B.电池放电
C.碳酸氢钠作发酵粉
D.天然气燃烧
解析:选C。铁的冶炼过程中,Fe元素从化合价变为游离态,存在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A;电池放电过程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B;碳酸氢钠做发酵粉,为碳酸氢钠的分解,不存在化合价变化,则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选C;天然气的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D。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C
B.18O2-的结构示意图:
C.羟基的电子式:H
D.淀粉和纤维素的结构简式:CH2O
解析:选C。含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数为14,A项错误;氧元素核电荷数为8,B项错误;D项中CH2O是它们的最简式,错误。
5.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6的硫原子:S
B.Cl-的结构示意图:
C.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HCOOCH3
D.氢氧化钠的电子式:Na H
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8的硫原子:S
B.S2-的结构示意图:
C.过氧化氢的电子式:H+[ ]2-H+
D.葡萄糖的结构简式:C6H12O6
解析:选A。中子数为18的硫原子质量数为34,故A正确;S2-的结构示意图: ,故B错误;过氧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H H,故C错误;葡萄糖的结构简式:CH2OH(CHOH)4CHO,故D错误。
7.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丙烯的实验式:C3H6
B.CO2的电子式: C
C.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符号:Cl
解析:选C。丙烯的实验式为CH2,A项错误;CO2的电子式为,B项错误;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C项正确;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符号为Cl,D项错误。
8.下列有关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
B.阳离子、阴离子中均分别只含有一种元素,则由这样的阴、阳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白磷转化为红磷是物理变化
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解析:选D。A.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不同,错误;B.阳离子、阴离子中均分别只含有一种元素,则由这样的阴、阳离子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氯化亚铁和氯化铁,错误;C.白磷转化为红磷是化学变化,错误;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例如Mn2O7,正确。
9.不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
A.SO3 B.NO2
C.CO2 D.SO2
10.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工艺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煤的干馏 B.煤的液化
C.石油分馏 D.石油裂化
解析:选C。煤的干馏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煤的液化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石油分馏属于物质分离,没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石油裂化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油脂水解的产物中一定含甘油
B.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氨基酸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反应
D.医疗上用75%的酒精消毒是因为其能使蛋白质变性
解析:选B。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水解的产物中一定含甘油,正确;B.糖类中的单糖和双糖、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错误;C.氨基酸中含有氨基和羧基,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反应,正确;D.医疗上用75%的酒精消毒是因为其能使蛋白质变性,正确。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NO3是挥发性一元酸
B.Al2O3是金属氧化物、也是碱性氧化物
C.氧气和臭氧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
D.利用过滤法可把Fe(OH)3胶体从FeCl3溶液中分离出来
解析:选A。A.HNO3是挥发性一元强酸,故正确;B.Al2O3是金属氧化物、也是两性氧化物,故错误;C.氧气和臭氧的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故错误;D.把Fe(OH)3胶体从FeCl3溶液中分离出来可以选用渗析的方法,故错误。
13.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组合有( )
①HDO、双氧水、干冰,碘化银均为化合物 ②淀粉、盐酸、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③明矾、小苏打、硫酸钡、生石灰均为强电解质 ④甲醇、乙二醇、甘油属于同系物
⑤碘酒、牛奶、豆浆、淀粉液均为胶体 ⑥H2、D2、T2互为同位素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4.下列广告语对应商品中含有的主要成分错误的是( )
A.“红梅味精,领先(鲜)一步”——蛋白质
B.“衡水老白干,喝出男人味”——乙醇
C.“吃了盖中盖,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走路也有劲了”——碳酸钙
D.“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丙三醇
解析:选A。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不是蛋白质,A选项错误;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B选项正确;补钙产品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选项正确;大宝等护肤品的主要成分是丙三醇,D选项正确。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D、CuSO4·5H2O都是化合物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NaHSO4在溶液中能电离出H+,所以NaHSO4是酸
D.浊液、胶体、溶液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
16.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
①白色的硫酸铜粉末久置于空气中变成蓝色 ②同素异形体之间的互变 ③福尔马林用来浸制标本 ④氯化钠溶液通电后导电 ⑤蜂蚁螫咬处涂稀氨水或小苏打溶液可以减轻痛苦 ⑥同分异构体之间的互变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解析:选D。六种变化都有新物质生成。
17.《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凡坯既成,干燥之后,则堆积窖中燃薪举火”,“浇水转釉(主要为青色),与造砖同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沙子和粘土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B.“燃薪举火”使粘土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C.烧制后自然冷却成红瓦,浇水冷却成青瓦
D.粘土是制作砖瓦和陶瓷的主要原料
解析:选A。沙子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A错误。
18.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铁胶体、淀粉溶液和稀豆浆属于同种分散系
B.用丁达尔效应可以检验蔗糖溶液、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
C.碘化银胶体和碘化银悬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它们的颜色不同
D.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
解析 氢氧化铁胶体、淀粉溶液和稀豆浆都是胶体,A项正确。蔗糖溶液和葡萄糖溶液都是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只能检验出淀粉溶液,B项错误。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颗粒的直径大小不同,C项错误。将饱和FeCl3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并加热至呈红褐色,可制取Fe(OH)3胶体,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产生的是Fe(OH)3沉淀,D项错误。
答案 A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硫酸钡不溶于水,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B. 二氧化碳溶于水可以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质
C. 固态磷酸是电解质,所以磷酸在熔化时或溶于水时都能导电
D. 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但氯化氢是电解质
【答案】D
20.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是
选项
纯净物
混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盐酸
冰水混合物
硫酸
干冰
B
蒸馏水
蔗糖溶液
氧化铝
二氧化硫
C
明矾
盐酸
铁
碳酸钙
D
胆矾
食盐水
氯化铜
碳酸钠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故A错误;熔融氧化铝能导电,氧化铝为电解质,B正确;铁是单质,碳酸钙是电解质,故C错误;碳酸钠是电解质,故D错误。
21.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16的硫原子: B. Cl-的结构示意图:
C. 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HCOOCH3 D. 氢氧化钠的电子式:
【答案】C
【解析】A. S是16号元素,不是32号元素,错误;B. Cl是17号元素,核内有17个质子,不是18个,错误;C. 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为HCOOCH3,正确;D. 氢氧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错误;故选C。
22.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不正确的是( )
A. 乙烯的比例模型: B. 羟基的电子式:
C. 葡萄糖的实验式:CH2O D. 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答案】D
【解析】A. 乙烯的比例模型为,A正确;B. 羟基的电子式为,B正确;C. 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则葡萄糖的实验式为CH2O,C正确;D. 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D错误,答案选D。
23.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IBr的电子式:
B. HClO的结构式为H-O-C1
C. HIO各原子都满足8电子结构
D. CaF2的形成过程可以表示为:
【答案】C
24.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A. H、D、T表示同一种核素
B. F的结构示意图
C. Na2O的电子式
D. MgCl2的形成过程
【答案】D
【解析】A. H、D、T表示同一种元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是不同的核素,B错误;B. F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错误;C. Na2O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C错误;D. MgCl2是离子化合物,其形成过程可表示为,D正确,答案选D。
2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CO2的比例模型:
B. 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
C.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 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 92U
【答案】B
【解析】A.碳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半径,则 不能表示CO2的比例模型,A错误;B. 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为,B正确;C.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C错误;D. 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可表示为,D错误,答案选B。
26.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B. 硫酸的电离方程式:H2SO4 2H++SO42-
C. S2-的结构示意图: D. 明矾的化学式:KAl(SO4)2·12H2O
【答案】D
27.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硫原子结构示意图:
B. 乙烯分子的结构式:CH2===CH2
C. H2O2的电子式:H+[]H+
D. 碳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
【答案】D
【解析】A.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A错误;B.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为官能团,CH2=CH2为乙烯的结构简式,故B错误;C.H2O2分子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中不存在括号和电荷,H2O2分子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D. 碳酸氢钠是弱酸的酸式盐,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故D正确;故选D。
28.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
A. 次氯酸的电子式:
B. 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C. 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 Na2S的水解反应方程式:S2-+2H2OH2S+2OH-
【答案】B
2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甲醇的结构式:CH4O
B. 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 质子数为16、中子数为17的硫原子:
D. 硫化氢分子的电子式:
【答案】B
【解析】A.甲醇的结构式为,故A错误; B.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B正确;C.质子数为16、中子数为17的硫原子的质量数为16+17=33,故C错误;D.硫化氢是共价型化合物,其分子的电子式为,故D错误;答案为B。
30.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苯的结构简式:C6H6 B. 二氧化碳的电子式:
C. KNO3电离方程式:KNO3=K+ +NO3- D. Cl-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C
【解析】苯的结构简式:,故A错误;二氧化碳的电子式,故B错误;KNO3是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KNO3=K+ +NO3-,故C正确;Cl-的结构示意图: : 故D错误。
31.下列化学用语应用正确的是( )
A.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 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
C. 甲烷的结构式:CH4 D. 甲苯的键线式:
【答案】D
32.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 含8个中子的碳原子核素符号:12C B. HF的电子式:
C. Cl-的结构示意图: D. CH4分子的比例模型:
【答案】D
【解析】A.含8个中子的碳原子,其质量为14,核素符号为14C,故A错误;B.HF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C.Cl-的核电荷数是17,基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D.CH4分子的比例模型为,故D正确;答案为D
33.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 苯的结构式:
B. NaCl的电子式:Na∶Cl
C. Mg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 硫酸铁的电离方程式:Fe2(SO4)3===2Fe2++3SO
【答案】C
34.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 含20个电子的氯原子的符号为:3517Cl B. 四氯化碳的球棍模型:
C. 氩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答案】C
【解析】含20个电子的氯原子,质量数为37,,符号为:3717Cl ,故A错误;四氯化碳的比例模型:,故B错误;氩的原子有18个质子、核外18个电子,结构示意图:,故C正确;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故D错误
35.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HClO、浓硫酸、HNO3均具有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
B.H2O、HCOOH、Cu2(OH)2CO3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
C.HF、CH3COOH、CH3CH2OH都易溶于水,都是电解质
D.HCOOH、H2CO3、H2SO4分子中均含有两个氢原子,都是二元酸
答案 A
36.表中对相关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纯净物
混合物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明矾
蔗糖
NaHCO3
CO2
B
天然橡胶
生石膏
SO2
CH3CH2OH
C
王水
冰
H2SiO3
Cl2
D
胆矾
玻璃
H2CO3
NH3
解析 明矾[KAl(SO4)2·12H2O]、胆矾(CuSO4·5H2O)、生石膏(CaSO4·2H2O)等结晶水合物都是纯净物;玻璃是多种硅酸盐的混合物;冰是固态的水,是纯净物;蔗糖有固定的组成(C12H22O11),是纯净物;天然橡胶是高分子化合物,一般来说高分子化合物都不是纯净物;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H2SiO3、H2CO3均是弱电解质;NaHCO3是强电解质;SO2、CO2、CH3CH2OH、NH3均是非电解质;Cl2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答案 D
37.下列有关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不产生新元素,产生新元素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B.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和煤的干馏都属于化学变化
C.导电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所以物质导电时不可能发生化学变化
D.某微粒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则该微粒可能是分子或离子
解析 有新元素生成的变化属于核变化,A项正确;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B项错误;电解质溶液导电时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C项错误;当微粒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时,该微粒应为不带电的中性微粒,不可能为离子,D项错误。
答案 A
38.下列有关物质组成和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B.食用醋的主要成分是一元有机弱酸,可用于调味、消毒
C.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常用作电极
D.白磷的化学式为P4,它的着火点低,可用于制造擦燃火柴的纸
答案 B
39.研究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与产物之间的关系时,使用类似数轴的方法可以收到的直观形象的效果。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
A. 分散质粒子直径与分散系种类:
B. NaOH溶液与CO2反应后溶液中的钠盐:
C. AlCl3 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铝的存在形式:
D. Na与O2反应的产物:
【答案】D
【解析】A项正确,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将常见混合物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1小于10-9m的属于溶液,大于10-7m的属于浊液,介于10-9—10-7m之间的属于胶体;B项正确,CO2与碱反应时产物与二者的相对量有关,如:①CO2足量时:CO2+NaOH=NaHCO3②CO2不足时:CO2+2NaOH=Na2CO3+H2O,<1时,只发生反应①,生成NaHCO3,>2时,只发生反应②,生成Na2CO3,1<<2时,既有NaHCO3又有Na2CO3;C项正确,可能发生反应为:①Al3++3OH-(少量) =Al(OH)3↓②Al3++4OH-(足量) =AlO2-+H2O,<3时,只发生①生成Al(OH)3↓,剩余Al3+,>4时,只发生反应②生成AlO2-,剩余OH-,3<<4时,既有Al(OH)3又有AlO2-;D项错误,Na与氧气反应产物与反应条件有关,一般常温生成Na2O,加热生成Na2O2。综上所述,答案选D。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