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37张PPT。(1)确定地理事物:A________省;B________海峡;C__________岛;D ________山,海拔约________米;E _______洋。复习:读“台湾省沿北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福建 台湾 澎湖列 玉 3952太平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 养一方人自然环境 影响 人文环境地理位置 生产生活 各具特色B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AC季风气温和降水地势内 蒙 古 高 原大兴安岭青藏高原秦 岭淮 河渤海黄 海北方: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渤海和黄海以西的区域。你知道这些歌词中包含着哪些区域的地理特征? 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海南岛上春风暖,好花叫你喜心怀·········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在那青山绿水旁,门前两棵大白杨,齐整整的篱笆院,一间小草房啊 ···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 ··········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黄土高原温带季风气候气候 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气温20100降水150100500月份 1 7 12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而漫长东北林海雪原第1课时红 松 之 乡 ——小兴安岭小兴安岭在哪里?小兴安岭 30°40°50°120°E110°E 100°E 林海(夏)林海(秋)林海(冬) 小兴安岭整个山脉分布着温带针叶和阔叶林。它与大兴安岭、长白山同是我国最大的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 走进小兴安岭山区,松林千里,遮天蔽日。这里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是我国重要森林资源宝库。 森林中有梅花鹿、东北虎等珍贵动物。林地上生长着人参、乌拉草及其他珍贵的林下资源。小兴安岭为什么会成为红松之乡呢?小兴安岭自然环境:地形 气候(气温和降水)小兴安岭地区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特征?我会说小兴安岭说说小兴安岭的地形特点。大部分海拔在1000米以下,属低山丘陵。温带季风气候说说小兴安岭的气候类型及特点?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而漫长。思考:小兴安岭的这种自然条件与当地植被的关系。山地地形适合林木生长四季分明,低于0℃的月份较多适合针叶林的生长红松的生长 红松是世界上的珍贵树种,木材纹理细致,材质好,不怕潮湿,耐腐蚀,花纹漂亮,是建筑、造船、国防工业的优良用材。提炼出的松节油和松香,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思考:红松为什么要如此有名?新中国成立后,小兴安岭的林业发展迅速。那么多的木材怎么运输出去?铁路、公路、水运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避免水土流失改善气候红松原始森林作用破坏长期过量开采——森林资源急剧减少对林下的野生菌和药材进行毁灭性的的挖掘——对林区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东北林区的整治: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已成为东北林区的首要任务。当地人们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森林呢?1、合理经营与管理2、模仿森林自然发育过程来采伐森林3、木材产品的身份证阅读卡——书本38页 经营良好的森林,生产的木材可以申请森林认证。凡是贴有森林认证标志(FSC标志)的木制品,就说明这种产品来自于良好的林区,它是可持续经营的,实现了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森林食品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木材深加工面对森林急剧减少和经济衰退,林区的经济发展该何去何从?3、野生菌和药材逐步变成人工种植。2、木材的枝丫、断木重新利用;总结:加强管理,进行林业资源经济转型,发展木材深加工、森林旅游以及森林食品等相关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1、有规划采伐林木,建立木材产品身份认证体系因地制宜4、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小兴安岭经历了森林资源破坏、经济衰退的困境,如今正处于林业资源经济转型的过程。林区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新方法,实现了保护森林资源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总结回顾,梳理框架地形气候红松之乡(森林资源)破坏性开发合理开发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林吃林。红松之乡告诉我们:1.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总是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2.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小兴安岭山区松林千里,主要树种是( )A、马尾松 B、长白落叶松 C、红松 D、油松2、针叶林又长又尖,且针叶表面往往有厚角质层,这是为了( )A、减少蒸腾,耐寒抗风B、增加散热,保持水分C、加快新陈代谢D、防止动物侵害当堂检测CA3、我国第一大天然林区为( )A、西南林区 B、东北林区C、西北林区 D、东南林区4、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草原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BC5、下列属于合理经营和管理森林的生产方式有( )①模仿森林自然发育过程来采伐森林②用锯末种植木耳③将木材的枝桠,断木加工成木片等④禁止采伐森林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