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第三课《 资产主义的扩展》 课件(第三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第三课《 资产主义的扩展》 课件(第三课时)

资源简介

课件11张PPT。第七单元第三课 资本主义的扩展 第三课时 俄国改革16世纪中期(1547),伊凡四世改称沙皇,近代沙皇俄国诞生,并开始对外扩张. 17世纪末,俄国成为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1147年莫斯科建城;13世纪末由莫斯科城发展为独立的小公国。9世纪,诺曼人征服东斯拉夫人,以基辅为中心建立的封建国家。12世纪,分裂为许多独立的公国,莫斯科是一个公国的小庄园。基辅罗斯莫斯科公国沙皇俄国15世纪中期(1480),莫斯科击败金帐汗国,结束蒙古人的统治;16世纪初建立统一的俄罗斯国家。俄罗斯国家俄国历史回顾 彼得大帝,被称为“俄国之父”,他亲手将俄国推入了现代世界。 17世纪末,俄国派遣了250人的庞大的高级使团考察西欧,乘坐和装载物资的雪橇达千乘之多。使团里有一位自称米哈依洛夫的下士随员,进了荷兰的船厂当了一名普通木匠。令人疑惑不解的是:他写信回国时,总要盖上一个图章,上面刻的是“一个寻师问道的学生”;使团里的官员经常来看望他,而且态度很恭敬。①17世纪的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②彼得一世到英荷等国考察,决定学习西方实行改革①军事:发展经济推广学校教育改革①推动社会进步②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俄国开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扩大军事力量强化中央集权③经济:④教育:⑤风俗:②政治:不留胡须,改穿西装一、彼得一世改革 内容
(1698)作用背景③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19世纪初,俄国已有少数手工工场开始使用蒸汽机;30年代起开始大量进口机器,一部分手工工场逐渐转变为现代工厂;到50年代末,俄国出现了自己的机器制造业。蒸汽做动力的轮船也从30年代起开始航行。1837年俄国修筑了从彼得堡至沙皇村的铁路。从1801年到1860年,俄国外贸额增长了3.5倍。 18世纪末,英、俄两国的产量大致相等,到19世纪中期,英国增长了30倍,俄国只增加了1倍。通过材料,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你有怎样的认识? 俄国的资本主义在19世纪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上,却比西欧落后。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下列情况分别影响了什么因素?农奴受压榨,购买力低下市场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原料大批农奴束缚在土地上自由劳动力工场主雇佣国家农奴,
要缴纳代役租资金得出什么结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要素农奴制下俄国社会情况农奴制危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社会矛盾激化,农奴为改变自身生存条件,纷纷起义。2、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为废除农奴制奔走呼号。3、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的失败。农奴制改革改革背景(根本原因)1.“……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
2.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1857年2月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内容
(1861)背景: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或交换农奴农奴可以获得份地 赎金,比实际价格高得多,先付20-25%地价,余款由国库垫付,农民49年内偿还本金和利息。关于大小,政府规定最高与最低标准,实际得多少,则由地主决定。评价:影响:积极:消极: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转折点。 极不彻底,存在大量的封建残余。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份地太小,高额赎金是又一次对农奴的剥削农奴制的危机结合改革内容应如何评价改革?进步性掠夺性
维护农奴主利益
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最后审察改革方案时说道:“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高价赎买份地依法获得自由(主观立场)(客观效果) 比较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俄国远远比西欧落后农奴制的危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封建农奴主的改革使俄国摆脱落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689年政治、军事、经济等主要是废除农奴制1861年 农奴制是极其残酷、极其落后的一种制度。农奴束缚于土地上,像牲畜一样买进卖出,受地主任意殴打折磨,地位的低下与奴隶相仿。农奴与奴隶有区别吗?什么是农奴制? 据1687年统计,全国93万户农民中约89万户是农奴,分别属于贵族、教会和皇室,有的大贵族竟拥有农奴4万名。 农奴,是指有自己的土地,但无自由的人;
奴隶,既无自己的土地,又无自由,其他大部分权利也没有,是属于主人的“物品”,主人有权处置奴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