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12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2018年高考考纲解读】从考查内容看,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及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从考查形式看,选择题和综合题都经常出现,复习时都应重视。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应注意:(1)以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和区域图等为载体,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选择、工业区位选择及评价。(2)以世界和我国主要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及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考点解读考纲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结合“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北部湾经济区”、“低碳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等热点问题,考查区域工业发展条件的评价或直接考查新兴工业区的建设和老工业基地综合整治的措施2.特别注意工业企业排放的废弃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以各种图表形式为信息载体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对区位选择、工业分布的影响,重点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及对问题的分析和 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较全面评价工业区位和工业布局。【重点、难点剖析】一、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特别提醒】工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 二、工业地域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 工业地域的形成 2.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人类行为结果有利影响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创造出社会财富,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地影响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不利影响对原料、燃料需求太多能源、资源缺乏废弃物大量排放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特别提醒】工业发展中的问题分析及整治措施 【题型示例】题型一、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例1、【2017全国卷I】 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4—5题。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A.市场营销成本 B.原料成本C.劳动力成本 D.设备成本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A.产量大 B.价格低C.款式新 D.质量优【答案】4.A 5.D【解析】 【变式探究】(2016?海南卷)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约12°S-26°S)于1991年开设免税工业区,吸引国际投资,产业以纺织、普通服装制造为主。1997年,我国某羊绒企业在该免税工业区投资办厂,生产羊绒衫等纺织品,产品直接面向欧美市场。当时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而对产自非洲的同类产品没有此限制。据此完成1-3题。1.除政策优惠外,马达加斯加吸引国际纺织、服装类企业来投资办厂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 B.劳动力 C.资源 D.技术2.导致马达加斯加对羊绒衫几乎没有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是A.居民收入 B.文化传统 C.国家政策 D.气候3.当时,我国该羊绒企业在马达加斯加兴办工厂,主要目的是A.增加产品销量 B.接近消费市场C.提高设计水平 D.增加当地就业【答案】1.B 2.D 3.A 【举一反三】(2015·新课标Ⅱ,6~7)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下图示意M国的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中资企业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的主要目的是( )A.满足我国需求 B.拓展国际市场C.提高技术水平 D.增加当地就业2.如考虑运输成本,在下列国家中,M国中资企业的产品首先应销往( )A.美国 B.日本 C.澳大利亚 D.法国解析 第1题,根据文字材料“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生产,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它国家”可以看出,该企业在M国主要目的是拓展国际市场,增加收入,故选B。第2题,根据题干中的“考虑运输成本”,可知应该选择距M国最近的国家,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轮廓可以判断M距四个国家中的法国最近,故选D。答案 1.B 2.D【变式探究】(2014·海南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俄罗斯亚洲地区森林资源丰富,2007年,中俄共同投资5亿美元在哈巴罗夫斯克建设了一座以木材为原料的纸浆厂,产品主要销往我国。下图示意哈巴罗夫斯克附近地区的铁路和河流。 简述在哈巴罗夫斯克建设纸浆厂的有利条件。【答案】临近原料产地(离木材产地较近);临近铁路枢纽(铁路交汇点),交通运输方便。临近两国交界处,接近市场(中国);临江(河),用水、河运方便;基础设施较好。 【举一反三】巴西东南部S州甘蔗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其甘蔗主要用来生产燃料乙醇。该州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燃料乙醇厂。随着国内外对燃料乙醇需求的增加,该州和巴西中南部地区更多的土地被开发为甘蔗田。据此完成(1)~(2)题。(1)燃料乙醇厂相对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 )A.接近原料地 B.接近消费市场C.利用廉价劳动力 D.方便产品运输(2)燃料乙醇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巴西 ( )①碳排放量增加 ②能源消费结构改变 ③热带草原面积减少 ④蔗糖消费量下降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答案】(1)A (2)B【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工业的主导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有原料、动力、市场、交通、政策等。利用甘蔗生产燃料乙醇,需要大量的甘蔗。S州甘蔗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燃料乙醇厂集中在S州布局的主导因素是S州的原料丰富。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第(2)题,根据题意:“该州和巴西中南部地区更多的土地被开发为甘蔗田”,巴西中南部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燃料乙醇的大量使用对甘蔗的需求量增大,导致热带草原的面积减少;大量使用燃料乙醇,使以常规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发生改变。乙醇燃烧过程中仍释放二氧化碳,但是燃烧效率的差异,将有可能导致碳排放量的减少。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题型2、工业地域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例2、【2017全国卷Ⅱ】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图6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图6(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8分)(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6分)(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4分)(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6分)【答案】(1)焦煤分布广泛,煤矿众多。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低),临近煤矿,运输费用较低。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大)。增加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有积极性。(2)(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3)(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漂浮等问题。(4)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解析】 (2)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可以从,焦化厂规模小、数量多,冶炼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排放废弃物多等方面分析。 (3)分析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可以从运输过程中散落的煤炭及带来的扬尘污染,以及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污染等方面分析回答。(4)分析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的措施,可以从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等方面考虑;为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污染,可以从改变交通运输方式等方面考虑。【变式探究】(2016?新课标Ⅰ卷)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答案】1.D 2.A 3.C【解析】1.注意抓住时间,20世纪80年,结合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注意不要错选“市场广阔”,虽然材料中提到“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但是材料中是“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这是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结果,获得了广阔的市场,不是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在20世纪80年代初,珠三角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政策优势明显,国家政策倾斜使得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原材料并不充足,20世纪80年代,劳动力素质也不高。2.材料中“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这说明原来佛山陶瓷产业区变成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的中心城区,即佛山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原材料和市场需求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企业竞争加剧不是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3.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悠久,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业基础好是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相比佛山市,景德镇在资金和交通方面没有优势,劳动力成本低是景德镇相对佛山一个优势,但不是主要优势,因为还有比景德镇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所以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陶瓷产业基础好。 【变式探究】[2015·北京文综,36(2)]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系密切。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4年7月,在北京市延庆县召开的第11届葡萄大会上,延庆与张家口市怀来县签订了葡萄产区合作协议,打造“延杯河谷·葡萄酒乡”品牌,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简述“延怀河谷”协同发展葡萄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答案】有利:增进了北京、河北地区经济的联系,促进了两地经济一体化发展;增加了当地的经济收入;带动了当地就业;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不利:葡萄产业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容易导致经济的不稳定。【变式探究】 (2014·上海地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在多种区位因素影响下,汽车制造业发生空间集聚与扩散。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汽车制造业具有链条长、关联企业多的特点,既有整车生产企业,又有与之相配合的上游零部件生产企业和下游的销售服务企业,它们共同组成庞大的汽车生产链。 (1)分析从1996年到2010年京津冀都市圈汽车企业高密度区和中密度区的空间拓展方向。(2)图2显示汽车制造业空间演变的一般过程,如图2a所示,在市场等因素的驱动下,在中心区域形成汽车核心企业,上、下游的关联企业都集聚而来,形成由核心企业——关联企业组成的汽车产业链。如图2的b、c图,进一步阐述汽车制造业空间演变的过程和原因。(3)从市场、土地价格、集聚三个方面,分析区位条件对京津冀都市圈汽车制造业发展的影响。【答案】(1)从1996年到2010年,中密度区明显向都市圈北部拓展;高密度区由京津及其周边地区进一步向外扩展,都市圈东部、南部也出现若干高密度区。(2)图2b显示,在市场等因素的吸引下,中心区域又出现了新的核心企业,同时与该核心企业相关的上、下游的关联企业也集聚而来,形成由两个核心企业—关联企业组成的汽车产业链。图2c表示,集聚在中心区域的核心企业和部分关联企业,为了开拓新的市场或为了降低成本,向外扩散,同时集聚了一批新的关联企业。(3)京津冀都市圈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汽车销售市场广大;京、津市区土地价格较高,但该都市圈地域广大,京津郊区(县)土地价格相对较低;原有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门类齐全,水平高,有利于形成众多的上游关联企业,从而可以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和已有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协作与创新。因此,京津冀成为我国汽车制造业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域之一,且汽车制造业主要集聚在京、津郊区县或河北省的一些中心城市。 【举一反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底特律始建于1701年,1830年后工业稳步成长,1903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公司建立,此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了赌场等第三产业,但未能扭转经济衰退趋势。2007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年2月19日底特律市宣布已经陷入财政危机。材料二 图1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图2是底特律人口数量变化图。 图1 图2(1)18世纪五大湖区许多工业城市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2)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的主导产业是________,该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3)20世纪中期以来,底特律日趋衰落,直至陷入财政危机的具体原因有________。(4)简述底特律的兴衰给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答案】(1)丰富的煤铁资源;水运便利;市场需求量大(2)汽车工业 先进的科学技术 新兴的市场需求 丰富的原材料(任答两点)(3)石油危机;日本、德国等国家汽车工业的冲击;房地产崩溃;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冲击(任答三点)(4)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 题型三、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例3、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4—5题。 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图4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1987—201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份额及2010年职工年平均工资。4.据图4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A.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B.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原有工业基础雄厚C.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本地市场需求旺 D.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纺织业原料短缺5.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交通运输 B.劳动力成本 C.技术水平 D.距市场远近【答案】4.A5.B【解析】 5.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纺织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上涨,成本上升;而河南、江西等中部地区,经济相对东部沿海地区较为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因此,导致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故选B。【变式探究】(2016?上海卷)(十四)重庆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利用当地优势条件,积极发展国际贸易。27.2009年到2012年,重庆商品出口中比重变化最大的产品产自于 ①资源密集型企业 ②技术密集型企业③资本密集型企业 ④劳动密集型企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8.重庆发展国际贸易的优势条件主要表现为A.长江航运交通较便利 B.劳动力资源丰富,商品价格低C.能源、矿产品产量大 D.农业较发达,农产品种类多样【答案】27、B 28、B 【变式探究】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2)题。(1)下图是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2)“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提高B.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C.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D.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答案】(1)D (2)B该阶段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对劳动力吸引力较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用工减少,A项错误;“用工荒”的原因之一是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就业的中西部青壮年劳动力减少,所以短时间内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数量减少,“用工荒”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工作条件,C项后半句错误;“用工荒”促进东部地区投入更多资金进行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生产总值随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持续提高,D项错误,B项正确。【方法技巧】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分析在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相关图形较多,牢固掌握工业区位原理、仔细研究各种工业区位模式图的特征,就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1.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 2. 柱状图 3. 折线图 4. 坐标图 5. 玫瑰图 【变式探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受“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目前生存困难,面临倒闭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城市。读图回答(1)~(2)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的区位选择大多符合 ( )A.模式1 B.模式2C.模式3 D.模式4(2)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目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 )A.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B.缩小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C.降低劳动力报酬,节省成本支出D.申请破产保护,谋求东山再起【答案】(1)B (2)A 专题12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广州是老干妈最先爆发的区域市场,而后逐步扩张到全国,开始走出国门,产品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老干妈原料的“遵义辣椒”,也随之名扬天下。老干妈制造了中国品牌的一个传奇。美国奢侈品电商Gilt把老干妈奉为尊贵调味品,限时抢购价11.95美元两瓶(约7.74英镑,折合约79.1人民币元)。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1.老干妈工厂建在贵州省,影响其选址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 B.原料C.市场 D.劳动力 【答案】B2.老干妈的成本超出其他同类产品,其原因可能是老干妈( )A.生产工艺落后 B.对原材料要求高C.科技含量高 D.距离市场远【解析】老干妈能够畅销全国和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工艺不会落后;老干妈属于普通调味食品,科技含量不高;材料中不涉及市场远近。【答案】B3.如果老干妈在美国建厂,则美国吸引其建厂的主要优势是( )A.科技 B.市场C.交通 D.工业基础【解析】由上题解析可知,对于老干妈的生产来说,美国的科技、工业基础都没有太大意义;而工厂的建设不可能为了交通而选择在国外建厂;最可能的是避开贸易壁垒,扩大销售市场。【答案】B下图为美国制造业人数统计图,据此完成4~6题。 4.与美国海外制造企业加速“回流”的原因无明显关联的是( )A.海外地区工资上涨B.运输成本增加C.国外市场的保护政策D.本国政策的支持【解析】根据图示曲线,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劳动力就业困难。美国海外制造企业加速“回流”的原因与海外地区工资上涨、国外市场的保护政策、本国政策的支持等有关,A、C、D错。与运输成本增加关系不大,B对。【答案】B5.影响海外制造企业“回流”美国的主要障碍是( )A.制造生产力下降 B.制造业从业人数不足C.远离消费市场 D.资金不足 【答案】C6.应对美国制造业“回流”,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是( )A.加大政策支持,留住美资企业B.进口美国产品,替代国内制造业C.扩大产能,保持中国制造的价格优势D.研发创新,占据制造业高端链条【解析】应对美国制造业“回流”,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是研发创新,占据制造业高端链条,D对。不能盲目加大政策支持,A错。进口美国产品,替代国内制造业,不利于国内经济发展,B错。扩大产能,不利于保持中国制造的价格优势,C错。【答案】D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是超级锂电池。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商——美国特斯拉,计划兴建世界最大的超级电池工厂。为此,各国政府都开出极具诱惑力的优惠条件吸引特斯拉,最后特斯拉决定在美国内华达州兴建超级电池厂(如图所示)。它制造电池所需的钴、石墨等原料来自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来自日本。从原料到成品整个电池生产、电池回收过程将在一个工厂内完成,厂房顶全部铺设太阳能电池板。据此完成7~9题。 7.影响特斯拉超级电池厂落户美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A.接近汽车产地 B.共享基础设施C.科学技术先进 D.政策税收优惠 【答案】D8.特斯拉在内华达州选址建厂,其考虑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环境 B.交通C.能源 D.劳动力素质【解析】读图分析,华达州为美国的西部高原山地地区,自然条件并没有明显的优势,该地气候干旱,环境较差,主要以山地,高原为主,交通条件并不是特别优越,该地的劳动多,但素质并不高,故A、B、D排除;但是该地具有价格低廉的绿色能源,可以向特斯拉提供了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源等,因此能源是该地最大的优势,故选C。【答案】C9.特斯拉选择整个电池产业链在一个工厂内完成,而不是全球采购或者全球最优布局各电池部件生产,其最主要原因是( )A.节省原料和能源,绿色环保B.节省交通运输成本的需要C.规模化生产,提升经济效益D.电池专业生产技术的需要 【答案】C菁蓉镇距离成都市中心约30公里,曾经是传统产业工人的宿舍园区,随着产业布局的调整,有约100多万平方米的宿舍楼和配套设施闲置。2015年年初,成都市启动“创业天府”计划,吸引当地创业者前来安营扎寨。截至目前,该镇聚集了近900个创业项目的万余名创客,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创客小镇初具雏形,结合菁蓉镇地理位置图,完成10~12题。 10.菁蓉镇曾经的产业类型为( )A.资源密集型 B.劳动力密集型C.资金密集型 D.原料密集型【解析】由材料可知,菁蓉镇距离成都市中心约30公里,曾经是传统产业工人的宿舍园区,占地面积大,容纳的人口数量多,说明该地过去的主导产业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故选B。【答案】B11.菁蓉镇转变为创客小镇主要依托于( )A.地理位置 B.高等院校C.产业基础 D.便利交通【解析】读图可知,菁蓉镇附近有高等院校,依赖当地的高等院校发展创新企业,使得菁蓉镇转变为技术指向型的产业园区,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故选B。【答案】B12.2015年初,成都市“创业天府”计划中,最有利于启动创客创业的举措是( )A.建立高等院校 B.美化当地环境C.建立创新机制 D.引进海外人才 【答案】C区域产业竞争力系数表示该地区某产业的输出额占一定区域市场的比重,产业竞争力系数越大,产业竞争力也就越强。产业竞争力系数可以衡量产业转移的动态趋势。下表示意上海与安徽制造业在全国的产业竞争力系数。据此完成13~15题。制造业部门1990年2010年上海市安徽省上海市安徽省铜器1.36.72.57.6普通服装7.22.35.59.4普通家电9.52.212.17.4电子通信11.60.611.94.013.从上海向安徽转移趋势最明显的是( )A.铜器制造 B.普通服装C.普通家电 D.电子通信【解析】从表中可看出安徽的普通服装产业系数增加最明显,说明普通服装竞争力有明显提升,可能有大量产业转移进来,因此上海向安徽转移趋势最明显的是普通服装,B正确。【答案】B14.安徽省作为产业转移承接地所受的主要影响是( )A.降低工业产值,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B.促进产业升级,改善环境质量C.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区际协调发展D.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工业化的发展【解析】产业转移对安徽的影响是增加工业产值,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促进产业升级,但可能带来环境污染; 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区际协调发展,不是对安徽的影响;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工业化的发展,D正确。【答案】D15.根据表格推断,1990~2010年期间( )A.上海普通服装规模一直小于安徽B.上海铜器制造业大规模向安徽转移C.安徽向外输出家电规模在扩大D.安徽电子通信产品向上海大规模输出 【答案】C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为1990~2011年我国纺织业产业规模重心移动轨迹图(图中数字表示年份)。读图回答16~17题。 16.我国纺织业产业规模重心的移动轨迹是( )A.一直向东南移动B.东南→西南→东北→西北C.总体向东南移动D.总体向南方移动【解析】据图分析,我国纺织业产业规模重心移动方向呈现出东南方向→西南方向→东南方向→西北方向的变化,总体上表现出向东南方向移动的轨迹。选C。【答案】C17.下列时间段与引起我国纺织业产业规模重心移动的动力对应正确的是( )A.1990~1994年 劳动力B.1994~1997年 原料C.2004~2007年 市场D.2007~2011年 产业转移 【答案】D1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鹿泉、平山位于河北中西部,隶属于石家庄市,蕴含丰富优质的石灰岩资源。50多年来,“靠山吃山”使得当地的水泥业在全国久负盛名,高度发达的水泥业一度让鹿泉连续数年跻身全国百强县。水泥产业不仅带来了显著规模的GDP,也带来了环境污染。2013年12月以来,为了绿水青山,河北省两次集中对鹿泉、平山35家水泥企业进行拆除。下图为河北省石家庄市区域位置及主要工矿业分布图。 (1)指出鹿泉市原来发展水泥厂的优势条件,并分析现在又大量拆除的原因。(2)鹿泉市淘汰落后产能后,有人认为应大力发展服装加工和食品加工业,但也有人反对。请提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 (1)优势:当地石灰岩丰富,原料充足;附近有煤炭资源,能源丰富;靠近石家庄市,市场需求量大;陆路交通便利;工业基础较好;当地政策的支持等。拆除原因:水泥厂属于重工业,对能源、原料需求量大,利润低;石灰岩的开采,加剧生态环境的破坏;“三废”排放量大,特别是废气,不仅造成当地环境污染,同时也影响了京津地区环境;人们环境意识增强,以及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国家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2)支持:地处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和农产品基地,原料供应充足;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安置更多的劳动力就业,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服装加工和食品加工,几乎是无污染企业,对当地环境污染小;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得到政策的支持等。反对:发展服装加工和食品加工,其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工厂转型,自身技术能力不足或资金有限;需重新开拓市场,寻找产品销路,面临新的竞争;当地水资源不足,农业生产不稳定,农产品(原料)供应受影响;服装和食品加工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因青壮年多外出打工,当地面临招工难等。解析 第(1)题,水泥厂的布局要从原料、能源、市场、交通以及政府政策等方面来回答。水泥厂属于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观念的增强要拆除。第(2)题,回答这种问题的时候,回答支持和反对都行,只要言之合理。如果支持,要从劳动力、原料、环境保护等方面来回答。如果反对,要从经济效益、产业结构转型的困难等方面来回答,一定要结合当地具体情况,不要单纯套用模板。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其出产的酱香名酒因其资源的依赖性、不可复制性和限量性而深受市场追捧,此地独特的优质原料糯高粱更显珍贵。其工业发展中坚持向山要地,发展“工业梯田”(是把荒坡、荒山建设成可用于工业生产的台阶式土地开发利用模式,“粮食下田、工业上山”,仁怀市工业园区和城区统筹发展,许多“乡下人”不需进城就可以变成需要上班的“城里人”),昔日的贫瘠荒山变成了聚宝盆。下图为贵州省仁怀市位置示意图。 (1)根据所给材料,分析仁怀酱香名酒工业园区建立的条件。(9分) (2)针对当地大力发展“工业梯田”一事,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请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11分) 【答案】 (1)优质糯高粱产地;近赤水河,环境优美,水质好;品牌历史长,价值高;市场广阔,占有率高。(答对3条得9分)(2)赞成。(2分)理由:仁怀市山地多,平地少,工业用地缺乏;荒山、荒坡面积较广,开发利用潜力大;降低企业的建设生产成本;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城市化发展,提高了城市化水平;劳动力就地转化,增加了就业;保护了“酒都仁怀”的生态环境。(答对3条得9分)反对。(2分)理由:造成环境和生态破坏;气候恶化;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破坏;影响当地农业的发展。(答对3条得9分)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集群化效应初步显现,基本形成了以东北、京津、中部、西南、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六大汽车产业集群(见下图)。 材料二 资料显示,中国汽车从年产量不足200万辆,激增到超过850万辆,只用了6年时间。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在全世界汽车产业的排序已经从第8位升至前3位。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第三大汽车生产国、第一大潜在市场。(1)在六大汽车产业群中,东北汽车产业群竞争优势较大。试分析该地发展汽车工业的主要竞争优势。(9分) (2)分析我国汽车产销量一直增长的原因。(9分) (3)汽车产业以产业集群的模式发展,具有较强的经济效应。试分析这种发展模式的好处。(2分) 【答案】 (1)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悠久;原料、燃料丰富;汽车配套工业体系完整。(每点3分,共9分)(2)我国人口众多而人均汽车拥有量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经济收入提高,汽车消费市场的潜力巨大;国家政策的支持,以汽车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每点3分,共9分)(3)有利于资源共享、相互协作;延长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每点1分,共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学案.doc 热点难点突破.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