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热点考法三 聚焦我国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背景材料】 2017年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此,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了74个世界遗产地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各向公众提供500个免费体验名额,总计37000个免费体验者,让大家领略大中华的自然遗产的价值和内涵。自2006年起,国务院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文化遗产日”。去年,国务院将“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凸显了国家对文化和自然遗产工作的高度重视。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博物馆工作者应当对文物进行深入的研究,改变简单呈现的方式,运用创新的手段挖掘文物的内涵,从而让传统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 材料二 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各级政府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文化遗产事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作用。 材料三 在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国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以及河南省文物局、洛阳市人民政府和相关文博单位等,在洛阳市举办了2017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系列活动,包括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论坛、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青少年教育活动、“一带一路”大遗址保护论坛“丝绸之路与中原”文物展等活动。 材料四 截至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50项,总量位列世界第二,其中世界自然遗产11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文化遗产30项,文化景观5项。今年是我国开展世界自然遗产事业30周年和风景名胜区事业35周年,经国务院批准,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考法突破】 1.经济生活角度 【命题方向】以经济因果类题型考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原因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原因。 【答题要素】转变经济方式+经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理念 【规范解答】(1)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实质是“把文化遗产作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作为不同于一般文化资源的文化遗产,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文化动力,在转变经济方式、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和模仿的、持久的竞争优势。(2)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能够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以文化遗产为基础的特色文化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推动者和创新的源泉,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3)文化遗产为经济发展提供凝聚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贯彻实施。因此,我们既不能因“活化”文化遗产而丧失了遗产发展的可持续性,也不能采取保守主义态度而对文化遗产封存不动。 2.政治生活角度 【命题方向】以政治因果类题型考查政府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因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知识说明保护文化遗产政府为什么要有所作为。 【答题要素】文化建设职能+经济建设职能+依法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规范解答】(1)政府要履行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要建立相应的文化遗产保护协调机构,制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出台相关政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才培养。(2)政府要履行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文化遗产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乡规划。(3)坚持依法行政,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政府要定期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大问题,在依法履行责任时也要依法承担责任。(4)要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定期通报制度、专家咨询制度以及公众和舆论监督机制,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 3.文化生活角度 【命题方向】以文化意义类题型考查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意义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知识分析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意义。 【答题要素】文化与经济关系+文化遗产地位和意义+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传统文化的作用+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规范解答】(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社会。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有利于其融入当代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有利于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展现文化的多样性。(3)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4)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有利于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生活与哲学角度 【命题方向】以哲学如何类题型考查如何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四,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怎样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 【答题要素】联系观点+发展观点+全面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树立创新意识 【规范解答】(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文化遗产不是孤立的,一个文化遗产的背后是一个时代的繁荣与发展,开发文化遗产不能割裂文化遗产的整体性,要避免文化遗产失去保存的价值。(2)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文化遗产是传统的,只能在发展中才能准确地把握文化遗产的内涵及其价值。因此,要结合时代发展,与时俱进,让传统文化展示出新的生命力。(3)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文化遗产的开发要避免片面强调古楼的宏伟、宫殿的辉煌等直观显性的内容,要多方面分析文化遗产的关联因素,还原其真实面目。同时,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以保护为主,适度开发。(4)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级文物部门要不辱使命,提高素质能力和依法管理水平,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的特色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5)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随着互联网、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许多博物馆尝试使用新技术,打造生动多元的新媒体产品,让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生。要加大投入,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坚守文化之魂和文化之根。 【考法典例】 1.近年来,国家博物馆立足馆藏文物,开发了文创产品两千多款,成为了展览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延伸,观众不仅可以把国宝文化带回家,更能在使用中了解国宝文化。这说明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B.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C.文化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D.文化具有鲜明的阶段性 2.在新的历史时期,保护文化遗产绝不是一项无关紧要的工作,将保护文化遗产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对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彰显文明大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这体现了 A.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C.传统文化需要全盘继承 D.文化的发展超乎人们的想象 3.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让宝贵遗产世代传承、焕发新的光彩,有利于繁荣文化事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主要说明 A.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 B.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影响 4.文化遗产承载着灿烂文明,维系着民族精神,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这句话主要揭示了 A.经济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B.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C.科技在增强经济实力中的地位 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5.文化遗产有着自身的历史价值,可以使公众学到有关的历史知识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利用文化遗产的价值,可以充分发挥其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这说明 A.文化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文化能影响经济、政治生活 D.凡是文化,都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保护好文物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对待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 A.继承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B.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D.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7.保护文化遗产,并利用博物馆、展览会等形式合理科学的对公众进行展示,这说明 A.文化交流能够增强其国际影响力 B.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利用博物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8.近年来,故宫连续淡季每月第一个星期三实施主题免费开放日,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展示教育功能,让多元化的观众群体享受平等文化教育。这一做法有利于 A.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B.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C.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 D.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9.要发挥文物资源在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的独特作用,利用市场机制和政府支持的方式,鼓励扶持文博单位和各类市场主体,开发更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 民众多样化文化需求。以下有利于满足民众多样性文化需求的是 A.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B.坚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并重 C.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D.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0.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印刻着文明的痕迹。正是这些历史记忆和文明底蕴,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利于 A.汲取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摒弃民族文化中的糟粕 B.避免文化建设迷失方向 C.使文化创作充满生机与活力 D.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重要保证 11.统筹好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使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是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B.社会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主体 D.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12.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要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同时,要加大培训力度,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这说明 A.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可改变事物的联系 B.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C.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属性和规律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13.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各级政府或文物工作者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只有当每个人都有保护文化遗产的权利和义务时,文化遗产才是最安全的。这是因为 A.搞好大局,就能搞好局部 B.局部会影响大局,并对大局起重要作用 C.整体决定部分,统率部分 D.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14.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基础工作不断夯实,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在资源普查、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建设、文物合理利用、保护经费投入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材料说明 A.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B.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15.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很大发展,管理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又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这反映了 A.新出现的事物都是符合人们利益的 B.量变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发生质变 C.事物在变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必然联系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6.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特色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上述要求的辩证法根据是 A.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17.做好文化遗产工作,保护是前提,也是其他工作的基础,只有把保护作为重中之重,才能让文化遗产不被破坏、得到合理的管理和修复。为此,发现已被破坏、岌岌可危的文化遗产,相关保护部门要抓紧修复抢救。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 B.认识事物必须分清是非,抓住事物的主流 C.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抓主要矛盾 D.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18.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切实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推进文文化遗产的合理适度利用,从哲学上讲,这体现了 A.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的统一 D.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19.优秀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要树立正确价值观,不仅要千方百计保证修复保护工作的质量,还要想方设法让工程的社会贡献和社会效益最大化。这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是 A.只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B.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能为人民群众多作贡献 C.主观条件决定人生价值的实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弘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20.下列属于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是 ①展现的是优秀传统文化 ②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④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1.A 2.B 3.D 4.D 5.B 6.B 7.A 8.D 9.D 10.D 11.C 12.D 13.C 14.D 15.D 16.C 17.C 18.A 19.D20.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