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热点考法2-12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热点考法2-12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含答案)

资源简介

热点考法十二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
【背景材料】
2017年9月6日,9月6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内蒙古
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拉开帷幕。大会选举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担任《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主席。张建龙主持开幕式并致辞。本次大会的主题“携手防治荒漠,共
谋人类福祉”,主要任务是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公约新战略框架,确认实现土地退化
零增长目标,并筹集资金支持。来自196个缔约方、20多个国际组织的2000多人将参加为
期两周的会议。
材料一 实践证明,科技创新是防治荒漠化取得成效的关键。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
国科学院开展的京包-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防沙治沙试验,创造了“五带一体”治沙模式,保
障了包兰铁路畅通无阻,这项成果荣获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为我国大面积防沙治
沙提供了基础技术支撑。在防治荒漠化的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广大科技人员和林业工作者,
又实现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材料二 内蒙古雄跨三北,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近年来特别
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实现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连续“双提高”,荒漠化、沙化
土地持续“双减少”,绿染黄沙让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秀美、牢固,壮美亮丽
的内蒙古正在以愈发昂扬奋进的姿态喜迎十九大的到来。
材料三 生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态智
慧,融合现代文明成果与时代精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文化载体。在生态文明建
设中,生态文化必将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生态文化是促进天人和谐的凝聚力。泱
泱五千年,中华民族孕育了博大精深的生态文化,构筑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材料四 防治荒漠化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企业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公民必
须树立草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净化环境,成
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和实践者,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能量。
材料五 面对荒漠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
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
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
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考法突破】
1.经济生活角度
(1)【命题方向】以经济如何类题型考查科技创新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知识说明科技创新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答题要素】减少资源消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传统产业升级换代+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规范解答】①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能源与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②通过科技创新,优化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③通过科技创新,开发利用新材料、新工艺,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促
进新经济发展。④通过科技创新,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改变人们的消费行为,促使人们更
好地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2)【命题方向】
【模拟设问】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防治荒漠化对个人、企业生产者的要求。
【答题要素】践行正确消费观+科学的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
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规范解答】个人:改变消费方式,践行正确的消费观,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②企业: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面向市场提供节能环保产品,依靠科技加强资源节约和提高利用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
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智力支持;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
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
续发展能力。
2.政治生活角度
【命题方向】以政治如何类题型考查当地政府在治理荒漠化中如何作为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知识分析当地政府在治理荒漠化中如何作为。
【答题要素】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坚持党的领导
【规范解答】(1)当地政府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结
合本地实际,坚持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中央精神。(2)当地政府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进
行宏观调控,引导企业积极构建生态创新管理系统;要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现代生态农业、
生态服务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3)当地政府要坚持党的领导,进行科学、民主决策,积
极构建生态科技创新体系,引导当地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共同发展。
3.文化生活角度
(1)【命题方向】以文化如何类题型考查治理荒漠化如何弘扬中华文化。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文化知识说明治理荒漠化如何弘扬中华文化?
【答题要素】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优秀文化作用+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规范解答】(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防治荒漠化,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我
们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文化具有多样性,防治荒漠化,建设美国中
国,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改造外来文化,创新发展中华文
化。(3)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防治荒漠化,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用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中华文
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防治荒漠化,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以爱
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命题方向】以文化因果类题型考查公民为 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能量的理由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四,运用所学文化知识分析公民为 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能量的理
由。
【答题要素】文化影响表现+文化影响特点+文化塑造人生
【规范解答】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公民树立 正确的生态
文明理念,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能量,有利于人们清醒的认识环境 与发展的关系,转变
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②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公民为生态文明建设
提供正 能量,有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境的文化氛围。③文化塑造人生。公民为生态文明
建设提供正能量,能丰富人的精神世 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生活与哲学角度
【命题方向】以哲学认识类题型考查对防治荒漠化的看法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五,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角度谈谈你对防治荒漠化的看法。
【答题要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
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规范解答】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
历史作用,全民动 员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这
表现在人民群众参与环境和生态保护,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③人民群众是精
神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加强,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依法对排污企
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促使政府重视生态环境。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
量,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民动员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考法典例】
1.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探索和不懈奋斗,中国已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治沙与
治穷共赢的防治荒漠化道路。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深入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初步遏制了
荒漠化扩展的态势。下列符合“生态与经济并重”的选项是
①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 ②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执政为民 ③促进经济发展与
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④用行政手段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会议指出,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自2004年以来,已连续三个监测期持续净减少,初
步遏制了荒漠化扩展的态势。2012年,中国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
位一体”总体布局,并确定了到2020年50%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的目标。实现这个目

①应坚持科学发展观 ②应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应坚持可持续发展 ④应把发展经
济放在首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教育网
3.本次大会期间发布了《中国土地退化零增长履约自愿目标国家报告》,为推进全球土
地退化零增长作出努力。实现中国土地退化零增长需要
①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新型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 ②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
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发展低碳产业 ④加大科技投入,促进
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cnjy.com
4.随着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强,内蒙古依托“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
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让全区各个盟市几乎所有旗县都披上“绿装”。
据统计,近十年来,内蒙古共计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04亿亩,年均造林面积保持在10
00万亩以上,累计造林面积居全国首位。这启示我们
A.大力发展林业,实行工业反哺林业 B.统筹农林发展,实行林业支持农业
C.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D.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
5.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地方片面追求GDP,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发展主要靠
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导致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浪费
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创造1万美元的GDP,所消耗的资源是日
本的7.1倍,美国的近6倍,印度的2.5倍。这启示我们要
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投资结构,走科学发展之路
B.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的消费水平,通过消费拉动内需
C.发挥市场的作用,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全面发展
6.近年来,我国生态环保执法监管力度空前。压减燃煤、淘汰黄标车、整治排放不达标
企业,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一系列的环保重拳出击,带来更多蓝天碧水。与2013
年相比,2016年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33%、长三角区域下降31.3%、珠三角
区域下降31.9%。生态环保执法监管力度的经济意义是
①制止不法排污企业违法排污 ②坚持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地位,有效地发挥环保政治
职能 ③营造生态文明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氛围 ④决定我国经济和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1·cn·jy·com
7.近年来,中国在防治荒漠化过程中,坚持政府主导、依法治理、政策引导、工程推动、
科技支撑、产业化治理、全民参与,防治荒漠化凝聚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表明
①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矛 ②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
此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实践的产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人们只
有尊重和服从规律,才能正确利用和改变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从上世纪50年代“禁止开荒,保护牧场”,60年代“种树种草”,70年代“农林水综
合治理”,80年代中期“五荒到户”、“谁种谁有”,到90年代提出“植被建设是最大的基本
建设”,政策解放了生产力,掀起了一轮轮治沙种树的热潮。走到哪里,就把树种到哪里,
在困难面前,鄂尔多斯人生态建设的脚步从未停歇。这启示我们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要正确对待曲折,争取光明的前途
9.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在制造着沙漠。它是文明的欢聚地,也是文明的埋葬场。
这启示我们
①坚持实践的观点,勇于探索 ②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未雨绸缪 ③坚持发展的观点,
不断创新 ④坚持两点论,把握矛盾转化的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www.21-cn-jy.com
10.科学植树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以亿利集团为代表,他们吸取群众的智慧,与高校、
科研院所合作,以路划区、分块治理、锁住四周、渗透腹地,总结开发出气流种植、削峰填
谷、甘草平移等100多项固沙种植技术,并用专业队工程造林,收到了大规模、低成本、速
度快、成活高的效果。这给我们的方法论启示是
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要坚持真理,遵循客观规律 D.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11.沙漠并不是一无是处,治理沙漠需要充分挖掘其独特的比较优势。近年来,内蒙古
始终探索深度治沙模式,大力发展沙产业,带动沙漠、沙地地区调整产业结构,为经济发展
寻找着力点。内蒙古的治沙经验
①承认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承认矛盾双方相互分离
的倾向 ④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 纵观人类的文明发展史,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
不同的阶段。人对自然的态度是“敬畏”、“膜拜”。到了近代,人对自然的态度是“征服”、“统
治”。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人们毁林开荒,围湖围海造田,肆意地排放废水、废气。上述
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矛盾特殊性寓于矛盾普遍性
之中 ③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活动 ④矛盾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1·c·n·j·y
13.本次大会的主题“携手防治荒漠,共谋人类福祉”,主要任务是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
制定公约新战略框架,确认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并筹集资金支持。分析大会主题,正
确的理论出发点是
①人的意识可以创造出新的事物 ②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 ③世界是客观存
在的物质世界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1.D 2.A 3.D 4.C 5.A 6.C 7.B 8.D 9.C 10.B 11.D 12.A 13.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